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感冒、胸痹、不寐、眩晕、消渴等5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指引》的通知 2023-10-07


 

 

 

 

 

杨卫健委〔2023157

 

关于印发《感冒、胸痹、不寐、眩晕、消渴等5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指引》的通知

 

区属各医疗机构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卫中发〔2021〕22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卫中管〔2023〕6号)等文件精神,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保障居民健康,经区中医质控专家组研究,制定了本区《感冒、胸痹、不寐、眩晕、消渴等5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指引》。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107    

 

 

抄送:上海市杨浦区医疗保障局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3107日印发     

(共印5)

附件

感冒、胸痹、不寐、眩晕、消渴等5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指引

 

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病因病机:卫外功能减弱,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2、辨证要点:辨清表寒、表热,并结合发病季节,辨别有无夹暑、夹湿、夹燥的情况。

3、常见证型辨治:

1)风寒证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质润,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6g    6g    9g    9g

 9g    后下3g    桔  梗9g    9g

2)风热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咳嗽,痰黏或黄,苔白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谅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g    9g    12g    9g

牛蒡子9g    15g    后下3g    豆  豉6g       

3)暑湿证

症状:夏令感邪,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胸闷,脘痞,泛恶,便溏,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偏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9g    香  薷9g    白扁豆12g    厚  朴9g

金银花9g    清水豆卷9g    

暑热偏盛,可加黄  9g    栀  子9g

里湿偏重,可加苍  6g    白豆蔻后下3g        

4)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人参6g(也可酌情予党参12g或太子参12g)  9g

 15g    葛  根15g      制半夏9g    9g

 9g     甘  草5g        

二、胸痹(冠心病) 

1、病因病机:因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凝、气滞、血瘀、痰阻产生,血行不畅而致胸痹;或因心脾肝肾及气血阴阳亏虚,机能失调,心脉失养或痰浊痹阻而致胸痹。

2、辨证要点:首当分清本虚标实。一般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3、常见证型辨治:

1)阴寒内结

症状:胸闷气短,心悸,胸痛,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迟。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结。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全瓜蒌15g    薤  白9g     桂  枝9g   熟附片先煎3g

 3g     延胡索9g     丹  参15g    9g

2)血瘀气滞

症状: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或胸闷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9g    红  花3g    赤  芍9g    当  归9g

 9g    柴  胡9g    枳  壳9g    牛  膝9g

3)痰浊闭阻

症状:胸闷如窒,气短喘促,咳嗽,痰多黏腻色白,舌苔浊腻,脉濡缓。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降逆。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全瓜蒌15g    制半夏9g    薤  白9g    石菖蒲9g

 9g     厚  朴9g    丹  参15    赤  芍9g

4)气虚血瘀

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脉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人参6g(也可酌情予党参12g或太子参12g)  12g

 9g     生  地9g      桃  仁9g    3g

 9g     赤  芍9g      白  术12g    15g

三、不寐(睡眠障碍)

1、病因病机:伤于七情,思虑劳倦太过,或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致失眠。

2、辨证要点:1)辨脏腑: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亦相关。(2)辨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实证多为火盛扰心。

3、常见证型辨治: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安,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加减

 3g    9g    9g    9g

生龙骨先煎15g  珍珠母先煎15g    12g    9g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5g    黄  芩9g    栀  子9g   车前子9g

 9g    柴  胡6g    生龙骨先煎15g  生牡蛎先煎15g

生白芍9g    当  归9g

3)痰热内扰

症状: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嗳气吞酸,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3g    制半夏9g     陈  皮9g    竹  茹6g

 9g    茯  苓15g    枳  实9g    珍珠母先煎15g    

4)心脾两虚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人参6g(也可酌情予党参12g或太子参12g)    12g

生黄芪15g     当  归9g      熟  地9g    9g

 12g     酸枣仁12g

四、眩晕(高血压)

1、病因病机:伤于情志、饮食不节,或年迈肾虚,肾水亏虚,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痰浊内生,上蒙清窍,而致眩晕。

2、辨证要点:辨虚实,新病、体壮、年轻人多实证;久病、体弱、老年人多虚证。

3、常见证型辨治: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加重,恼怒加重,面时潮红,少寐多梦,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15g    后下15g   石决明先煎15g  珍珠母先煎15g

 9g    9g    9g  桑寄生15g

2)肝肾阴亏

症状:眩晕耳鸣,遇劳加重,腰酸腰痛,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左归丸加减

 9g     山茱萸9g    山  药15g    枸  杞9g

菟丝子15g    龟  板9g    牛  膝9g     生白芍9g     

3)痰浊蒙窍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9g    陈  皮9g    天  麻15g    白  芷9g

 15g   白  术9g    大  枣9g     石菖蒲9g

五、消渴(糖尿病)

1、病因病机:因饮食不节、五志过极或房劳、热病等导致阴虚火旺或火微阴伤,发为消渴。火刑肺燥,则致上消;胃受火烁,虚热内亢,则致中消;肾元虚耗,水火失调,则致下消。

2、辨证要点:辨病位,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

3、常见证型辨治:

1)上消(燥热伤肺)

症状:烦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赤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燥,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天花粉15g    葛  根15g    黄  连6g    南北沙参9g

 15g    石  斛15g    麦  冬12g   芦  根15g

2)中消(胃火消中)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润燥。

方药: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先煎15g    9g  天花粉15g    15g

 12g    12g    6g  谷麦芽9g

3)下消(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尿浊,兼烦躁遗精,失眠,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

 12g    山茱萸15g    山  药30g    茯  苓15g

 9g     丹  皮9g     枸  杞9g     牛  膝9g

阴虚火旺者,可加知  9g    黄  柏9g

尿多浑浊者,可加桑螵蛸9g    益智仁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