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01-16

——2017年1月9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杨浦区区长 谢坚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17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杨浦创新发展征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区功能得到新提升,社会建设实现新发展,民生保障取得新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和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汇集全区智慧编制“十三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为杨浦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三区联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区转型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第一轮各项目标任务,2015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201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12月,又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区。这些都是杨浦转型发展征程中赢得的新的重大机遇。与区域内外相关高校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集,区域内中央“****”人才达到160人,海外人才创业企业发展到5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67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件。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路、环上理工等创业创新街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区各类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发展到50家,在孵团队近1000个。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立一批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基金,吸引集聚各类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累计有69家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功能性平台先后落户。成功举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分会场、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五角场”等一系列创业创新活动,区域双创氛围日趋浓厚。荣获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实现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五连冠。

二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6年,全区税收收入达到1027.1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7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9.5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7%;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18.98亿元,同比增长24.2%,五年平均增长13%,增速位居中心城区前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9%(不含烟草),五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五年来提高了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8%。招商引资量增质优,五年累计新设立企业2.64万户,成功引进城投水务、诺亚财富、李尔、耐克(中国)等一批优质内外资项目,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10家。规划西、中、东空间布局,重点功能区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西部核心区,五角场五个角建设基本完成,环同济实现总产出337亿元,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综合配套不断优化,新江湾城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中部提升区,公共空间、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功能明显提升;东部战略区,滨江南段各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公共岸线一期示范段建成开放。

三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举,狠抓补短板不放松,城区环境和品质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路、桥、轨、隧、水、电”六大市政基础设施体系,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滚动推进一批项目。轨道交通12号线、中环国定东路下匝道建成通车,完成长阳路、双辽支路、国定路等18条道路辟通、拓宽,大定海排水系统、虹杨变电站主体工程等一批项目竣工,建成i-Yangpu无线网络一、二、三期,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城区发展的交通、排水、电力、信息等基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轨道交通18号线、北横通道、江浦路越江隧道、三门路立交等工程开工,为区域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打下坚实基础。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区、上海市文明城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开展三轮共74个重点薄弱地区整治,拆除违法建筑72.94万平方米。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关停搬迁14家“三高一低”企业,区域平均降尘量下降至5.4吨/平方公里·月,新增公共绿地19.09万平方米。切实维护城区运行安全,圆满完成亚信峰会、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杨浦安保任务,滚动开展公共活动区域、“三合一”场所、危化品仓库等重点区域,以及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切实强化治安防范,积极应对高温暴雨和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防汛、防台等应急工作落实到位。

四是坚持聚焦群众“三最”问题,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百姓生活持续改善。坚持不懈推进旧区改造,五年共拆除旧住房76.5万平方米,累计征收2.62万户,基本完成平凉西块旧改任务,在长白228街坊等基地成功探索“三个100%”整体协商签约;启动“里子工程”,完成旧小区综合整治231.6万平方米,“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累计救助各类对象258.93万人次,支出救助金11.89亿元。深化“9073”养老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多渠道推进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区养老床位达到8916张。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075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制定“1+8”配套文件,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成50个社区睦邻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会所,开展“一居一品”自治项目创建。教育质量高位稳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圆满完成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国家日”接待活动。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精心打造上海之春管乐艺术节、森林音乐节、极限运动大赛、新江湾城10公里跑等文体品牌,荣获“全国游泳之乡”九连冠。妇女儿童、红十字、国防动员、档案、方志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连续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60件253项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五是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着力争取先行先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调整设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区投资服务促进办公室;取消街道镇招商引资职能,改革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置;推进机关瘦身、基层强身,完成房管、城管、绿化市容三个部门派出机构力量下沉。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探索,制定“杨浦国资国企改革20条”,通过深化重组、优化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区属企业集团核心功能;收缩企业管理幅度,压缩管理层级。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深入落实。开展杨浦整体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学校生命教育和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家庭医生制度,稳步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试点;有序推进市政养护市场化改革。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加州驻华贸易投资代表处、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创新主体合作,成立了“湾区数字化产业园(杨浦)”。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对接联动,全面完成对口支援西藏亚东县、新疆泽普县等任务,积极开展云南墨江、西盟,贵州正安、道真、湄潭“两地五县”对口帮扶。

