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9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9-09-02

 

 

 

 

 

 

杨卫健委〔2019〕5号

 

 

关于印发《2019年杨浦区卫生健康

工作要点》的通知

 

区属各卫生健康单位:

    现将《2019年杨浦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20日  

 

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3月20日印发

 

 


2019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杨浦卫生健康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十届区委七次全会和2019年全国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杨浦“三区一基地”目标定位和“健康杨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改管理年、创评工作提内涵、重大项目攻难关、一线岗位树典范、健康产业出亮点、党建行风担在肩”为抓手,坚持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杨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推进健康杨浦建设

1、加快建设“健康杨浦”。制定实施《建设“健康杨浦”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杨浦区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健康城区”与“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协调推进“健康中国人”行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推动健康融入万策。构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建设智慧健康小屋”实事项目,推动居民在社区享受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2、加快健康服务业规划布局。根据本市《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杨浦区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杨浦纳入本市“5+X”健康医疗服务业集聚区为契机,以国际化、集聚化、特色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方向,启动杨浦南北两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其中在南部滨江区,借助市级医院和复旦、同济大学资源,主要培育高端孕婴健康服务业为一体、康复护理和中医养生为主的现代健康服务集聚区。在北部大创智,形成互联网+医疗、高端专科医疗、健康管理、生物医药和运动康复医疗器械研发为特色的健康产业集聚区,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体医结合”健康管理和康复医疗中心。在长阳创谷布点若干健康产业研发服务企业,与大学和市级医疗机构合作,聚焦健康领域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和科技成果转化。

3、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建设。指导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建设。积极推动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多形态、多元化发展,引导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从社区居民向职场人群拓展。完善控烟依法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坚持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督服务相结合,推动机关、医院、学校、企业和各类健康促进场所无烟环境示范建设。积极推动面向大众的无烟理念及核心知识传播,吸引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无烟理念的倡导和实践。

二、深化医改综合试点

4、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任务。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医院院长负责制。推进医院章程试点,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和病种指数平台,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优化基于评价结果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加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力度,强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与督导、约谈。配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

5、深化区校合作与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区域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高校合作机制,做实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内涵,推进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去筹和大桥、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去筹;促进区精神卫生中心和长白、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建设;会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共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同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和江浦街道,推进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并积极争创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市东医院、中医医院等争创大学附属医院。持续推进杨浦-新华综合医联体、杨浦-肺科专科医联体、杨浦-长海卒中救治医联体、新华-一康儿童康复医联体等协作机制,探索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创新模式,促进提升区属医疗服务综合能级。夯实以杨中心、市东医院为核心的区属南北两大综合医联体及“中医、康复、精神卫生”区属三个专科医联体内涵,鼓励社会办医疗、康复与护理机构参与区属医疗联合体建设。

6、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覆盖面,完善“全专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全专”精准转诊模式,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内涵。聚焦功能性人群需求,打造园区白领健康服务站点。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管理,及时跟踪实施效果。聚焦医联体一体化联动运营管理、外部激励和内部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完善医保支付、服务价格、人才流动、人员培养、财政投入等配套措施,推动实现医联体管理整合、资源共享、服务融合

7、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开展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效果评估,加快社区平台功能建设试点。推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将社区综改、基层服务能力、签约服务等重点目标与任务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把握评价导向与结果应用。开展功能社区健康服务试点项目。

8、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落实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当放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相关政策,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配合医保部门推进药品带量采购、药品联合采购和药品流通“两票制”。

9、深化健康领域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区级卫生健康综合预警安全管理平台,在区平台上增加数据脱敏、主动防御和动态防御等安全加固系统;区卫生健康系统内各医疗机构统一更新安全设备,确保外联防护安全。大力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标电子健康档案(EHR)五级标准和参照信息安全等保三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区属公立医院对标电子病历(EMR)应用水平四级以上标准、信息安全等保三级标准进行升级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完善“健康云”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加快实现区级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与市“1+1+1”分级诊疗平台、卫生基础应用平台、市大卫生平台、市疾控平台、申康医联平台等数据交互和互联互通,满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诊疗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的共享的综合改革需求。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

三、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

10、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与管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肠道传染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继续开展艾滋病第三轮全国示范区工作。巩固与辖区各高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开展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继续维持高水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做好适龄对象水痘疫苗补种。实施本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完成12200例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初筛任务。完善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综合监测,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糖尿病高危人群随访调查项目和市脑卒中筛查项目。巩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区建设成果,完善精神卫生康复体系。继续强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精神卫生保障。

11、提升风险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聚焦问题导向,全面、动态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确保无死角、无遗漏、全覆盖,健全各类风险防控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建立全覆盖的风险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和网络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和安全稳定的底线。持续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发展,重点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做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会议和各类赛事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12、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增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能力,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人员培训。实施以蚊虫防控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季节性病媒生物消杀、春秋季灭鼠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蚊虫、鼠类的监测,增加监测点数与频率,及时掌握病媒密度及侵害情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根据季节变化特点,组织实施“清洁家园,灭蚊防病”等专项行动。

13、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机制。联合推进区内不良执业行为管理。落实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法定职责。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监测数据整合利用,进一步挖掘监测功能作用。规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健全应急反应和协同联动机制。

