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商务委2018年工作总结 2018-12-29
杨浦区商务委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市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区商务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全力投身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推动杨浦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25亿元,同比增长7.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61.3亿元,同比增长8.69%。引进外资总部3家,研发中心3家,拥有总数达27家。合同利用外资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6.99%。外贸进出口额164.5亿元,同比增长6.38%。旅游业营收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21.60%,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同比增长54.25%。电子商务交易额536.3亿元,同比增长7.65%。
一、站在全局高度,全面完成首届“进博会”各项任务
(一)努力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组织迎进博主题宣传活动,依托“意大利手工定制展示交易中心”举办杨浦迎进博倒计时100天仪式,滨江“电波热跑”活动吸引数千名市民游客参与。举办“国际贸易新机遇与思考主题论坛”为迎进博倒计时60天宣传造势,并与东方国际进博推进办、欧坚网络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加快杨浦滨江国际化步伐。确保内宾住宿保障及配套服务,实施客房预留监测,稳控酒店住宿价格。
(二)超额完成采购目标。做好专业观众和社会观众的参会组织工作,联合区相关部门发动区内重点企业积极参会,共完成352家企业、5553名专业观众的注册登记、审核以及证件发放,协助组织社会观众入场参观。
落实交易采购情况梳理,抓好展前贸易对接,全面梳理参会企业进口采购需求,排摸签约意向和采购金额,“进博会”期间每日跟踪企业采购情况,全区重点企业采购金额达1.67亿美元,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推动“进博会”功能性平台建设,为全球优质商品(技术、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模式、多渠道的服务,意大利手工定制展示交易中心、365me工业交易服务云平台获市商务委授牌“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欧坚网络、欣海报关、众美联、美囤妈妈4家平台入选“进博会”四大采购商联盟。
(三)积极对接参展外商。我区共派出11位同志担任由市商务委负责接待的副部级以上、副总理以下外国政要团组联络官,做好日常联系和服务工作。主动对接美国、爱尔兰、芬兰等国驻沪领馆以及投资促进机构并建立联络机制,明确接待需求。会同区相关部门做好长阳创谷等3个考察点位的接待准备,“进博会”期间,联合举办了“智汇杨浦”、“意大利主题周”等杨浦专题推介活动,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8个国家的10个政要和经贸团组,在提供高水平接待服务的同时推介杨浦投资环境,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二、对标一流标准,认真谋划推进“上海购物”和“上海制造”品牌建设
(四)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聚焦“创新”、“时尚”、“智慧”、“便捷”、“诚信”,加快创新消费体验区建设。以新品、潮牌引进为切入点打造五角场新零售创新地标,引入JORDAN体验店、B.DUCK小黄鸭茶楼、当当线下新零售概念书店等9家品牌首店。
重点打造新品首发平台,五角场万达广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入选年度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人气榜单,分别获评“新品集聚地”和“新品发布平台”。
持续跟踪重点商业项目建设进度,为国华广场、假日百货改造提供招商和业态设置跨前指导,为五角场万达外街改造、苏宁五角场店改造提出优化建议。君欣时代广场4月28日开业。
着力提升消费性价比和体验度,指导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国和1000”被认定为上海首家全国“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鼓励合生汇等7家优质商业载体引入精品艺术和文化资源,成功承办2018年上海市艺术商圈项目启动仪式。
积极促进消费产业跨界联动,统筹举办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杨浦区活动,合生汇、百联又一城、大学路&下壹站、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悠迈生活广场时间车站等购物地入选上海购物专线。假日消费显著增长,五一、国庆期间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6.28%、32.78%,增幅均位列全市之首。
(五)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创新智造功能区建设。推动工研院打造国家级工业创新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完成平台一期建设进入试运营阶段。与中科院光机所合作启动大型智能环抛机项目,与上海交大合作启动新材料创新应用中心项目。宁波智能制造中心落地,重庆西南中心的功能建设初步建成CMF图书馆、敏捷制造车间等。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大奖”落户杨浦,已完成作品征集。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天地一体北斗高精度全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基于北斗与室内定位技术的地图服务平台”项目申报市级财政扶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成梅林食品年产5万吨罐头改造项目和纺印利丰9色凹印机更新技改项目,千寻位置网获市重大技改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
