杨浦区商务委员会2014年工作总结 2014-12-31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商务委、市经信委的指导帮助下,区商务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按照九届区委八次全会的部署和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发展主基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工作作风,以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为抓手,以“两个优先”为导向,以“双创”工作为契机,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激发区域经济内在动力,推进产业转型,保障社会民生,确保年度各项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商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01亿元,同比增长10.05%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有力。完成4家“三高一低”企业关停并转迁;完成节能技改项目7个。

民生实事实现全面落实。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13家(包括实事项目5家);完成早餐示范工程建设目标,开设大众化早餐门店6家。

外资外贸工作继续推进。全年引进外资项目95个,合同外资为35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7.70%,完成全年计划的119.07%。引进培育具有总部功能的外资企业2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深化。完成区、街镇两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全覆盖,12家街镇挂牌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1家。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重点区域,推动商业商务持续发展

1、提升五角场商圈能级。指导百联又一城、万达广场、东方商厦、巴黎春天等主力商家完善商场布局,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实现品牌、业态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丰富五角场商圈业态。今年以来,五角场商圈各骨干商家调整、引进品牌单店(柜)超过200个。结合移动消费新趋势,运用微信现代信息科技新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推出“时尚五角场”二期APP上线。会同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建立了五角场商圈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和经济运行统计和分析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合生国际广场、NS2地块项目等载体建设的协调推进力度。

2、推动区域商业发展。开展区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特色商业街评选工作,控江路街道商业示范社区(控江路街道)、宝地广场(江浦路街道)被评为2014年我区区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组织五综管委办及大学路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赴闵行区“老外街”实地考察,学习市级特色商业街建设经验,指导中原城市广场争创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积极推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四期、君欣时代广场等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百联滨江购物中心1122日竣工开业;新江湾城社区商业中心(新江湾城C5-7地块项目)外立面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

3、加大特色营销力度。指导骨干商家“以节兴市”,围绕各大节假日,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放大节庆效应。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抽样企业分别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14.60%7.72% 8.85%7.36%;积极组织2014上海购物节杨浦区活动,全区共安排了35项活动,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指导协会与企业合作推出“购物护照”,创新联动营销活动方式,五角场商圈荣获“上海最爱购物地”称号,五角场万达广场总经理陈翎荣获“2014年度上海商业十大杰出人物”,我委荣获“2014年上海购物节优秀组织奖”。

4、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制定《杨浦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进一步增强本区市场秩序整顿与规范的工作力度;加强酒类专卖的管理和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办理酒类零售许可证审批1785家,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对五角场商圈、超市、卖场、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和经济园区开展整治规范和执法检查,累计出动了酒类执法人员47余人次,处理案件2起,罚款61400元;规范商业预付卡发卡行为,督促企业依法备案,累计完成10家,强化日常跟踪,开展市区联合检查3次,被查单位12 家。加强动物检疫检查依法行政责任制,执法检查798人次,检疫动物产品4万余吨,开具检疫证明21.19万张。

(二)聚焦民生实事,营造便民利民服务环境

1、加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按照2014-2015年菜市场改造计划和保障供应措施,提前完成全年13家菜市场改造的目标。制定实施《加快菜市场改造,加强菜市场监管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发挥职能部门对菜市场建设的引领、指导和管理作用。开展标准化菜市场追溯系统操作培训,全区菜市场管理人员100人次参加培训,我区追溯体系考核名列全市第三。组织菜市场管理骨干和有关部门学习考察其他中心城区菜市场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

2、做好菜市场及商家“双创”工作。根据区政府统一安排,指导菜市场和商家开展“双创”工作。积极营造双创宣传氛围,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调动菜市场和商家积极性,参与菜市场和商业卫生环境整治。组织业务培训,明确创建标准;实地摸底调查,查找问题不足。建立“双创”联动机制,梳理修订菜市场八项管理制度,提升工作实效。经过整治,菜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在国家卫生部暗访中得分率90.5%,技术评估阶段也获得专家好评。召开区商旅企业诚信工作会议暨“双创”工作动员大会,推进“双创”与商务诚信建设相融合,提升企业管理和市场服务水平,营造诚信优质的消费环境。

3、加大保供应和惠民生力度。增加货源供应渠道,确保市场供应;发挥国有、集体菜市场主渠道作用,充实库存量;做好淡季及节日期间供应。推进粮油副补业务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做好每日10家超市、卖场粮油监测,保障区域主副食品供应。积极推进实事项目建设,引入清美、席永记等品牌,完成设立早餐固定门店6家;会同区老龄办、区商联会开展2014年冬季“为老助浴”工作,助浴约9000人次。

(三)聚焦发展内涵,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1、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开展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预考核工作。20个项目获得2014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扶持,其中市级扶持金额3485万元,区级配套金额675万元。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协调推进五角场800艺术区西楼“非改居”的整治工作,提升部分重点园区的服务能力。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举办了中国工业设计“红星100展上海”、 “全球创意设计大奖D&AD”上海设计周展等活动。上海五维婚纱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五维空间婚庆服务产业链资源共享平台”。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引进了富士通、优刻得等企业。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呈医流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电子商务“双推”平台企业;加强与城市概念、复旦软件、东方购物、国兴农、医流商城、财大科技园等园区和企业的联系,指导和培育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知名企业的引领作用。

