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路街道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9-12-19
江浦路街道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力推进我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加快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人参与的社会新时尚,根据《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绿化市容局制订的<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杨府办发[2019]1号),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社会普遍参与”的理念,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分类实效,全力以赴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二、工作目标
2019年,江浦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三大工作目标:
一是提升源头分类实效,创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辖区全覆盖,按照“五有标准”(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统计台账、有分类实效)实现80%以上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全面争创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二是建立全程分类体系,加强源头减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分类驳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建立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的运作机制。全街道建成“两网融合”回收点41个以上,建设中转站1处,做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35%。
三是推进《条例》贯彻实施,基本形成社会氛围。举办《条例》普法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培训,全面开展社会宣传发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基本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三、组织架构
1、成立江浦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文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章爱敏任双组长,其他处级领导任副组长,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工作,街道党建办、人才办、党政办、管理办、自治办、文化办、平安办、服务办、房管办、城管江浦中队、海浦保洁分公司等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理办,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各项日常工作推进。
2、各居委会成立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协调工作小组,居委会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居委会主任、卫生主任、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楼组长、党员骨干、机关联络员、社区民警等担任小组成员,各居委会联络员全面负责所联络居委会生活垃圾分类日常推进工作,指导监督生活垃圾推进情况,并向相关带片领导汇报日常推进工作。
3、成立街道、居委二级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形成联动合力,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实效,街道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例会,督促、指导辖区内各责任主体落实各自责任;居委每1-2周召开工作会议,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改进薄弱环节。
管理办: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总负责部门,履行数据汇总、联系居民区等职能,全面督促居委、物业、社区队伍、社会组织及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开展日常工作。营造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宣传氛围工作;制定街道垃圾分类实施计划,做好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委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和培训工作;落实居住区垃圾箱房改造和修缮工作;按照“定时定点,集中管理”的原则,指导居委会和物业合理设置垃圾投放;落实所有分类投放点的标示、宣传、公示、配置等工作事宜;对标市、区“定时定点”和分类实效的标准,做好年底创建居住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申报工作。
党政办:按照“五有”标准做好街道办公及公共区域、用餐区域等工作场所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就餐区域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处,确保配置有餐厨垃圾、干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做到标识清晰、容量充足、便于投放。负责协调推进办公场地垃圾分类工作,在公共区域因地制宜的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及湿垃圾的收集容器或投放点,规定固定时间段进行垃圾投放。在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及保洁员中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党建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居民区党总支,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总支工作例会的首要内容,并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自治办:结合居民区网上睦邻议事厅工作,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讨论,加强宣传发动;针对条件成熟的居委会,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一居一品自治项目,引导居民开展自治管理;社区公益基金会联手管理办,支持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推动垃圾分类由点及面,典范引领。
文化办: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利用政务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和墙绘、海报、公益广告等传统形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浓厚创建氛围。
平安办:在各小区推行缩减垃圾桶点位、“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工作中,若遇居民因不理解、不支持相关工作推进,从而进行信访投诉,甚至集访、群访的,平安办及时做好劝导工作,牵头职能部门妥善化解居民矛盾。
服务办:充分利用各类平台、窗口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受理中心宣传栏、发放宣传品等渠道进行宣传动员,结合年内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融入垃圾分类元素,形成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网格中心: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网络,建立面向公众的垃圾分类监督、投诉平台,畅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监督的渠道。
