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2008年工作总结 2009-06-26
索引号:YB4201000-2009-01525
发文字号:杨信[2009]3号
发布机构: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信息分类:行政事务
上海市杨浦区信息化委员会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区信息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围绕知识创新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夯实基础,拓展应用,努力提高城区信息化总体水平,较好地完成了《2008年上海市杨浦区信息化工作要点》所制订的目标任务。杨浦区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系统、杨浦区五角场高科技园区征信平台被评为上海市区县信息化优秀成果。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信息网络应用
1、政务网络建设。通过优化区政务网络基础架构,加强网络管理监控和运行分析,加强节点机房安全管理,保障了网络稳定,出口畅通。配合实施区招商中心弱电工程项目,完成区看守所、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五角场产业园区和区招商服务中心的政务网光缆接入工程。完成全区12个街道镇的信访信息系统建设。
2、信息安全保障。完成本区公务网电子政务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并通过市专家测评组验收。完成区政务外网数字认证平台建设,开展业务培训与KEY棒发放工作。开发了数字认证平台与各应用项目的接口,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统一的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和单点登录。认真做好数据备份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容灾能力。
3、城市管理信息化。完成长白、平凉街道社会防控体系四期工程建设,设置监控点33个;实施网格道路监控二期50个监控点建设,本区路面图像监控点总数达到373个。完成五角场、控江、殷行、四平、大桥、长白、江浦、平凉街道和五角场镇等9个街道城市管理网格化分中心建设;完成区城市管理热线962151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建成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防汛防台、民防管理等于一体的区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完成15个终端单位的接入工作,扩大了城市管理网格化监控点覆盖面,将街面监控图像资源引入区应急指挥中心并建立应急视频会议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完成区城管大队共享本区路面实时监控图像资源项目,启动城管大队城市管理GPS执法调度系统建设。协助区公安分局完成江湾体育场极限运动及新江湾城汽车拉力赛安保监控设施建设任务。
4、社会信息化应用。推进区政府与上海电信、上海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全面合作,实施本区 “无线城市”建设规划,已实现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区机关、部分科技园区等区域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进一步完善“校校通”工程,扩大网络覆盖面,保障教育单位应用,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完成区“卫生网”建设任务,实施本区卫生医疗单位23个点的光缆铺设工程,建设区级卫生网络数据中心,启动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建设。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完成4万户居民转换目标。
5、信息化项目咨询。继续落实本区建筑智能化建设的管理协调机制,做好本区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咨询论证和规划管理工作。完成西门子上海中心工程、波司登国际大厦、君欣时代广场、上海新江湾城D1地块等6个项目咨询任务。为区发改委统计局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建议,为区财政局建设全区财政大平台提供专业咨询。完成区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诚信“十一五”规划两个中期评估报告。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信息化项目开发应用
1、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开展本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方案论证,完成本区并联审批信息系统改造工程,开展企业设立行政审批信息化平台试运行。根据市行政审批信息平台建设框架,跟踪市外经委牵头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市工商局牵头的法人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软件开发的进程,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接口标准”的设计原则,筹划建设本区行政审批信息化支撑平台,即区协同审批和管理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数据共享与交换、同步监管等综合管理和办事功能。
2、门户网站与网站群建设。配合区府办开展区门户网站改版工作,深化门户网站的网上办事和便民服务内容,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在线服务与网上办事能力,促进机关行政效率的提升。为部门提供网站开发服务,加强部门专业网站的管理,继续整合原先托管在外的部门网站,进一步扩大区政府网站群范围,提高网站群整体质量。完成统战部、国资委、卫生局、工商联等部门网站开发工作。协助组织部门建设内部局域网和基层党建网络,完成党员远程教育397个信息点接入工作,实现主要组工业务的管理信息化。
3、协同办公平台。推广区办公大OA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完成区办公大OA系统二期开发任务,实现电子印章等实用功能。完成区国资委、区招商服务中心内部办公平台建设,并逐步与区平台实现联接。继续开展好“书记—百姓网上通”、“区长在线”、“人民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工作绩效”等互动性信息化应用项目。
