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A-13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4-05-10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杨房管(2024)21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第A-13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吕培明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第A-136号“关于环同济工业建筑遗存适应性再利用及“美丽家园”共创升级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旧城改造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聚焦环同济工业建筑遗存,以适应性改造实现空间价值重构”的建议
杨浦拥有“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称,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为了更好挖掘工业遗产内涵,实现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近年来,杨浦区以工业遗产和革命遗址为重点,登记公布明华糖厂仓库旧址等一批工业遗产为杨浦区文物保护点,新增4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着力提升“有形的记忆”的保护力度。同时,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将工业遗产的特色元素与红色基因、旅游、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工业遗产功能转型,不断丰富“无形的记忆”。
(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经验做法
自2020年9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创建名单以来,围绕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目标,在推进区域文物资源、工业遗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方面,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探索政策机制创新。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1+N”政策体系,制定《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及9项配套文件,着力破解瓶颈难题,在深化工业遗产甄别评估技术路径、探索分类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积极践行保护工业遗产领域纲领性文献《保护传承工业遗产的上海杨浦联合倡议》精神。二是加快推进活化利用。近些年,先后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落户滨江上海船厂旧址一号船坞,未来将建设古船博物馆;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化身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经修缮后,先后承办了20余项省部级艺术展览。同时注重工业遗产价值挖掘和保护,开展“口述历史”项目,邀请19位老劳模、老专家、老职工代表以及直接参与滨江开发、规划的资深专家学者代表开展面对面访谈,完成12集“杨浦百年·工业印迹”系列专题片拍摄。对工业遗产开展抢救性保护,启动上海船厂等12处重要工业遗产档案资料抢救工作,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三是提升宣传力度。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等不同主题,在毛麻仓库举行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向社会公众宣传文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故事。做深做活“建筑可阅读”“百BU穿YANG”文博品牌,开展文创设计大赛、全民随手拍等活动;推出文物主题游径,策划16条城市微旅行线路;上线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博览杨浦”小程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彰显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加快腾笼换鸟,优化载体资源配置
对环同济核心区及周边的存量载体进行排摸、分析、研究,以全球视野,从城市更新角度提出高校周边地区创新再提升策略。盘活同济大学周边载体资源,推进核心区载体开发、存量载体优化工作。今年,一方面启动绳网厂改建项目,盘活低效能厂房,打造成为集品牌展示、创新孵化、产教融合为一体的新范式载体,带动市属国企载体资源进一步融入区域产业生态发展。另一方面,稳步推进176街坊商住办项目建设,同步跟踪服务地块商办项目。
二、针对“对既有问题从理念、模式、技术等层面优化更新系统性策略,提升‘美丽家园’目标下人居环境治理的精度与品质”的建议
该建议分为“结合代际融合、代际陪护等行为模式打造全龄友好型‘美丽家园’”“基于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与高校、城市共融互馈的复合型共同体,带动社区公共性重塑与提升”“聚焦‘美丽家园’目标,将社区作为衔接顶层设计的重要载体,推动环同济‘美丽家园’低碳转型”3条具体建议,答复意见如下:
(一)针对“结合代际融合、代际陪护等行为模式打造全龄友好型‘美丽家园’”的建议
区级层面:新一轮“美丽家园”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支撑,区房管局牵头建立形成从全区美丽家园住宅修缮工作方案、设计导则、实施细则到街道片区实施方案一套完整的更新工作体系,为统筹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提供支撑;编制完成《杨浦区美丽家园住宅修缮规划设计导则》,《导则》以住房修缮为重点。在分类引导上:结合杨浦实际,将既有老旧小区划分为商品房型、售后公房型、系统公房型、混合型四种基本类型,并进行差异化引导。在场景营造上:从保护和创新双导向入手,着力营造“邻里和睦、市井烟火”的工人新村家园场景,“文化深厚、韵味悠长”的历史文化家园场景,“乐活创智、缤纷多彩”的文创人才家园场景,“舒适便捷、宜老宜幼”的一老一小家园场景。在色彩协调上:衔接单元规划色彩管控要求,结合街道色彩取样,以凸显地域特色、加强风貌协调为原则,提出社区色彩建议。在文化融合上:加强社区文化的融合与表达,传承街道历史空间特征,展现百年杨浦文化内涵,打造多元共享文化空间,凸显特殊群体人文关怀,构建“传统与现代交融、创新与时尚兼具”的杨浦文化时代价值表达。在多维治理上:坚持问题导向,响应人民需求,围绕安全、宜居、韧性三个方面,形成12项治理原则,把控住宅修缮的大方向与重难点。
街道层面:将结合《导则》的有关要求,在美丽家园项目设计过程充分考虑儿童友好、老龄友好、睦邻友好等元素,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型美丽家园项目。一是在项目方案设计方面。积极倾听、采纳社区居民、相关单位等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建议,拟通过举办设计工作坊、居民公开日等形式征集居民意见建议;进一步邀请社区中乐于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的老教授、青年设计师参与美丽家园方案过程,提高社区居民对美丽家园建设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逐步建立居民参与社区改造的全流程框架和机制,包括“前期研究”“参与式规划”“共同建设”“后期维护”等。二是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方面。积极探索、试点以“社区营造”方式开展小区共同活动场所的升级改造工作,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及后期维护,将自治、共治元素与美丽家园项目进行深度融合。三是在社区交通组织优化方面。依托公共绿化空间优化调整、优化社区交通流线、完善停车管理和逐步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改善小区内交通流线,努力在小区内打造全域性或区域性人车分流体系。四是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导则》,将进一步在方案设计、施工管理、标识指引、后期维护等多方面补齐社区无障碍通道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社区无障碍通道的建设水平和使用效果,增强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强化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五是在社区文化认同打造方面。在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充分注重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等杨浦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文化传承为特色,尊重、保护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区文化,将公交新村的公交发展史、同济新村的文化名人史打造为小区的文化名片,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针对“基于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与高校、城市共融互馈的复合型共同体,带动社区公共性重塑与提升”的建议