房办: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工作;加强物业公司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引导业委会在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投放管理纳入物业管理合同内容。
城管中队:加强生活垃圾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建立日常执法检查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未按《条例》要求落实投放管理责任的主体进行处罚。
市场监管所:督促餐饮行业限制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动源头减量;配合城管绿化市容部门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执法。
环卫作业队:优化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设,落实各类垃圾分类专用收运车辆配置,规范作业车辆干湿垃圾分类标识,分类收运整洁规范,杜绝二次污染;做好餐厨垃圾的上门收集工作,做好与物业垃圾清运的对接工作,做到文明收运。
社区单位: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单位员工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配合街道职能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物业公司:落实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责任,根据所在小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定时定点”和便于集中管理的原则,合理设置居民垃圾投放点,并按照要求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容器;按照分类驳运的要求(在小区内部驳运车辆悬挂干、湿垃圾驳运标识牌),将各个垃圾投放点的生活垃圾分类驳运至垃圾箱房,不得混装混运;做好垃圾房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定期冲洗、打扫垃圾房墙面、地面,确保墙面无污渍,地面干净整洁、垃圾箱房内无强烈臭味;做好与作业部门垃圾清运的对接工作,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做好与“两网融合”点的对接工作,确保可回收物及时回收。
居委会:负责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拣员的招录、管理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绿色账户开通。加强与业委会、物业的联动,确保分类设施完备、清洁、保养及时,做好垃圾分类及巡查台账。
四、宣传培训
1、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在宣传氛围营造上的优势,通过多种宣传载体,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利用小区宣传栏,实施固化宣传,通过成立一支垃圾分类工作党员志愿者宣传队、创建一批垃圾分类工作“党员示范岗”、成立特定的群众志愿者宣传小分队等方式,走街串巷、深入每家每户,以扫楼宣传的形式,达到流动宣传的目的;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日活动,进社区、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等;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让家庭妇女、社区青年等人群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宣传人员;通过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品及宣传用品,让垃圾分类入驻每家每户,实现垃圾分类“家家都做、人人都会”的良好氛围。
2、完善分类培训制。落实分级培训,加强对机关、居委、业委会、物业公司、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人员等的业务培训,由管理办与上海惠泽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每周持续进小区开展培训,巡查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评分排名,促进各居委源头分类实效,提升干、湿垃圾投放准确率和纯净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
3、推广绿色账户机制。为了促使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面推行绿色账户开卡扫描机制,做到辖区内居住小区绿色账户全覆盖。采取定时定点定人模式,工作人员每日7时至9时、18时至20时在各居委指定投放点位,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和积分扫描;居民每次投放垃圾可获得10个积分,一天两次,根据后台各居委会累计积分情况,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2019年3月—4月)。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4月份作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月,召开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推进会,制作各类宣传品,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的活动,加强对居委会、业委会、卫生干部、楼组长、物业公司、党员骨干、垃圾分类指导员、分拣员、居民代表等的培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能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分类氛围。
2、全面实施(2019年4月—6月)。开展达标示范街道创建工作,辖区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等按照“五有标准”全面推进,5月份确保80%以上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符合达标标准。
3、巩固提升(2019年7—10月)。不断巩固提升辖区内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源头分类质量,将垃圾分类工作持久推动,6月,确保至少完成50%的新增回收点位建设,并落实好中转站的建设点位选址;10月,完成所有新增“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位及中转站的建设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区分减联办的达标示范街道验收。
4、评估考核(2019年11月—12月)。对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台账进行总结汇总,迎接区分减联办的实效考核评估。
六、保障机制
1、信息通报机制
街道管理办每月汇总各居委垃圾分类工作月报,及时将各居委垃圾分类每月开展情况、第三方检查情况及动态信息向街道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汇报,并通报各居委会评分排名,各居委要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及典型案例。
2、督查考核机制
对辖区各居委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巡查,街道管理办根据各居委的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居民参与度、相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等工作进度及工作实效以及第三方上海惠泽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巡查日志对居委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动态排名,街道管理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排名倒数后三位的居委进行现场督导;对分类未达到分类标准的居委,在年底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不予评优评先。
3、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各项任务有经费支撑,保障垃圾处置硬件设施设备、宣传培训、志愿者队伍等的投入,制定垃圾分类工作预算,确保每项经费使用都“有凭有据”,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实施。
附件1:江浦路街道“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基层工作小组
江浦路街道办事处
2019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