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杨浦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2-26

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现印发《2024年杨浦民政工作要点》,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2024年2月26日

 


2024年杨浦民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杨浦民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十一届区委八次全会提出的“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重振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着力做好党建领航、党建融合、党建赋能,深化实施“幸福养老增量提质、温暖救助精准提标、能力基政创新提升、活力治理协同提效”四大工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谱写高品质民生答卷。

一、实施“幸福养老”增量提质工程,健全优质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

围绕高品质服务追求、高质量管理目标、高水平发展体系、多层次供给结构“四条主线”,突出项目、人才、设施、服务、监管“五个抓手”,组建“幸福养老”智库专家团,推进“幸福养老——颐养社区”试点,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基本养老服务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力度,推动杨浦“幸福养老”事业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

(一)抓居家社区服务体系,开展“暖‘杨’惠老”四大项目。积极回应老年人“原居安养”期盼,以“暖‘杨’惠老”系列项目为抓手,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惠生活”。公布“两清单一指南”(杨浦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幸福养老”服务清单、养老服务指南),坚持“保基本+市场化”原则,开展助洁、助浴、助行等“十助”服务,增加养老服务“上门递送”,让老年人原居养老、幸福享老。二是“惠助餐”。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2024年度社区长者食堂建设任务清单,推动已建成社区长者食堂提升品质效能,形成一批硬件有规模、服务有品质的助餐人文品牌。与美团等头部平台聚力合作,解决为老送餐“最后100米”问题。通过为老“一餐饭”,让杨浦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刻”。三是“惠服务”。制定区级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方案,全年计划新增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300张。指导有资质有能力的养老机构输出专业力量,对社区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四是“惠能力”。提升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实体阵地作用,加强服务人员储备。强化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队伍综合能力。

(二)抓人才队伍引擎,形成队伍建设“六个维度”。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六个维度”人才队伍建设架构,整体驱动养老事业发展。一是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进行战略合作,举办养老机构院长高级研修班。二是结合品牌养老机构资源,开展养老机构业务骨干能力提升班。三是依托区人才培育基地,全覆盖进行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全区护理员持证率达到78%,培育中级及以上护理员300人。四是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辐射作用,延伸设立社区工作站,为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搭建“送教上门”带教培训网络。五是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等专业院校合作,联合建立“人才订单班”机制,引入“源头活水”,持续吸引高素质、年轻化护理人才。六是条块结合,指导街道体系化开展社区关爱员、为老服务志愿者等队伍培训。

(三)抓养老设施基石,把握硬件建设“六类核心”。对标“十四五”规划指标,以民心工程及实事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 6类核心设施建设。全年计划新建300张养老床位,完成2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社区长者食堂、3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及4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基于辖区老年人口分布和实际需求,推动各街道构建“1+1+N——15分钟养老服务圈”,即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设立1家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处高品质社区长者食堂及若干个便捷可及的家门口服务站。

(四)抓服务效能提升,做好老有颐养“三篇文章”。一是“智慧文章”体现便捷度。实施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提升数据整合、治理及应用能力。持续升级“幸福云”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优化“养老E顾问”应用体验,打造从移动服务、到业务管理、再到集成展示的“智慧养老”系统矩阵。推进2家智慧养老院及3家“互联网医院+养老院”建设,为1万名重点关爱老年人提供“一键通”服务,探索养老机构“一床一码”服务应用,全覆盖落实养老机构及重点社区长者食堂上线美团大众点评。二是“医养文章”深化融合度。会同区卫健委及专业医疗机构深化医养共同体合作模式,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好满足机构住养老人就医用药和健康管理需求三是“福利文章”提升感受度落实杨浦户籍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爱心奶全覆盖、为百岁老人及高龄困难老年人安装适老化产品包、为2万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为1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智能水表安全监测服务。全面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持续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沪助养老时光汇等重点服务项目。

(五)抓综合监管责任,安全与质量“两翼并举”。完善机制、明确标准,充分发挥养老机构专管员联系服务、监督指导作用,守牢安全与质量两条底线。安全方面,深化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实施养老机构全覆盖飞行检查。围绕消防安全及燃气安全,落实双月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督导。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三年行动,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质量方面,制定养老机构90项日常服务质量监测常态长效机制,形成从日常督导、整改、提升、迎检、总结的工作闭环,推动全区养老服务行业能力水平持续提档升级。开展区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培树养老行业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一线工作人员职业认同,助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二、实施“温暖救助”精准提标工程,健全分层分类兜底保障体系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针对困难群体差异化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念好“规范智融”四字诀、打出救助帮扶组合拳,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一)在“规”字上下功夫,系牢救助“安全带”。一是做到指导培训与监督检查双向发力。梳理目标计划、培训需求、师资信息、课程目录等四张清单,采取“集中培训”“按需点单”“送课上门”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制定杨浦区社会救助事项工作指引和操作规范,开展全区社会救助“岗位练兵”。深化内部业务监督+第三方专业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三位一体救助监督体系,确保政策落实、资金安全、对象精准、操作规范。二是做到从严监管与鼓励担当有机统一。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大要求,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基层救助干部担当作为。对于基层遇到的操作难点,明确处理方案、统一操作手势,给予政策支撑。