六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着力转变职能。在全市区县政府中率先公开行政权力清单,制定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清单,建立街道镇行政服务清单,编制实施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落实“先照后证、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企业设立办证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着力创新服务。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与网上政务大厅互联互通,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网上预审、行政服务事项办理结果全部网上查询。着力改进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出台加强科级干部队伍建设“1+6”文件体系,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指引下,奋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令人欣喜、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各有关部门、兄弟区以及区域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本区、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杨浦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对接国家和全市大局大势,牢牢把握“三区联动”发展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牢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能量,引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必须始终聚焦区域短板,围绕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等短板领域,精准发力、定点清除,最大限度发挥组合效应,切实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必须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财力增长多一分,民生改善就要进一步,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旧改、就业、养老等突出问题,努力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必须始终抓牢政府革新,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紧紧扭住转变职能这个“牛鼻子”,着力革除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管理方式和作风旧习,在“放管服”上持续用力,在执行落实上狠下功夫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的杨浦正处于深刻转型期,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强,具有压舱石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不多,创新要素集聚融合还不够;基础设施补短板任重道远,综合环境水平与建设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城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需加强;旧改、就业、救助、养老等民生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发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依法行政能力不够强,个别领域执法不规范、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机关部门工作效能和执行力还不够高,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善谋愿为的能动性有待提升;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意识不强,不愿担当、不敢作为现象仍然存在,违反纪律现象仍有发生。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掩饰、不回避,切实加以解决,更好地取信于民。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杨浦承接国家战略和上海重任、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关键五年。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孕育,“互联网+”、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业态层出不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各地都在你追我赶、千帆竞发,抢占发展制高点。上海创新转型进入攻坚期,将在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迈进,全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杨浦既面临科技创新、城市更新动力释放的难得机遇,也受到产业结构、城区布局和基础设施未定型等瓶颈制约。我们要准确把握杨浦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精品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砥砺奋进、开拓前行,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区第十次党代会科学总结了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杨浦创新驱动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未来五年杨浦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把党代会的精神和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这一主线,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着力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改善城区功能形象,为上海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为引领,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高水平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和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城区功能形象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气、水、绿化等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城区运行安全有效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深化科技创新,开启创新发展新征程。深化“三区联动”,凝聚各方合力,持续激发创业创新热度和活力,加快形成热带雨林式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着力推动协同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区域产学研用各方发展的共同机遇,营造“同船划桨、没有看客”的合作氛围。积极落实与高校的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关键环节突破,率先探索形成基于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专业科技服务平台和机构的作用,加快形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配置中心和技术转移高地。

集聚创业创新要素资源。力争以量变带动质变,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创新型企业总部、专业研发机构、创客领军人物、科技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加快培育形成若干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相得益彰的创新企业集群加快推进老厂房转型,深化各类创业创新街区和基地功能,鼓励建设更多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品牌知名度和孵化培育力。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各类人才政策,夯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保障支撑,加快形成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环境。

营造生机勃勃的创业创新生态。全面建成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路、环上理工四大创业创新街区,成为技术、项目、企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热带雨林。加强对各类创业创新政策的跟踪评估和优化完善,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导向性、有效性。加快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着力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专项资金、上海双创孵化母基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微企业贷投联动引导基金等的杠杆效应,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推出多元化金融产品,营造活跃、健康的科技与金融对接环境。树立品牌化、市场化理念,持续举办一批创业创新大赛、论坛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路演、展示、交流,不断营造双创文化,着力激发创业创新的激情和活力。

(二)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紧跟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摁下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快进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转型升级。

