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1-08-18


 

 杨府20217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2021713日区政府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1818       

 

 

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全面强化“四大功能”,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深化“五个中心”建设,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具有特殊历史使命和历史背景。  

对杨浦而言,“十四五”时期是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新局面,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五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杨浦发展的殷殷期望,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治理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强化规划引领,“十四五”初步建成、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四高城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民城市标杆区。  

在此背景下,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根据《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把握好杨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深化西中东功能联动融合发展格局,谋划好杨浦区重点功能区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针对重点功能区的近远期核心发展节点识别、功能协同、重点产业培育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构筑杨浦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1.“十三五”杨浦“西中东”功能区建设成效  

1构建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杨浦区按照“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规划布局,提升区域能级,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全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突出“西中东”三大功能区布局,已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核心功能体系。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已基本建成“知识技术涌流、技术转移便捷、创新主体多元”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持续加强,创新经济引领,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集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各类功能载体不断落地,重大项目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各类重要功能性平台基本建成。  

 

1  “十三五”期间杨浦区“西中东”功能区重大项目完成情况  

区域         

项目名称        

“十三五”目标        

“十三五”末状态        

西部核心区      

中国联通南方互联网产业基地      

建成      

建成      

平凉22、23街坊商办项目      

建成      

建成      

新江湾城F3地块项目      

部分建成      

建成      

新江湾城F1c地块商办项目      

开工      

建成      

新江湾城F1a地块商办项目      

开工      

在建      

创智科技中心二期(24-8)      

建成      

建成      

创智科技中心三期(24-9)      

开工,建成      

建成      

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      

建成      

建成      

北斗/GPS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      

基本建成      

基本建成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      

建成      

建成      

中部提升区      

73街坊(李尔亚洲总部大楼项目)      

开工,建成      

建成      

互联宝地一期(上钢二厂园区东区项目)      

开工,建成      

建成      

110街坊      

开工      

建成      

东部战略区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四期)      

建成      

建成      

上海建发国际大厦项目      

建成      

建成      

96街坊办公楼项目      

建成      

建成      

渔人码头三期工程(40街坊)      

建成      

建成      

1街坊船厂地块      

(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项目)      

开工      

开工      

 

2西部核心区:积极建设“创新经济走廊”,“一核两翼”核心功能不断升级  

“十三五”以来,西部核心区加快构建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核心,发挥“大创智”品牌效应,以复旦全球创新中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聚集区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双创主体聚集效应强劲,大创智、大连路总部研发聚集区等板块已成为跨国公司聚集区域,复旦、同济、财大等大学科技园持续培育“互联网+”和“四新经济”企业。截至2020年,西部核心区已累计建成商务资源面积790.48万平方米。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核心能级不断增强。16街坊商办项目、创智天地科技中心二期、三期等项目已建成,“创新经济走廊”能势进一步凸显,形成国际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大创智”以信息技术产业、现代设计产业和智慧健康产业三大领域为主要发展方向,既有世界500 强行业巨头企业,也有规模小、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产业氛围。“大创智”品牌双创服务内涵不断扩展。财大金融谷、创智天地科技中心、国定东路创新创业街区等项目已基本完工,上海首家特斯拉综合体验中心落户。五角场智慧商圈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大学路成为全市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和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  

北翼复旦创新走廊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双创学院已建成,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湾谷科技园二期等重大载体建成。依托复旦大学科技、产业优势和绿地集团资本、市场优势,聚焦人工智能、精准医学、大数据、智慧健康等领域,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作,着力打造“空间载体、科研服务、技术平台、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湾谷科技园在引入中兵北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之后,吸引千寻位置网、北极星云等企业先后入驻,初步形成了基于云计算技术、数据技术、位置服务云平台的北斗新兴产业集群  

南翼环同济和大连路总部研发聚集区优势产业更为集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不断提质升级,总产出近500亿元。重点聚焦现代设计、工程咨询服务、节能环保等高端服务业态,打造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产业集群。大连路总部研发聚集区汇集北美广场、光大安石中心、宝地国际商贸广场、西门子大楼等楼宇,依托西门子、大陆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集聚了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高端资源。平凉22、23街坊商办项目、中国联通移动互联网产业南方运营基地、16街坊商办项目等建成。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淞沪路(政通路-政民路)改造工程已完工通车;淞沪路-三门路空中连廊已开工建设;新江湾城绿河、新江湾城B区道路一期工程、佳木斯路(营口路—沙岗路)道路积水点改善工程均已建成。  

公共设施改造升级进展迅速。杨浦区图书馆、国歌展示馆扩建开放,全面推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城市治理不断创新  

突破,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形成“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国和1000”社区商业中心等治理品牌。  

 

2  西部核心区重大发展项目进展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十三五”目标        

“十三五”末状态        

1      

创智科技中心三期(24-9)      

开工,建成      

建成      

2      

创智科技中心二期(24-8)      

开工,建成      

建成      

3      

313街坊商办项目      

开工      

在建      

4      

311街坊北区综合项目(含复旦管院)      

建成      

建成      

5      

334街坊商办项目      

建成      

建成      

6      

316街坊(达任大厦项目)      

开工      

建成      

7      

绿地商办楼(22-5/6地块)      

建成      

建成      

8      

百旌中心商办楼(23-3/4地块)      

开工,建成      

建成      

9      

凯迪商办楼(24-5地块)      

建成      

建成      

10      

湾谷科技园二期      

开工,建成      

建成      

11      

益田广场(23-5地块商办项目)      

建成      

在建      

12      

泰宝大厦(23-1/2地块)      

建成      

建成      

13      

君庭广场(24-1/2/3/4地块)      

