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D049号提案的答复 2025-04-1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杨人社〔2025〕16号
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D049号提案的答复
金颖委员:
您提出的第D049号“关于进一步优化杨浦‘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收到提案后,我局十分重视,开展了专题研究。结合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对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办理意见。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为全面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增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工作要求,市人社局会同市民政局于2023年7月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的通知》(沪人社就〔2023〕228号),在全市全面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将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把就业服务及时送到社区居民手中。“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列入上海市政府2024、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2023年起,在“乐业空间”基础上,杨浦区升级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目前扩容布点社区站点至15个,建成全市首个商圈“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站点,长白228乐业空间、江浦汇·宝地乐业空间入选上海市首批2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特色就业服务站点。
夯实服务载体建设。统筹利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睦邻中心、创业园区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办公、活动场所,建成1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实现区内街道全覆盖。站点具备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创业指导服务六大服务功能,有力推动就业服务网络末梢辐射覆盖全域,满足居民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站点推广设置智能求职终端,接入信息化平台,在一块屏幕上实现找工作、看活动、查政策。
护航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依托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区乐业导师、区首席职业指导师团队,赋能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因地制宜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在办公软件培训、收纳师、咖啡师、健康照护师等技能赋能课程后衔接岗位推荐,实现“指导-赋能-就业”一体化。2024年各站点累计举办职业技能体验、面试辅导等特色就业服务活动156场,服务7000余人次。
强化街校资源联动。为满足上海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就近享受能力实训、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诉求,充分发挥“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的枢纽作用,街校签订合作协议,在资源共享、就业活动等方面加大基础服务支撑,开设全市首个“高校+社区”联合求职能力实训营,形成“双区联动、双圈融合”良性互动,达到“1+1>2”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网络。一是扩点布局站点数量。协同各街道开展新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可行性调研,进一步提升站点覆盖率,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区累计建成24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二是夯实站点服务根基。扎实做好已建成站点的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学习能力强、工作作风实、服务水平高的就业服务队伍。同时,紧密贴合群众需求,通过整合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不断拓展站点功能,开展各类丰富的就业服务活动,挖掘并宣传各站点特色优势,积极打造示范站点。三是拓宽服务受众范围。积极探索与高校融合,推动高校“一站式”社区就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促进政校企三方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覆盖面。
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18日
承办单位地址:XXX 邮政编码:XXX
承办人姓名:XXX 联系电话: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