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路街道2020年工作总结 2021-03-30
江浦路街道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浦路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以“品质江浦,华彩滨江”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压实属地责任,基层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1.组织保障坚强有力。面对突发疫情,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全体机关事业干部、所院办队、居委干部、居民志愿者、驻区单位、爱心企业共克时艰,积极投身抗疫一线,迅速完成90个小区封闭式管理,实现全天候门岗值守,6500余名社区党员自愿捐款84.6万元。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史文卿同志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联防联控形成合力。率先制定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接收-消毒-转运”流程、门禁管控“技防+人防”模式,建立街道、派出所、卫生中心、属地居委会“四位一体”境外来沪返沪人员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境外及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实现精准管理。全覆盖排查外来人口10756人、出租户5000余户,接收、居家管理共337户、637人。首创“hi大连路”微信公众号口罩线上预约系统,累计完成线上线下六轮总计26971户口罩预约登记。完成24个居民区紧急情况下的小区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及实地推演工作。
3.复工复产全力推进。班子成员分片联系辖区13栋楼宇、3个园区运营方及1000余家属地企业,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所需。广泛凝聚人大、政协、工会等力量,大力宣传并落实租金减免等惠企政策,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口罩、酒精等物资,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强化对辖区内“五小”场所、冷链食品经营店等重点商户复市的监管,杜绝防控死角。
二、心系民生福祉,居民美好生活期盼得到回应
1.旧区改造提档换速。159、162街坊旧改基地均高比例生效。159街坊实现“三个百分百”,即第一次意愿征询达到100%、第二次签约征询达到100%、一个月内签约居民100%搬迁腾空。162街坊基地二次征询签约率达99.9%,基本实现江浦地区周家嘴路以北区域成片二级旧里全部拆除。蒋家浜地块共计1986产3241户居民,实现司法程序全覆盖,历时三年成功收尾。坚持一手抓平台搭建、一手抓司法程序,促使居民协商签约,有序推进160街坊旧改收尾工作。
2.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推动“退休一件事”办理,被评为杨浦唯一一家上海市“2020年度社保服务优秀社区”。基本形成“救助政策+社会服务”“社区受理中心+家庭支持中心”双轮驱动的社会综合救助服务模式,被列为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创新亮点做法,基本民生得到更全保障。全年共募集“蓝天下至爱”慈善款60.79万元,募集“抗疫捐”善款23.63万元。面向困难群体累计发放救助金3009.7万元,向特殊对象、困难群体发放防疫物资6500余份。发放残疾人补贴466万元,完成26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462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免费体检。发放拥军优属抚恤金1048.9万元,基本实现街道、居委会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食物银行”“方舟计划”“展翅计划”等项目累计服务困难居民近8000人次。
3.为老服务提质增效。作为全市适老化改造2.0版本项目首批试点街道,全年共有62户老年人家庭申请适老化改造服务,其中10户已顺利完工,满意率达100%。养老设施供给持续扩大,辖区内养老机构共7家,床位总数1204张。康善睦邻小厨日均供餐达70余客,供餐能力同比上升16.7%,6家助餐点累计送餐上门22386客。完成辽四、又一村两个居民区老年活动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累计受理长护险申请2105人,为42名独居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8539小时。发挥“爱照护”机构专业力量,深化“智护计划”,提供早期干预指导和智能化居家看护系统服务。
三、深耕精细治理,城区建管水平不断提升
1.“两张网”建设持续升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有力推进。加强硬件建设,安装监控摄像头3529处、基础建设点位510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街道划分为2个责任网格、24个自然管理网格,落实各类网格管理人员261人。累计通过新派单系统处理工单41665件,其中疫情人员管控相关工单6100件。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深化。巩固上海市5A级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创建成效,累计接待居民咨询8.6万件,受理各类业务7.3万件,全程网办370件。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在杨浦区12个街道中最快实现“一”窗受理所有事、“一”次办完不再跑、“零”材料办理68个事项,在宝地广场建成全市首个“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点,进一步提升居民办事便捷化程度。