建成      

建成      

14      

凯德新江湾城商办项目(新江湾城24-6地块)      

开工,建成      

开工      

15      

建材港(340街坊)      

建成      

建成      

16      

新江湾城F1a地块商办项目      

开工      

在建      

17      

新江湾城F1c地块商办项目      

开工      

建成      

18      

新江湾城F3地块      

部分建成      

建成      

19      

保辉商办楼(22-1/2地块)      

建成      

建成      

20      

建发商办楼(22-3/4地块)      

建成      

建成      

21      

176街坊项目      

开工      

前期准备      

22      

平凉22、23街坊商办项目      

建成      

建成      

23      

16街坊商办项目      

建成      

建成      

24      

12街坊商办项目      

(中国联通移动互联网产业南方运营基地)      

建成      

建成      

25      

13街坊(商办部分)      

开工      

开工      

 

3中部提升区:宜居宜业宜创的“创客生态社区”功能基本形成  

中部提升区“创客生态社区”建设达到预期。对标“世界级创谷”建设,双创生态和氛围日益浓厚。城市更新加快布局,区域内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长阳创谷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试点基地。李尔亚洲总部大楼、长阳创谷三期、互联宝地一期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建成商务资源面积136.32万平方米。  

产业集群特色显现。长阳创谷持续推进世界级双创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已形成“蚂蚁雄兵”和“大象起舞”并行的多元主体形态。互联宝地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创新加速器和大企业创新中心,补齐杨浦双创链条,积极布局电竞产业。凤城巷依托“环同济文化创意经济圈”优势和控江路商圈资源,已初步形成文创企业聚集,“艺术与科学湾”公共空间建设初显成效。  

综合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北横通道、周家嘴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市政交通工程的建设,将提升中部提升区的区位优势。区属道路、区属干道、区属支路等配套路桥建设有序展开,爱国路二期(长阳路—河间路)交通改善工程、彰武路(鞍山支路—杨树浦港)交通改善工程、万福路(桩号k0+250-源泉路)辟通均已建成。  

 

3  中部提升区重大发展项目进展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十三五”目标        

“十三五”末状态        

1      

149街坊项目      

建成      

建成      

2      

73街坊(李尔亚洲总部大楼项目)      

开工,建成      

建成      

3      

110街坊      

开工      

建成      

4      

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      

建成      

建成      

5      

互联宝地一期(上钢二厂园区东区)      

开工,建成      

建成      

 

4东部战略区:“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加快协同旧区改造,城市更新彰显杨浦模式  

滨江南段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蜕变。聚焦“世界会客厅”建设,围绕“科技-文化-金融”核心功能,东部战略区积极推进“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十三五”期间,滨江南段岸线5.5公里公共空间实现全面贯通。多点开花打造滨江公共空间,滨江南段建成开放公共绿地约21.6万平方米,建成并开放7处党群服务驿站,建成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游船码头,水岸联动发展持续深化。  

产业功能亮点频现。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入美团上海总部、新思科技、完美世界、达达集团、中交集团上海总部、中节能上海总部等重点项目。建成一批重点商务楼宇,包括建发国际大厦、山金保利金融广场、滨江国际广场等。有序推进上海船厂、杨浦大桥、杨树浦电厂三大区域组团建设。  

加快协同旧区改造和土地收储。“十三五”期间杨浦滨江共完成旧改2.6万余户,显著改善区域环境品质与百姓居住条件。推动收储工业仓储地块和码头岸线,完成32.49亩土地和6处码头收储,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转变。各类工业遗存焕发新生。滨江南段核心区共保留24处,总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及其他百年工业遗存。2020年9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滨江中北段规划稳步推进,土地管控与产业能级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已累计建成商务资源面积127.95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杨浦滨江2处站点基本完工,开展轨道交通20号线专项规划前期研究。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车,江浦路越江隧道2020年基本建成,隆昌路越江隧道有序开展前期工作。滨江区域内路网建设按计划推进,排水、电力、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完善。  

绿色生态擦亮靓丽底色。依托工业遗存和原生态特色植物,打造后工业特色景观带,实现原生景观的“重修复”,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滨江南段成为上海市首个绿色生态三星级(更新城区类)试点区域、上海市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和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  

开发管理机制更加健全。成立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进一步优化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滨江公司“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逐步理顺滨江区域招商体制机制。发布《杨浦滨江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  

 

4  东部战略区重大发展项目进展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十三五”目标        

“十三五”末状态        

1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四期)      

建成      

建成      

2      

上海建发国际大厦建设项目      

建成      

建成      

3      

96街坊办公楼项目      

建成      

建成      

4      

2、3街坊(A、C块)项目      

开工,建成      

动迁完成      

5      

1街坊船厂(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项目)      

开工      

开工      

6      

40街坊8丘(兰厂地块)      

开工,建成      

建成      

7      

渔人码头三期工程(40街坊)      

建成      

建成      

8      

84街坊东块(上海化工厂)      

开工      

前期准备      

9      

84街坊西块商办楼(兰路地块商办项目)      

开工,建成      

建成      

10      

97街坊      

开工      

前期准备      

11      

119街坊(电站辅机厂西厂地块)      

开工      

前期准备      

12      

119街坊(电站辅机厂东厂地块)      

开工      

前期准备      

13      

119街坊(新益棉)      

开工      

前期准备      

14      

120街坊(制皂厂地块)      

开工      

前期准备      

15      

120街坊2丘、121街坊(煤气厂地块)      

开工      

前期准备      

16      

121街坊10丘(121、129、130街坊商业、办公、住宅项目)      

开工      

前期准备      

17      

122街坊(杨树浦电厂开发项目)      