积极扶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能云科“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信部“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认证”并获评上海市“电子双推”平台企业。
着力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支持纳琳威、儒竞自动控制、中煤科工集团、瀚海检测技术等重点企业在新材料突破、工业强基、高端智能成套装备首次示范应用等相关领域实现突破。
健全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体系,中优医药、瀚海检测、宝存信息、朗诗设计、同济检测、千寻位置6家企业获评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天辰防伪、华平电子2家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企业技术中心达65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上缆申藤特种电缆有限公司等4家“三高一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验收。
三、开阔国际视野,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交流
(六)坚持外资引资与引智并举。聚焦压舱石企业引进、培育,注重海外资本、技术、人才的积累,带动杨浦创新创业“密度”“维度”“频度”和“浓度”的进一步提升。康迪泰克、艾奕康、达疆获评地区总部,易保网络、音墙网络、第一太平洋获评研发中心,全区外资总部及研发中心累计达27家,指导耐克、达疆等企业筹备申报材料。积极推进杨浦创新创业国际顾问机制,汉高、耐克、天纳克等11家全球知名企业副总裁应邀担任国际顾问,其中7名国际顾问已借助“进博会”主会场杨浦双创发展论坛举办契机完成现场颁证。
多渠道拓宽外资引进,借力斯坦福大学、西雅图大学专场推介,拓展盛庞卡、安莉芳、耐克中国等重点项目功能提升。接待英国(伦敦)、西班牙代表团及政府高官访问杨浦,探索双方经济科技领域合作交流。启动杨浦(硅谷)创新中心在美国湾区设立的筹备工作,加快“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推动蒂森克虏伯上海中心、埃森哲创新中心建设,以杜雅特涉外园区为支撑促进“中欧双创平台”建设,发挥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助力双创。外资引进规模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实到外资实现4.56亿美元,同比增长83.9%,增幅居全市第二。
(七)促进对外贸易做大做强。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带动对外贸易增长,指导8家企业申报2018年度上海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资金,涉及项目13个。促进贸易便利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完成47项技术进出口合同审批,合同金额4.28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完成第一批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31个项目审核,支持资金44.67万元人民币。完成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8个项目审批,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4224.23万美元,接包合同执行2398.35万美元。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高度关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快速反应制定优化企业服务方案,推动上海“外贸20条”措施切实落地。海关进口额、出口额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增长8.15%和4.56%。
四、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民生事业和园区建设取得实效
(八)深化“互联网+科技服务创新实践区”建设。围绕市政府关于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目标,坚持优质项目引导,完成美囤妈妈、欧冶采购市级贸易型总部项目的指导申报,九曳供应链、众美联成功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协调智能云科获1000万元银行授信,协调涉及跨境业务企业对接自贸区FT账户开户主体资格。聚焦示范工程建设,邀请相关领域政府、协会专家“把脉问诊”,助力区内重点企业、园区的示范性建设。发挥互联网供应链优势,打造精准扶贫创新模式,云南丽江绿色食品借助众美联商城B2B2C供应链端上上海市民餐桌。
(九)高起点打造“浦江游览项目”。以“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导向,致力于杨浦滨江的高品质开发,杨浦滨江“工业遗存体验之旅”入选上海工业旅游经典线路。结合建筑可阅读项目完成杨树浦水厂VR全景导览并对外开放, 2.8公里滨江段实现二维码全景游,丰富市民游览体验。完成滨江公共空间3个功能节点15处交通指示牌设置,为市民出游提供便利。
成功承办市旅游局主办的“精彩上海乐游浦江”五一特别活动的主会场活动,为上海浦江游览项目鸣笛起航。举办五一、国庆杨浦滨江微旅游活动,推出新线路串联“三个百年”重要资源,展现杨浦承前启后的人文景观和当代面貌。丰富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的品牌内涵,组织红色景点自拍大赛等活动,加强本区高校学子对杨浦的归属感、认同感。
(十)提升中国电信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功能。协助基地对接区投促分中心、公共服务机构,引进优质企业,提升入驻企业质量。协调区工商、投促、税务等部门,为企业解决在招商、驻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累计孵化企业145家,其中106家已经落户在杨浦,基地现场入驻企业31家,入驻率达95%以上,产生区级税收约400万元。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53场次,成功推荐多个团队入驻周边众创空间和园区,累计使用面积超过10000平米,起到了央企品牌众创空间的示范带头作用。
