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2012-02-07

 

2012年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2012年,杨浦人口计生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以“十二五”规划为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改善人口结构,为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促进杨浦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本强区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建立以综合改革为平台的人口综合管理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坚持将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导向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区人口计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工作联席会议等平台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重点和难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推进。将人口理论列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思想共识。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开展人口理论和实务培训。指导街镇设立人口计生工作实践培训基地,实施校区双向交流的干部培养计划。组织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师、育婴师、社工师等各类培训、考试,进一步探索队伍职业化激励机制。指导优韵社工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着力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项目化、社会化运作。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关于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的意见》。

二、加强以六普数据为基础的人口战略研究,加快转变部门职能

认真抓好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发挥“复旦·杨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复旦·杨浦优生促进中心”平台作用,围绕杨浦的发展大局,开展《杨浦区家庭结构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影响》、优生促进工作机制、孕前和围孕期保健模式、生殖健康促进模式等实证性研究。编制年度《人口发展分析报告》和《人口动态专报》。加强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开展对避孕节育情况、本区流动人口现状和需求进行抽样调查,开展中国家庭动态调查。开展国家和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在新江湾、长白街道探索居委人口计生信息化应用模式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广居委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主动参与“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工作。适应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创新,调整和优化人口计生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基层办事窗口的工作效率。

三、落实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的计生扶助政策,积极履行法定职责

积极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规范、简化依法行政审批环节,尤其是特别扶助的年审工作。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奖励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本区独生子女特殊家庭的帮扶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居家养老、住院保险、困难救助、兵儿子结对等项目,在日常生活、健康保障、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行动”,组织基层开展全国依法行政示范街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组织开展《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尤其是流动人口服务维权情况,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事务办理程序,认真受理计划生育信访诉求,妥善解决各类信访难题,加强执法监督和基层执法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新修订的《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和新颁布的《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结合《行政强制法》的施行,完善相关执法文书,规范合议制度和申请强制执行的工作流程,邀请区法院、区法制办的专业人员对基层开展专题培训和研讨。

四、夯实以社区家庭为根本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努力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成立区、街镇两级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站),拓展居委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室功能。坚持面向全人口的“多代”服务理念,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家庭计划指导服务项目,不断完善以促进家庭发展为宗旨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深入推进上海市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运作模式和绩效评估。深化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内涵,探索开展社区早教师资见习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项目,建立工作数据库,完成2200对计划怀孕夫妇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市、区两级政府实事项目。建立“孕前优生绿色通道”、“专家咨询门诊”,开展“优生护航—红房子专家社区行”。完善计卫联动、条块联手的工作模式,以实施药具“优得”工程为抓手,逐步建立“机制优、服务优、环境优、队伍优、药具优”的计生药具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推进以国家试点为契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动“一盘棋”格局形成

加强相关政策联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与获得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劳动培训、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融为一体,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适时召开一盘棋、均等化工作推进会,扩大区域协作交流,搭建街道、部门、区域之间交流学习平台。完成流动人口生育健康服务区政府实事项目。依托基层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促进街镇“一街一品”项目的创新发展,实现外来人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流动人口困难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的妇科检查;向2000名外来务工育龄妇女赠送“女性安康保险”,向1000名外来独生子女家庭赠送“独生子女保险”。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扶助金作用,对常住本区遭遇突发性困难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品学兼优的流动人口困难家庭独生子女给予助学补贴。设立流动人口短信服务平台,定期向流动人口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加强与浙江台州、江苏阜宁等地的两地协作,开展诚信计生共建活动。完善“三区、三点、三人群”的流动人口分类分层管理服务模式。探索为四平环同济经济圈、复旦、理工大学等经济园区的高端创业务工人群提供优质的人口计生服务。开展“新家园风貌”摄影绘画作品展品。进一步加大打击“两非”力度,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

加强新形势下军民共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军地联合成立军民共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军地人口计生工作优势互补、双向促进,实现宣传、服务的均等化全覆盖。全面推进“绿苗工程”,在孕前优生、0-3早教、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宣传指导、事务办理等方面,向辖区驻军官兵及其配偶、子女提供优先优惠的优质服务。

六,弘扬以幸福家庭为宗旨的人口和家庭文化,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坚持以先进的文化方向实现人口和家庭文化的新发展,用国家意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引导家庭形成尊老爱幼、夫妻平等、礼让宽容、邻里和睦的人际关系,倡导家庭计划的现代理念、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会同区宣传、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杨浦人口和家庭文化发展专题研究,围绕家庭文化、婚育文化、独生子女教育、老中青文化互动、外来人口文化融合等开展学术交流。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志愿者、社工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元化、有特色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项目,探索服务家庭、服务民生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将传统经典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人口文化小区(公园、街)。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在充分用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好互联网、微博、热线、短信等信息化平台作用,广泛宣传家庭计划理念、传统家庭美德、家庭发展政策。拓展“阳光同伴俱乐部”的品牌效应,在高校探索建立杨浦区“青年网络—阳光同伴联盟”,搭建青春健康教育国际交流学习平台,进一步完善高校志愿者、社工与社区、园区、商区、营区的“同伴”互动,扩大青春健康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