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D-03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3-03-29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D-03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孙瑜代表:

您提出的D-033“关于改善疫情下城市独居老人生活状况”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截至2022年底,杨浦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1.9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40.34 %,全区独居老人数20375人,高龄独居老人8002人,老年人口数及高龄老人数均在全市中心城区前列。杨浦区民政局为更好的关爱全区独居老人,针对独居老人服务难点,通过掌握独居老年人数量、分布及其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独居老人动态管理、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开展独居老人智慧服务项目,提供适老化定制服务,为独居老人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一、独居老人探访关爱工作机制

(一)动态标签,精准服务。全区独居老人采用动态管理机制,组织街道每月开展一次独居老人动态排查,逐户摸排,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和健康程度、社会参与能力、感知和沟通能力、子女探望频率、邻里关系密切程度等,对独居老人居家风险开展评估,分等级管理,确保能够精准施策,重点人群能够全覆盖、无遗漏。

(二)多重关爱,扩大覆盖范围。

一是持续开展“老伙伴计划”。2012年开始,上海市民政局就将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项目(简称“老伙伴”项目)列为市政府实施项目,通过以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服务高龄老人的方式,以 1:5的志愿比例为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结对互助服务。目前,杨浦区“老伙伴”项目已经持续开展了11年,共招募社区低龄志愿者2400名,为1.2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每周不少于1次的关爱服务。通过定期的结对上门关爱,为老人提供探访陪伴、精神慰藉,健康宣教、政策咨询、安全服务和各种生活帮办,既缓解老年人孤独寂寞负面情绪,也帮助老人解决各种生活困难。 

二是推进“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我区自2019年9月开始试点实施“时间银行”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线上“时间银行”平台,通过邻里互助模式为困难老人建立社区非正式照料系统,通过时间币的积累吸引更多人加入服务社区高龄老年人的行列中。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可以转化为时间币储蓄在时间银行,等将来自己需要其他人服务的时候,就可以用时间币兑换服务。在平台整合下,社区党员、楼组长、物业人员、送奶工、送餐员以及为老服务人员等社区志愿者队伍都参与到互助服务中。自截止2023年2月全区“时间银行”平台累积注册志愿者4218人,受益人群1.69万人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新华社、解放日报、人民网、上海日报、上海新闻透视等媒体报道。

三是全覆盖开展应急呼叫“一键通”项目。2022年我区实现对高龄独居老人应急援助“一键通”政策全覆盖。通过给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和手机应急援助快捷拨打,降低独居老年人安全风险。“一键通”应急呼叫平台,提供24小时电话应急呼叫服务,具体包括紧急救援、信息咨询、居家生活、医疗健康及日程提醒五大服务内容。“一键通”呼叫平台能给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定期的主动电话关爱服务,在节假日和传染病高发期等特殊时期,开展精神慰藉和健康提示服务。2022年全年,“一键通项目”共接到紧急救助112通,便民服务2602通 各类疑难咨询3208通,累计向老人拨打电话关爱电话27298。

二、智慧养老标准化建设

老龄化逐步加深,新型智慧养老方案和场景建设成为养老服务新路径。2022年区民政局编制了《杨浦区养老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衔接国家、上海市级规划纲要及养老相关专项规划,系统性谋划全区养老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蓝图、发展目标、专项行动,为全区养老领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晰有力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路径。目前,根据规划在推进的社区养老场景主要有:

(一)独居老人智能水表监测居家安全项目。2022年我区在长白街道试点高龄独居老人智能水表居家监测项目。由城投水务、城运中心、区民政局、长白街道合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高龄独居老人智能水表居家监测报警,为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提供保障。当独居老人用水量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变化或持续用水时,用水监测设备自动上报异常数据,系统立即启动预警事项处理,向社区工作人员及老人子女发送预警信息。在接到预警信息后,街道网格人员或社区工作人员将及时上门探访,查看独居老人情况。在处理完成预警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向平台反馈处理情况。目前已经有150户老人签约使用。

(二)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2019年区民政局就开展“家庭照护床位”项目试点,通过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提升家庭照护的功能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仅试点一年该项目就获得“上海市十大智慧健康养老典型案例优秀奖”。今年,上海市民政局对《关于积极推动本市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意见征集。区民政局将在12个街道实现试点全覆盖。截止3月,区内共有17家养老机构报名参与项目,都将向社区提供定制化的家庭照护床位的套餐服务。同时也将结合适老化改造,将信息采集设备纳入适老化补贴范围,给予改造补贴。目前全区已经有两家机构开展服务,共签约老人49户。

三、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

2012年起,民政就开始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运行十年,以往只针对低保低收入等经济困难的老人家庭申请。自2019年起,市民政局出台新的政策,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补贴相结合方式,探索新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使更多的老年群体能够享受到适老化改造的政策福利。老年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基础产品服务包和个性化产品服务,政府对老年人实施差别化补贴。目前,我区实现12个街道全覆盖试点,每年按照不低于300户目标推进,去年共计完成350户。

    疫情下的独居老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升老人的居家养老幸福感,民政将加强各部门间联动,丰富助老项目,为更多社区独居老人提供精准服务。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2023329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张力                      联系电话:2503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