(十一)加强文创园区管理和建设。推动文创园区提质增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修订文创园区管理办法激励园区提升品质。完成对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的区级文创园区认定,全区文创园区达到20家。推荐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申报市级文创园区。组织开展文创专项资金申报,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申报项目数及金额均创历年新高。其中,进入区级评审阶段项目239个,同比增长50.3%,为中心城区第一。申报投资额为17.6亿元,同比增长44.7%。39个项目通过市级评审获得扶持资金5708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4亿元。
(十二)抓好民生实事保障。完成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和智能微菜场建设2项政府实事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其中智能微菜场项目完成19处建设,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保障市场日常供应平稳,积极引导日鑫、都宝、丰绿粮食、慈怡果蔬等合作社入驻市场,引进江桥批发市场在振原、园门菜市场开设专柜,以产销对接和批零对接的形式确保市场供应品种丰富、价格优惠的蔬菜,全年菜价无明显波动。
跟踪推进主副食品规划网点功能落地,督促新江湾城老干部用房配套菜市场报批进度,协调推进152保障房配建菜市场招商进展,跟踪通北路400号生鲜超市功能落地进展。
五、优化营商环境,抓铁有痕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十三)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实施意见》、《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楼宇和空间认定规则(试行)》,推动总部经济、文创产业发展。完成“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规范性文件的修订,促进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构建。
加强课题研究,完成《五角场地区发展质量指数2017年度测评报告》和《2017年杨浦区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编制,开展本委“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为相关领域未来发展导向提供趋势分析和数据支撑。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完成年鉴统计以及服务业发展报告的编制。
(十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1+7+X”企业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全区22家服务机构通过市级第三方评估,13家获评优秀。20家企业获批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合计1002万元,同比增长11%。重视企业管理人才培育,分批推荐22名企业家参加交大、复旦的领军人才培训班。完成杨浦区第十批拔尖人才(现代设计文化创意类)的评选申报工作。
完善滨江沿线公共服务配套,秦皇岛轮渡站旅游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发布、旅游咨询、票务代理等方面服务功能。搭建线上智慧导览平台,“杨浦旅游”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旅游资讯367条,累计阅读量超过16万人次。旅游市场管理事务中心深入社区提供面对面旅游咨询服务,打造党员服务模范窗口,获评杨浦区“优秀党员示范岗”。
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对外合作交流,支持甘孜州在沪开展推介,推动与嘉兴南湖区、丽江等地对口协作,促进共同发展。鼓励区内旅游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旅游博览会,赴海口、广州等地宣传推介。
(十五)维护市场秩序公平有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好区“双打办”牵头协调作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提升安全生产、消防、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领域的行业监管能力。及时处置群众诉求,办结“12345热线”问题357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引导行业自律,完成7家新设立旅行社以及3家出境社资质的审批。加强动物检疫检查,开具检疫证明2318张,涉及动物产品2761吨。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政处罚立案10起,移交刑事案件1起,查处各类假冒伪劣酒680瓶。积极践行“粮食安全省长制”,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做好粮情监测预警,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十六)全覆盖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对标区创全三年行动规划,对区内菜市场、旅游宾馆、景区、大型超市等53个点位企业开展新一轮创建工作的动员和部署。加强指导,完成对黄兴公园、欧尚超市等示范点位存在问题的整改。扩大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海报、台卡、折页合计2万余份营造浓郁创建氛围。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以“创全”带动行业管理水平提升。
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
201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