完善区域产业体系。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聚焦发展、加快发展、培育发展”的产业方针和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创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逐渐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在全市和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群落,加快形成若干支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城区发展空间新格局。全面对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着力构建“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坚持西中东联动,有效整合区域空间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加快“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建设,促进区域发展以点带面、整体升级,加快形成局部精致、功能互补、整体协调的空间发展新格局。坚持南北呼应,加快滨江南段战略开发步伐,注重规划引领、贯通为先,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努力打造杨浦新名片、开放新空间、形象新地标、发展新引擎;完成滨江中北段规划编制。加快提升五角场功能区发展能级,推进商圈与周边街区更好联动,释放更多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努力打造更高品质、更有格调的城市副中心。

推动投资服务升级换挡。坚持一手抓总部型、枢纽型、平台型引领机构,一手抓小而强、小而专、小而精的新兴企业,切实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效益。深化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瞄准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坚持增资与引资并举,努力实现提升存量与做大增量双轮驱动。坚持量增质更优,加快商务楼宇开发建设,依托高端楼宇开展定制式、精准化招商,进一步做强楼宇经济。

(三)围绕加快城市更新,建设更加美丽杨浦。牢固树立“质量强区”意识,聚焦建设和管理短板,坚持管建并举,管出常态、管出生态、管出水平,打造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整洁优美的城区形象。

不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重体系、补短板、管为本”,全力以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覆盖更广、功能更强、系统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健全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轨道交通18号线、10号线二期、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北横通道、军工路北段高架快速路、淞沪路-三门路立交等项目,开工建设隆昌路隧道、嫩江路隧道,力争启动轨道交通20号线、24号线建设前期相关工作。完善区域路网,实施杨树浦路、嫩江路、江浦路南段等一批道路综合改造和拓宽辟通,新建改善一批支小马路。提升区域防汛能力和供电保障水平,丹东、松潘、民星南等排水系统竣工启用,仁德、政云、淞沪等一批电力和消防设施建成运行。加快智慧城区建设,着力构建高速、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大力提升城区综合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意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城区交通管理智能化、网格化、常态化水平。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多样化公共交通换乘体系,积极倡导和支持绿色出行。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巩固重点薄弱地区治理成果,着力实现常态长效。深化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推动街道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更好适应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不断完善城区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更高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

加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认真落实上海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区域特有的城市风貌、建筑风格、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加大对优秀历史建筑、工业文化遗存、历史文化风貌区等的保护力度,着力展现“三个百年”文明的城市肌理和历史记忆。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杨浦滨江南段、新江湾城低碳发展示范区。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空气优良率达到85%;坚持岸上岸下并重,强化治理责任体系,持续提升河道品质,打造集休闲观光、体育健身、排水防汛等功能于一体的河网体系,努力使环境“包袱”成为生态“财富”。积极实施绿化工程,推进公共绿地、立体绿化、城市绿道、林荫道建设,新增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营造出门见绿、见荫、见景的优美环境。

(四)围绕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民生为本、统筹兼顾,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深化社会治理,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维护区域安全稳定。

进一步改善百姓居住环境。按照“保居住、讲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聚焦重点、凸显功能”战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开展旧区改造,累计完成2.5万户、76万平方米。围绕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继续推进“里子工程”,完成旧小区局部整治1184万平方米、综合改造10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租房建设供给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征收安置房建设。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市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形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作用。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着力发挥创业带动效应,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托底安置,努力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养老服务,深化为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鼓励社会参与,支持医养结合,深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不断完善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提升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加快新江湾城和滨江地区一批规划学校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更优质、更均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平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国际化高端医疗机构。优化人口管理服务,科学调控人口数量。服从服务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一厅、一院、三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与体育、教育、商业、旅游、金融深度融合。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一批重点体育设施及社区市民健身设施。丰富区域文体活动,扩大现有节庆、赛事的影响力,培育一批具有杨浦特色的文体活动品牌。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举全区之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区。

