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办事处2020年工作计划 2020-04-0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更好基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五角场街道办事处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畅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按照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聚焦思想引领,聚焦基层基础,聚焦重点区域,聚焦精细管理”的工作部署,在压紧压实各项工作上下功夫,全力促进五角场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挖潜增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街道将紧紧围绕“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理念,依托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区域特点和街道属地服务优势,加快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做强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文创拓展提升五角场品牌效应。精心组织“一赛双节”,办好2020年五角场创业大赛,进一步扩展企业对接会、高校专场路演等活动范围,举办五角场“创业创新节”和“先锋文化节”,联动更多长三角高校共同举办大赛,为五角场经济发展引才聚才,助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五角场创业大赛的显示度和辐射力。继续推进“创业五角场”微信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指导创业先锋在五角场创新土壤上茁壮成长。

完善机制打造五角场营商平台。加强联系走访,完善服务企业的“一长一员一站”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套餐,建立和完善服务楼宇的新机制,围绕走访联系和解决诉求两个重点,在问题发现、统一派单、高效处置和督促评价四个环节,明确工作措施,形成责任闭环,确保服务效果。进一步建设好“五角场创场”,通过统筹区域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打造集展示、互动、体验、互动交流、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双创载体。

创新服务提升五角场商圈形象。通过筹办“大隐五角场”、“新锐五角场”、“五角场之夜”等系列活动,打响五角场商圈品牌。制定商圈商业服务指南标准,不断提升五角场商圈商业黏度。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以五角场商圈为轴心,以大学路、政通路等后街为延伸,引导商圈商业实体加快升级改造,引入更多符合潮流、适合不同年龄段休闲消费的首店、潮牌、网红品牌,打造一批夜生活聚集区,推动五角场商圈加速客源引流。

二、建管并举,打造品质宜居社区

街道将紧紧围绕五角场功能定位,坚持补短板、筑长板,持续创新管理举措,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宜居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组织、推进和管理的满意度。

确保城区管理精细可控。有序开展五角场商圈和背街小巷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新一批“美丽家园”、“美丽街区”改建项目。做好辖区无违建先进街镇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健全快速拆违处置机制,确保违建“零增量、减存量”。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和市容环境建设,精心打造城市副中心景观区域、精细化示范区,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环境整体水平。

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坚持“河长制”不松懈,建立健全巡河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河岸景观提升项目,确保虬江、东走马塘、小吉浦河靶点整治成效不返潮。搭建成立社区垃圾分类自治平台,坚持源头减量,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全面开展单位强制分类工作,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有效延伸,完成2000家门责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整区域覆盖目标。加强宣传动员,注重氛围营造,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

确保智慧城区加快步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能力水平。加强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加快“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建设,推动公安、卫生、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专业力量及其辅助力量下沉网格,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推进企业“楼长制”、创全“片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度融合,用好网格化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平台,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线上办理效率、办结率和满意度,增强网上指挥、实时监控、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的能力,有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三、文化润民,倾力打造宜乐生活

街道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挖掘典型人物,展现社区文脉和精神内涵。

扎实推进创全工作。深化落实“片长制”和“点长制”,梳理动态和共性问题,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继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协同区域单位、职能部门等强化问题发现机制,定期组织街道综合巡访团开展巡查,通过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回头看等手段,巩固和扩大成果。

品牌文化彰显自信。依托“魅力五角场”文化联盟优质资源,持续打响文化大篷车、社区校园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积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展“高雅文化进商圈”、“草根民星齐荟萃”等项目,为商区引流的同时,将更多的商业空间释放给公共文化,打造五角场文化新地标。

健全体育服务体系。优化健身布局,新建1处、更新5处健身苑点,挖掘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做强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项目,提高“五角场杯”羽毛球赛、陆上划船赛等精品赛事的组织水平。探索送体育服务进楼宇、进商圈等模式,推动五角场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