2、提升节能降耗和技术进步水平。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完成4家“三高一低”结构调整项目,落实市产业构调整专项扶持资金38万元,区级专项扶持资金19万元。完成7家节能技改的目标,为我区38家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3929.6万元,其中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共获市、区政府专项资金810万元;落实2013年杨浦区认定的5家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项目推进工作;2014年新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3、探索“四新”经济发展。支持鼓励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创新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指导众美联餐饮酒店由单一的商品服务向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整合行业资源,打造新型行业服务平台。“众美联餐饮酒店B2B云采购平台”于1211日全球首发。

4、加强企业服务。做好李尔公司总部办公和研发中心入驻杨浦新址、杨浦—西门子发展情况通报会、耐克公司大中华区总部入驻新江湾铁狮门项目引进配套、英之杰总部政策申报评审、亚同环保公司外资并购、汉高办公楼宇选址和小南国公司设立单用途卡管理企业等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汉高艾峡甫获白玉兰荣誉奖、欧尚苏德华获白玉兰纪念奖。协助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完成注册、装修报建、房租补贴等工作;支持研究院举办“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和揭牌仪式。

召开区中小企业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街(镇)两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全覆盖,12家街(镇)挂牌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研究制定分中心考核办法(试行),推动分中心深化服务内涵和提升服务成效,完善评价体系,实施对分中心的统一管理。会同区财政局共推荐15家企业申报“201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其中服务体系建设12个,产业升级配套3个。深入园区、企业组织政策对接30余场,“上海市杨浦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短信邮件发送平台”正式上线,实现对街镇、园区和重点企业的信息推送和政策发布。出台《杨浦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办法》、制定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试行),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

(四)聚焦重点项目,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质量

1、引进重点外资项目。全年引进高新科技类和现代服务类项目95个,其中,新批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26个。合同外资为35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7.70%,完成全年计划的119.07%。指导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欧艾斯设施管理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申报跨国公司总部类机构,积极与新加坡NCS、美国柯莱特集团等总部功能企业接洽,做好引进服务工作;做好欧艾斯、英联马利、好俪姿等重点企业的总部培育工作;引进上海亚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6232万美元、世界500强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儒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增资9682.81万美元,博士蛙(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增资2000万美元。

2、推动引资渠道多样化。与市商务委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做好我区外资促进体制创新调研和编撰工作。完善外国商会、使领馆、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及定点走访制度,与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工商大会、美国商会等机构进行接洽,并初步与市外资促进中心、淡马锡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祥峰投资控股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召开外资工作例会,梳理外资企业相关情况,做好外资项目的储备工作和外资企业的服务工作。联动滨江建设集团,与中信泰富、凯德置地、永新集团等优质房产公司接洽,专题推介我区滨江开发用地,推进外资商业地产发展。完成区外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架构,通过加强与区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的对接与合作,掌握重点外资企业数据,强化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及分类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进口总额为7.93亿美元,同比减少1.31%,出口总额为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6.78%。完成2013年度第二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材料的受理审核工作和2014年度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申报的初审工作;审核发出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28份,加工贸易合同批准证254份;对12家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初审;完成5家企业的服务外包信息登记备案工作;汇总上报90份服务外包企业合同初审工作。

积极推进杨浦区保税仓库建设,在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会区投控集团对接上海远洋船舶供应公司、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研究制定我区保税仓库建设方案,分别起草了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与区政府的合作备忘录(草案)。

(五)聚焦职能转变,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1、加强规划引领和落实。积极调研,开展区“十三五”规划期研究思考和准备。编制《五角场地区发展质量指标体系2013年数据报告》,对五角场的发展规划、功能定位、项目建设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要充分利用载体以及后续待开发土地等资源,发挥已入驻知名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以相关规划实施为抓手,提前介入,加强五角场功能区的商业商务业态引导,为集聚区提供国际化和品质化的商业商务配套,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完成我委负责的《杨浦区面向2040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相关课题及《杨浦滨江南段商业业态布局研究》课题。

2、提升行政效能。作为第一批行政权力公开试点部门,我委及下属事业单位共梳理出行政权力139项,经征询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粮食局、市酒类专卖管理局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完成我委行政权力事项基本情况梳理登记表的修改完善和网上录入,其中我委(含经委、粮食局、酒类专卖局)41项行政权力列入区第一批公开目录于1020日公开。完成39项行政权力事项办事指南和工作手册的编制工作。配合工商等部门参照自贸区市场准入制度,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推行新设外资企业“一口受理、一口发件”制度,受理时限由8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全年共受理外资企业设立事项95个,变更事项175个,备案事项11个。

3、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完成区委、区府各类定期督查件231件、不定期督查件537件;按时答复、办结“两会”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20件、来信12件、12345服务热线投诉咨询179件;认真做好书记百姓网上通、区长在线、人民群众网上建议等相关工作。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和查阅制度,完成2013年度文书归档689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严格政府信息公开和办文流程,公开“三公”经费、财务收支预算等公文类信息44件;根据区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工作要求,落实部门网站内容调整和更新等工作。

4、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举办专题讲座、交流学习体会、开展谈心活动、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学习讨论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深化学习教育,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反映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和各类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真正做到即知即改、边查边改,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起点,把全面从严治党与推进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一起抓,把解决作风问题与破解发展难题一起抓,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切实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体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可是我们仍应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推动传统商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力度还不够,在深度对接自贸区新政,促进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办法还不够多;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主动运用法律思维,推动行政效能提升的速度还不够快。在新的一年,我们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大胆尝试,为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迎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验收等相关工作,促进杨浦商务经济、保障民生各项工作建设发展,为推动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