2.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垃圾分类常抓不懈,全年累计更新四分类垃圾筒400个,拆除沿街垃圾箱房5个,安装垃圾箱房监控设备114个、“两网融合”设备86台,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及活动等600余场,办理垃圾分类一般案件84起,干垃圾处置量同比下降15.5%、湿垃圾处置量同比上升131.3%,连续两年创建成功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全力推进“环卷烟厂周边”美丽街区项目,完成张家浜小区“美丽家园”建设工程。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成功创建河长制标准化街镇,解决兰州河沿线问题2个。
3.综合整治有力深化。持续巩固无违建街镇创建成果,处理问题点位113个,拆除违法建筑14处、面积1716.5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违建数据库内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状态显示绿色。开展市容管理整治行动,处罚占道设摊85起、跨门营业297起、占道堆物68起、渣土车9起,整治共享单车2万余辆,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店牌10处。大力保障轨道交通18号线、北横通道等市重大工程建设。
四、凝聚各方智慧,社会治理创新切实增强
1.社区治理基石牢固。凝聚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治理合力,成立“红色业委会”70家、“红色物业”1家,派驻党建指导员104名。加强业委会专业指导,完成五环辽源花苑业委会“三合一”合并组建,完成业委会换届改选8家。聚焦住宅小区物业难题,推动22个居民区落实联合接待、联合处置、联合会商、联合回应“四个联合”工作机制。推进居委会“全岗通”工作,各居民区首问接待2544人次,走访居民43884户。完成蒋家浜居委会撤销工作。完成海上海、五环居委会达标用房建设。全力推进“社区云”系统,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人房数据的完善率、初始化率均达100%。运用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开展“暖人心”“补短板”项目9个。
2.睦邻家园内涵丰富。五环居民区辽源花苑“一脉三园”项目通过打破小区围墙,释放公共空间的案例被列为上海市社区治理与社区规划融合工作推广案例,老旧小区停车难、公共活动空间少等难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五家睦邻中心累计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214余场,吸引居民6000余人次。完成陈家头睦邻中心升级改造。创建睦邻星级楼组1257个,开展居民自治项目24个,完成五环居民区辽源西路190弄9号平安楼组建设,启动吴家浜居民区“睦邻小花园”社区营造项目,深入推进社区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三微治理”工作。在加装电梯工作中迈出新步伐,完成“江浦路街道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地图”,全市首创住宅电梯全周期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居民前期“工作五步法”和“三会三备案”工作制度,大连路1188弄21号加装电梯工程已顺利竣工,辽源西路190弄1-5号楼加装电梯工程已开工并有序推进。
3.共治共建共享格局深化。推动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区域化党建“三建融合”,完成“江浦汇·宝地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升级,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30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荐2名青年参加第三批“杨浦区社区青年先锋”计划,辽二(1)居委会成功创建标准型妇女之家,为辖区1527名退休及生活困难妇女提供免费乳腺及妇科病筛查。规范完成社区公益基金会换届选举,开展“五彩斑斓”公益活动60余场,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建立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会商机制,全年开展集中联系基层活动2次,代表接待日活动8次,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条,补选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1人。
五、狠抓平安建设,社区安全屏障筑牢筑强
1.城区运行平稳有序。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取缔群租23处,查处黄赌毒场所7处,查获新华医院周边非法客运人员3名,疫情期间取缔聚众赌博点6处,查涉赌人员20名,辖区各类案件同比下降15.7%,居民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受理来信、来访、来电341件,办结率100%。确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博会等重大节点期间社会面稳定。
