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E045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1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E045号提案的答复


                                                                 

惠新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第E045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杨浦垃圾分类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该提案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和意见。我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宣传引导工作是很关键的环节。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专人进行专题研讨,分析梳理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形成答复意见。

二、提案建议答复

1、关于建议一: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我区一直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我局积极与市、区媒体沟通,用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杨浦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和成效。2020年全年,市区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我区垃圾分类减量相关工作约90篇,“杨浦绿化市容”微信公众号推送垃圾分类减量相关图文约150篇。

委员提到希望帮助市民更方便辨别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目前。市、区分减联办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居民分清生活垃圾种类。如上海发布、随申办、“垃圾去哪了”、“杨浦绿化市容”等微信公众号都有查询功能可以方便查询拟投放的生活垃圾属于哪一类垃圾。

今年,我区将继续加强与市、区媒体沟通,保持垃圾分类宣传“热度不退,氛围不减”。以“进园区”为特色,助推杨浦区园区楼宇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继续做好垃圾分类“七进”主题宣传,培养市民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典型案例的发掘培育,积极总结居住区、单位、商区、街道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继续做好年度“垃圾分类达人”选树等工作,培育弘扬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单位、家庭等典型事迹,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市区媒体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同时,增加“杨浦绿化市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宣传渠道和频次,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更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2、关于建议二: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居住区是垃圾分类的主阵地,也一直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重点我区持续改善优化居住区分类投放环境,持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立足社区阵地,我区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敲门精神,挨家挨户开展上门宣传工作。2019年围绕《条例》实施,开展普法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覆盖全区44万户居民家庭,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多万份。我局还会同区房管局召集区内400余家小区物业进行集中培训,实现区域居住区物业培训全覆盖,进一步落实物业管理责任。2020年,我区加强社区、单位和沿街商铺入户宣传。考虑疫情防控要求,我局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答疑及模拟检查的抖音直播活动。借助新媒体形式开展新一轮入户宣传。通过制作宣传告知和承诺H5页面,再次向居民告知所在小区的定时定点投放规定和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情况,动员居民签约承诺,做新时尚人。

今年,我区将继续加大向社区、单位、沿街商铺的宣传,通过印制发放规范的宣传海报、宣传指引、四分类标识贴纸、垃圾分类告知牌等宣传品,有效提升宣传范围和准确度同时,我区将不断加强培训指导工作。全年组织开展针对各类单位、社区群体的区级专项培训不少于54场。并落实全区各单位、街道开展分类分级培训,覆盖全区居民。此外,今年通过升级社区投放点硬件配置,优化分类投放点周边环境卫生质量管理,逐步实现将居住区分类投放点转变为居民交流绿色生活方式的新时尚活动点,持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关于建议三: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

我局已连续4年持续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校园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02010月,结合“光盘行动”,以垃圾源头减量为目标,组织“制止浪费行为 促进源头减量 培养节约习惯——爱粮节约暨垃圾分类校园行”主题活动,全区42000余名小学生通过直播方式实时收看,进一步提高全区小学生对爱粮节约、垃圾分类的认识。区教育系统十分重视针对青少年的相关教育。发布了《杨浦区高中垃圾分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相关课程,带动区域中小幼各校、园均积极策划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并对区域无数家庭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我区将继续加强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垃圾分类校园行”活动。今年将以可回收物回收为主题,在学校开展相关主题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师生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的意识。

4、关于建议四: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本市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对应的标准型垃圾投放容器(240L120L垃圾桶)颜色分别是蓝色、红色、棕色和黑色。现在投放点标准投放容器上或者是投放点张贴的分类标识上,每一类垃圾图标里面都会有该类垃圾的常见图例,帮助居民投放时辨认(居民也可以通过“上海发布”等微信公众号方便查询日常生活垃圾属于哪一类),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养成分类投放习惯。目前我国和其他一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国家垃圾收运模式不太一样。目前的投放方式,是《条例》制定过程中,前期经过充分的调研基础上确定的,比较符合现在本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实施的是干、湿垃圾日产日清,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期回收或预约回收。我区可回收物采用的在小区设置智能回收柜的“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居民只需微信扫码或输入手机号即可开箱投递,完成投递后设备自动称重并能获取积分,累积一定积分可通过微信提现。通过就近设点、全品类、有偿回收三个关键要素,实现应收尽收和激发居民交投热情。

5、关于建议五:其它配套和辅助措施。

杨浦区2011年起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我区与静安、长宁等共6个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条例》正式实施,我区结合条例出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落实四分类体系。经过多年的推进,我区基本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程体系。我区不断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体系。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区级组织、街镇落实”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责任体系,成立以区长为第一召集人,分管副区长为召集人,20个委办局及12个街道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2强化“亮牌”督办机制我区建立完善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效测评机制,实现每周巡查覆盖所有街道,每月全覆盖检查全区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加大第三方督查指导力度。2020年全年发现11131个问题,均督促落实整改。建立了“红黄牌”亮牌督办、区领导约谈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人,限时整改。同时,制定2020年下半年度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考核方案》,将垃圾分类实效与部门年终考核挂钩,用科学的测评考核方式,让全区垃圾分类这根弦始终紧绷。今年我区对巡查督办实施细则和考核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3)完善可回收物体系。我区逐步建成了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全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配置达到1139台,覆盖612个小区。落实12个中转站,建成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一处大小两仓可回收物集散场。今年,我区将积极开展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一是按照“固化点位、提升服务”原则,持续完善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结合社区新基建要求,在巩固可回收物服务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前端智能回收柜服务范围,提高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性。二是结合建党100周年重大活动保障,在部分地标区域、窗口区域试点开展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示范点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垃圾分类示范公共场所样板。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4推进绿色账户转型。我们区将持续发挥“绿色账户”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激励引导作用,逐步推动绿色账户积分从个人干湿分类行为的激励(实物兑换)为主转变成为垃圾分类参与者的绿色环保档案,让绿色账户成为引导全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新平台。继续发挥绿色账户品牌效应,强化其在光盘行动、资源回收、源头减量等工作中的激励引导作用,探索绿色账户积分和餐厨垃圾收费减免政策相挂钩。

再次感谢你们对杨浦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注、监督和帮助!

      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