14、做好职业健康管理。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充实职业健康管理队伍和装备,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专项监督检查。

四、推进政府实事项目与重点建设工程

15、坚持做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推进“智慧健康小屋”建设,按照市级文件要求,以街镇为单位设立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开展“心理卫生进园区”项目,为区内600人次的园区白领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继续为17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慢病精细化管理和“健康云”服务。

16、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五角场镇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区中心医院综合楼、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暨养老设施新建工程、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综合楼拆除重建等项目实施;推进控江医院医技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牙防所改扩建工程、市第一康复医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杨浦区中心医疗辅助楼及综合管廊建设、安图新门急诊楼新建工程等新一批预备项目进入前期论证和方案设计。大力推进上海康奈尔医院建设项目。

五、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水平

17、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组织区属公立医院认真迎检本市新一周期等级评审巡查。充分发挥区专业质控优势,做好“医疗质量万里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工作,强化医疗服务规范化与安全性,杜绝各类责任事故发生。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体系建设,规范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工作。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大区内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继续做好区高层次人才便捷就医保障服务。积极做好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市三县、云南丽江市三县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

18、提升妇幼保健服务管理。优化完善区域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网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强化全方位全周期母婴安全保障。深化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出生医学证明等依法依规管理,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基层网络建设,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推进新华-市东儿科联合团队建设,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眼与视力保健工作。协同区妇儿委继续做好退休、贫困妇女“两病”筛查工作。

19、深化老龄健康服务。充分发挥老龄办作用,协调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完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增加老年护理机构、床位及人员等老年人健康服务资源。强化医养深度融合,推进医养结合试点。进一步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协同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安宁疗护服务。

20、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与支持环境。积极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完善支持家庭生育的社会环境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做好出生人口监测和人口形势分析。完善“两项制度”实施,做好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深化落实计生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积极开展失独家庭“安康通”援助服务,着力扩大覆盖面、完善服务功能。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抓好“科学育儿”、“青少年健康发展”项目试点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幸福家庭创建活动。

六、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1.完善中医药联动发展机制。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积极实施《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年)》和新一轮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区属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推进区中医医院的章程试点与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做好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迎检工作。

2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强化区域内中医药领军人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人才、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杏林新星等不同类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机制。深化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社区,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不断完善事中事后制度建设。继续实施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提升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

七、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医学科技创新

23、加快学科建设。完善医学学科布局,推进医学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开展新一轮卫生健康系统(2019-2021年度)重点学科项目的申报立项,指导促进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在更多领域获得国家级和市区级科研立项与重点专科建设发展,带动提升全区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学科长足进步。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配合推进卫生行业薪酬制度建设。稳步实施《杨浦区卫生计生系统全科医生引进住房补助方法(试行)》,进一步研究落实本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从优化职业环境与编制管理、提供更多培养与发展机会、典型激励引领等综合措施,增强全科岗位内在吸引力,确保“十三五”末达到每万人口拥有4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继续推进“好医师、好院长、好医院”建设工程,做好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和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快区属医学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和基础性人才队伍建设。

八、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和行业管理

25、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加强政务服务和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做好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的及时更新。深化“放管服”举措,进一步“减事项、减资料、减环节、减办理时间、减跑动次数”,巩固与扩大“一网通办、只跑一次”改革成效,积极拓展“当场办结”事项、“全程网办”事项。

26、强化卫生法制和卫生综合监督机制。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控、联合惩戒和社会监督“五位一体”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的实施范围,提升监管效果。持续加强传染病、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学校卫生和放射卫生等监督管理,做好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工作。实施《上海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上海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医师CA认证工作。加强“两非”案件区域协查机制和无证行医的综合治理。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做好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工作。推进宪法与卫生法治宣传培训。

27、强化信访维稳和行政督查。全面落实卫生信访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发挥信访督查督办职能。健全止新化旧长效机制,提高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解决率,推动积案化解工作。积极做好“12345”、“12320”服务热线的受理处置和各项重大节点的信访维稳。加强医疗投诉接待处理。加强系统行政效能监督,做好系统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认真开展“两会”建议提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

28、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依法依规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达标建设工作。加强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重大隐患预防工作。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28.做好政策研究工作。对照新时期、新环境、新变化,结合城区功能定位,组织研究“十四五”本区卫生健康发展方向、定位和目标,以及主要发展指标、重大项目和主要任务。结合大调研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健康政策课题研究工作。

九、加强新闻宣传和行风建设

29、加强宣传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健康服务业50条”、健康杨浦建设和医改政策,加强正面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为推动实施健康上海战略营造良好环境。开展文明修身行动主题活动,将修身行动与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相结合,增强医务人员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加强文明单位创建。根据《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医院)考评指标体系》要求,抓好精神激励、抓活典型引路、抓住重点人群,形成更多亮点,打造特色品牌。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学习型班组创建,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寓建设于无形,让文明的种子扎根到每位医务人员的心中。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进一步探索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努力挖掘在志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意好、效果好、示范性强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积极打造具有系统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更好地推动系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30、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将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配套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风建设监督员队伍建设,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工作。强化行风建设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