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例 2019-10-21

近年来,杨浦区紧密结合上海市产业地图确定的重点产业方向,以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到2018年底,杨浦区共有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9家,主要集聚在创智产业带、创谷产业带、环同济产业带和滨江产业带四大产业带上其中规模以上核心企业40家,核心企业总产值达106亿元,产业规模与浦东新区、徐汇等区位列全市前列。区块链产业也形成一定规模,50家涉及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科技企业在五角场、湾谷周边形成区域集聚,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落户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主要做法:一是规划引领。在全市各区中第一个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业的政策,出台了唯一的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并根据产业特点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提供房租补贴、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重点项目奖励等全方位的扶持措施。二是形成发展声势。先后举办和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会场活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与重点项目发布会、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首届长三角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等活动,单场活动参会人数峰值超千人,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三是开展应用示范。打造长阳创谷“AI+园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综合体,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金融、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成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四是构建创新平台。已建成百度(上海)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大数据金融创新中心、上海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平台、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等10个功能性平台。优刻得、流利说在城市管理领域和教育领域获批成为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五是形成社群生态。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联盟、全国人工智能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依托联盟和协会开展培训、研讨、标准制定、企业认定、信息发布、专业赛事等,行业生态日趋完善。

下一步,要围绕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一是深化区校合作,加强研发前瞻布局。发挥相关高校学科引领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协调创新和深入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二是通过项目示范,拓展融合应用场景。结合新型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鼓励和支持区内人工智能及区块链企业和创业团队寻找区域内用户应用痛点,并对痛点提出可落地解决方案。三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长阳创谷、湾谷、创智天地等布局“基金+基地”模式的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创新基地,鼓励技术先进性、行业领先性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快速集聚发展。四是构建协同创新,营造多元创新生态。积极承办的国家、市级层面品牌活动,重要赛事。鼓励区域内现有众创空间升级打造成人工智能及区块链产业的专业、特色空间。支持形成开放性的、可持续的、可循环的闭环式创新创业生态发展体系和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