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03-03

2025年,区文化旅游局围绕全力打造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两个“最佳实践地”的任务目标,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足三个创新,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一)立足守正创新,在传承城区文脉上下功夫

1.强化保护利用。构建文物保护利用体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增强工业遗产保护保留、活化利用、科技创新、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推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料抢救。按时按质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加强普查数据质量监管,保证资料、信息和各项原始数据真实完整,稳步进入资源认定阶段,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今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打牢基础。

2.赓续红色血脉。根据区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研究秦皇岛路码头提升方案进一步开展对黄浦码头旧址探索挖掘,深化打造红色历史文化街区、“两个结合”的最佳实践街区的方案。聚焦《义勇军进行曲》创作90周年,依托国歌展示馆创新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深挖历史文脉。打响“为国而歌”大思政品牌,研学思政更有料、音乐思政更新颖、戏剧思政更精彩、冠军思政更重磅、艺术思政添内涵。

(二)立足惠民创新,在丰富文化供给上下功夫

1.打造品牌矩阵。以贯穿全年Art Fun艺趣文化生活季为主线,打造“橙柿”IP记忆点,继续发布《杨浦艺趣文化生活季》季刊手册,将品牌活动“串珠成链”。强化国际交流传播,扩大秋是国际戏剧季影响力支持YOUNG剧场举办香港艺术月等活动携手国际艺术节中心引进更多优质展览、剧目;邀请郎朗开设大师课,鼓励敦煌当代美术馆开展敦煌文化国际交流;举办“上海之春”原创歌曲音乐盛典。积极举办“元宵行街会”等非遗活动,创新探索非遗发掘保护利用“出圈”;办好“且听江潮乐”“艺DAO·启橙”“YOUNG书房”系列活动;优化百姓艺苑、资源配送惠民平台;拓展“市民艺术夜校”“社会大美育”,服务更多百姓与美同行。

2.健全服务体系以总分馆赋能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图文两馆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1+12+X”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深化全民阅读品牌建设,夯实公共文化基础阵地建设。推动“一街一品”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指导街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开展“橙长没烦恼”主题系列活动,服务街道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

3.涵养文化地标。造以“YOUNG剧场”为核心的文化演艺轴,带动文化空间引入精品演出展览,激发文化多样化、新体验和美誉度。全力推进刘小晴艺术馆落地建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区图书馆滨江馆建设。配合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建设。

(三)立足产业创新,在打造链式生态上下功夫

1.做强网络视听生态体系。深化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增强市区联动,筹办第二届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切实以网络视听内容创作推动在线文娱新质发展。支持bilibili、叠纸、小宇宙等头部企业的活动在杨浦落地。市区联动持续推进微短剧产业平台集聚区建设,深化“1+2+6”的工作措施。

2.支持次元产业生态发展。推进B站毕业歌会、叠纸游戏等企业新品推广、线上线下活动落地杨浦举办。推动形成更为完善的次元经济全产业链体系,鼓励次元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3.促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继续办好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系列活动。助力大学路参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鼓励体验式、沉浸式文旅项目落地杨浦。结合各类主题活动和传统节庆,开展城市微旅行活动,挖掘一批文旅新空间、新载体,继续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

4.守牢文旅市场安全。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会同消防和应急部门在住宿业领域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制定营业性演出全流程监管规范。持续关注密室剧本经营场所及游戏游艺场所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监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