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2016-05-23
杨府发〔2016〕14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2016年4月12日区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6年5月23日
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专项规划
“十二五”期间,杨浦按照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贯彻“提升发展北部,加快开发南部,南北呼应,联动发展”的思路,“十二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发展、外联、内畅”为重点,基本建成城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防汛安全,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功能的基础承载力。杨浦区“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交通施规模进一步增长,服务能力有所增强。轨道交通12号线于2013年底开通,杨浦段设6站,为杨浦南部区域提供了东西向快速公共客运服务。全区轨交网络由“十二五”前的3线19站17公里增加到4线25站23.7公里,线网密度从0.2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9公里/平方公里,对区域的服务能力有所增强。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启动前期工程,轨道交通18号线启动征收腾地;轨道交通规划20号线(原17号线)进一步优化规划走向。 (2)黄浦江越江通道新增一处,多个越江工程加快推进。2011年军工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车,杨浦区越江通道增至4处(翔殷路越江隧道、军工路越江隧道、杨浦大桥和大连路越江隧道),越江车道达22条。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于2015年启动前期工程;江浦路越江隧道于2015年3月立项并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3)路桥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多等级项目陆续启动。市属项目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开工建设;市重大工程北横通道(杨浦段)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沿周家嘴路(大连路-内江路)含大连路、江浦路、黄兴路、隆昌路4个下立交;市属项目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批准立项。配套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一批区内路桥新建改建工程开工或建成,如淞沪路-三门路立交(新江湾城通道及空中连廊)前期工程于2015年开工,拓宽辟通长阳路(大连路-军工路),实施江浦路北段交通改善,新建双辽支路(双辽路-江浦路)、新江湾城F地块配套道路、渔人码头一期配套道路,实施国定路(政民路-邯郸路)交通改善,改建惠民路(大连路-荆州路)等;启动南部滨江公共空间及路网一期工程的建设;为方便居民出行,保障交通安全,建成市光路人行天桥和国济路桥,加固海安路桥、定海路桥等。 (4)积极协调推进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建成殷高东路接宝山殷高西路、殷行路接宝山何家湾路;新江湾城部队留用土地范围市政路网加快建设。 (5)探索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五角场停车诱导系统等交通信息化工程,建成淞沪路地下空间并启动地下空间行人诱导系统建设,有效加强了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交通信息化管理;建成长海医院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启动新华医院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新江湾城C5-7公交枢纽、五角场公交枢纽建成,杨树浦路公交枢纽开工,三门路公交枢纽启动前期;区交通管理中心建成,交通管理条件得到改善。与市交通委合力推进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从整治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公交服务能级、均衡停车供需、扩大交通诱导覆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并探索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1)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排水系统建设,逐步提高排水管网达标率。基本建成大定海排水系统泵站、支管工程及合流干管;松潘排水系统、丹东排水系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民星南排水系统完成专项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已建雨水排水系统管网的达标改造,实施济宁路、江浦路、吉林路、丹阳路、福宁路、通北路、许昌路等22条道路共计15公里已建管网的积水点改善工程,逐步提高管网达标率;在市水务局的支持下进一步对黄浦江堤防、虬江外港堤防等8.8公里防汛墙实施除险加固,同时维护其他河道的防汛墙安全运行,经受住了“海葵”、“菲特”等台风暴雨的严峻考验。 (2)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2014]7号)的要求,完成杨浦沿江单位50个未纳管污染源点截污纳管;积极推进大定海等市政泵站新建和外围系统管网配套,同时配套建设旱流截污工程,减少旱天污水排江量,改善河道环境;加强排水管道养护及通沟污泥处理处置,开展市政排水管道检测和管道修复;加大河道疏浚、引清调水,确保河道通畅和安全运行,开展新江湾城生态景观水系建设,建成3.95公里生态景观河道。 (3)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由区政府牵头、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委、区建交委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并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到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倡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创建市级节水型小区65个、节水型示范小区12个,数量保持在全市前列。确定区域内绿化取水专用点40个。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河道巡查和水资源管理执法。