开工,建成      

前期准备      

18      

153街坊商办项目      

开工,建成      

在建      

19      

152街坊A块(D5-1地块)      

开工      

调为住宅,开工      

 

2.“十三五”时期杨浦“西中东”功能区存在问题及分析  

“十三五”以来,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实力稳步上升,城区功能有新提升,转型发展形成新动力。但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局势及产业变革格局,仍存在不足,在“十四五”期间针对新挑战与新机遇有待继续优化提升。  

1西部核心区:核心引领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西部核心区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核心功能不断升级,已初步形成阶梯式产业轮廓,创新能级有所提升。但域内重大项目极化带动作用还需继续优化。  

五角场、大创智、新江湾板块的联动效应有待提升。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企业对全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可进一步提升,针对现代设计、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产业等已有主导产业,有待形成更高质量互联互通的特色服务业功能区,同时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待形成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也有待融合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与配套设施建设有待优化推进。大创智北部大量办公楼宇的建成及新江湾铁狮门F1地块的启动建设,都对城市交通带来较大压力。江湾-五角场副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整体规划有待深化。随着大创智北部及新江湾南部商务区的逐步形成,高端商务人群消费仍缺乏相关的高端文化休闲设施与高端商业布局。  

高校知识经济圈对创新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杨浦区高校资源非常丰富,但复旦、同济、财大、上海理工等高校对创新产业的辐射作用因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业化应用不足等问题,受到较大影响。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平台建设成效虽已显现,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等功能性平台仍需加强服务,推动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与前沿技术开发。国际级工业设计创新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仍需继续推进。  

2中部提升区:产业能级有待提升、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依托长阳创谷、互联宝地、凤城巷、城市概念园、水丰路创新街区等众多双创载体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业,“十三五”期间中部“创客生态社区”建设推进顺利,已基本形成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示范区,但距离“世界级创谷”的远期目标仍需砥砺前行  

产业能级有待提升,龙头型创新企业聚集不够,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型双创企业数量有待提升。中部提升区已聚集阿里体育、英语流利说、智能云科、埃森哲中国数字创新中心等一批行业新锐,但因入驻时间较短,极化效应未现,尚未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各双创园区间缺乏联动融合,产业聚集能力有待加强。此外,类脑芯片及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埃森哲中国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仍需培育,并进一步带动企业孵化与技术溢出。  

创新产业相关配套设施与城市交通建设不足。中部提升区老旧街区较多,各类配套设施相对老旧,无法充分满足创新人才的生活需求。此外,中部提升区的轨道交通、路网建设密度低于西部核心区,也制约了中部创新街区的可达性。  

3东部战略区:统筹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引领聚集能力有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统筹开发力度有进一步待加强。东部战略区致力于打造世界“滨江国际创新带”,但目前开发多以项目为导向,单个地块开发多、多个地块统筹开发较少,缺乏统筹开发利用机制,无法从更高站位实现资源整合,释放资源综合价值。域内仍缺乏高能级的大型文体项目落地。公共空间建设有待向腹地延伸,目前仅停留在沿江第一界面,需加快推动腹地的公共空间网络建设。  

产业引领聚集能力有待提升。滨江南段以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功能集聚尚未显现,大型龙头、领军型企业较少,滨江中北段聚集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部分企业土地使用率低下与亩均产出不高,推动相关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产学研优势未充分释放,滨江中北段集聚的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国家级科研院所等资源溢出和带动效应不足,区、校、企联动仍需深化。  

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滨江地区现有公共交通体系较薄弱,轨道交通与越江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不足。区域轨道线网密度与浦西中心城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铁路何杨支线影响滨江区域与腹地联动。滨江沿线缺乏骨干型公共交通线路,滨江中北段市政配套薄弱,区域景观环境、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仍显不足。区域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4“西中东”功能区联动发展存在问题  

从区域发展看,“西中东”功能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结合跨功能区协调联动在功能联动、产业联动、空间载体联动等方面的不足,初步总结包括以下方面:  

三大功能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性明显。“西中东”三大功能区发展不均衡性明显:西部依托高校资源优势,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阶梯式产业轮廓形成,核心支撑产业较为明确,配套产业齐全,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相比之下,中、东部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中部双创产业起步时间较短,产业聚集尚未成熟,人才环境营造、创新带动作用等各方面仍待提升;东部因土储等前期工作造成建设速度较慢,产业发展体系仍有待建构。  

三大功能区协作联动尚不充分。西部核心区内部的功能联动及产业联动较多,“大创智”品牌效应显现,复旦全球创新中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聚集区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趋势凸显。但三大功能区的双创载体之间存在差异化、互补性、联动性不足的现象,制约了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中部与西部核心区产业协同不足,中部创新生态示范区向东部滨江南段产业辐射作用尚未显现。二是西部大连路总部聚集区与东部滨江南段在空间上联动趋势虽已显现,但科技金融、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仍需进一步加强联动。三是东部的其他区域与西、中部仍缺乏有效沟通。滨江南段可达性较差,与腹地的公共交通联系不足;滨江中北段受到铁路阻隔,与腹地阻隔更深。这些因素对跨层级跨区域的载体联动与产业联动产生制约。  

三大功能区间互联交通体系不够完善。杨浦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轨交系统密度及网络化程度均低于其他中心城区,中、东部功能区相较西部更需优化提升。未来轨交20号线及24号线的规划建设,对产业及公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可达性影响重大,尤其是滨江地区,有待提前进行建设时序协调与空间载体一体化设计。其次,滨江地区的现有越江通道集中在南段,中北段分布较少,很大程度制约了浦江两岸区域联动发展。此外,铁路用地阻隔滨江中北段与腹地联系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待尽快推进其转型利用的战略规划。  

