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家庭支持中心——杨浦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0-09-15
各街道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和上海市《关于本市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沪民救发〔2020〕15号)精神,探索和创新本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新模式,特制订《家庭支持中心——杨浦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家庭支持中心——杨浦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方案
杨浦区民政局
2020年9月15日
附件
关于实施家庭支持中心——杨浦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和上海市《关于本市实施“社会救助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沪民救发〔2020〕15号)精神,聚焦本区困难家庭、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落实《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的决定》(杨委发〔2020〕5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筑品质、促提升”的核心,坚持改革创新,以促进救助对象自立自助为原则,提升民生温度,保障更加普惠均衡的基本民生,努力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
二、总体要求
以街道为单位,通过家庭支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领域“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机制,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解决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一支“线上”、“线下”专业的救助顾问团队,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统筹社会救助服务资源,实现对困难家庭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帮扶;培养发展一批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组织,形成本区社会救助工作品牌。
三、主要任务
服务本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以及特困人员和残疾人、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弱势群体。
(一)打造“社区救助顾问”专业队伍
通过委托专业机构,组建由“专业社工+街道救助干部+居委会协理员+社区志愿者”构成的社区救助顾问专业队伍,具体开展社区救助顾问服务项目,确保在工作时间有社区救助顾问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各街道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构建智能化的“线上”救助顾问,通过“分工+智能”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救助顾问服务。
(二)明确“社区救助顾问”服务内容
组织实施“家庭支持中心”综合服务,通过“家庭主动求助、邻里守望相助、社区重点关注”建立起家庭服务和家庭风险预警网络,实践个性化的服务救助,有效满足困难群体综合服务需求。根据社会救助领域特点和困难家庭实际需求,开展家庭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精准识别困难对象,关注社区“不声不响”困难群体等,根据困难家庭需求清单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同时,为救助对象提供政策引导、资源链接、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1、建立需求发现机制。通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居委会、睦邻中心、党建服务中心等窗口,及时、准确、客观地收集困难家庭人口结构情况、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刚性支出、致贫原因等因素,综合评估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明确每个家庭的工作救助类别,提出综合实施社会救助措施的意见,并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办理或转介。
2、建立服务承接机制。通过救助顾问团队帮助救助对象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政府的救助政策,在工作中发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沟通网络平台,为救助对象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设计服务项目,回应困难家庭多元化的需求。社区救助顾问团队走访困难家庭一年不少于困难家庭总量的60%,并填写入户调查表。依据街道“困境家庭个案评估系统”数据,各社会组织对不同家庭类型做好个案,每年一般个案不少于15个,经典个案不少于5个,并填写个案记录表,结束后需形成完整的“一人一档”和案例集。
3、建立专业转介机制。汇聚社会资源,广泛发动社区企业、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心理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充分调动社区“暖心基金”、社区基金会等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不断丰富帮扶菜单、完善帮扶内容,传递社会关爱,形成本区特色。
4、建立多元救助方式。依据困难家庭类型、家庭成员困难程度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除了“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外,提高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关系调适、陪护照料等服务。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生计项目,消除救助依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区和社会环境。
(三)健全“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机制
为使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得到客观评估和及时响应,本区将推广江浦街道“困境家庭个案评估系统”,从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社会支持系统、个人能力发展等多维度需求指标进行社会救助需求综合评估, 并针对不同困难等级开展不同救助顾问服务,从而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建立“线上+线下”社工与困难家庭“一对一”互动及反馈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日常中遇到的问题,每月填报月报表。
(四)强化“社区救助顾问”保障体系
1、形成社会救助资源清单。通过对区域内、街道以及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救助资源的梳理,形成社会救助资源清单。
2、形成社会救助服务清单。在社会救助资源清单基础上,匹配相应的救助服务,形成社会救助服务清单。
3、形成困难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救助对象需求调研,切实掌握救助对象各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形成困难群众需求清单。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阶段(2020年7—8月)