四、夯实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街道将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在为老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救助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回应居民呼声,进一步扩大受惠群体,满足群众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为老服务在品质上下功夫。对辖区老人开展需求排摸,在助餐、助医、助洁等方面,重点解决急难问题,利用社会资源和区域力量,将助行、助医纳入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发展,将特惠政策逐步转化为普惠政策。做好第二家为老服务中心选址工作,配套日托、睦邻中心、居家养老等社区养老设施,构建社区为老服务供给体系网络。

公共服务在细节上求突破。探索事务受理中心延时服务,优化内部流程和功能,增强前台综合受理人员服务能力,从单面手向多面手转变。强化跨前服务意识,继续深化“月月谈”活动,对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深化双拥优抚工作,争创上海市双拥模范街道九连冠。开展“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建设儿童友好乐园。

社会救助在全面上做文章。关爱社区困难人群,开展2020年联合募捐、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以及第26届“蓝天下至爱”系列活动。坚持以日常帮困和节日帮困为重点的救助工作机制,做好社区困难人员的精准帮困工作,落实廉租住房、公租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咨询、受理、初审工作。继续做好残疾人体检、补贴发放等实事项目,对辖区内近3000名持证残疾人开展基本状况入户调查,摸清底数。

五、加强联防,守卫社区安全底线

街道将进一步筑牢安全工作理念,强化红线意识、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安全工作智能化水平,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方面、领域、环节,全方位保障社区安全稳定。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日常工作做到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完善专项斗争的长效运行机制。将劳动管理、城市管理等执法力量进一步融合,构建强有力执法网络。继续加大摸排与线索发现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辖区内涉黑涉恶涉乱问题线索的排查发现,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面促进社会稳定。做好预防、化解、稳控、处置“四环联动”,确保重大节点、重要活动期间的维稳及疏访安保工作以及逸仙路变电站等重点项目的稳定。坚持落实好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规范信访程序,完善初信初访的受理、处转、督办等机制,落实首办责任制,尤其注重妥善处理关系到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

精细打造平安社区。加强居民区防范力量建设,补缺增强居民区物防、技防设施,继续保持入民宅盗窃案低发案的良好态势。推进居民小区停车棚充电站安装工作,推行智能车棚改造,降低安全隐患。继续开展群租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群租的高压态势,控制增量,减少总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频度,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六、多方协同,社区居民共建睦邻家园

街道将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身家园建设,紧紧依靠社会各界人士,营造共商共议、共谋发展的民主和谐氛围,努力构建“开放包容、互信认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邻家园。

夯实社区队伍基础。进一步梳理管理清单,开展居民区两委班子专项调研,摸清社区干部基础数据,为居民区换届选举提前做好准备。进一步深化“班长工程”,以“书记工作室”为载体,发挥优秀居民区书记在传、帮、带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制定一对一的带教计划,培养一批年轻骨干。进一步优化培训机制,将居民区干部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夯实“全岗都通”基础技能,在部分居委试点轮岗制,切实提升居委干部“一专多能”职业素养。聚焦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短板,发挥块长、楼组长、党员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织密社会管理网格,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深化多元共治格局。围绕“两委一盟三会”组织架构,进一步落实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专业委员会协商议事、整合资源、畅通渠道作用,完善“四议”机制链。通过协商主体多元化、协商过程平台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五角场经济发展、社区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打造“党政善治、区域共治、群众自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加快建设睦邻家园。进一步打造睦邻特色项目,理顺睦邻体系,广泛宣传成功案例、长效机制,“睦邻门”升级改造为新起点,加强社区营造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讲好“睦邻”故事,提升居民区自治品牌影响力,培育社区典范自治项目不少于10个。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探索在有影响力的群众团队中设立活动型党组织,培育社区自治领军人物。实施“社区营造种子计划”,培育社区营造人才,发挥睦邻达人在居民自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继续推进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在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实现100%覆盖。引入第三方力量,着力推进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构建业委会履职综合评估机制。继续打造“红色业委会”,组建“红色物业联盟”,以“三驾马车”为核心定期开展主题月活动。借助社会组织专业调处职能,调解处置各项与业委会相关的社区矛盾,有力推进小区电梯加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