发展趋势  

1.“十四五”面临新机遇  

“十四五”期间杨浦应积极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充分把握高质量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找准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站位,充分发挥杨浦战略机遇优势、高校集聚优势、空间载体优势、双创品牌优势,大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战略,为杨浦发展注入新活力,把“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与科技资源相结合,不断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成果。  

1“人民城市”理念探索杨浦建设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作为杨浦区“十四五”发展必须践行的重要理念,是杨浦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发地的政治使命,也体现对重大战略机遇的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路径。加大历史工业遗存保护力度,推动杨浦滨江岸线转型,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同时,聚焦人民群众需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杨浦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格局上加快推进创新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杨浦应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城市建设的标杆区域。  

2“高质量发展”对杨浦经济提出新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向高质量和高效益增长的模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对杨浦而言,在科创方面具有较大基础优势,“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统筹协调要素资源,打造杨浦“创新U场”,形成更强功能层级的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上海总体规划2035”“一江一河”战略引领杨浦新格局  

立足“上海总体规划2035”,提出了“以中央活动区提升中心城能级活力,以主城片区优化中心城周边地区功能”的空间发展策略,针对杨浦区,杨浦滨江被列为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江湾-五角场为主城副中心,成为全市品质与功能提升、布局优化的重点。  

对标国际一流滨水区,上海“一江一河”战略对杨浦滨江提出了打造“世界级会客厅”与“滨江国际创新带”的新要求。按照“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形象国际化、服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开发建设速度,建设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高地。尤其杨浦滨江南段,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杨浦滨江”品牌,丰富文化设施层级,高标准建设世界级水岸游览项目,形成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游憩空间。  

4“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杨浦转型发展新动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迎来重要窗口期,“十四五”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谋求更高层次合作共赢。科创双创为杨浦发展最大的发展动力,“十四五”时期,杨浦应紧握宏观机遇,将自身转型发展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积极融入长三角双创联盟,围绕重要功能平台、重点产业发展等谋划更多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的项目。  

2.“十四五”建设面临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世界形势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将呈现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建、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态势,还可能出现更多始料未及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从短期冲击向长期扰动演化,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并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  

“十四五”时期杨浦区需密切关注内外环境变化,充分把握上海将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机遇,把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格局可能重塑的战略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创新强区”建设,形成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以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杨浦区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应积极培育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激活杨浦的教育科技资源,主动推进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构建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分工,占据产业链中高端。  

“十四五”期间,区域竞争的广度、深度将不断拓展。兄弟区如静安的苏河湾、市北高新区、普陀的真如、长风等板块在产业聚集发展方面日趋成熟,总部经济在中心城区的梯度转移中,杨浦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杨浦应立足现有优势,建构“三城融合”的产业综合生态环境,实现产、学、研转化的突破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创业者,激发持久的创新活力。  

二、“十四五”期间杨浦区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四大功能”持续打响“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持“三城融合”“三区联动”,重点建设“高标准人民城市实践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引领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质生态生活融合区”的“四高”城区,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融合”发展原则,有效整合空间资源、释放功能引领辐射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盘活要素资源,形成全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持功能升级引领。围绕科技创新,促进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集群发展,推进各重点功能区特色化发展、互促互进,形成高效、协调、融合的整体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策源。释放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引领带动效应,探索区、校、企、社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坚持组团开发。规划引领组团开发,全面提升建设品质,进一步深化“三区联动”、促进“三城融合”。  

——坚持空间统筹。优化土地开发强度,调整开发空间,创新城市更新模式,扩大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  

——坚持智慧生态。将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全面融入重点功能区建设,借力新基建,提升政府精细化治理能力,推动美好家园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结合宏观局势新变化,在保持“十三五”期间“西中东”总体发展格局基础上,深入推进“西中东”空间布局再优化与功能协同,由点及面、联动发展,形成以杨浦滨江南段为核心、西部创新发展带和东部战略发展带为两翼、中部多点布局的“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发力”的城区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重点聚焦杨浦滨江、大创智、环同济、大创谷四大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引导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重点区域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核心功能提质增效、创新能级加速提升、空间统筹更加优化、城市生活更具魅力的重点功能区发展新格局,为2025年基本建成“四高”城区打下扎实基础。(图2)  

——核心功能提质增效。重点聚焦杨浦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核心功能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功能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创新能级加速提升。以创新作为杨浦最大发展动力、最强优势品牌,强化创新策源,提升重点产业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创新策源能力强、双创转化效益高、多元活力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区。  

——空间统筹更加高效。统筹协调空间、资源、产业、人才等核心要素,创新城市更新模式,盘活要素资源,合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能级活力转型区。  

——城市生活更具魅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魅力城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城市治理区与智慧生态的高品质生活生活区。  

(四)重点功能区空间布局  

1.杨浦滨江重点功能区  

基于“功能升级引领”原则,结合“十三五”西部区域的“大连路总部研发聚集区”与东部区域的滨江沿线区域,“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成为杨浦新时期发展的“王牌”。  

规划范围:  

杨浦滨江重点功能区以秦皇岛路—杨树浦路—大连路—周家嘴路—许昌路—昆明路—怀德路—平凉路—内江路—控江路—军工路—闸北电厂—黄浦江为界,总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杨浦滨江自南向北岸线漫长,考虑到滨江南段与中北段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阶段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将滨江重点功能区划分为滨江南段(核心区)和滨江中北段(扩展区)两大区域。  

