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6-03-0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2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杨浦区区长  谢坚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科创中心争机遇、基层建设抓落实、基础设施补短板、‘十三五’规划绘蓝图、从严治党是保证”五方面的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抓推进落实,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创新驱动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过去五年年均增长7.5%;完成税收收入9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3.8%;完成区级财政收入9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8.1%,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1.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1.9%。二是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1.6%(不含烟草),比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过去五年累计下降21.2%。三是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被确定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四是民生保障水平有新提高。通过拆、改、修并举,改善了1.54万户居民居住环境,五年累计受益居民6.75万户;养老床位累计达到8358张;城镇登记失业24188人,连续五年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12件45项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迎难而上、务实奋进,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开局良好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三区联动”内涵日趋丰富,第一轮试点城区专项资金共安排15亿元、支持370余个项目,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上海首批创业型城区,实现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五连冠”。

创新型城区建设战略升级。全区上下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市区联动,主动对接市委一号课题,开展系统研究,积极谋划杨浦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十届市委八次全会将杨浦纳入科创中心的空间和功能布局,明确提出杨浦要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为杨浦新一轮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区上下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形成共识、共为、共赢的局面。围绕区委加快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大力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办法,加快推进复旦全球创新中心、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腾讯示范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

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6400余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4家,新增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3家,新认定区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与腾讯、沪江网等合作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启迪之星、优客工场、蚂蚁创客等一批新型孵化器落户,全区被市认定的孵化器、加速器达到37家。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揭牌运营。新增中央“****”人才25名、市“****”人才21名,中央、市“****”人才累计达到242名。新增海外人才创业企业5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件。一期、二期政府引导基金帮助区域内26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9.67亿元。新增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企业8家,累计达到49家。

创新创业氛围加快营造。启动打造大学路、国定东路、长阳路等创业街区、创业社区,建成i-Yangpu无线网络三期,五角场成为市智慧商圈首批试点单位。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分会场、全国“发现双创之星”走进上海主题活动、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大赛,与复旦、同济、财大等联合举办“创业五角场”、“四平社区空间创生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牢牢抓住发展要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完善产业政策,更加突出基础平台支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8.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过去五年年均增长20.2%。“四新”经济集群效应显现,云计算创新基地集聚大数据、云服务企业约3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65%。一批老厂房功能加快向现代设计、科技服务转型。

以“南北呼应”开发战略为引领,重点区域辐射带动效应增强。五角场随着36万平方米的合生国际广场基本竣工,五个角功能布局更加完善。新江湾城加快项目开发和服务配套,汉高项目开工,湾谷科技园功能加快集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305亿元,区域增长极作用不断强化。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能级加快提升,旭辉(海际)、紫荆等商业配套项目建成。滨江南段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丹东路轮渡站等项目竣工。

以优化投资服务为抓手,招商引资量增质优。建立区投资促进办公室、投资服务发展中心和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区新设立企业6542户,新引进注册资本215.21亿元,其中,新引进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25户。中兵北斗、千寻位置网、京东O2O中国区总部、阿里体育、蓝格赛亚太总部、AECOM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积极落实一系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建立“投资杨浦”微信平台和区中小企业展示中心。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外向度水平不断提升

对接自贸区改革成效初显。发布2015年版行政权力清单,制订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行政责任清单,建立街道镇行政服务清单,完成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编制。积极实施“先照后证”,将148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区属企业集团核心功能。制订基于任期制、分类考核等为重点的区属企业考核激励方案。加强资产、资金信息化监督管理。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合同利用外资5.25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加强与国内外创新主体合作,与西门子、IBM共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国内交流合作,积极落实“两地五县”对口支援工作。

(四)坚持不懈补短板,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北横通道前期征收有序开展。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加快建设。长阳路(大连路-内江路)拓宽工程和江浦路(周家嘴路以北)交通改善工程竣工。江湾-五角场市级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四平路西侧微枢纽示范工程,增加、调整1229路等9条公交线路,开通殷行路、殷高东路等区区对接道路。

城区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城管综合执法改革,成立区城管执法局,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街道镇网格化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拆除违法建筑10.53万平方米,完成“18+3”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整治。“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问题按期结案率达到99.9%。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关停搬迁“三高一低”企业5家。在26个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6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绿色帐户”试点。建成绿色建筑27.6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4.0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32平方米。

城区安全持续巩固。坚持最严标准、最严要求、最严措施,以危化品、“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为重点,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老旧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评估和监管,为3.14万户直管公房安装消防喷淋装置,在重点监管餐饮单位实施远程视频监控。加强社会治安稳控,做好重点区域、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城区保持和谐稳定。

(五)重点聚焦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完成旧改征收5068户、拆除旧住房14.06万平方米,过去五年累计征收2.59万户、拆除旧住房75.95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约6250套,完成旧小区综合整治50.59万平方米,改造二次供水设施405万平方米,更新表前供电设施9.19万户。

