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03-01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府工作要求和部署,对照《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把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融入和渗透到文旅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办法、更创新的举措,建设“高原”,勇攀“高峰”,为杨浦“四高城区”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一、保持宽广胸怀,进一步做强“码头”

一是以从严从实管党治党为主线。要更加重视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好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和主题党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系统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更大实效,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以传播人民城市理论为主题。要深刻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要义,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在即这一重要节点,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引领,以“四个百年”文化内涵为背景,以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为源泉,联手杨浦文化名人和社会力量,提炼展示杨浦“人民建”和“为人民”的成果案例,创作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群文精品,擦亮“人民城市”金字招牌。

三是以打造坚强干部队伍为主业。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驰而不息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和区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上来。持续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压紧压实“一岗双责”。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为加快推动“四高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二、坚定追求卓越,进一步激活“源头”

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赋能文旅公共服务。加强文旅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图书馆滨江馆、文化馆新馆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进一步完善总分馆制建设,深化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构建线上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优质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做好“百姓艺苑”专业院团社区文化共建资源配送工作,指导街道做实“一街一品”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扩大资源配送覆盖面,把文化精品送到产业园区和各大企业。

二是强化品牌活动建设,彰显区域文化特色。争取市级优质资源,做好市民文化节杨浦系列活动、2022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杨浦板块、街头艺人、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上海旅游节杨浦区系列活动等,进一步提升杨浦文化品牌影响力。聚力提升杨浦军地文化圈效应,扎实做好睦邻文化节、非遗节等品牌项目。

三是活化传统文化传承,拓宽非遗展示平台继续推进“非遗在社区”全覆盖,推动非遗进商圈、进居委。配合文化馆改扩建,进行非遗展厅设计规划,整理完善区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资源。深化“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建设,鼓励支持传承人活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立足产业优势,进一步勇立“潮头”

一是“政策”和“资金”顶层发力,打造要素资源融合汇集下的文化生态。大力宣传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头部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在市场开拓、技术升级、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给予支持,牵头开展2022年区文创项目扶持资金申报及评审工作历年区文创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 依托试点8个文创金融服务工作站,完善文创金融服务及综合配套,破解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优势明显创新先行中的文化产业。紧跟我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重点支持大创智创建成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进上海“全球电竞之都”的“东部中心”建设,支持举办DOTA2职业巡回赛中国联赛、小沃WGA电竞联盟赛等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推进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建设,打造上海“品质直播第一城”先行承载区建设,加强与市级行业协会的合作,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发展沉浸式、一站式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直播消费,落地更多市场效益好、带动作用强、消费体验优的应用场景。

三是“基金”和“基地”双剑合璧,提质能级高企核心竞争强的文化环境。以中宣部发起成立500亿规模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母基金管理公司落户为契机,加快推动创投区域性、产业型子基金。加强与央企、市属国企的合作,依托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资本+传媒+产业”的模式,聚焦杨浦滨江区域文化地标建设,吸引汇聚更多优秀文创企业落户。

四、坚持以史增信,进一步建设“高原”

一是重点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协同协作,形成合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做好“以物论史”和“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筹备开展文物保护主题论坛,邀请国家文物局以及其他示范区创建区域共同研究交流创建工作经验。配合市文化旅游局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以及古船博物馆建设项目。完善文物“一单位一档案”,启动区域文物建筑数字建模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利用。

二是全力推进浦江游览杨浦区段各项任务。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认真研究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市民和游客需求为导向,打造“水岸联动”的先行区域,打响“浦江游览”品牌。对标“四季上海”,打造“秀带生活节”IP品牌,促进“旅游+”多元融合,实现杨浦滨江共建、共治和共享。

三是做强“百BU穿YANG”建筑可阅读名片。以杨浦滨江为核心,做深做活“百BU穿YANG”“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品牌。推动特定线路“无线全景感应”“VR全景体验”等,提升“建筑可阅读”多元服务。继续推广城区微旅行项目,加强文旅产品设计制作。挖掘区内建筑可阅读相关文创产品,积极参加建筑可阅读市集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宣传杨浦文旅特色。

五、积极担当作为,进一步勇攀“高峰”

一是提高传播力,持续用好用活杨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将区域重大节展赛事与文旅推介紧密结合。做好《看见杨浦》系列短视频的后续内容拍摄推广。在日常持续挖掘杨浦文旅宣传亮点,运用微信推广、媒体报道、报纸专刊、网络宣传等各种形式为杨浦文化旅游发声。筹划杨浦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片拍摄。

二是凸显创新度,积极推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滨江馆建设项目建设,杨浦大剧院正式运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于2022年5月17日正式开馆,为区域文旅发展提质增能。聚焦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结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创新打造文旅数字化应用场景,进一步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率,完善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建设。

三是筑牢安全线,把疫情防控安全、内容导向安全和运营管理安全的意识贯穿在筹办重大节展的全过程。密切关注、清醒认识当前疫情形势,严格按照文旅部通知要求,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突出一个“严”字,聚焦文旅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大活动,全面落实落细文旅防控措施,深入查漏补缺、防范风险隐患。抓好公共文化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做好疫苗接种。坚决杜绝疫情通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文旅场所和各类公共文旅活动扩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