(1)电力设施建设:杨浦区中长期规划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7座,其中已上网33座,另有土建站4座,在建1座(虹杨站)上网变电站中,220千伏变电站3座(森林站、新江湾城站、洞庭内江合建站),总容量156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3座,总容量134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7座,总容量85万千伏安;35千伏开关站6座。 “十二五”期间按计划建成变电站4座:220千伏洞庭站(110千伏内江站合建)、110千伏双辽站、国泓站、国鹂站。110千伏南霞站、民府站完成土建。在建变电站1座:500千伏虹杨站于2014年开工。同时,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同步实施了长阳路架空线入地工程。 (2)燃气设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区域管道燃气用户清洁能源天然气全覆盖。杨浦区管道燃气用户共计43.4万户,“十一五”末完成其中33.7万户人工煤气向天然气的转换,“十二五”期间完成剩余9.7万户的转换,并对59公里燃气隐患管网进行了改造。
“十二五”全区净增各类民防工程总使用面积约43.8万平方米,全区人均民防工程使用面积约1.18平方米;落实区级指挥所工程,建成3个街镇级指挥所,另有2个街镇级指挥所工程在建;在新华医院建成急救医院工程,另有2个医疗救护站工程建设接近尾声;落实2处人防专业队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地下空间2499个,总建筑面积约404.8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发使用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65.8万平方米,约占总建筑面积的90.3%,在全市位于前列。“十二五”全区新建10所应急避难场所,其中I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II类7处,III类2处,新增防空警报器6台。
(1)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由原区市政管理署、区水务所、区交通管理中心组建成立杨浦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事务中心(杨浦区交通管理中心),于2012年正式开展“三位一体”的市政、水务、交通设施养护、修缮和管理工作。同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养护市场化改革方案和相关制度,除特定设施外全面推行养护市场化工作,基本建立体现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的养护作业新模式,完成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养护改革的总体要求。 (2)做好道路、河道、泵闸及排水管道等市政设施的日常养护。实施道路大中修、重养、整治、日常养护车行道48.26万平方米,人行道11.29万平方米,维修桥梁46座(含景观改造3座);下水道保养疏通长度380万米,河道保洁 151742万平方米,防汛通道保洁34659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垃圾12000吨,清理水草3600吨,整治河道绿地3.6万平方米及做好6座泵闸的日常维护等。以“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区市政设施的面貌,完成设施应急维修养护项目183个,包括道路重点养护、零星维修、无主道路整治、道路附属设施的增设、修复、窨井的托底保障、排水管道疏通、河道保洁以及路灯亮化等。道路好路率由“十一五”期末的93.23%提高到94.4%。 (3)建成上海市无障碍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杨浦区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要求和无障碍环境区创建工作的具体规定,积极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新建无障碍设施分布:公共建筑17项、轨道交通车站1项、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30项、公共停车场3项、居住小区7项、居住建筑178幢。既有公共建筑完成无障碍改造557项,公共交通设施完成改造4项,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完成改造360项,公共停车场完成改造2项,居住小区完成改造455项,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完成改造206项。新建道路缘石坡道68处。全区完成无障碍进残疾人家庭4437户,进老年人家庭301户。
杨浦的市政基础设施未定型,基础设施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尚未形成有效支撑,“百年市政”带来的基础设施“欠账”和功能开发“欠缺”并存: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是杨浦区转型发展、创新型城区功能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对能源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闸北电厂及杨树浦电厂均已关停,上级电源紧张,主要来自区外220千伏变电站,近几年内杨浦区供电矛盾较为突出。“十三五”期间,随着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功能的日益成熟、新江湾城高品质项目的陆续建成、滨江发展带加速开发,区域电力负荷和供电设施需求将显著增加,供电可靠性要求也将逐步提高。
全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0处,与全市规划要求还有差距;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类型比较单一;民防工程建设分布不均衡、体系不完善、骨干民防工程建设困难;地下空间管理体制市区不统一;地下空间管理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和技防措施。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总体部署和杨浦区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标新一轮全市总体规划,深化“三区联动”和“三城融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补上基础设施短板,为杨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优先发展,适度超前;补齐短板,优化体系;建管并举,扩能增效;安全绿色,科技创新。
