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三次会议第C168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30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办公室

杨滨江办(2024两会)—20


 

对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三次会议

C168号提案的答复

张莉委员:

您提出的C168号“关于应用EOD模式推进杨浦滨江开发建设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杨浦滨江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目前杨浦滨江建设实际,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收到提案后,我办高度重视,会同协办单位研究讨论,并于2024年828日召开本提案办理座谈会议,区政协委员张莉、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局、区科经委相关同志参会并就提案建议进行当面交流。

二、提案建议答复

围绕您提出的六点建议,区滨江办会同各协办单位逐条梳理,具体如下:

(一)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保障滨江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民主性

在杨浦滨江的规划、研究等相关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积极贯彻公园城市等理念,强化规划引导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注重提升滨江生态空间品质,构建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体系。

滨江南段规划聚焦打造人水和谐的城区环境,实现蓝绿统筹下的水城融合,创造清新明亮的生态环境。一是于一线沿江地带规划布局绿色生态景观带,结合绿化开敞空间、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打造标志性景观节点与创新活力客厅,二是于垂江道路沿线规划布局绿色生态廊道,进一步增强滨江与腹地空间的有机渗透和对话关系,构建丰富多元、尺度宜人、历史与时尚交融的滨水公共空间网络体系。通过优化滨江公共绿地系统布局,将商务办公、研发、居住、文体公共活动等多元城市功能与绿地系统布局有机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的高品质滨水区。

目前,市规划资源局正在牵头开展黄浦江滨江中北段更新发展专项规划,统筹谋划一江两岸城市更新和绿色焕新,塑造滨水新格局。采用“多师联创”模式,重点识别和研究运河水系、公园绿地等蓝绿网络节点。同时在杨浦滨江规划编制、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注重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严格按照城乡规划相关法规要求开展线上和线下规划公示,广泛征求周边居民、涉及领域专家、企业等公众意见,确保规划保障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二)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滨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积极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促进生态空间系统性,均衡性和功能性持续提升,增强城区韧性,目前杨浦滨江南段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完成挂牌。通过对滨江南段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区城生物多样性本底,并结合自身城区的特点,充分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岗间的关系,重点针对区域内相关公园、河道开展物种、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等调查,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开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管控、末端严控,突出多污染物精细化协同防控。在水环境方面,纵深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建立“一口一档”,形成“一口一策”;在土壤(地下水)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保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核心,依法开展滨江区域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初调核查,强化污染地块管控,坚决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同时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提升滨江南段等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显示度和示范效应。

关于以个人名义加入上海市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会员事宜,根据联合会章程规定,入会身份须为杨浦滨江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

(三)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滨江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在打造绿色产业链方面,深入落实《杨浦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杨浦滨江编制区域碳排放清单,打造滨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加大滨江中北段低端加工型、低效用地型企业调整力度,协同推进滨江、大创谷和环同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助中节能等旗帜性、引领性龙头企业落地滨江。在杨浦滨江景观岸线,完成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站建设,水站利用光伏发电子系统、锂电池储能、氢能发电子系统组成一套新能源微网发电系统,为集环境监测、科普展示、公众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水质监测示范站。

同时为加快打造“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赛道规划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杨浦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杨浦区创新推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区发改委和区生态环境局作为绿色低碳产业链秘书长单位,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正在推动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调研,厘清产业生态资源,梳理形成代表性企业清单,并细分产业赛道,开展产业基础分析。二是会同区相关部门,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企业培育与招引相结合,积极搭建绿色低碳产业平台,导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外来企业,同时服务好加快绿色转型以及积极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的本地企业。三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与创意设计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支持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建设,坚持以“设计+低碳”为驱动,推动杨浦滨江等重点区域加快城市更新。

(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扩大滨江区域资源宣传和产业招引声量

近年来,依托滨江的发展和战略地位,区滨江办、滨江集团会同区投促办在滨江的能级提升、资源宣传和产业招引等开展了系列工作,除依托聚焦头部链主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集聚外,还通过主题招商的方式和对重点商办地块推介方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如组织召开杨浦滨江全球推介大会等活动,并制作最新版的招商手册,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意向企业的背景、产业定位、功能导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意向项目,推进对相关意向企业的积极洽谈和落地跟踪。

(五)健全监管与评估机制,规范项目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依据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上海市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文件精神,目前杨浦滨江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已正式启动。

作为规划建设综合主体的滨江集团以“提升建设实施品质,加快建设实施效率,协调复杂项目问题,提高整体实施效益”为目标,大胆作为、先行先试,实现了规划实施平台从无到有的突破,开创了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建设的新局面。

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确保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针对杨浦滨江区域重点工程项目,通过规划实施平台的长效工作机制,力争实现规划与实施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平台由综合实施主体、相关管理部门、专家委员会和专业服务团队参与,通过项目实施库管理、地区总图与管理手册编制、综合约定和工作备忘录、方案设计服务、统筹开发建设等方式,以推动实施为导向,整合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力量,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方协同机制+三方管理平台”的治理架构,构建杨浦滨江区域高品质的整体建设格局。

(六)激发居民环保意识,深入参与滨江建设、共创绿色滨江水岸

在加强居民参与方面,对标对表《杨浦滨江全力争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杨浦滨江创建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点,呼应市民对滨江的要求及建议,包含儿童友好、老人友好、残疾人友好等更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及服务进行整合改善,在“增绿量”、“提品质”、“拓功能”上下功夫,以“公园+”推动绿地功能融合,推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色、杨浦特点的公园城市。聚焦重点结构性生态空间,推进杨浦滨江及支流绿带贯通,串联杨浦大桥公园、复兴岛、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等绿地系统,基本形成滨江区域生态网格;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快杨浦文物数字建设、AR场景建设等工作,让市民游客可通过线上手段游览杨浦滨江,促进全面开放,强化公众参与。

在环保教育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推动了生态文明理念在滨江区域的普及与实践。如我区教育局通过组织“绿色校园”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生态环境社团联盟体教研活动以及“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拓宽了环保教育的途径。如“长阳实验学校环境教育特色活动展示研讨”、“复兴岛公园党群服务站主题徒步活动”、“自然笔记专家分享会”等,有效引导学生珍视和爱护大自然,提升环保意识。区教育局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一步深化学生环保教育,举办一系列以滨江资源为依托的教育活动,旨在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让环保行动成为社会共识的一部分,为构建更加美丽的杨浦贡献力量,确保环保意识能够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在生态旅游方面,由区文旅局、区发改委等相关委办局牵头举办零碳音乐会,将光伏和储能系统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于音乐会活动上,扩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滨江形成低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未来将持续深化区域资源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吸引更多人走入工业风和人文景并存的城市水岸。

最后,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杨浦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促进杨浦滨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从而打造一个更加绿色、和谐、宜居的杨浦滨江是我们的责任,感谢并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滨江地区开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把杨浦滨江打造成绿色人文、开放共享、舒适高效的世界一流滨水岸线。

             上海市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办公室 

20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