4、基础数据库。完善实有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以地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相关业务数据在共享平台上的共享交换。实施与居住证信息系统、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市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完善区实有人口数据库,促进对来沪人员、困难群体等的服务和管理。完成由30多个基础图层和1个空间影像图层构成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实现相关专业部门的数据交换。
5、社区信息化。完善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信息化,完成五角场镇电子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在五角场街道进行社区网格分中心的建设试点,确立了社区信息化资源共享三网合一的模式,实现基于电子政务平台、以实有人口库为支撑的、涵盖区职能部门和街道的综合管理,并完成场地建设、硬件配置、软件平台功能三个标准的制定,受到市区领导的认可,《上海信息化》杂志两次进行追踪报道。
三、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1、市民信息化服务。做好本区社保卡、居住证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居住证网点增配读卡机20台。至年底,共发放临时居住证68534张,居住证16891张;补换卡23397张;完成2万多名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一年级新生学籍卡采集工作;完成5.6万人社保卡扩大申领工作。根据市有关部门安排,实施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的申领办理工作,已发放敬老服务卡122908张。继续做好市政府实事项目“家校互动平台”的推广以及本区“校长在线”和“资源共享平台”2个特色项目的开发。完成市民信箱申请2700份。
2、信息化培训。会同组织部、人事局研究制订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三年计划,确定了3个培训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今年完成公务员信息化培训300余人。继续与市远程教育集团合作,通过街道居委、东方信息苑等渠道推进开放型终身学习平台应用。继续开展针对居委会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工作。配合区妇联开展第二轮“百万家庭网上行”工作,培训经考试合格人数7千余人,完成预定目标。开展了区各部门、街道、镇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和网管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使网管员能基本解决本单位信息化维护、保障工作中的问题。
3、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本区十项制度安排,完成企业信用评估180余份,个人信用评估1634份。积极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深化五角场园区企业征信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征信数据库,启动杨浦区商联会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广信用档案建设,建立信用档案与开展信用评估的商业企业达到100家;开展200人次信用岗位培训,并聘请60名优秀学员担任杨浦区“诚信督导员”;深化诚信宣传教育,配合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上海诚信活动周,开展 “诚信兴商”系列宣传活动。
4、政府信息公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部署工作,逐项落实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把围绕政府自身的事权、财权、人事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继续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扩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杨浦图书馆、延吉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增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不断完善新设点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评估办法的指标体系,与政风行风相结合,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工作。对本区政府信息公开专、兼职人员,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实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5、区信息化发展资金。组织开展2008年度区信息化发展资金申报、审核工作,对12家单位申请的248万元信息化发展资金项目进行沟通和方案论证,审批确定6家单位(部门)的9个项目立项,批准的申请资金总额共计230万元,完成当年项目的政府采购。完成7个历年项目专家验收评审工作。继续做好协同理财,审核2008年区财政预算资金总额约8600万元,审核通过信息化相关金额约3900万元。对武警执勤目标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工程、房地局房源管理系统、区图书馆文化共享设备预算进行专项审核,出具审核意见,批准金额共计156万,节省财政资金27.7万元。
四、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信息产业管理水平
1、复旦软件园基地建设。加强协调与推进复旦软件园工程建设,协调轨交12号线隆昌路站与软件园项目的技术方案、租(征)地补偿和施工节点等问题,妥善处理基地交地过程中的遗留问题,突破规划调整、项目审批等瓶颈,实现年内开工建设目标。制订招商目标与政策,初步启动招商引资工作。
2、信息产业管理。建立健全本区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提高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了软件企业信息员制度,掌握信息企业发展动态。开展本区84家软件企业季度统计、年检初审工作,受理了24家单位参与上海市软件与集成电路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2008年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经市政府批准,我区有5家企业获得了共69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继续做好复旦软件园联合基地软件测试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管理工作,提高使用效益。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