社会保障服务持续加强。积极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救助各类对象52.63万人次,支出救助金2.77亿元。完成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新增养老床位909张,为2.52万余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开辟失独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15家,新设社区智能微菜点8家。推出“青年就业启航卡”,托底安置1213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创建市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区。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优质协调发展。区域教育质量高位稳定,启动杨浦整体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完成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新增3个教育集团,启动第四轮“三名”工程,新增4名特级校长,深化“创智云课堂”项目。推进区域卫生资源调整,完成沪东护理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搬迁,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引导市民基层首诊,全面实施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长处方。成功举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世界极限运动大赛、新江湾城8公里跑等一批重大文体活动。

(六)更加注重基层建设,社会治理得到加强

基层服务管理职能得到增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八个配套文件”。完成街道镇机构调整,强化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职能。顺利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279个、支出4450万元。

社区治理和服务得到提升。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强化全区公共设施资源统筹,建成29个社区睦邻中心。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服务。各方携手共建共享和谐城区,妇女儿童、红十字、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稳步推进,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推进发展动力转换、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是相关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驻区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杨浦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城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区域创新资源引领支撑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龙头企业集聚度还不够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力度还需加大;基础设施短板还较多,城区管理薄弱环节仍不少;大气、水、绿化等老百姓直接感受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够高;跨国公司总部型机构数量不够多,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旧区改造任务重、压力大,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区域安全隐患还不少,火灾等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加快解决。

二、关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我们按照区委《关于制定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要求,对标先进城区,注重公众参与,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凝聚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描绘了杨浦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一)“十三五”发展总体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是杨浦形成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框架体系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杨浦发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率先建成万众创新示范区,为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作出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为引领,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率先建成万众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区,建设更高品质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纲要(草案)》提出了5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加快推进,区域创新资源的贡献力和国际创新要素的集聚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达到30家以上。二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预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三是城区环境显著提升,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57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优化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布局。五是社会保障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充分体现了中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顺应了城区发展大势,回应了群众期盼,是我们必须不懈奋斗、努力完成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围绕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思路举措,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五个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释放城区发展新动力。创新是杨浦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动力之源。必须继续把创新摆在全区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完善机制和营造环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纲要(草案)》紧紧对标区委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万众创新示范区,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契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6个承载区中对杨浦特有的功能定位。《纲要(草案)》提出以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发展方向,聚焦发展现代设计服务、智能制造研发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北斗、互联网教育、科技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此外还要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是对“十二五”我区“两个优先、两个提升”产业发展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并积极顺应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四新”经济发展潮流,符合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发展大趋势,有助于全面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区整体均衡性。增强发展协调性,要着力体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软硬结合、顺应自然,切实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推进形成新旧融合的城市肌理,着力完善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十二五”时期五大功能区的基础上,《纲要(草案)》统筹考虑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出“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整体空间格局,与新江湾城、五角场、环同济、大连路、滨江发展带等五大功能区有机融合,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从“以点带面”向“全面发展”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优化杨浦城区空间和功能布局,推进东西联动、南北互动。要聚焦制约城区发展的突出短板,促进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区功能的协调,全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区功能形象明显提升;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将安全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和发展全过程,使城区运行更有序、更便捷、更安全,为建设更高品质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更宜居。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杨浦在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绿色作为城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推动形成绿色空间布局、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围绕高品质中心城区建设目标,聚焦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以及广大市民直观感受的大气、水、绿化等重点领域,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加快推进城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看得见、感受得到。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内与对外开放并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引进集聚总部型企业和创新型机构,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学习借鉴自贸区经验,深入推进科技、经济、社会、政府管理、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全区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功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民生优先,注重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质量,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杨浦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十三五”时期,杨浦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要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加快建设服务供给、需求评估、服务保障、政策支撑、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围绕均衡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目标,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供给水平。三、全力以赴做好“十三五”开局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届市委十次全会和九届区委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区级财政上百亿、旧改决战平凉西、基础设施抓‘双十’、文明创建靠大家、三严三实作表率”的重点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为杨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坚定不移补上基础设施短板,为杨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突破10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左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完成旧改征收5500户、收尾6个基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2016年,要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完成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基本布局。紧紧围绕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总体目标,加快实施相关行动方案和具体任务、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三张清单,抓紧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先行先试,努力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力推进万众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大学路、国定东路、长阳路、凤城巷等创业街区、创业社区。鼓励建设更多公办与民营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国内与国外联动的孵化器,提供便捷、实用的多功能空间。充分发挥高校、创新企业、创业“大咖”的“蒲公英”效应,为创业者链接要素、提供指导,形成扩散示范效应。坚持市场化运作,打造杨浦创新创业活动品牌,促进优质创新项目落地。

