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江湾城街道社代会工作报告 2023-05-12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建设睦邻家园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共治之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新江湾城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区委有关要求,把握大势,聚焦重点,围绕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新定位和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的新目标,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社区的优势,推进新江湾城宜居宜业宜创社区建设,谋划具有新江湾城特质的共治之城顶层设计,优化提升人文环境和服务水平,努力补齐公共设施建设短板,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区域环境

1.营造便捷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环境。围绕杨浦区“三区一基地”建设的目标,配合区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辖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一是配合做好市政重大项目建设和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工作,积极落实江湾—五角场市级综合交通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做好区域内涉及的交通示范区、三门路立交桥、淞沪路以西道路辟通等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推进轨交10号线国帆路站、18号线财经大学站、D5地块卫生中心、养老院、湾谷科技园区二期等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公交配套建设工作,配合区建交委开展调研与规划,先后开通了1201、1218、1226、1228、1229路等五条社区巴士,优化了公交538和61路的运行线路,方便居民出行。三是积极规划建设串联社区、园区、企业的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在已设立公益自行车站点11处、配备公益自行车300辆的基础上,与摩拜单车合作,分点设置、集中投放一批摩拜单车,方便工作、生活在街道的群众在更大范围循环使用,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2.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一是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区生态化建设水平,街道启动了上海市园林街镇创建工作,重点完成了对新江湾城公园的改造,纳入上海市公园名录,并通过整合辖区资源、落实责任分工,有效提升城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顺利通过了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专家评审,成功创建成为杨浦区及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家市级园林街镇。二是大力开展“五违四必”综合治理。保持对“四大顽症”的零容忍态度,针对新交付使用的商品房小区和高档别墅区违法搭建易发多发的情况,加大发现和整治力度,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63处,拆除面积33735平方米,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三是开展重点薄弱地区整治。根据市、区有关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开展清房基地的收尾工作,通过整合资源、全面布局、严守程序、强势推进,于去年5月26日全面完成清房收尾工作,共拆除房屋62间,面积3075平方米,拆除周边工地工棚1580平方米,种植绿化1280平方米,消除了新江湾城社区管理中的一大顽疾。

3.营造依法规范的法治环境。一是健全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积极调动律师、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官等法律服务资源,参与风险评估和矛盾调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提升辖区综合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修订相关工作责任及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的签订。积极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 569 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594人次,查处各类安全隐患685项,发出整改及复查意见书831份,检查覆盖率达100%,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利用“平安新江湾”微信公众号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共建共享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总关注量达1263人,发布信息467条,总阅读量4万余人次。

二、紧紧围绕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1.以智慧化平台推动治理方式转变。自2015年推出了“观潮新江湾”手机APP平台后,目前该APP注册用户1749名,下载量6908人次,共发表文章911篇。通过定期组织免费抢单、抢流量、社区讲座等形式,吸引居民主动参与;通过与市文联、岳阳医院、英孚教育、乐高玩具、星巴克、上延体育等知名企业合作,向居民推送各类优质资源,惠及居民2600余人次;通过新增社区事务网上预约受理、公交巴士到站查询、网上挂号预约、网上公证预约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APP用户关注度和活跃度,逐步将其打造成为线上“睦邻家园”的载体。

2.以品牌文化项目凝聚价值共识。一是打造文化品牌项目。进一步发挥品牌文化的凝聚力,推进“新城四季”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开展春季“风筝节”、夏季“悦读季”、秋季“炫彩运动”及10公里跑、冬季“璀璨星辰音乐季”的文化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40场次,服务群众22600余人次,充分满足了社区群众不同方面需求。二是建设文化载体阵地。继续做好图书馆开馆后的运营工作,累计办理读者证1821张,借还书量9600多人次,借阅量70000余册,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00余场次,有效发挥了图书馆文化宣教阵地作用。建成新江湾城社区学校,并与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引进杨浦八埭头书画院、南中文化传播公司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管理运作,开设了舞蹈、声乐、绘画等课程,为社区各年龄段人群搭建优质学习平台。三是建树社区道德模范。为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街道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社区正能量,开展了“平凡的力量——感动新江湾城人物”评选活动,发掘社区道德模范,涵盖了社区党员、企业职员、一线民警、居委干部、志愿者团队等不同方面代表,凝聚社区价值认同。