滨江南段(核心区)以秦皇岛路—杨树浦路—大连路—周家嘴路—许昌路—昆明路—怀德路—平凉路—黎平路—黄浦江沿岸为界,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十四五”期间全面开放建设的重要滨江区域。杨树浦路以南区域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驱动力,围绕“科技-文化-金融”核心功能,打造世界级滨水岸线。杨树浦路以北区域作为滨江南段协调区域,承接未来优势产业溢出,为高端人才聚集提供高品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  

滨江中北段(扩展区)以平凉路—内江路—控江路—军工路—黄浦江沿岸为界(含复兴岛),9.6平方公里。中段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突出“科创”和“生态”主题, 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铁路用地转型发展与复兴岛生态整治,远期建设成为滨江中北段“科技创新核”。北段聚焦新一代汽车产业,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构建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  

2.大创智重点功能区  

“十三五”西部区域“一核两翼”功能布局的基础上,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建设将逐步北扩至政立路以北区域,围绕国定路-三门路-国安路沿线展开,推动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北部新核心的形成。此外,复旦创新走廊与五角场联动格局的进一步强化,也将使湾谷科技园、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为未来核心的拓展区整体融入大创智重点功能区。  

规划范围:  

大创智重点功能区范围南至国定路,北达国咏路,西至国安路,东抵闸殷路、国和路,总占地面积约8.2平方公里。内部以殷高东路为界,南侧为3.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北侧为4.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核心区与扩展区南北呼应,形成创新互动新格局。    

大创智(核心区)以原有五角场商业圈为支撑、创智天地园区为重要载体,北部延伸至三门路交通枢纽联接的以尚浦领世为中心的高品质知识商务中心,南部辐射至国定东路创新创业街区,形成以软件信息服务业、现代设计、文化创意和智慧医疗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同时将商贸服务、体育、文化、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一代的“科创+商业”地标。  

大创智(扩展区)以湾谷科技园、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形成的复旦全球创新中心为核心,依托中兵北斗、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一系列行业头部企业与重要技术服务平台,以新江湾腹地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为支持,致力于打造以湾谷科技园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设计和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功能于一体的科创特区。  

3.大创谷重点功能区  

大创谷重点功能区在“十三五”中部区域范围内,以长阳创谷、互联宝地、城市概念园、凤城巷等为支撑,充分发挥双创品牌优势,形成沿周家嘴路东西拓展的双创街区群集。  

规划范围:  

大创谷重点功能区范围南至长阳路,北达周家嘴路,西至许昌路,东抵内江路,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打造以长阳创谷、互联宝地为核心的“世界级创谷”,主动承接西部“创新经济走廊”和东部“滨江国际创新带”的功能溢出和辐射效应,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教育服务等产业,以周家嘴路及“北横通道”为轴线,加强区属道路与北横通道的紧密衔接,将沿线双创载体逐步连珠成串,形成便捷联通城市中心区的完整创新生态链。  

4.环同济重点功能区  

“十三五”西部区域“一核两翼”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布局“一核一圈多点”,以现代设计等主导产业为依托,重点围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展开,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学科支撑、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规划范围:  

环同济重点功能区范围南至周家嘴路,北达国定路,西至松花江路、密云路、大连路,东抵黄兴路,总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内部以大连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围合的区域为环同济核心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环同济核心区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在同济现代设计产业主体基础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产业链,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创新要素非常活跃。  

 

 

5  杨浦“十四五”重点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目标值(2025年)      

滨江      

大创智      

大创谷      

环同济      

1      

产出情况      

区域内规模企业营业收入增速      

%      

预期性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高于全区
平均水平      

2      

总产出      

亿元      

预期性      

     

     

     

1000      

3      

建设情况      

新增商务资源面积      

万平方米      

预期性      

100      

95      

4      

4      

4      

产业情况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累计数      

     

预期性      

12      

13      

2      

5      

5      

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      

     

预期性      

251      

290      

142      

500      

6      

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数      

     

预期性      

22      

23      

10      

31      

7      

生态环境      

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      

Kw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指标的60%      

完成市下达指标的20%      

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5%      

完成市下达指标的5%      

8      

新建规模以上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达标率      

%      

预期性      

100      

     

     

     


 

 

 

 

 

1  “十四五期间杨浦城区发展格局  

 

2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关系联动图  

3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核心及扩展区分布图  

 

4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产业战略地图  

 

5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信息服务产业战略分布图  

 

6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现代设计产业战略分布图  

 

7  “十四五”期间杨浦区四大重点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分布图  

 

三、“十四五”期间杨浦区重点功能区主要任务  

(一)杨浦滨江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发地,杨浦滨江将基本建成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打造黄浦江北岸链接全球的“主节点”,杨浦区“五型经济”发展的“新王牌”,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城市更新的典范、社会治理的样板。  

1.高水平实现产业功能聚集,打造上海经济活跃增长极  

滨江南段打造在线新经济“总部秀园”。“十四五”期间,加快上海“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建设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展览展示馆。按照“南北联动、组团开发”的模式,促进三大组团出形象、出功能。西部上海船厂组团,打造集文化休闲、总部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滨江国际创新带,不断提升区域商业能级。中部杨浦大桥组团,依托城市更新,打造集文化娱乐、科技金融、创新博览于一体的在线新经济先导区。未来可与大创谷重点功能区形成在线新经济等梯度性产业辐射链。东部杨树浦电厂组团,以杨树浦电厂为重点,打造集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设计于一体的新型经济集聚区。  

滨江中北段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在线新经济“研发创园”。一是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在医工交叉领域突出优势,探索打造临床转化园区,构筑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二是促进军工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好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升级需求,联合杨浦区内大陆集团总部、李尔总部等跨国汽车企业形成联动,支持汽车电子及零部件自主研发企业落地,错位发展,催生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  