努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坚守城区安全底线,保障城区公共安全和运行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加强平安杨浦建设,通过织牢织密治安巡逻、武装应急、群防群治“三张网”,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构建食品安全群防共治格局,逐步抬高食品安全的底线,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健全信访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完善信访稳定风险预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五)围绕深化改革厚植开放,为城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深入推广应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加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杨浦发展争取更多资源,注入更强动能,开创更新局面。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手段,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维护资本安全。围绕提升区属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提高国资国企的运营效率、回报水平以及区域综合贡献度。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争取区属国企向资本市场实质性迈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准入环境。

深入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积极探索符合中央和市的要求、贴近杨浦实际、顺应新媒体趋势的社会治理新路。以睦邻中心建设为基础,积极推动睦邻家园、礼治社区等实践。坚持共建共享、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服务新模式。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积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快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类、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使之成为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实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进政社合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程序和机制,更加注重购买服务的效能和效果。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建成上海整体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形成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二、三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探索完善文化体育场馆设施、重大活动、品牌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整体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发展一批国际友好城市,大力吸引集聚国外创新人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增强与知名国际创新中心、大学的多形式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力做好云南、贵州、西藏等“三地七县”对口帮扶工作,协助对口支援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

三、2017年主要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十届区委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双创基地初建成、文明创建上台阶、滨江南段要贯通、旧区改造破瓶颈、基础设施抓双十、管党治党重落实”的重点工作部署,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序。

综合各方面因素,201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2017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坚定不移聚焦创新驱动发展

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认真贯彻市政府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对相关目标任务、改革举措、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继续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探索双创小巨人工程,完善“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双创领军企业。

有效激活各类创业创新资源。项目化落实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学城、产城、创城深度融合,推进上海类脑智能研究院、太赫兹产业园、上海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释放政策红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园区版本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创新孵化力、产业集聚力和资源产出力。筹建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海归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提升创业创新街区功能,加快形成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全区各类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发展到60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努力放大科技金融催化作用。推动新一轮政府引导基金实质性运作。与3家银行合作启动贷投联动试点。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推广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

(二)全力以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发挥产业发展的稳定器作用。积极构建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创新经济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深化拓展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平台功能,注重重点设计企业示范引领,成立大创智设计产业联盟,多策并举,促进现代设计产业做大做强、集群化发展。研究制定支持“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推进精准医疗、数字出版、位置服务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平台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放大“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依托老旧厂房空间优势,加快布局一批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的研发、试制、生产平台。紧跟线上线下一体发展趋势,促进实体商业和电商跨界融合,深化拓展五角场智慧商圈功能,努力实现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发展。

注重重点地区建设引领。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要求,滚动推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西部核心区,全面推进腾讯众创空间三号楼建设,基本建成大学路创客邻里中心,推进新江湾城F1地块商办项目、百旌中心等开工,加快推进复旦管院、创智国际广场、湾谷科技园二期等项目建设。中部提升区,李尔总部大楼、228街坊城市更新项目开工,继续推进二钢厂“互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全面建成长阳创谷三期。东部战略区,编制滨江中北段控详规划,加快推进南段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线贯通、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贯通工程开工建设,积极研究推进旅游观光、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综合配套功能落地,推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四期等项目竣工、杨树浦发电厂后续开发等项目开工。

紧抓投资服务不松劲。坚持招大引强,加快推动一批重点成熟在谈项目落户。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9家。深化与国内外创新主体合作,推进产业链招商,吸引集聚一批位置服务、互联网教育、分享经济等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继续梳理解决一批重点企业、“四新”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重点企业服务精准化、小微企业服务普惠化。

提升国资国企发展能级。加强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开展全面预算“提升级”与资金集中管理试点。全面提升国企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建设。基本完成五角场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坚持不懈加大城区建设管理力度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前期审批、市区对接、施工管理,加快推进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国权北路小吉浦桥、新江湾城部队地块河道等10个项目开工;丹东、松潘、民星南排水系统,以及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政通路拓宽改善等10个项目竣工。安全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淞沪路-三门路立交、北横通道等项目建设,开展轨道交通20号线、隆昌路越江隧道、平凉路改建等一批项目前期研究。

