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A068号提案的答复 2022-08-04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区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A068号提案的答复
司徒行喆委员:
您提出的A068号“关于进一步拓展睦邻家园建设延伸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睦邻家园建设及睦邻中心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您提出的进一步拓展睦邻家园建设延伸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议,有调查数据支撑,有组织的人本特色,有贴合实际的合理建议,尤其是疫情当下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意义。三项宝贵建议的出发点均符合区地区办睦邻中心3.0的建设原则和功能定位。区地区办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围绕部门职能形成相关的答复建议。
二、提案建议答复
首先,提案所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包括三类:平台(以下均指互联网平台)网约劳动者、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平台单位就业员工。提案中对平台单位就业员工多有提及,我们对这些人员的延申服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做实居住地(社区)保障体系
一是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睦邻中心空间设计为抓手,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睦邻中心是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为进一步响应“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目前全区已建立了60家睦邻中心,形成了1510服务圈,即步行15分钟有一个睦邻中心,每个睦邻中心服务项目均超过10项。睦邻中心对所有居民开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不例外。目前,我们正致力于优化睦邻中心空间设计与服务整合,各睦邻中心根据所辖区域特色与服务居民的特征制定主题定位,配合相应功能设置和服务流程落实到具体空间设计中,努力做到标准化且不失个性化。在空间设计与功能设定过程中,充分吸纳居民的需求与意见,遵守空间全龄友好设计原则,让睦邻中心真正成为居民的公共客厅。提案中提到“睦邻中心,要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WIFI、饮水机、充电排插、卫生间、空调、冰箱、微波炉、座椅等“8+X”服务设施”,目前各睦邻中心基本都能够将各项服务功能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放,后续我们会根据各睦邻中心特色进一步优化。
二是对标“数字睦邻”(2022年区政实施项目之一)新蓝图,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有效、更精准地获得自身所需的服务。通过搭建“60+1”的实体+虚拟空间,打破数据屏障,串联起全区60个实体睦邻中心的优质服务资源,在全区层面上实现社区睦邻中心信息线上统一发布、服务全域预约、资源全员共享、活动全体参与。未来,居民群众选择社区服务不再局限于居住区域,既可“就近”也可“就兴”,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服务口碑精准预约任一社区睦邻中心的服务或活动。考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网络平台依赖程度较高,我们将更加注重线上的宣传和活动组织,帮助他们就近享受到各项睦邻中心服务。
(二)做强就业端服务指导
一方面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对平台单位就业员工及平台个人灵活就业的人员,结合“两新”党建工作实际,发挥杨浦党建带工建传统优势,做到将服务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融入区域化党建大格局。杨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线主线,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聚焦外卖骑手流动性大、分散性强的职业特点,指导美团(上海)党委成立外卖骑手党支部,推动配送业务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骑手担任班子成员,切实做到“把支部建在车轮上”;着力建好特色党群服务阵地,指导大桥街道党工委联合美团(上海)党委,在外卖骑手较为集聚的互联宝地园区打造骑手党群服务阵地,引导党员骑手在阵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出健康咨询、安全宣讲、读书议事、充电饮水、妈咪小屋等喜闻乐见的特色项目;着力提升服务能级,指导美团(上海)党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组织开展巡回体检、“留沪过年、乐游明珠”等关爱活动,打造“同舟守护1m²”自助健康服务专区、“袋鼠宝贝公益计划”等公益服务项目,努力解决骑手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下一步,区委组织部将继续紧盯新业态发展,依托杨浦互联网企业党建、区域化党建等品牌优势,在新就业群体党建领域加大创新探索力度,进一步提升党对新就业群体的领导力、号召力、影响力。
另一方面是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受到广泛关注。区人社局切实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探索建立完善常住人口灵活就业社区监测机制,实现灵活就业实名制管理,将灵活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开设灵活就业信息专区,按需组织专场招聘。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多方位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服务。搭建平台,开辟交互新渠道。2020年,区人社部门率先探索在“杨浦人才”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云共享服务”,努力促进地区共享用工。据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新旺餐饮、小南国、欧尚、盒马鲜生共4家单企业120名员工通过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共享。2021年10月,由市人社局统一在“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开设“用工余缺调剂管理”专栏,把企业间共享用工岗位供求信息纳入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及时了解企业缺工和劳动者富余情况,全面实现新业态服务数字化平台化。加强宣传,惠及新业态群体。区人社部门通过五个“结合”,即把日常政策受理和实地走访指导相结合、每周企业招聘服务和集中政策解读相结合、区街资源整合和小范围政策宣讲相结合、优化办事流程和精准政策对接相结合、线上平台宣传和统一热线咨询相结合。在市、区灵活就业政策的落实上,一方面把握新业态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力促符合政策条件的劳动者受益,2021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区重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等相关补贴申请人数达1167人次。开展培训,提高岗位适应性。区人社局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本市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惠民政策,鼓励引导养老护理机构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自身对岗位的适应性。同时,区人社局还进一步加强对本区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督促培训机构为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保证培训质量,让相关人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2021年,本区共培训养老护理人员821人。
(三)做细健康养老保障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发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作用,采用多种医疗服务模式,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健康需求”的建议,区卫健委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沪府办发〔2015〕6号)要求和根据《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2020版)》(沪卫规[2019]9号)的要求,整理了当前正在实施的三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项目。第一项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老年人配药频率高等情况下,可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在此基础上,如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可享受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优惠政策。目前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前列腺炎处于稳定期,家庭医生单次可满足其慢性病所需的所有治疗性药物1-2个月的用量。对病情在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用药效果明显、病情稳定,经家庭医生评估后确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上级医院长期用药医嘱(药品须在处方延伸药品目录范围内)以维持治疗的,签约家庭医生可以为其开具延伸处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来解决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不便和配药的频率高的问题。第二项是对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还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床,医生可以定期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第三项是提供长期护理险服务。根据《上海市长期护理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7)97号)的要求,杨浦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向所在街道事务受理中心提出申请,经专业机构评估确定等级后 ,由护理机构的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的需求。下一步,区卫健委将继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导向,推进长护险试点,持续深化多维度的配套服务工作模式,解决居民就医和照护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主动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挑战,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睦邻养老模式。
司徒行喆委员,我们将充分吸收您和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就业指导,优化健康服务,提升睦邻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和保障。
杨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