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2018-01-11
2017年工作情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传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双创基地初建成、文明创建上台阶、滨江南段要贯通、旧区改造破瓶颈、基础设施抓双十、管党治党重落实”的总体要求,立足大局、把握大势,立足实际、应对挑战,立足当前、强化落实,以持续改善民生为目标,着力推进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一、聚焦目标,突破瓶颈,旧改征收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以来,旧区改造工作从“拆改留”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转变,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与风貌保护相结合。围绕区委“旧区改造破瓶颈”的要求,完成征收5068户,收尾8个基地,拆除旧住房约15.05万平方米。突破方案资源瓶颈。坚持实物安置与货币化安置并举和保持合理比例的要求,制定了我区征收补偿方案,该方案在蒋家浜等地块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的旧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突破“毛地出让”瓶颈。蒋家浜地块作为停滞十余年的“毛地出让”地块,沉淀的历史矛盾十分突出,该地块也被列为市“五违四必”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地块。通过积极会同开发企业及市、区相关部门协调研究,坚持用城市更新理念推进蒋家浜“毛地出让”地块旧改,实现了首日签约率达到90.03%。加大力度推进五角场镇334、336、337街坊(闸殷村)征地房屋补偿及定海129、130街坊旧改工作,前期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2018年启动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突破基地收尾瓶颈。收尾平凉48、52街坊、丹阳路14弄等8个基地,完成了全年收尾“保6争8”的目标任务。实施司法强制执行29产,法院裁定后化解50产,面上带动完成签约数134产。此外,加快推进市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征收腾地,完成轨交18号线杨浦段8个站点中7个站点的征收收尾及杨浦区中心医院扩大用地项目、江浦路越江隧道项目房源筹措工作,积极开展杨树浦路拓宽工程内查外调工作。 二、多措并举,为民惠民,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以切实解决与小区居住生活密切相关、居民需求愿望迫切的现实问题为关键,逐步优化和改善全区老旧住宅小区居住面貌。“里子工程”。完成47.5万平方米全面整治(旧小区综合整治),包括屋面平改坡、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旧住房成套改造、里弄房屋厨卫设施改造等,涉及控江、五角场镇、五角场、长白、四平、延吉等6个街道。完成180个小区、720万平方米局部整治,通过垃圾箱房整修、小区道路修补、小区公共绿化补种修剪、小区房屋共用落水管设施维修更新、公共晾衣架添置和更新、小区信报箱整修、房屋渗漏局部维修、房屋楼道粉刷、小区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整修及设置等群众密切关心的“九小项目”整治,优化和改善老旧小区居住面貌。二次供水设施和电力表前设施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列入区政府实事任务20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462万平方米改造,全面完成我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电力表前设施改造列入区政府实事任务3.3万户,全年完成4.9万户。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会同专业检测单位对疑似危房进一步检测,制定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工作方案,完成约2.2万平方米处置工作。 三、着眼发展,深挖资源,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为我区引进优质企事业及各领域人才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努力缓解住房困难。区内征收安置房。积极推进116街坊北块二期、107街坊征收安置房新开工项目建设。完成116街坊北块配套道路施工。公共租赁住房。贯彻人才优先战略,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双创人才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双创人才租房政策,分层分类提供个性化租赁住房。新增人才公寓项目4处,提供公共租赁住房637套。新开工筹措100套公共租赁住房。市筹公租房新江湾尚景园入住2140户,区筹公租房尚锦嘉愿楼等项目入住489户。廉租住房。主要通过租金配租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做到应保尽保。新增配租220户,发放租金8356.6万元。共有产权保障房。第六批共有产权保障房共受理5364户,完成录入5364户,初审3559户。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留改拆”并举的工作理念下,征收补偿方案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对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扩围提质。
2018年主要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杨浦百姓居住生活品质,加快推进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 一、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旧区改造 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保障基本、体现公平、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居民自愿、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旧区改造模式,结合地块实际,逐步分层分类推进实施“留改拆”工作,多途径、多渠道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2018年,计划完成旧区改造5000户,收尾6个基地。妥善处置“毛地出让”旧改地块等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尊重历史、分类指导、一地一策”的原则,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继续推进各类里弄房屋修缮改造,按照“确保结构安全、完善基本功能、传承历史风貌、提升居住环境”的要求,加大修缮力度。积极探索保留保护建筑改造试点,通过内部整体改造、抽户改造等恢复使用功能,减轻房屋使用强度。把民生改善与风貌保护相结合,通过分类保护、综合治理、软硬结合、民生导向的方式,不断深化并实现杨浦城区的有机更新。 二、持续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 继续通过“里子工程”建设等综合改造方式,逐步优化和改善全区老旧住宅小区居住面貌,让更多杨浦百姓得到实惠。“里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新一轮“里子工程”建设,针对老旧住宅小区设施陈旧、配套滞后、居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与睦邻家园建设、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三微”改造、文明城区创建、加强小区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开展更大面积、更大范围、更高标准、更深内涵的房屋修缮、设施改造和社区美化,切实增强“里子工程”建设的集中度、显示度,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力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杨浦城区整体形象。计划实施300万平方米“里子工程”综合整治。小区雨污管分流改造。计划完成大武川、国和泵站相关32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根据排摸情况,对已完成排摸的其余地区制定改造方案,及时启动改造工作。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积极开展普查,全面掌握已认定的优秀历史建筑现状,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三、保基本促发展,多渠道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和推进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住房保障需求。以就近安置房为重点。坚持“保基本、讲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对接旧改征收,整合资源、深挖潜力,认真梳理制定保障性住房规划调整、项目认定的时间节点,合理确定征收安置住房供应数量,扎实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以廉租住房为基础。尊重居民意愿,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廉租受益面,“应保尽保”,做好托底保障。继续完善区总体协调推进、部门牵头指导、街道镇组织落实、居委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以公共租赁住房为支撑。制定供应方案和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继续推进区筹公租房的供应分配,为科创中心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解决青年职工、引进人才阶段性住房困难提供支撑保障。以共有产权保障房为补充。完成第六批次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复审、摇号、选房、签约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