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四经普主要数据解读 2020-05-15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杨浦区主要数据公布——10张图一目了然

一、总量跃上新台阶,增幅高于全市水平

2018年末,本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3387个,比2013年(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 8803个,增长60.4 %,高于全市7.3%的增幅;法人单位分支机构4656个,增加1284个,增长38.1%。随着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本区法人单位总量已从“三经普”时中心城区末位,跃升至第四。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增长成新亮点

2018年末,本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之比为7:93,第三产业比重较“三经普”提高3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8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0.1%),教育(增长8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4.1%)增幅较高,充分反映出区域创新创业活跃、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三、创新协调布局优势显现,增长核初具形态

2018年末,全区12个街道、镇单位数量相较于2013年均有较大增加。从各街道辖区单位分布情况来看,五角场街道法人单位总量第一(5396个,占23.1%),五角场镇(2590个,占11.1%,注:20194月变更为长海路街道)、大桥街道(2502个,占10.7 %)分列二、三位。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代表的重点功能区快速增长,新江湾城街道、五角场街道和江浦路街道,分别比2013年增长11.1倍、79.2%72.0%,位居法人单位数增幅前三。

 

四、内外资企业齐头并进,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2018年末,内资法人企业数比2013年增长64.9%,占全区97.5%;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比2013年增长41.7%,占1.4%;港澳台商投资法人企业数比2013年增长50.9%,占1.1%。从内资法人企业看,私营企业数增幅达到66.9%;占内资企业总数为86.1%,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五、就业规模稳定增长,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2018年末,全区法人单位从业人数49.95万人,比2013年增长18.0%。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下降31.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2013年增长35.2%。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90万人,占15.8%;批发和零售业6.16万人,占12.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24万人,占10.5%。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能力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4.0%)等行业扩容明显。

分区域看,位居从业人员前三位的街道分别是:五角场街道10.82万人,占 21.7%;大桥街道6.02万人,占12.1%;江浦路街道5.83万人,占11.7%。这三个街道的从业人员占全区的45.5%。从业人数增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新江湾城街道、江浦路街道和大桥街道,分别比2013年增长12.7倍、27.9%22.3%

 

六、规模能级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尤为显著

2018年末,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本区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305.75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不含金融业单位,下同)资产总计9829.55亿元。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183.41亿元,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5619.37亿元。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786.42亿元,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6048.86亿元。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34.28亿元(增长3.0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79.81亿元(增长140.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达到21.28亿元(增长16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65.64亿元(增长142.3%),教育业营业收入达到33.84亿元(增长17.8倍)。

 

七、“两个优先”产业提质增效,现代设计业蓬勃发展

2018年末,本区共有“两个优先”产业法人单位9805个,占全区法人单位数比重41.9%;从业人员21.94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比重43.9%;资产总计3815.1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1.87亿元。其中,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占“两个优先”产业法人单位数比重77.0%;战略性新兴产业法人单位2260个,占23.0%

 

2018年末,本区共有现代设计产业法人单位6189个,占全区法人单位数比重26.5%;从业人员8.69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比重17.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2.4亿元。其中:建筑与环境设计业法人单位1864个,占现代设计产业法人单位数比重30.1%;视觉传达设计业法人单位1697个,占27.4%;产品设计业法人单位690个,占11.1%

八、个体经济持续活跃,生活服务作用不断发挥

2018年末,本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13624个,从业人数2.77万人。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8757个(占64.3%)、1.49万人(占53.7%);住宿和餐饮业2124个(占15.6%)、0.67万人(占24.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70个(占15.2%)、0.48万人(占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