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杨浦区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2018-01-24
2017年杨浦区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2017年,区司法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大局,全力发挥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推动法治、服务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杨浦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聚焦平安杨浦,推进矫正安帮规范化
截至12月底,在册社区服刑人员为369人,在册刑释解教人员为2520人。
1、建章立制,开展常态化管控教育。开展动态分析研判,强化风险防范,召开区级层面动态研判会10场、司法所动态研判会240场。开展人户分离清理,规范易流动对象监督管理。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出入境证件排摸收缴机制。做好全国双创活动周、国庆、十九大等重要时段安保工作,落实安全警示、外出审批、突击点验、专项检查等强化措施,制定重要敏感节点专项安保方案,举办警示教育56场,对2861人次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面询点验。推进电子定位监管,354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手环,369名社区服刑人员安装手机定位监管APP,电子监管覆盖率达100%。开展社区矫正分类教育,举办入矫教育培训班21期,推出“知返:向着希望……”系列文化矫治项目。
2、先行先试,持续提升监管效能。率先开展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工作,在全市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指挥体系建设,获市局创新性项目立项。建立全市首家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基地“未成年人启航驿站”。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模式得到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检查组充分肯定。举行应急处置培训演练,提高安保实战水平。开通“杨浦矫正”微信公众号。
3、源头介入,积极开展精准化帮扶。加强监社联动,做好临释人员回归衔接,建立帮教协议备案机制,确保帮教协议签订率100%。完善“司法所帮教、派出所管控”工作模式,落实重点刑释人员的帮教管控。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对象进行针对性帮扶,协调相关部门,共向336人次发放补助金186960元,落实户口7人、低保89人。
二、聚焦和谐杨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全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456 件,调处成功18079件,调解成功率97.96%。
1、夯实基础,推进工作平台建设。推进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制定《关于建立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的实施意见》。建立以个案评估为基础,覆盖全区各行业、各街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人民调解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司法所标准化建设试点,推进四平、控江、殷行、大桥等四家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在原有“矛盾纠纷排摸调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建立区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新增调解员管理和案件质量评估两项功能。开展专题宣传,制作《杨浦人民调解》专刊和人民调解形象展示片。
2、紧扣热点,开展疑难复杂纠纷化解。调配资源,组织“老韦工作室”团队进驻蒋家浜征收基地。与区法院、人保财险上海公司联合成立PICC人身伤害赔偿联合调解中心。加强访调对接,指导区调解协会承接办理区信访办发布的29件信访突出矛盾。与区法院知识产权庭、知识产权园区深化知产调解联动对接。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度监督检查。完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受理295件,调处成功 218 件,司法确认 154 件。
三、聚焦法治杨浦,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1、组织协调,形成法治建设合力。协助区委成立全市首支党委法律顾问团, 推动党委系统带头依法履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推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出台实施,相关做法和成效得到充分肯定,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专门编发简报。加大考核督促力度,对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依法治区考核分值进行细化、修改和完善。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及执行计划。在第四批“全国法治城区”创建活动中,我区成功入围本市创建先进单位的候选单位。
2、项目运作,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就司法行政更好服务睦邻家园建设开展主题调研。召开区“社区法治专员”研讨会,总结长白试点经验做法,推广“社区法治专员”制度。积极争取街镇支持,在睦邻中心协同推进“法致睦邻”项目。将服务睦邻家园建设纳入司法所目标管理办法,通过考核来激励引导司法所积极开展工作,12个街镇司法所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活动百余场。
3、突出重点,营造全民守法氛围。对标文明城区创建,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各项指标牵头上报工作。紧扣关键少数,在中青班、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轮训等班次均安排法治课程学习,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专题培训、新任处级干部岗位法律实务培训。紧扣青少年学法,联手教育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周,指导街镇举办“以画释法”青少年学生法治绘画作品征集、暑期普法十佳项目征评等活动。
四、聚焦创新创业,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我区现有律师事务所124家,执业律师877名;全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18 件,接待咨询 29634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1828件,其中办理免费遗嘱487件, 减免24件,减免费用总计419221.5元。
1、需求导向,优化法律服务质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本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组织律师深入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实训基地、创智天地提供法律服务。深化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创制区律师党委“律政先锋佑睦邻”项目。加大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目前全区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已达12家,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各领域工作。发展机关公职律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应援尽援,扩大法律援助受益面。落实法律援助三项新标准,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结合睦邻家园建设,优化完善“便捷法律援助圈”。推进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与区公检法三家部门联合签署协议,改进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加强与区仲裁、劳动监察、工伤认定等部门沟通,建立联系协作机制。规范强化骨干律师准入、退出机制及流程,强化对骨干律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在政务大厅、12348上海法网开通网上预审查。
3、便民利民,加强公证质量建设。推进接待窗口建设,优化办证程序,积极开展互联网核实取证新模式。新增遗嘱接待窗口,对上门类公证实行首问负责制。作为全市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单位,大胆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方法,加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拓展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公证服务。加强质量管理,修订实施《公证质量考核实施意见》、《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公证员合作办证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智慧公证”试点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公证业务中的运用。
五、聚焦全面从严,加强队伍作风能力建设
1、思想引领,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内训平台“杨司讲堂”,以政治理论、业务工作和个性化课题三大板块为学习内容。在本系统认真组织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学懂、弄通、做实,进一步强化“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组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巡视利剑》专题片,开展学习讨论、微感言征集。
2、条块联动,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积极与人保、财政、街镇沟通,实行司法所编制、人员、供给关系统一管理。起草司法所科级职数使用及干部交流实施方案,推动局机关和司法所人员流动。开展司法所建设情况调研,完善司法所绩效考核标准,全面发挥司法所基层法治平台作用。
3、严肃管理,持续提升政风行风。接受区委巡察,就发现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加强纪委班子建设,成立局纪检监察室。研究制定局机关和法援中心个人绩效考核方案、司法所科级职数使用及干部交流实施方案。制定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检查方案,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风检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举一反三,严肃开展公证警示教育和规范公证执业专项治理活动。
上海市杨浦区司法局
201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