2.高效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地  

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力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进行有成效、有特色的实践探索,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探索历史遗产合理更新和长效运维模式,孵化培育更多新业态,努力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实现绿之丘、毛麻仓库等载体功能导入,加快实施慎昌洋行、国棉九厂厂房、船厂白楼等一批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工作。  

联合存量主体实施转型发展。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市属国企及其他存量主体的合作。研究铁路杨浦站等重点地块转型利用方案,推动有条件的地块实施存量更新。鼓励存量主体、区级国资平台、有开发运营能力的社会主体联合,将低效用地转型为集研发、办公、生活、服务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开放社区。应用人工智能、5G 物联网等技术,营造智能开放共享城区场景。  

3.高品质营造公共开发空间,打造绿色生态活力滨水区  

创建“三生融合”的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滨江南段全面提升5.5公里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建设,滨江中北段形成公共空间点式优化。“十四五”期间聚焦杨浦大桥公共空间综合环境项目、船厂区域公共空间项目、杨浦大桥以东安浦路以北公共空间(楔形绿地)项目、杨树浦港沿线和定海港路沿线公共空间等项目建设,打造富有活力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  

创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促进杨浦“宜业、宜乐、宜游”的精品城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滨水岸线。“十四五”期间重点提升杨浦南段滨江商贸、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复合功能。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以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竞技赛事、文化艺术节、文化创意市集等活动举办为契机,促进世界技能博物馆、涵芬楼文化中心、柏凡音乐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与滨江公共空间的交融发展,建成大桥公共空间亲子剧场及体育场馆,引导新型互动文化消费体验,打造“杨浦滨江”品牌,建设更具魅力的“世界会客厅”。  

推进水岸联动建设。重点优化滨江南段水上公共交通与旅游交通设施布局,加强水岸联动,紧密联系浦江两岸,优化枢纽服务组织。“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宁国路轮渡码头、公务码头杨浦基地建设,新增特色水上游览线路,整体提升滨江南段的旅游休闲功能。  

4.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打造智慧高效便捷滨江带  

完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轨道交通20号线工程开工,力争启动轨道交通24号线。推进隆昌路、嫩江路越江隧道工程实施,开展殷行路、闸殷路等规划越江通道前期研究。结合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越江隧道建设,完成江浦路道路改建、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配套隆昌路越江、嫩江路越江隧道建设,同步推进隆昌路、嫩江路等干路改造,提升骨干路网容量。研究滨江公共交通组织方案,加强重要公共交通枢纽与功能载体的一体化设计。结合杨浦滨江中北段规划编制优化公交枢纽布局,形成功能明确、衔接高效的公共交通枢纽体系。  

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滨江区域布局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滨江“双千兆”网络覆盖。创新应用场景,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地。  

 

6  “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重点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十三五”末状态        

“十四五”目标        

1      

产业载体      

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项目      

开工      

建成      

2      

船厂研发大楼项目      

拟建      

开工       

3      

1街坊南块项目      

拟建      

开工       

4      

13街坊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5      

中节能总部项目(84街坊)      

拟建      

建成      

6      

85街坊项目      

拟建      

开工       

7      

美团上海科技中心(119街坊)      

拟建      

开工      

8      

119.120街坊项目(哔哩哔哩)      

拟建      

开工       

9      

121街坊项目      

拟建      

开工       

10      

合生项目(121、129、130街坊)      

拟建      

开工       

11      

杨树浦电厂开发项目(122街坊)      

拟建      

基本建成      

12      

公共设施      

杨浦大桥公共空间与综合环境工程(一期)(含亲子剧场)      

在建      

建成      

13      

世界技能博物馆      

在建      

建成      

14      

古船博物馆      

拟建      

开工      

15      

涵芬楼文化中心      

拟建      

建成      

16      

杨浦区图书馆滨江分馆      

拟建      

启动      

17      

杨浦大桥公共空间与综合环境工程(二期)(含体育场馆)      

拟建      

建成      

18      

上海儿童中心      

拟建      

建成      

19      

柏凡音乐艺术中心      

拟建      

建成      

20      

船厂区域公共空间项目      

拟建      

建成      

21      

杨树浦港沿线和复兴岛运河沿线公共空间建设      

拟建      

基本建成      

22      

杨浦大桥以东安浦路以北公共空间项目      

拟建      

建成      

23      

杨浦大桥游船码头工程      

拟建      

建成      

24      

瑞镕船厂旧址修缮      

拟建      

建成      

25      

原船厂白楼老建筑修缮      

拟建      

建成      

26      

原三新纱厂老建筑修缮      

拟建      

建成      

27      

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旧址(财务大楼)修缮工程      

拟建      

建成      

28      

电站辅机厂西厂厂房修缮      

拟建      

建成      

 

 

 

 

 

8  “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重点功能区关系联动图  

 

 

9  “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重点产业分布指引图  

 

10  “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重点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二)大创智聚焦“国家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大创智重点功能区着力打造国家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以科创为引领的世界级城市副中心,创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四大功能”践行区,搭建专业性的服务业公共平台,形成领军服务业企业高度聚集的示范区,同时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打造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的上海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1.持续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提升重点产业能级,优化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继续聚焦信息服务业、商贸、现代设计为优势的重点产业,以智慧医疗、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兴培育产业。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提升能级,优化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依托B站、声网、商米、微医等数字创新龙头企业,持续吸引行业上下游企业,落户大创智及周边区域。围绕多元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以中兵北斗为主导,吸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优质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端人才聚集,完善产业链条,带动重大项目落地。三是依托区块链大厦落户湾谷科技园和底层平台全国领先的优势,加快落实运营、人才、成果转化、金融等扶持政策,继续凝聚区块链企业集聚效应。四是推进商、文、体、旅等产业的跨界联动发展,以江湾历史风貌保护区等空间载体为依托,着力打造融合性文旅产业发展。  

