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2008-11-29
索引号:YA1901000-2008-00269
发布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息分类:政府公报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二○○六年三月九日
杨府发〔2006〕3号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的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时间,努力工作,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突破瓶颈,确保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的安排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区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现就2006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
(一)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二)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中介服务力度,加快建设电子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四)探索建立政府决策责任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着力落实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首问责任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等行政问责制。(五)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推进学习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建设。
根据区政府统筹安排,由区长、副区长按分工推进实施。
二、完善政府实事项目、民生工作制度化、长效化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深化人民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区长在线”、市民接待服务中心等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平台的内涵,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快速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梳理分析群众反映问题的机制,努力解决市民百姓急难愁问题。(二)完善政府实事项目、民生工作推进的长效机制,深化“经济药房”、“放心菜场”、“大众浴室”、“公益电影”、“帮困保险”、“满意物业”、“达标市容”、“均衡教育”、“社区保健”、“平安小区”等工作,建立督查推进和绩效评估制度。(三)整合、拓展社会公共安全隐患举报平台的功能,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根据区政府统筹安排,由区长、副区长按分工推进实施。
三、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以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为契机,着力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搭建与区域内高校共同促进知识产业发展的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二)与市有关部门联手,深化推进上海知识产权园、上海教育服务园区、上海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会同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积极推动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并推动其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四)努力把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纳入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中的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争取国家创新型城区试点,吸引国家级、市级功能性项目落户杨浦。
由马杰富同志牵头负责。
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平凉西块为重点的成片旧区改造
(一)加大轨道交通、中环线东段、军工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按计划完成节点目标。(二)市区联手,着力协调推动功能性项目建设,合力推进平凉西块集中成片旧区改造,做好定海地区旧区改造前期工作。(三)加快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今年新开工15万平方米,同时,继续开展“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小区综合整治。(四)深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突破瓶颈。(五)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由柴尧迅同志牵头负责。
五、以鼓励创业为重点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健全功能性项目就业评估和岗位落实制度,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二)进一步拓展创业项目、创业带头人和创业园区“三创联动”的创业体系,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用足用好市、区相关政策措施。(三)以失业青年为重点,加强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提高培训与就业的结合率。(四)加快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五)加强分类施保,完善托底性政策救助、阶段性特殊救助和经常性综合救助,扩大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对象范围。
由曹雅琳同志牵头负责。
六、深入推进第三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
(一)积极推进区第三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11个项目全部启动。(二)完成合流污水三期(杨浦段)全部工程,年内达到通水条件。(三)开展杨树浦港水系疏浚,清淤7万立方米,调水1亿立方米。(四)结合杨浦区情,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
由柴尧迅同志牵头负责。
七、确定区域主导产业,编制实施《产业发展实施纲要》
(一)根据市“分类指导、促进区县协调发展”精神,进一步明晰区域主导产业。(二)与市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主导产业发展调研,争取市配套政策支持。(三)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实施纲要》,加强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的合作,进一步聚焦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
由徐权同志牵头负责。
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和功能开发,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一)加快推进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大连路—控江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落实建成项目的产业内涵,同时,启动一批新的产业载体项目。(二)做强现有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产业领域,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四)进一步梳理调整都市型产业园区,促进其向科技型、集约型、专业型方向转变。(五)编制区域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改造老工业厂房、仓库,建设创意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创意产业重点项目。
由马杰富同志牵头负责。
九、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一)发挥区招商服务中心新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招商合力。(二)积极开展功能性、产业链招商,大力吸引符合区域产业导向的企业研发、营销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杨浦。(三)出台《上海市杨浦区企业服务指南》,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四)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做实做活区级金融服务平台,探索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新模式。
由徐权同志牵头负责。
十、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
(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设施相对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二)大力推进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和中招制度改革,继续开展“三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三)大力探索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组团式发展,鼓励社会多元化办学,深化高校与其附中合作办学机制,促进区域内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联动和衔接。(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
由张喆人同志牵头负责。
十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一)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启动新一轮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二)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安图医院门急诊楼改扩建、复旦大学妇产科新院等工程建设。(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点网络,推动二、三级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四)继续开展卫生事业改革,推进卫生全行业管理,探索管办分离,促进社会多元化办医。
由张喆人同志牵头负责。
十二、进一步抓好扩大试点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一)落实社区人口综合管理措施,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二)推进加强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重点提升社区事务“一门式”服务功能,进一步探索社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强社区协同和公众参与。(三)切实做好居委会换届选举,积极转变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的职能,强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全面完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完善公益性、需求矛盾突出的服务设施布局。
由曹雅琳同志牵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