到2020年,杨浦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或以上:道路明显通畅,越江压力显著缓解,轨交初步成网,形成内外联动的高效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出行;提标排水系统,营造高品质的亲水环境;电力、民防、消防、环卫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布局,提高保障能力;低碳实践深入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详见: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表) 表1 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表 序号指标名称牵头单位约束性预期性“十二五”杨浦区指标“十二五”全市平均水平“十三五”杨浦区目标“十三五”全市目标1轨交线网密度(km/km2)区交通委预期性0.390.50.54 2轨交换乘站密度(个/10km2)区交通委预期性0.31.10.8 3轨交站点600m半径覆盖率区交通委预期性36%39%(中心城)45% 4越江设施平均间距(km)区交通委预期性5.102.6 (中心城)2.952.29(中心城)5路网密度(主次干路、支路)(km/km2)区交通委约束性4.924.93(中心城)5.385.38(中心城)6主次干路达标率(车道数)区交通委预期性63%66%66% 7好路率(道路完好率)区交通委预期性94.4%93.9%(中心城)95% (外围区县)95%主要道路平均良级以上8公交线网密度(km/km2)区交通委预期性2.732.973 9公交站点300m覆盖率区交通委预期性76%84% (中心城)90%90% (内外环间)10公交专用道占比区交通委预期性1.8%4% 4.2%4% 11公交枢纽密度(个/10km2)区交通委预期性1.16(7个)1.81.8(11个) 12公共停车场库泊位数(个)区交通委预期性248 1100 13城镇排水系统标准区建管委预期性不足一年一遇,松潘区域不足半年一遇,民星南区域空白基本一年一遇,重点区域三到五年一遇建成区一年一遇,强排系统20%五年一遇建成区一年一遇,强排系统20%五年一遇14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建管委预期性68.7%48%≧78%≧78% 1535千伏以上已建变电站个数区建管委预期性33市电力公司计划结合地块开发、用电需求44市电力公司计划结合地块开发、用电需求16消防站个数区公安 消防支队预期性7 11分区目标:杨浦累计建成11个17民防工程人均使用面积(m2/人)区民防办预期性1.181.331.44 18应急避难场所数量(个)区民防办预期性10 15每街道(镇)1个II类和1个III类19防空警报器覆盖率区民防办预期性93.59% 100%
五是增加公交覆盖率,完善枢纽布局,提升公交吸引力。配合市主管部门优化公交线网布局,逐步提高站点覆盖率,根据滨江道路建设进展及时增加公交服务覆盖。公交线网密度预计从2.73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3公里/平方公里,站点300米覆盖率从76%提升至90%,达到市平均水平;结合地块新建4处公交枢纽,公交枢纽密度从1.16个/10平方公里提升至1.8个/10平方公里,达到市平均水平。创新“微枢纽”,对轨交站、公交站、出租车扬招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无缝换乘,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计划在江湾-五角场地区建设微枢纽36处,并逐步向全区建设推广;按市制定的公交专用道建设计划,逐步增加区内公交专用道的里程长度和所占比例。公交专用道占比预计提升至4.2%。 六是加强停车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差别化多样化发展停车设施。以增加配建停车为主、合理发展公共停车场为辅,停车设施布局和类型将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包括机械停车、立体停车楼,利用绿地或学校操场等公共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形式。对于配建停车设施,鼓励其向社会开放;优先考虑结合公共绿地、轨交站点及其周边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增加换乘停车设施建设;结合南段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发展地下公共停车场(库),并鼓励相邻地区停车设施相互连通共享泊位;对于停车矛盾集中的地区,在具备规划用地条件的位置积极探索地面立体停车库建设,缓解停车矛盾。公共停车场库泊位数预计从“十二五”末的248个增加至1100个以上。 七是推广公共电动车、公共自行车租赁等绿色交通方式。杨浦区已有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点11个,布点集中在同济大学四平路周边,复旦大学邯郸路、江湾校区及附近的商业停车场库。新江湾城和五角场核心区已建15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首批380辆公共自行车已经分布在江湾新城和五角场核心区的地铁出口、办公楼宇以及商场周边。“十三五”将根据试点情况,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丰富出行方式、满足低碳、环保、便捷出行的需求。在新建项目中落实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泊位配建;对既有项目,优先在园区、高校、政府机构、商业中心等区域逐步推进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优先在滨江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商务区、地铁周边推广公共自行车。同时,更加注重慢行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慢行空间品质,重点完善商圈、学校、医院、公交枢纽以及轨道交通出入口周边的人非隔离、机非隔离设施。
三是全面规划河岸景观并初步实施样板段工程,如杨树浦港等河道样板段景观工程,为杨浦区新一轮水景观建设、水环境改造打造新亮点。持续推进全区中小河道生态长效管理,加快水生植物浮床栽植和沿岸栽植,研究曝气、换水、生物处理等措施,改善内河水质。