2.全面构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  

提升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平台创新服务和转化能级,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等功能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研发、转化功能性平台,联合区域内重点高校,借助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分中心,加大引进国际高端创新平台的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创新平台体系。  

3.全方位建成以科创为引领的世界级城市副中心  

创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四大功能”践行区,努力做好地标文章、流量文章、联动文章,将五角场商圈打造成为上海消费新地标。持续提升大学路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推动数字赋能商圈商户转型,探索数字商业的场景运用,形成科技文化融合的活力街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的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大创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特色产业联盟,聚集活力强、成长性好的服务业企业,形成领军服务业企业高度聚集的示范区。  

4.推动高品质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生活数字化转型地标  

围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住房等方面提出相应举措。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加强三门路枢纽节点一体化建设,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创新经济走廊”发展格局。打造“大创智数字公园”“大创智绿袖”等生活数字化转型地标,落地相关数字化应用场景,激活街区活力。此外,大创智拓展区继续推进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更好满足高端人才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  

5.拓展区与周边联合开发  

大创智拓展区的湾谷科技园二期、三期建设,将进一步带动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以战略性新型产业、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产业为主的研发中心聚集区,成为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核。此区域紧邻宝山区“芳草地”商业文化综合体项目(未开工),临近以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未来可考虑跨区联合推动该区域建设。  

 

7  “十四五”期间大创智重点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十三五”末状态        

“十四五”目标        

1      

产业载体      

大创智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      

拟建      

建成       

2      

百旌中心(新江湾城23-3、23-4地块)      

在建      

建成      

3      

益田假日广场(23-5地块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4      

凯德新江湾城商办项目      

 (新江湾城24-6地块)      

开工      

建成      

5      

313街坊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6      

新江湾城F1a地块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7      

新江湾城F1b地块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8      

新江湾城F1d地块商办项目      

在建      

建成      

9      

新江湾城F1e地块商办项目      

拟建      

建成      

10      

334街坊闸殷村013-02、014-01地块      

拟建      

开工      

11      

湾谷科技园三期      

拟建      

开工       

12      

公共设施      

大创智绿轴建设      

拟建      

建成      

13      

新江湾学校      

拟建      

开工      

 

11  “十四五期间大创智重点功能区关系联动图  

 

 

 

 

12  “十四五期间大创智重点产业分布指引图  

 

 

 

13  “十四五期间大创智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三)大创谷着力打造世界级创谷  

以建设世界级创谷为使命,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不断深化城市更新内涵,打造高品质、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的创新创业空间,构建区域双创载体联动发展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引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集聚一批国际化创新转化平台,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新的集中度、显示度和贡献度。  

1.打造“世界级创谷”,提升创新浓度  

依托长阳谷、互联宝地、城市概念园等双创载体资源,以打造“世界级创谷”为核心,秉承国际视野,大力实施双创国际化战略,着力打造外资研发中心、境外创投机构、国际人才服务窗口集聚的双创国际中心。提升核心园区业态与形态建设,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升级。提升园区创新浓度,以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效益、绿色生态等作为考核指标,切实做好资源高效率配置、优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大创谷功能区的经济密度。  

2.持续推进创新企业培育,形成细分化、差异化、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  

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育服务、能源环保等产业,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展示体验、人才培训、创新孵化等关联领域,提升发展文化体育、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领域,提升大创谷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针对不同双创园区形成细分化、差异化、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如长阳创谷、互联宝地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产业,致力于AI全方位深度应用及人工智能+领域平台培育智能经济新动能;凤城巷与水丰路创新街区集中文化创意产业打造,聚焦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大设计产业,培育利用互联网+的新出版产业,推进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和产学研协同数字传媒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百花齐放”、深度跨界融合的文创产业格局;此外,互联宝地凭借火柴电竞的场馆优势,引入相关产业链,加快发展游戏电竞产业,积极开展“5G+电竞”探索在北横通道沿线打造相关产业聚集地。  

3.城市更新带动功能转型,探索土地混合开发机制  

构建“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利用好区域内存量工业厂房资源,探索土地混合开发机制,腾换部分老厂房,改造升级为适合创客群落的双创载体与配套服务设施,有效降低多层级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经营成本,打造富有活力的“双创生态社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同时,利用好轨道交通上盖开发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相结合,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双创人才提供居住支撑。  

4.与滨江南段形成产业联动发展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可与建设规划中的杨浦滨江南段形成数字创新产业、智能制造研发服务、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针对科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发展需求,大创谷可承接杨浦滨江南段总部企业辐射区的溢出,形成相关产业初创聚集区。  

 

8  “十四五”期间大创谷重点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十三五”末状态        

“十四五”目标        

1      

产业及      

创新载体      

长阳创谷一期      

在建      

开工       

2      

互联宝地二期      

在建      

建成      

3      

138街坊商办项目(西块)      

在建      

建成      

4      

138街坊商办项目(东块)      

在建      

建成      

5      

长阳创谷四期      

拟建      

开工       

6      

交运集团150街坊项目      

拟建      

开工      

7      

18号线江浦公园站上盖项目      

拟建      

开工       

8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在建      

建成       

9      

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平台项目      

在建      

建成      

 

14  “十四五期间大创谷重点功能区关系联动图  

 

 

15  “十四五期间大创谷重点产业分布指引图  

 

 

16  “十四五”期间大创谷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四)环同济着力建设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  

加强区校深度合作,全力打造环同济产业聚集区升级版。坚持优势产业内涵提升与多元化发展并举,增强现代设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产学研融通创新、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生态优良的新局面,提升“环同济”品牌影响力。  