拟定《本区实施家庭支持中心-杨浦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各街道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初步设立“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有条件的街道还可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分中心、居委会、睦邻中心设立“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配备社区救助顾问不少于2人。服务点应在醒目位置悬挂或张贴由市民政局统一设计的标识,并确保在工作时间有社区救助顾问提供相关服务。
第二阶段:购买项目阶段(2020年9—10月)
区民政局在各街道推荐社会组织名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确立承接的社会组织,同时根据各街道社会救助的工作特点,融合“党建+救助”、“高校+园区”、“物质+帮扶”、“专业+陪护”、“创业+自立”等优势,指定街道对接各社会组织,围绕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工作项目做进一步全面、细致的工作安排,形成具体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推进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8月)
一是打造“线上”、“线下”“社区救助顾问”专业队伍。组建一支具备社会救助专业能力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投入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根据本街道社会救助对象数量,合理确定社区救助顾问队伍规模,提供服务时佩戴统一标识的胸卡,面对面倾听需求,做好服务记录,确保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有效开展。
二是定期开展“社区救助顾问”专业服务能力培训。针对救助政策、服务技能、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开展培训。着重强化救助政策、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方法的普及和应用,使社区救助顾问普遍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方法,为救助对象提供深度、长效的专业服务。
三是实施“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综合服务项目,委托社会组织重点聚焦帮困、扶贫、脱困、资源整合等,稳步开展“社会救助顾问”各项工作。
四是运用“困境家庭个案评估系统”平台,建立重点对象信息数据库,运用社会救助精准评估系统,收集救助对象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本街道“红、黄、蓝”级别的困境救助对象数据库,为开展救助顾问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第四阶段:评估总结阶段(2021年9月)
此项目周期从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结束。期间,区民政局实行季度和年度评估,将采取实地检查、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对街道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开展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安排部署巩固提升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项目纳入各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内容。区民政局负责“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项目的监督落实和工作支持,委托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负责该项目的培训和督导,并通过公开发布和组织评审方式委托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6家社会组织分别实施各街道“家庭支持中心——社区救助顾问”项目。各街道要高度重视“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明确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二)落实资金保障
2020年“社区救助顾问”工作资金由区民政局统一安排,同时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加强监督检查。今后,各街道要切实加强“社区救助顾问”项目资金保障,将项目经费列入年度街道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确保“社区救助顾问”工作顺利开展。
(三)落实协调机制
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指导救助政策落实,各街道发挥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区域化党建、志愿者服务工作等,全力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工作,促进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提高服务能力
各街道完善合理配备相应的救助工作人员和居委会协理员,加强业务培训,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素质高、对困难群众有感情的社会救助干部队伍。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典型案例,不断激发“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热情,努力营造关心、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附件:1、杨浦区×××街道救助顾问名单
2、×××街道“家庭救助顾问”资源链接库
3、×××街道社区困难群众需求清单
附件1 杨浦区 街道救助顾问名单 |
|||||||||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单位 |
政治面貌 |
职务名称 |
是否有社工证 |
联络方式 |
备注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7 |
|
|
|
|
|
|
|
|
|
8 |
|
|
|
|
|
|
|
|
|
9 |
|
|
|
|
|
|
|
|
|
10 |
|
|
|
|
|
|
|
|
|
附件2
×××街道“家庭救助顾问”资源链接库
一、 ××× 街道资源名录(共计 家)
部门 |
联络人 |
联系方式 |
目标受益人群 |
帮困形式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二、社会组织名录(共计 家)
单位名称 |
联络人 |
联系电话 |
住所地址 |
街道 |
业务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三、爱心企业名录(共计 家)
企业名称 |
联络人 |
联系方式 |
资助项目 |
目标受益人群 |
|
|
|
|
|
|
|
|
|
|
|
|
|
|
|
四、×××社区基金会开展项目名录(共计 个)
资助项目名称 |
联络人 |
联系方式 |
资助金额 |
目标受益人群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
|
|
|
|
|
|
|
|
|
|
|
|
|
|
||||||||||||||||||
街道社区困难群众需求清单 |
|
|||||||||||||||||||||||||||||||
街道: |
|
|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
|
||||||||||||||||||||||||||||
序号 |
姓名 |
地址 |
问 题 类 别 |
具体问题和需求 |
处理情况 |
|||||||||||||||||||||||||||
生活 |
医疗 |
养老 |
护理 |
就业 |
法律 |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
负责人签名: |
|
||||||||||||||||||||||||||||||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