区级层面:立足杨浦高校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推进工业遗产大规模的活化利用过程中,借力高校专家团队和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背后的经济、历史、社会价值,赋予工业遗存空间时代活力。一是深化区校合作。聘请15位文物领域领军人才组建顾问委员会,与复旦大学文博系、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治理(国际)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签约共建,开展专家论证和咨询,加速与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对接,推进工业遗产提升赋能。二是推进课题研究。立足城区工业文明史,推进“工业遗产基础信息”“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案例”研究,选取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四大类型15项代表性案例,出版《蝶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三是创教研宣一体。结合相关课程教学,聚焦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不同主题,将真实案例作为高校毕业作品设计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索,向青年群体宣传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工业遗产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历史文脉,体会城市精神。
街道层面:积极对接同济大学及辖区企业,通过文化共享、资源统筹等方式,进一步发挥美丽家园项目带动片区化提升,服务环同济发展的功能与作用。一是聚焦街校共享。一方面,重点结合同济大学周边的公交新村、同济新村等小区美丽家园等项目建设,高校文化展示、资源整合利用等要素融入建设过程,让高校的文化走出校园,让社区的居民走进校园。另一方面,积极响应《上海市“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关于“基于绿色校园创建公园城市示范点”的要求,推进区校共享,促进街道绿化、慢性网络覆盖率提升,打造公共设施、校园空间开放共享的重要示范区域。二是聚焦企业需求。一方面,通过走访企业,了解环同济企业职工的切身需求,将CITY WALK城市步行系统打造、小区停车空间优化等需求与美丽家园建设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将公交新村美丽家园建设与NICE2035的整体提升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创新性企业的优良孵化环境。三是聚焦资源挖潜。针对同济新村等社区内有高校产权的资源(如现经营业态为水站,权属同济大学),积极会同同济大学进行社区公共性重塑与提升将其改造成为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便民服务设施,实现校-区一体化建设,以高校设施弹性化补充老旧社区基础配套。
(三)针对“聚焦‘美丽家园’目标,将社区作为衔接顶层设计的重要载体,推动环同济‘美丽家园’低碳转型”的建议
区级层面:目前,本市低碳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示范阶段。根据《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有关积极推进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工作的要求,我区积极引导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社区优先开展低碳社区创建试点工作,新江湾城街道、江浦街道正分别努力推动华润橡树湾-建德国际公寓社区群和现代星洲城-合生高尔夫公寓社区群开展全市低碳社区建设。在试点创建的过程中,涉建街道总结了在控制增量、创新模式、科技赋能、宣传引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探索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同时,我区目前已将部分节能降碳项目纳入“美丽家园”建设。一是雨污分流改造。2018年至2023年我区共完成217个雨污分流改造点位;在今年“美丽家园”的建设中新增10个雨污分流改造点位。同时,在新一轮“美丽家园”建设中,对雨污合流的小区做分流改造作为修缮要素中的必做项。通过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合流至污水处理厂时雨水处理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二是节能降碳材料运用。根据沪住修缮〔2022〕40号以及沪房更新〔2022〕37号文件要求,“美丽家园”建设新增节能降碳要求,涉及屋面、外立面保温材料运用。《杨浦区美丽家园住宅修缮规划设计导则》已将相关材料、标准要求纳入其中。同时,在“美丽家园”建设中一体推进,全面促进修缮工程领域节能降碳,从而改善老旧住宅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耗,提高舒适性。三是积极推进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近年来我区结合“美丽家园”建设,抓紧排摸区内新能源机动车充电桩需求和符合建设条件的小区,对居民需求强烈、条件符合的小区在“美丽家园”建设时预留充电停车位、预埋线路空管,待建设完成后以便社区招募第三方公司进行设备安装。截止目前共完成鞍山四村第三小区及鞍山七村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市级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更加注重低碳建设与社区改造的深度融合,不断提炼低碳社区建设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围绕环同济社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低碳社区建设交流沟通平台,努力构建以主管部门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主力、第三方技术单位为主创的行动体系。
街道层面:将在《杨浦区美丽家园住宅修缮规划设计导则》的指导下,通过机制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措施,努力实现美丽家园的低碳转型。一是建立社区规划师深度参与机制。在美丽家园项目申报、方案评审等关键环节,邀请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深度参与,并结合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等内容,提升美丽家园项目与街道整体规划的匹配度。同时,试点开展由社区规划师团队负责美丽家园小区整体方案设计。二是试点开展低碳化项目实施。街道将积极响应《杨浦区城市更新添亮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推进社区绿色节能嵌入。依托同济大学在城市更新相关领域学科优势与前沿成果,采取建筑师与社区规划师共同管控社区更新的全过程协同设计模式,探索社区低碳更新的可行路径,推动环同济“美丽家园”低碳转型。近期拟在“美丽家园”项目中开展低碳化太阳能车棚等科技产品的运用,达到降低小区碳排放的目标。
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4年5月6日
承办单位地址:长岭路115号 邮政编码:200093
承办人姓名:马晴 联系电话:6513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