1.打造环同济升级版,开创区校深度融合新局面  

以同济大学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大楼和生命科学与创新创业大楼、环同济城市更新建设为载体支撑,加强同济等高校在人才领域的创新协同,参与打造国际性科技培育孵化和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以现代设计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新体系,不断提升“环同济”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探索优势产业内涵提升与多元化发展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以大设计为主导辐射并带动产业升级多元化发展。重点发展创意与设计产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与环保科技、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产业,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设计行业的赋能,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智能探测、绿色节能建筑、BIM、建筑物联网等的发展,打造智能型服务业的产业体系,构建环同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从单一的建筑设计向绿色生态设计、项目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领域拓展。  

3.社区智慧更新引领城市未来生活  

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探索人民共建共治、易于推广的城市更新经验,打造大学与社区、城区共融的未来生活引领区,如NICE2035创新街区等嵌入式创新空间建设,优化街区环境,提升环同济周边公共空间品质,重点打造赤峰路、国康路、阜新路、彰武路等特色创意街区。拓展在社区更新、社会治理、美丽街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场景应用。同时,进一步统筹环同济周边既有资源,保障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企业的人才公寓供给。  

4.促进现代设计服务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在产业联动方面,成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促进会,纳入大设计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既可包括同济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邮电设计院等环同济龙头企业,也可邀请AECOM等其他重点功能区企业参加,共同搭建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产业龙头的群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创新升级。  

 

9  “十四五”期间环同济重点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十三五”末状态      

“十四五”目标      

1      

产业及      

创新载体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大楼和生命科学与创新创业大楼      

在建      

建成      

2      

176街坊闸电新村商住办项目      

拟建      

建成      

3      

赤峰路未来生活街区升级改造      

在建      

建成      

4      

国康路精品街区升级改造      

拟建      

建成      

5      

控江路“美丽街区”升级改造      

在建      

建成      

6      

同济大学智能建造平台      

在建      

建成      


 

 

17  “十四五”期间环同济重点功能区关系联动图  

 

 

18  “十四五”期间环同济重点产业分布指引图  

 

 

 

19  “十四五期间环同济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五)加强区域协同  

1.各重点功能区创新载体联动协作  

政府统筹管理,跨部门跨区域协作进一步精细化,对双创载体进行全区有效协调,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涵盖全方位服务的不同类型载体空间,支持区内优质企业落地生根、成长壮大。以各园区为主体,促进各开发主体间协同、联动发展,共同推进本区双创企业的孵化培育以及大型头部企业的引进聚集。  

2.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互联,打造“杨浦产业模式”  

打破重点功能区空间局限,以各功能区优势产业禀赋带动合作,形成产业差异化竞争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服务业、现代设计、智能制造、卫星导航、节能环保、智慧医疗、现代商贸、文体旅融合性产业等优势与重点培育产业,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打造识别度高、聚集程度高的“杨浦产业模式”新品牌,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全市乃至全国示范效应的高能级智慧产业聚集区。  

3.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整合互联  

以全区为创新创新生态体系建构平台,加强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人才、科研院所、孵化加速器、服务机构平台等建设,增强与企业主体间创新联系,满足科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形成完整双创生态系统闭环。  

有效利用各重点功能区企业产业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创新策源作用,推动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转制,推动高校加快改革完善技术转移的相关激励政策。加强各重点功能区科教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建设,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在重点功能区创新载体中的落地。加大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技术交易平台、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转化平台等产业功能性平台项目建设,通过体制突破创新,有效调动政、企、校力量,探索三方共同参与、共享资源、共同获益的发展模式,加强促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东部园、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资源的作用,形成贯穿研发端、运营端与市场转化端的全流程支持,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板块间交通空间桎梏  

聚焦区域内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轨道交通、越江隧道等重大市政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加密越江通道,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补齐交通网络短板。在路网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北横通道对其他城区的链接作用,加强周边道路与其的衔接。在越江通道方面,加快滨江中北段越江设施建设,加快军工路沿线区域转型升级的公共交通规划。在轨道交通方面,“十四五”期间启动的20号线及远期的24号线建设,结合周边重要功能载体,提前规划建设时序与枢纽节点的综合规划。  

5.找准定位,积极参与跨区域合作  

“十三五”后半期以来,全球经济呈现逆全球化重大变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宏观发展格局下,对杨浦区现有发展布局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在当前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困难挑战明显增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格局可能重塑的背景下,长三角应率先承担起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责任。上海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与发展阶段,向创新要动力,不仅应构架产业链的中高端,还应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在此背景下,杨浦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科创强区”的名片,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聚集高端创新企业和功能机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兄弟区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立足产业链的中高端,构建区域产业链分工。现有发展布局考虑与其他兄弟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不多。如南段滨江对岸的张江科学城、与湾谷科技园临近的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吴淞工业区,与财大金融谷紧邻的大柏树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功能聚集区,均缺少相应的特色产业联动与优势互补型合作。此外,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与台州、嘉兴、南通、合肥、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的产业链合作,共同构建成熟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协同创新与共建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落实和政策保障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推动财政资金优先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发挥各类财政引导资金的积极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强化政策导向。全面落实中央和上海市的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发展实际,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力度。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密切跟踪宏观环境变化,加强政策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市级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文化项目和公共空间营造项目落地杨浦。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借助市场力量推动杨浦重点功能区开发工作。  

(二)健全规划实施工作机制  

强化规划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分解目标任务。对重点功能区专项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进行分解,建立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强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明确措施、明确期限,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评估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创新规划实施监督方式,积极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建议。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或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情况依法适度、适时修订、调整规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