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0-01-31

2019年,根据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法治杨浦建设、全面提升城区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要求,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筑牢基础、提供保障。目前,根据中央、市委、区委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自查的要求,我局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自查要点与责任分工》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

1、推进情况

我局积极推进落实《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2019年根据全市行政审批“双减半”的工作要求,我局严格贯彻执行行政审批“材料减半”、“时间减半”的各项审改措施,对社会投资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提升行政效率。同时,按照区大数据中心的统一部署,将各项政府内部材料通过影像资料的形式,上传中心服务器进行云采集,在审批业务中进行共享,做到行政审批的无纸化办理。

今年上半年,我局根据《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检查,未发现存在影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

今年9至10月期间,我局梳理并发布了“一网通办”事项的办事指南,目前所涉行政服务事项皆已上线,今后将使用上海市统一入口受理相关业务,打造公开透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型政府。

2、问题和薄弱环节

今年来,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优化政府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将监管的重点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开展了多个监管领域的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审批流程改革”、“放管服”、“信用体系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各系统尚存在多头管理、数据互不共享、任务交叉重复等问题,尚未在法制层面形成各项工作的合力。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目前,我局定期向市信用平台、区监管平台导入我局监管数据,并结合本市工程项目规划许可后监管工作的若干规定,拟将批后管理、双公示制度和信用建设结合起来,根据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按照奖惩机制,及时通报诚信主体的相关监管情况,以此为抓手将行政权力的运行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顶层设计,以法治化的角度通过高屋建瓴,引导各项改革制度的衔接与整合,实现各项监管统一部署,制度建设有章可循。

 

二、禁止罚没收入与行政机关利益挂钩

1、推进情况

我局对涉及需要进行行政罚款的项目,依法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上载明罚款金额、缴款日期和具体代收机构,由处罚对象将罚金缴入银行专用账户,确保罚缴分离。

2、问题和薄弱环节

    目前我局罚没收入由区财政统一管理,尚未发现相关问题。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建议财政管理部门对罚没收入的资金流向主动公开,增强人大和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全面推行“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三项执法制度

1、推进情况

我局执法队员目前做到全员持证上岗,并在办公场所悬挂执法人员信息公示牌。对每一件行政执法案件,确保从立案、现场勘测、证据采集、调查询问、作出处理决定的执法流程皆符合法定程序。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后,我局按照法定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将涉案信息上网公示。对于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由局法制部门进行审核,同时报上级的法制部门备案。

2、问题和薄弱环节

目前,我单位配备的执法设备仍为手提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不利于“全过程记录”的有效开展。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我单位已通过相关预算安排,将专业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列入采购计划,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做到执法现场的“全过程记录”,确保证据采集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

 

四、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情况

1、推进情况

目前,我局已实现运用区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对相关监管事项进行大数据管理,今年以来共完成7幅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缴付等系统化监管。

2、问题和薄弱环节

目前,我局各项业务中纳入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还较少,采用事中事后监管的模式尚未普及。同时,在已纳入监管的领域,由于缺少法治化的顶层设计,故没有完全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链条,致使法治监管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目前,我局已根据市局的审改要求,进行审批流程再造和监管模式转型,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本市规范性文件的统一部署,将更多审批事项纳入事中事后监管;在局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各业务部门间的监管磨合将趋顺畅,在事中事后监管的过程中,相关配合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五、开展定期检查、专项督查

1、推进情况

今年,我局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皆定期带队到租用场地、开工现场进行巡查,针对我局监管领域的行业乱象进行专项整治,并建立《土地储备领域临时用地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规划执法领域“开工未报”问题行业监管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2、问题和薄弱环节

在今年的行政检查中,我局发现建设项目开工放样复验环节存在“开工未报”现象,目前共发现4起,皆已处罚完毕。发现租赁地块违规用地1起,已责令限期整改。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对于违规用地的企业,我局告知地块不再续借,要求其尽快完成搬离,归还租赁土地,并且在整改期内清退违法转租、消除危险品仓库隐患。对于拟开工基地“开工未报”的现象,我局要求企业签写《告知单》,明确告知建设单位经开工复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对不履行开工程序的,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加强对项目开工前建设基地的现场巡查,加强建设领域的普法宣传,压实建设单位的责任,增强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责任意识。

 

六、积极创新,在工作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推进情况

今年我局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对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复杂的项目提供现场查看服务。在项目符合规划验收、土地核验、档案验收的要求后,出具“附条件通过”的规划验收意见。

对规划调整、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涉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事项,在的既有法定程序之外,对于重大行政决策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执行,并适时通过“城区建设工作领域协调机制”加强横向联动协作,形成本行业领域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

2、问题和薄弱环节

目前,我局实行的社会稳定风险常态化评估,由建设单位作为主体,聘请独立第三方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的审批前要件,故该报告往往未将其他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全部纳入,导致在具体的处理中,行政机关依然按照信访矛盾化解的工作任务处理建设项目的“邻避效应”等问题。

3、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我局按照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已将本单位普法责任清单上网公示,并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引导行政矛盾的司法化解决,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的覆盖面,以法治先行的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下一步,我局根据自查情况,全面整改自身问题,根据区委区政府指示和部署,落实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法治政府,把依法治区落到实处。

  

 

 

  

2019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