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095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07

                                                                                                                                                                             理结果:解决采纳

                                                                                                                                                                            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杨规划资源督〔202422


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C095号提案的答复

 

吴晓雄委员:

您提出的C095号“关于进一步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品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该提案中提到的关于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由局领导牵头相关业务科室开展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区绿化市容局、建设管理委、民政局、教育局会办意见形成提案答复。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高标准推进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2023年,杨浦区全面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我区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作为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和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一是聚资源,以“生活圈”行动加强条线高效统筹。构建了条块联动的模式,全区12个街道通过“一区一图”、社区蓝图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在全区共划示生活圈33个,并在全区范围内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全覆盖的同时,明确重点更新片区和项目,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街道协调各类项目实施时序及设计方案。二是聚智慧,以专业团队引领“生活圈”品质提升。立足于“三师三顾问”党建品牌优势,充分整合以社区规划师为代表的智力资源,以“生活圈”工作为抓手,全面赋能基层治理。同济大学专家组成的社区规划师团队,全程负责各街道“生活圈”工作,不仅深度开展需求调查、资源梳理,完成社区蓝图的编制,还对项目设计、实施进行全过程指导,创智农园、一脉三园、阜新路“美丽街区”等一批项目提升了杨浦社区更新的整体品质。三是聚民意,以多种渠道的公众参与带动基层治理。为打造“共创治理机制、共商社区需求、共绘规划蓝图、共建社区家园、共评治理成效、共享治理成果”的自治共治模式,充分运用多渠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广泛听民意、汇民智。召开人民建议征集会百余场,回收调查问卷超万份,并创新开展社区生活节、工作坊、“一米高度看城市”等多形式有益探索。

(二)加强绿地环境品质提升

为有效彩化绿植美观生态环境,我区系统开展《杨浦绿地(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对全区绿地、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绿色生态体系情况进行本底调查,摸清本底资源,针对绿化现状分布不平衡、规划绿地可实施性不足等客观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为后续区域湿地及绿地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我区积极落实“一路一色”“一园一品”理念,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合理配置建设项目的乔灌木构成,加大彩化乔木、珍贵化树种的种植比例,通过增加落叶、色叶、开花乔灌木的配置丰富绿地的色彩变化。沙岭路(周家嘴路-顺平路)的行道树巨紫荆,延春公园内的小乔木垂丝海棠,形成了春季开花季节满树的花团锦簇景象

为满足老百姓“出门见景、转角入园”的生活体验,我区持续推进公园、公共绿地、绿道、立体绿化等建设。一是结合杨浦滨江创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全力推进滨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二是以“十四五”期间“千园工程”的目标任务为契机,通过“+公园”着力推进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以“公园+”推动公园功能叠加;三是结合城市更新、“美丽街区”等项目,探索社区睦邻生态与园林生态互构,做深做细城区街道空间、老旧小区、城市边角料、屋顶第五立面等环境设计,新增或改造小区内小花园和社区公共空间,见缝插绿、应绿尽绿。

此外,我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理念,为加强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面向全年龄段市民需求提供适老宜幼、吸引年轻人的多功能服务设施,增加公园绿地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区属公园24小时开放,持续推进社区公园改造提升。通过探索单位附属绿地开放机制,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共享。

(三)促进活力滨水空间塑造

为满足群众亲水需求,我区不断推进水系及两侧河岸“微更新”,促进生态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既能看得见、走得进,还能可感知、可参与”的活力滨水空间。“十三五”以来,随着区内河道两岸旧改征收力度不断加大,我区在杨树浦港、东走马塘等滨水公共空间试点建设完成了一批以杨树浦港一期、二期景观样板段(周家嘴路-平凉路西岸)、东走马塘北岸内环(四平路-政本路)桥下滨水空间、新江湾城纬三河河道景观为代表的滨水空间提升“微更新”项目。

2023年底,我区开工建设了杨树浦港样板段三期(周家嘴路-昆明路东岸)水岸景观工程,不断提升滨河空间品质;2024年,以纬五河及新江湾城公园水域为重点,打造“江湾绿芯·五宜地标”水上运动示范区,计划2024年上半年初步出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规范、有序、活力、共享的水上活动公共空间;同时,我区还重点设计了纬三河水生态及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悠野垂钓平台+渔湾休闲空间+生态亲水栈道”,力争早启动、早实施。

(四)营造儿童友好环境

杨浦区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精神,妥善解决“小”的问题。

一是加快建设社区“宝宝屋”。2023年已完成12个街道的社区“宝宝屋”建设(其中,四平街道社区“宝宝屋”嵌入在“睦邻中心”内设置,实现幼儿与老人共处)。2024年,我区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托额,并完善“宝宝屋”运营,让适龄幼儿家庭享受一年12次的免费、便捷临时托育服务,满足社区家长需求。二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已建议将新增公建配套项目“养育托管点”设置为社区“宝宝屋”或社会办“托育机构”,为周边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普惠可及的托育服务。三是通过推进公办托幼一体进程,公办幼儿园招收托班,逐年增加托额,扩大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对就近、便捷托育服务的需求。

同时,我区也在积极建设一批集聚儿童友好功能的示范标杆项目,以正在有序推进的定海剧场为例,该项目将集聚社区文化展示、多功能运动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将在建成后为辖区内青少年提供适宜活动的场地空间。

(六)丰富老年群体各类需求

一是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我区以市、区党委、政府实事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2023年,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适度超前确立新一轮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和配置标准。截止2023年底,全区共建成养老床位总数1.17万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725张。在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中,我区坚持养老机构发展与区域创新转型同步推进,推动闲置厂房、教育用房等存量资源优先通过城市更新转型为养老设施。目前运营中养老机构68家,其中长海路街道敬老院、殷行街道敬老院、四平路街道敬老院、控江路街道敬老院、民星第二敬老院、新宇敬老院等13家敬老院均是由原幼儿园改建转型,涉及床位980张。

二是丰富老年群体精神需求。2023年,我区启动“幸福养老”品牌建设,积极回应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开启“文化抚老”项目,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养老机构配送“翰墨飘香”“桑榆未晚”文化活动,惠及近千名机构老年人,全面提升“幸福养老”文化内涵。同时鼓励养老机构通过结对联建等方式,与社会公益组织、教育、部队等定期开展活动,比如区福象新江湾城老年福利院与区时代幼儿园签订校企共建结对协议,约定双方利用节日、生日会等,组织幼儿园孩子到养老机构开展文艺演出、互动游戏等敬老爱老活动。

我区将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有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重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努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将杨浦建设成为“人民城市”理念优质样板间。


                                                                         2024年5月10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217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徐泱泱                                                                                   联系电话:25032075


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

2024510日印发

(共印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