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B-03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合办) 2022-07-08
区发展改革委:
葛群代表提出的第B-035号“关于调动市场主动积极性助力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合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融合创新、赋能驱动”为主线,发挥杨浦创新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对标全球著名大都市中心城区,聚焦优势和重点,加快形成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制造型服务等产业集群,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建设杨浦制造业的四大产业集聚区、优化“六个中心”布局,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高端制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核心,重点优化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检测试验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数字化创新中心”等“六类中心”,重点建设环同济、环理工、大创智、大创谷等四大创新智造产业集聚区,聚焦优势产业与重点,加快形成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制造型服务、数字赋能产业、硬核科技应用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创新平台、联动开拓发展、推动协同创新”等优化创新生态,通过“加大品牌推进力度、赋能驱动‘制造+’、提升标准和质量能级”,打响杨浦“上海制造”品牌,推动杨浦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智能制造
1.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建成各级企业技术中心82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21家,区级57家,形成较为合理的培育梯队。2020年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取得历史性突破。
2.发布《杨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评估报告(2018-2020)》。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具成长潜力企业,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获评最具创新活力企业,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具发展竞争力企业。
3.整体规模增幅明显。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是资产规模和营收分别实现了24.06%和4.38%的增长。企业就业人数逐年扩大,2020年底企业职工总数达17948人。
4.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近三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育,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科技进步加速度。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33.15%;企业研发人员数增长3.14%;企业高级专家人数增长18.98%。
5.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跃升。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杨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的能级提升。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数达26个,增长23.81%;企业发明专利数达738件,增长16.59%;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增长12.06%。
二、积极实施各项举措,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1.聚焦重点企业需求,借力市级平台。为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压力,积极采取有利于制造业稳定的措施,组织排摸走访重点企业稳增长需求。争取市经信委的支持,结合市经信委组织的产业链对接、现场调研服务,争取更多市、区惠企政策在杨浦落地,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
2.聚焦重点产业,形成政策合力。新修订《杨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杨浦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等政策已经区政府第155次常务会议通过,正式发布。结合《杨浦区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本区落户支持、租房补贴、购房补助等一系列政策,聚焦重点产业,全力支持制造业企业稳就业稳增长。
3.聚焦重点企业增长潜能,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结合市经信委合并和调整市级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的契机,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支持传统优势制造业改造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产业战略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应用)、产业高端供给能力提升等方向。
4.聚焦重点企业引领示范,推动质量标杆创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引领作用”的要求,指导本区企业申报“质量标杆”,利用市经信委渠道推送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全生命周期区块链数字化设计质量管理经验、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平台建设的实施经验、上海奥思特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实施辅具服务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提升产业链的实践经验、上海蓝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四化”和 “双驱动四基石”的全面质量提升,目前在全市21个示范项目中占了4个名额。
5.聚焦制造业人才储备库,推送上海“产业菁英”。在市经信委首次设立的上海市制造业“产业菁英”评选中,本区有1人获评领军人才,3人获评青年英才,行业领域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在2022年争取更多的产业人才和项目入选,获得市级人才项目资金支持。
6.聚焦工业用地利用率评价,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现有工业地块6.71平方公里。争取市经信委支持,将工业用地评价结果中的低效用地,结合杨浦区2020-2123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推动低效用地的转型升级。经对上一年度本区工业地块利用率的评估,工业仓储用地减少89块,面积减少1.04平方公里(1567亩)。规上企业地块亩均税收为33.3万元/亩,同比增长39.3%,总体水平高于全市20万/亩-30万/亩的平均水平。
三、稳定产业领域投资,推动重大项目进展
1.工业领域产业投资保持增长。紧抓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对标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围绕本市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以打造智能制造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出产值、出品种、出效应,密切跟踪大项目的落地、开工,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按照项目进度分,2021年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合计9.3亿元;2021年竣工项目(平台)5个,总投资合计8.83亿元,拟建项目1个,投资1.58亿。
2.重点技改和攻关项目中心城区居前。作为中心城区全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杨浦三年行动计划的延续,连续4年保持每年启动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3个,为杨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产业供给能力提升)2个,总投资7亿: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引进关键设备提升数控刀具专业化技术改造项目”、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的“自主品牌新能源与节能汽车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一期)”。首台套项目4个,合同总金额3.29亿:上海博士高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残渣热灼减率可控两段式回转室活动性炭焚烧设备”、“新一代数字化危废物焚烧系统成套设备”、上海电气斯必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世界首台大型电站智能化自然通风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上汽大通抗疫车辆(负压救护车、疫苗冷链车、核酸检测车);服务型制造项目5个;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械研发测试及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上海风神环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疾控中心项目”、上海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蔬果工厂化无人化数字农业生产基地总集成总承包项目”、上海依科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氮磷零排放项目、上海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3.全力推进中兵北斗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围绕国家战略,瞄准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需求,聚焦龙头企业,围绕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到2023年末,将杨浦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创新策源地为战略目标。结合市经信委的关于《上海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生态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预计2023年12月竣工,争取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应用融合创新更加广泛。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
2022年7月8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2005室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刘伟 联系电话:250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