3.以为民实事项目提升居民获得感。一是全面完成为民实事项目。结合区重点工作安排和辖区居民需求,街道去年共完成为民实事项目15项,内容涉及公共设施建设、自治载体建设、文体健康服务、平安社区建设等内容,如建成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学校,对61路公交首末站外侧绿化隔离带改造等,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二是启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服务“程序、责任、制度、考评”四张清单编制工作,定期汇总,逐项修改,逐步成文,共形成174项程序清单,9大类25项责任清单,10大类42项制度清单和6大类考评清单,提升了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执行到位率。三是以特殊群体关爱增进居民福祉。在元旦春节期间向辖区内困难家庭提供帮困救助680人次,支出金额20.3万元;发放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帮困补助4600人次,补贴金额115万元;累计帮扶社会救助人数1490人次,补贴金额45万元,使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

三、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

1.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针对“两学一做”工作要求,出台了《关于在新江湾城社区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与党建服务类社会组织“红枫林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12期、每期持续3天的集中培训,为社区党员提供四份“两学一做”菜单,设计了大课学习、专题讲座、参观教育、入党宣誓、公益项目认领等环节,共教育培训社区党员750人次,党员出勤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各基层党组织还推出志愿(公益)服务项目11项,共有92%的党员主动认领服务项目,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全面夯实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推进党建服务中心“一体两翼”建设。根据改革之后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定位与要求,规划形成“党建中心总部—党建分中心—党建工作站”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建工作网络。同时,优化充实功能内涵,融入职工援助中心、青年中心、妇女之家和志愿者中心等服务内容,形成“党群生活馆”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名家讲座、交流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推动党建中心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借助“名优新书记培育工程”契机,推选本街道示范基地带头人,加强基层党的干部梯队建设,做好以老带新。指导和推动居民区挖掘社区党建工作内涵,深化“一支部一品牌”打造,不断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的能力。三是优化区域化党建联盟建设。将联盟单位成员由原来的19家扩展到24家,通过落实“党建+”行动,完成与联盟单位的资源对接,由联盟单位与各居民区党组织签署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促进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健全“两新”组织党建责任体系,完善“两新”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完成“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工作。

3.党建引领推动辖区共治自治。一是初步建成“一城两委三盟四会五议”组织体系。即在“共治之城”的总体架构设计下,推动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制,充分发挥自治联盟、发展联盟、公益联盟和社区法治、文化、发展、公益四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三盟”提议—“四会”商议—“两委”审议—党工委决议—“三盟”评议的“五议”机制。二是推进居民区自治创新,成立新江湾城“自治联盟”,召开第一届自治联盟代表大会并选举成立联盟理事会,形成学习、借鉴、互动、交流的自治氛围,在十个居民区开展“自治联盟”主题活动巡展,指导、帮助各居民区和自治团队打造“五邻联盟”品牌项目,营造和谐、友善、包容、互助的睦邻氛围。三是加强睦邻中心建设,优化选址,强化辐射效应,形成了辖区内中建大公馆、政立二、时代花园、尚景园、江湾国际公寓“1+4”的睦邻中心架构,深入挖掘睦邻中心潜力,提高综合使用效率,并通过统一标识铭牌,强化品牌效应,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全面夯实干部队伍基础

1.持续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一是优化队伍结构。完成干部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和职责的梳理,厘清街道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进一步优化人员和队伍结构,梳理并补充“六大中心”工作力量。制定《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社区工作者的分类定级、薪酬待遇、学习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工作制度。二理顺完善条块关系。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区综合管理社区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辖区18个居委会成立18个社区工作站,将城管、房管、市容绿化、环卫等力量下沉至各居委会,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问题发现处置能力。三是完成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动员部署,有序推进选举程序各项工作,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共选举产生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4名,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名。

2.科学系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干部锻炼。启动2015-2016年度第二批干部带教工作,继续扩大带教工作覆盖面,并联合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建立课题组,形成《新江湾城街道人才队伍管理新机制创新研究》课题调研报告。二是抓干部培训。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构建干部系统化培训项目,开展2016年度干部全员培训工作,从党史党建教育、创新与变革、城市与社会治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实现培训主体全覆盖。三是抓日常管理,强化科级实职干部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等相关制度建设。

3.全面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召开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结合实际,明确街道各级党员干部和各部门、各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中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个性化条款,做到责任签约全覆盖,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结合区、街道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根据责任分工,进一步制定明确“两个责任”清单,形成街道党工委总体抓、社区各单位分工抓和各责任人具体抓的三级责任网络。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市委、区委工作部署,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推进新江湾城街道“共治之城,睦邻家园”建设;切实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服务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一手抓“睦邻家园”建设;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过程中聚焦“三公职能”,即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各项工作;发挥好“四个专业委员会”作用,凝聚团结社区法治、文化、发展、公益委员会和广大社区代表,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全面推进以下七方面工作: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睦邻家园”建设