杨浦区中长期规划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7座,其中500千伏1座,220千伏8座,110千伏43座,35千伏15座。已建成33座(加土建站为37座),其中220千伏建成3座,110千伏建成13座(另有土建站4座),35千伏建成17座(2座需升压为110千伏)。1座500千伏变电站在建。 市电力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遵循“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创新城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建设高可靠性现代配电网,在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完善供电服务。计划新增投入运营变电站11座,完成土建站5座,另有2座35千伏变电站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预备项目3座,根据土地供应情况适时启动建设。预计“十三五”末杨浦区投运变电站可达44座。根据市电力计划适时新建电力隧道工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计划新建民防工程使用面积28万平方米,全区人均民防工程使用面积达从1.18平方米提升至1.44平方米。逐步形成以指挥、医疗救护和防空专业队等骨干工程为重点,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民防工程防护体系。按照本区防空袭行动方案基本要求,设置留城人员掩蔽、医疗救护、物资保障、街镇级指挥所等民防工程,逐步建立配套齐全、比例恰当、布局合理的民防工程及地下防护体系。 一是结合项目建设骨干民防工程。计划结合公共项目安排新建街镇级人防指挥工程6个(总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结合新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院设施安排新建医疗救护工程8个(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新建防空专业队工程7处(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结合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建设,统筹规划该区域民防工程建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二是计划新建5个应急避难场所,逐步扭转和改善本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滞后局面。
根据现有消防站点布局和市消防局《2003-2020消防站建设规划》,建成江浦、淞沪、双阳、营口4个消防站;建成杨浦区消防体验馆和小型消防训练基地;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置新建站点消防车辆装备,做好现有车辆装备的更新升级,配齐、配强用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建筑物倒塌、地铁隧道以及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救援的特种装备;进一步完善市政给水管网和消火栓,落实消防水源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上海市杨浦区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杨浦区内实际共需规划基站站址457个。计划结合现状、控详规划以及地块开发计划推进基站建设,由通信运营商根据各自基站网络布局与地块物业协商确定具体位置。优先考虑在原有336个站址进行集约化宏基站建设,在现状基站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信号盲区,再新建集约化基站;建议定海社区和平凉社区新增站址(19个),采用宏基站的方式进行集约化建设;其余区域规划新增站址,建议采用室外宏基站。目前杨浦区通信管道骨干网络已基本形成,“十三五”规划结合相关道路工程,进一步完善通信管网。
根据《上海市环卫作息场所布局规划》(沪府规[2014]119号),计划新建改建26座环卫作息场所;协调配合部队加快推进新江湾城部队地块环卫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根据环卫码头调整和区域控详规划编制情况适时建设军工路临江路环卫码头。
三是加强差别化停车需求管理的调控作用,建管并举均衡停车需求。对不同空间地带采取差别化的停车政策,通过停车收费的价格杠杆,调控拥挤区域小客车出行。继续加强路内停车管理,控制中心城拥堵区域道路停车场设置范围和规模。改进医院、学校、大型活动等临时停车管理。
附件:1、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2、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项目分布图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23日印发 附件1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类别序号项目名称“十三五”末状态轨1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建成2轨道交通18号线开工,建成3轨道交通20号(原17号)线启动4滨江大运量交通力争启动隧5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建成6江浦路越江隧道开工,建成7隆昌路越江隧道开工,基本建成8嫩江路越江隧道开工桥9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建成10北横通道杨浦段开工,建成11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开工,建成12淞沪路-三门路立交(新江湾城通道及空中连廊)工程建成路13淞沪路、殷行路跨小吉浦河桥等区区对接工程开工,建成14江浦路道路拓宽工程开工,建成15嫩江路辟通工程开工,建成16控江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成17国定路改建工程开工,建成18隆昌路拓宽工程开工19杨树浦路拓宽工程启动2018条支小道路工程开工,建成水21丹东排水系统开工,建成22松潘排水系统开工,建成23民星南排水系统开工,建成24开展嫩江河和随塘河整治完成25开展杨树浦港等河道样板段景观工程完成滨江26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建设建成交通27综合交通示范区建成类别序号项目名称“十三五”末状态电28虹杨500千伏变电站建成29仁德22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成30政云22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成消防31消防站新建4个开工,建成
附件2 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项目分布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