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情况 2016-01-11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情况

                      

2015年工作情况

 

2015年,杨浦区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杨浦创新中国成立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全国文明城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  以建设家庭医生制度为载体,深化社区卫生改革

1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立杨浦“11125”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由1名全科医生配备1名社区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构成1个“家庭医生团队”,为责任居委约2500名签约居民提供服务;3-5个家庭医生团队构成一个单元,为签约居民提供全过程、全健康、不间断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全区208个家庭医生团队全覆盖306个居委,提供家庭医生制服务。

2、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深化功能建成50个标准化“家庭医生工作站”,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硬件配备、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制度流程,促进居民更加便捷地享受防治一体、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落实“家庭医生服务”信息化支持管理系统、电子化预约门诊与双向转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

3、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推出涵盖16种优惠措施“杨浦家庭医生服务包”,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居民提供“慢病长处方”服务,对间距较远、服务量大的22个站开通实时结算功能,进一步吸引居民首诊社区,现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60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81.2 %。

4加快提升家庭医生队伍的综合水平。对家庭医生在收入待遇、进编进岗、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家庭医生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开展“推进卫生新医改,当好健康守门人”杨浦区十佳“家庭医生团队”和十佳“家庭医生”立功竞赛活动,通过典型培树、先进激励,助推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江浦、长白成为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二、推动医改重点工作,推进卫生资源整合及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以完善“完善公立医院监管、综合评价、全面预算管理、投入机制、薪酬制度”为重点,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区域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建设,落实各医疗机构与市“阳光采购平台”对接。二是推进控江医院、沪东老年护理院资源整合,完成护理院整体迁入控江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整体迁入新院。三是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完成江浦、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四是全力推进区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区中心医院综合楼新建、五角场街道、控江及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建、改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

三、以推进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了社区居民大肠癌的筛查工作。启动实施第四轮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二是重点传染病防控有序有力,密切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疫情,严格做好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第三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脑卒中预防和救治体系建设。未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监测接种率达99.9%。三是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和专病防治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无业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规范管理率100%。推动“心理卫生进机关、进楼宇”项目。开展“杨浦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医教结合试点项目”。四是继续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完善预案管理制度和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五是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启动编制第五轮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新中国成立家健康城区,促进社区大健康格局的建立。

四、以规划落实为引领,大力强化全行业监管

一是制订卫生计生“十三五”规划及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市第一康复医院创建复旦大学医院附属医院;继续支持社区资本投入老年护理事业;探索在新江湾城国际社区引入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完善医疗服务监管指标体系与平台,试点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将监管与评价结合,引导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三是加强依法行政及监督工作。完善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卫生资源结构布局仍存在短板,新江湾城、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未完成,老年护理床位不足,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人才队伍不够稳定。

 

2016年主要工作

一、  实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在11家社区全面实施试点。一是在服务模式方面,继续完善杨浦“1112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做实“杨浦家庭医生服务包”,推进居民与“1+1+           1    ”   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引导签约居民优先利用家庭医生服务。二是在服务内涵方面,充分利用APP互动平台、热线咨询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全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慢性病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三是在服务流程方面,完善三二一级医院转诊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积极指导三二级医院与家庭医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转诊专家库”的运行情况,促进提升转诊到位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四是在服务支撑方面,继续实施杨浦区“十佳家庭医生及团队”、“示范家庭医生工作室”创建活动,建立岗位激励机制,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加快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二、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架构,加强对公立医院规划、投入、监管、评价和信息公开的管理。深入推进医药分开,进一步推进区属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检验试剂供应链平台建设,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更好地满足居民实际用药需求。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二期项目建设,促进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推进便民利民卫生工程、实事项目

加快五角场街道及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拆除重建等项目,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进服务站点均衡化布局,提高居民就医的便捷性、可及性。推进杨浦区中心医院综合楼建设。做好市、区政府有关实事项目。

四、补足医疗服务体系短板

推进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分院(杨浦区运动康复中心)正式运行,实施区加快推进康复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积极构建具有杨浦特色的三二一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依托控江医院加入新华医院集团,重点发展老年医学专科,加强沪东老年护理院的区域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打造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社区-家庭的循环圈,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向护理床位转型。推进“医养结合”,强化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撑,进一步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工作。

五、强化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组织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国家和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肿瘤、视力低下的“预防-干预-治疗”综合防治服务。推进“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区”、上海市“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加强产科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妇幼保健服务,积极应对因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出生数量的增加。完善“120”布点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深化爱国卫生活动及健康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健康杨浦”,协助做好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举办。

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区医疗服务监管中心,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医院评审工作体系,促进医院持续改进服务和管理。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制。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通过营造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加强科技支撑等措施,做到让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