按照“睦邻家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构建“睦邻家园”组织架构,落实党建联盟、自治联盟、公益联盟实体化建设,推进党建联建融合发展,完善自治联盟理事会机制,开展公益联盟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睦邻楼组”“睦邻小区”等空间实体,促进社区法治、文化、发展、公益四个委员会职能落地。二是打造“睦邻家园”实践载体,完善党建服务中心、分中心和五个睦邻中心软硬件建设,搭建学习教育、资源整合、活动交流、成果共享的平台,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睦邻家园”机制建设,促进社区、园区、商区、营区、校区文化融合交流。三是开展“睦邻家园”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睦邻风筝节、悦读季、音乐节、运动会等睦邻活动,推动居委会“一居一品”全覆盖,推选“睦邻民星”,征集“睦邻名言”,举办各类联盟睦邻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环境保护、慈善捐助、保健康复等公益主题活动。

二、优化城区综合管理效能推进“双创”工作

今年是杨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关键之年,街道将以创建全国园林街镇为目标,优化城区管理效能:一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开展国权北路1001号北侧烂尾楼区域和国政路南端地块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小吉浦河(新江湾城行政区域内)和钱家浜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做好淞沪路以西新移交道路和区域的管理,继续加大无证建筑拆除力度,完成全年整治目标。二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推进并完成政立路505弄及时代花园小区“里子工程”建设,落实部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三推进新江湾城生态化社区建设。在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基础上进行品质再提升,研究推进“一街一景”绿化景观建设,打造精品化、特色化、景观化的市容环境。

三、紧密对接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和企业服务工作,深化落实各项惠民措施:一是聚焦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发挥服务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势、服务优势、业务优势和系统优势,针对创业企业服务需求,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深入服务企业,逐步探索出适合新江湾城企业服务需求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二是积极开展为老服务和困难群体帮扶。针对困难群体,多方联动,积极寻求通过民政、医保、社保、慈善、劳动、临补、慰问等方式帮扶。积极推进长者照护之家、为老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强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效能。三是做好窗口社区事务的管理与创新。加大窗口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注重对业务骨干的梯队式培养。加强“四张清单”的应用开发和服务推广,探索终端服务设备在社区、园区试点应用,并加强与手机APP平台的对接。四是打造新江湾城公益联盟,整合社区企业、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围绕“环保、生态、运动、健康”等公益理念和主题,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新江湾城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按照“共治之城”总体规划提高社区共治自治能级

以新江湾城“睦邻家园”建设为重点:一加强睦邻中心软硬件建设,提升睦邻中心服务居民能力。推进“睦邻家园”自治联盟工作进一步深化,发挥联盟理事会功能,厘清睦邻家园内涵和外延,探索睦邻家园建设路径。二继续加强居委会培训工作,转变居委干部的思想观念,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居委干部协调各方、参与“睦邻家园”建设的能力。三是持续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园区建设,做好成立前后的各项服务,提供场地、培训、内部治理、交流展示、信息资讯等方面孵化服务。四是加快“观潮新江湾”APP开发与应用,建立健全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制度,改善APP系统功能,加强线下相关活动的开发,打造社区网上“睦邻家园”。

五、以宜居宜业宜创为目标保障辖区平安稳定

法治共治并举,确保城区平安有序运行:一是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二加强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辖区社会面的安全和稳定。三是推进和完善街道综治中心、网格中心的联动机制。加强综合治理,构建条线联动、部门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扎实做好消防、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管控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管控力度,确保生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六、继续深化“新城四季”品牌凸显文化引领作用

继续深入打造与新江湾城品位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是开展市民文化节各项活动,以“团队自治+志愿服务+党建引领”为目标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扶持与培育社区精品团队。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力争全面开放文化中心各项功能设施。二是策划与组织好“品质新江湾 文化四季行”2017年度的四季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四季文化”的内涵,提升各类主题活动的品质。三是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的项目合作,引入高端品牌活动与赛事,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准。四是做好图书馆和社区学校的日常运营管理,开展“书友会”工作和“悦读季”品牌活动,围绕“英文绘本”和“国学知识”这两条主线开展少儿阅读活动。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

落实市委、区委要求,按照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从完善党建、条块关系、基层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继续开展“六大中心”人员充实工作;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注重干部梯队建设,开展第三批青年干部带教工作;继续与同济大学合作深化全员培训内涵,重点在现代社区理念与国际化社区视野等方面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当前,杨浦区正致力于推进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创新型城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三区一基地”建设。随着今年区委、区政府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的开展,新江湾城将面临更加繁重、艰巨的具体工作任务,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务实担当,为将新江湾城打造为宜居宜业宜创的高品质社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