(二)在“范”字上见真章,打造民生服务“新标杆”。一是在救助帮扶方面培树模范。探索建立“金牌温暖顾问工作室”,成立杨浦区社会救助培训师团队,评选社区救助顾问“十佳优秀案例”。做好国家级“社会救助站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工作。二是在民生服务方面打造典范。完成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新址建设,构建陪伴式、精细化服务新场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杨浦特色、文化气质的“沉浸式”婚登服务新地标。探索打造“百年杨浦,百年好合”婚育文化品牌,结合热门登记日和特色节日,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倡导文明婚俗新风,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和法治宣传,促进婚姻家庭幸福和谐。推进彰显人文关怀、民生福祉、城市温度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和区社会福利院儿童部建设。

(三)在“智”字上拓思路,跑出数据引擎“加速度”。一是在社会救助领域,积极推动跨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适时推广五角场街道“温暖云”精准救助系统建设经验,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低收入人口的困难风险,分层分类提供救助帮扶二是在儿童福利领域,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主动发现符合条件的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落实基本生活费“免申即享”,确保“应享尽享”。对在册儿童定期开展排查,确保“应退尽退”。开展为28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提供支持服务实事项目。三是在公益慈善领域,创新开展慈善超市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家门口的社区慈善资源高效配置平台。

(四)在“融”字上出实效,下好民生保障“一盘棋”。统筹实现“三个融合”。一是部门融合联动。压实区、街道两级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和区精准救助共同体成员单位责任,持续健全综合协调、个案会商、督查督办等机制。联合各街道完善救助管理联盟机制,实现流浪乞讨人员信息畅通共享。二是条块融合聚力。通过选优配强救助干部、分层分类业务培训,全面促进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社会融合协同。引入社会力量设立杨浦区“温暖·爱”儿童关爱定向基金,适时推广江浦路街道家庭支持中心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党建+救助+慈善”大格局,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局面。

三、实施“能力基政”创新提升工程,健全善治善为社区治理体系

通过民主协商、多元协同、技术支持等途径,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将具有杨浦特色的治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一)把好治理“总开关”,巩固提升基层减负增能成效。指导街道做好居委会依法履职工作,明晰工作职责。发挥居委会示范实训基地作用,统筹开展分层分级赋能培训。坚持居委会“全岗通”“首问接待”“错时上班”等工作机制,打造一支优秀全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畅通服务群众“快车道”。将“四百”常态化走访与社区治理、民生保障、居民自治有机结合,主动延伸为民服务半径。

(二)找准治理“发力点”,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居委会管辖规模优化和沿街设置,建设贴近居民的服务新阵地。坚持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和居务公开,激发居民热情,促进自治共管。完善居委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持续发挥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软法”作用,推进社区民主协商。

(三)培树治理“新典范”,深耕“三微治理”品牌。持续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培树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楼道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老三微治理”,深入探索微公益、微规约、微课堂“新三微治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推选十大优秀“三微治理”项目和十位杨浦区“最美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种好治理“责任田”,社区服务能级再提高。对标本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服务平台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增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继续增设远程帮办点,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区级培训师队伍作用,提升全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队伍能力和水平。指导各街道完成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升级工作。

四、实施“活力治理”协同提效工程,构建活力健康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与政策供给,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一)立足活力,政策扶持促成长。发挥杨浦区社会组织(公益)总部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社会组织准入退出机制,提升基地培育活力。发挥区、街道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联动机制作用,结合社区需求及资源情况,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品牌项目提质增效。在科技、教育、体育、文化、社区治理等重点行业领域,培树“头部”社会组织。依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公益招投标、公益创投三大平台,拓宽社会组织深入参与基层治理的领域,推动社会组织发挥优势作用。

(二)立足专业,多元赋能促提升。深化社会组织服务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专题培训,做好社会组织青年骨干培树赋能。开展社会组织协商试点,组织“我为杨浦创新发展献一计”活动,探索行业协商,依托“两会一中心”(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深化基层社区协商。开展第二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展示社会组织的创新作为。举办杨浦区社会组织风采展示活动,集中展示杨浦社会组织“建功人民城市新实践”的亮点成效。

(三)立足监管,守牢底线促规范。做好“加减法”,认真落实社会组织成立“一件事”,加强成立、变更等登记事项的全链条服务指导;对名存实亡社会组织坚持注销与撤销并重,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局面。履行好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凝聚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合力,强化社会组织工作综合协调和监管。完善区、街道、居委会三级预警网络,加强社会组织运行日常监督。落实《上海市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办法》,指导社会组织加强行为自律。强化对初创期社会组织的规范引导,明确“应知应守”注意事项。深化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以评促建,促进社会组织提升规范化水平。扎实开展年检年报工作。

五、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强化思想建设,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收官工作,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写好主题教育的“后半篇文章”。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持续落实“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二)推动载体创新,稳固基层党建基本盘。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定系统党建工作要点。局党组每月听取系统支部基层党建“三个责任制”工作汇报。开展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抓实系统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规范党内各项制度执行,进一步规范党费使用。深化“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机制,把“以人民为中心”具化为“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涵养清风正气,增强干部队伍向心力。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条件和程序。加大干部培养力度,依托岗位培养、易岗锻炼、专业化能力提升等机制,不断营造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良好态势。持续加强“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认真落实抓早抓小抓经常监督机制,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拧紧思想“总开关”、时刻绷紧“廉洁弦”,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时,围绕让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目标,坚持一体布局、贯通联动,推动网上网下双轨并融、大数据与民政公共服务应用深入结合,打造集数字养老、数字救助、数字治理等项目为一体的“数字民政”,着力提升民政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