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加大社会宣传,积极营造氛围,改善薄弱环节,持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五违四必”整治,推进“2+14+9”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治理,拆除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加大对乱设摊、乱占道、乱张贴、乱设广告、乱抛物等顽症整治力度。深化拓展街道镇网格化综合管理功能,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搬迁“三高一低”企业4家。加强扬尘污染、VOCs排放治理,区域降尘量控制在5.2吨/平方公里·月以内。积极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水岸联动,加快实施虬江、东走马塘、小吉浦等河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区域内黑臭水体;建设杨树浦港样板段,打通纬二河、纬三河等一批断头河,确保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完成2个老旧公园改造,新建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将生活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确保城区运行安全。从严从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启动安监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下沉试点,建立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加强综合交通管理,依法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应急值守,做好突发事件协调处置。

(四)齐心协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着力突破旧区改造瓶颈。坚持全过程管理,调整优化安置方式,着力突破资金、房源、历史遗留问题等瓶颈,完成征收5000户,收尾6个基地。做好第六批共有产权房相关工作。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公共环境,完成旧小区综合整治30万平方米、局部整治6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全区二次供水和表前供电设施改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严格落实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

加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优化救助服务,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养老服务多元化、精准化、智慧化发展,新增养老床位520张,建成5家长者照护之家,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广持续照料社区试点,全面推开“养老服务包”。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完成市第二轮创业型城区创建任务;加强就业保障和青年职场训练,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强劳动监察,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组建3个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66%的学校。做好高考改革的衔接过渡,保持教育质量高位稳定。加快推进国安路小学、政学路配套学校等5个项目开工。以公平普惠为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深化居民“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机制,建设卫生信息服务云、管理云,通过国家卫生区复评。制定区域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推进杨浦区图书馆(旧上海市图书馆)新馆一期竣工、二期开工,启动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前期工作,建成启用文化杨浦云平台。精心组织举办管乐艺术节、森林音乐节、亚洲极限滑板冠军赛、新江湾城半程马拉松等一批品牌文体活动。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标准化管理,完成受理服务中心系统升级。推广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新增、扩建8个社区睦邻中心,深化已有社区睦邻中心治理功能,进一步营造和谐、互助、分享的睦邻文化。深化居民自治品牌,开展“睦邻家园”建设。推进社工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试行专业社会工作行业标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改革发展。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做好信访风险预判和评估,完善大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体系,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工作,关键还是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我们要继续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的要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进一步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着力在减少审批、加强监管、提升服务上下功夫,着力在管用见效上下功夫。继续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等制度,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市的部署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探索快速查名、简易注销试点。创新监管方式,把“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广到所有行政执法领域,充分利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提升监管水平。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积极实施“互联网+政务”,把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政务大厅有效融合,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步伐。实施并联审批、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网上办理的范围和能级。探索政务邮递,尽快落实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努力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二)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深入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探索扩大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探索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和后评估制度,使行政决策更加依法规范、科学民主,执行更加高效有力,调整更加及时有序。

加强规范执法与有效监督减少和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积极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发展机关公职律师。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协作,形成财政监督整体合力,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落实《地方政府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完善公开机制,拓展细化财政预决算公开内容,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非税收入公开,不断提高政府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全部财政资金,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适应创新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30条实施办法和本区相关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坚决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坚决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向窗口延伸,努力让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持之以恒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着力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坚决消除设租寻租空间。坚决查处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切实做到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厉惩处。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

切实从严管理队伍。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公务员岗位履职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强化激励和约束,坚决防止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进一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千方百计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把老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各位代表:使命引领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承载着百万杨浦人民的期盼,我们踏上了杨浦发展新的征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