2.安全隐患精准防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江浦路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与79家企业、24个居委会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全年累计排查企业1348家次,整改安全隐患315处。着力加强社区消防安全防范,完成控江路2075弄贵人大厦等7座高层住宅楼消防设施改造和完善项目,增配灭火器1600余具,新建微型消防点9处,开展消防演练43次,参与约1700人次,整改消防隐患3600余处。全力做好防汛防台、极端天气应对工作,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海上海社区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江浦路街道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下设依法决策、执法监督、守法普法等3个专项小组,共同推动落实基层法治建设任务。全年累计接待法律咨询1854人次,调解案件2658起,较去年增加近6成,出具书面协议书2224份,开展法律讲座咨询等38场,参与648人次。
六、优化服务模式,区域综合发展协调推进
1.人口普查推进有序。加强组织保障,成立街道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协调配合到位、任务细化到位。充实人员力量,招募指导员、普查员499名,分批开展培训9场,提升数据质量和业务能力。提升宣传实效,张贴宣传海报2500张,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13000份,首创微信公众号“江浦路街道人口普查&垃圾分类知识竞答”小程序。圆满完成登记阶段工作任务,短表登记42897户、114947人;长表登记3164户、9134人,其中行职业编码3738人。
2.优化营商积极有为。面向辖区13幢商务楼宇,排摸异地经营企业301家,全面掌握异地经营的规模企业实际情况,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转化企业17家。协调推进海上海“四季复苏”夜市、宝地广场啤酒节等活动,促进辖区经济发展。打造楼宇营商服务最广“朋友圈”,全年新发展会员3家。
3.创业就业服务有效。“江浦汇·宝地”乐业空间、“睦邻”乐业空间分别聚焦不同就业群体,分类指导、精准服务,连续八年成功创建“上海市充分就业社区”。全年帮助175名失业人员成功就业,社区总体就业保持在97%以上。疫情期间,第一时间通过云端就业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就业双指导,累计服务18场,吸引居民3万余人次。为550名中小微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用好“五园一网”及高效资源,成功受理青年大学生初创期社保费补贴16家,帮助成功创业35人,其中青年大学生创业完成25人,创业就业前景平稳可期。
七、丰富宣传形式,居民文明程度扎实提高
1.精神文明润物无声。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挖掘典型,开展“十佳好人好事”等评比表彰,姚家桥居委会干部陆美芬成为2020年全区首位造血干细胞配对捐献成功者。弘扬志愿精神,发布“疫情防控”相关志愿服务项目60余个,招募志愿者1700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9次,累计服务13067人次、253400余小时。江浦路街道成功创建2020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街道心理健康指导室荣获全区唯一一家“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服务示范点”称号。
2.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江浦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设立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色站点,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继续做强“hi大连路”微信公众号,全年推送文章502条,总阅读次数约72万,成为人民网首批“上海市街镇朋友圈”成员,年平均阅读量位列上海街镇公众号榜单前20名。向区“学习强国”平台投稿116篇。提升社区图书馆服务能级,深入调研分析,更新馆藏图书2745册,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加强社区学校建设,推送线上课程、直播讲座49场,参与学员4500余人次。
3.文体活动亮点凸显。完成市、区两级活动配送169场,举办“云游艺海·漫享春光”等高质量线上线下文化活动9场,累计惠及居民约15520人次。组织“海派非遗,巧夺漆工”等活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让体育融入生活,举办“社区健康师”课程,组织3000余名社区居民参加市、区体育比赛31次,主、协办社区体育比赛35个。完成辽昆荆州路334弄等社区健身苑点更新6个,新建市级步道1条。开展普及型救护培训讲座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区活动,60人通过救护员考试。
八、坚持更高标准,自身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1.基层党建进一步夯实。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云课堂”党课覆盖党员1800人次,因地制宜举办“红色印迹”骑行党课等主题党日活动105场,拍摄情景微党课《一路向前》,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83份。
2.工作作风进一步压实。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开展中心组学习14场。紧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四责协同”,为推动江浦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治理能力,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获得感。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干部、中心社工及居民区“两委”带头人后备干部的选派推荐工作,为2021年居民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