着力增强知识策源活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在科技成果处置权下放、扩大收益权、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等方面,凝聚共识、先行先试;按照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加快推进复旦全球创新中心、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完善科技园区考核办法和扶持政策,探索完善园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园区股权多元化改革,切实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培育更多国内外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积极打造技术转移高地。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功能,吸引更多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扩大政府引导资金规模,设立创业投资引导母基金,支持更多天使投资、VC、PE等集聚;通过创新券、创业券等方式,提供创业培训、咨询、检验检测、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等服务;支持企业在“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二)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空间结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进一步提高产业政策的导向性、有效性、精准性,加强政策评估。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两张清单,正面清单要围绕聚焦发展、加快发展、培育发展的产业,着力打造相关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形成若干产业集群;负面清单要禁止“三高一低”和危化产业进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围绕西、中、东空间布局,推进一批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西部核心区,汉高总部大楼竣工,加快推进湾谷科技园二期等项目建设。中部提升区,加快打造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控江路商业中心,优化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东部战略区,着力推进规划和土地收储,编制中北段滨江控详规划,推进滨江公共岸线一期示范段竣工开放,二、三、四期开工,五期加快前期准备。

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坚持招大引强抓增量,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完善对企业服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发挥产业政策和优质商务资源综合效应,推进精准化服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载体、人才等发展瓶颈,降低小微企业初创成本,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及时、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对内对外并举,力争改革开放有新突破。

进一步借鉴复制自贸区经验。深化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进一步创新投资管理制度,探索符合杨浦区情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好张江的资金、政策、品牌等资源,推进杨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区联动”。

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产权代表人制度,发挥国资国企在园区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创新中心的多形式联动合作,大力吸引国外顶尖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校、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办事处等创新机构,引进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9家;鼓励区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基地建设,拓展海外工作网络功能,争取海外人才相关证件就近受理、就近发证。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做好“两地五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实施精准扶贫。

(四)全力促进城区功能形象不断提升。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狠抓重点薄弱地区整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形象。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抓“双十”要求,做深做细项目方案,抓紧前期审批环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军工路北段高架快速路、北横通道杨浦段等十大项目开工;加快推进大定海排水系统、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虹杨变电站主体工程等十大项目竣工;国定路(政通路-政立路)、控江路(大连路-江浦路)交通改善工程、江湾城路区区对接道路等7个项目要力争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聚焦精细化管理,加强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扰民和扬尘污染。加强五角场、控江路等重点区域动态和静态交通管理,建成五角场、新华医院周边公共交通诱导系统。推进公共停车信息联网,实现手机APP实时查询。推广公共自行车应用。

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加大社会宣传,深化社会动员,引导社会参与,重拳整治顽症陋习,切实改善薄弱环节,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完善“大联动”考核体系,建立居民投诉、媒体曝光问题责任倒查机制。开展30个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治理,持续加大对违法搭建、群租、黑车、乱设摊等顽症整治力度。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水平,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工作氛围。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关停搬迁“三高一低”企业5家。推进清洁水行动计划,对嫩江河等河道实施“一河一策”综合治理,整体规划杨浦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更加注重生态绿道建设,推进绿地的成片成链分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36平方米。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拓展“绿色帐户”。

(五)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更加注重均衡性和群众获得感,着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以平凉西块为重点的旧区改造。加强旧改全过程管理,积极应对市区联合征收机制调整,加大房源和资金筹措力度,抓紧启动平凉6、10、11街坊等一批基地,加快推进2、3街坊等已启动基地收尾。多渠道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综合整治旧小区30万平方米,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0万平方米。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积极推进“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养老床位500张、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家,全面开展统一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建成残疾人失智失能中心。新建、改建菜市场2家。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和就业托底保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就业指标。推进江湾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巩固提高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双拥共建水平。

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要以普惠、均衡为原则,加快补上新江湾城等区域社会事业配套短板,进一步提高全区社会事业整体保障能力和发展水平。深化整体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第三轮创新试验工作。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新增10所区新优质学校,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打造3-4个创新实验室,探索骨干教师流动机制,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建成现代职业音乐学校,杨浦德法学校开工。坚持公益导向,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降低药品加成率。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广“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设立区老年护理培训基地和运动康复中心。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杨浦区图书馆(旧上海市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健全社会体育资源开放机制,新建10个小区健身点、10条百姓健身步道。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举办好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森林音乐节、世界极限运动大赛、新江湾城8公里跑等重大文体活动。

(六)切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更加注重大数据应用,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维护城区和谐稳定有序。

加强基层自治能力建设。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新建10个社区睦邻中心,细化服务清单,提升品牌效应。推广应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社区管理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探索多元化社区自治模式。加大对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科技类社会组织扶持力度。

提高人口综合服务调控水平。严守人口控制底线,推行社区人口管理网格化模式,健全“两个实有”社区响应机制。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谋划各方面服务保障。深入开展“妇女之家”建设。

(七)努力确保城区安全稳定。严守安全底线,加强责任落实,坚持“一岗双责”,更加注重消除隐患、防范风险,着力为杨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群众创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

切实维护城区安全。始终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持续用最严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严的措施,保障城区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聚焦重点领域,切实加强“三合一”场所、老旧电梯、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隐患整治,滚动开展食品卫生、交通、消防、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安全排查。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水电煤等生活服务设施运行通畅。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领导责任等“四位一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努力确保杨浦一方平安。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加强老旧小区安防、技防设施建设,完善重大项目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信访信息系统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化解一批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扎实推进群团改革,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团结服务所联系的群众。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简政放权步伐加快。落实企业设立“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60%左右的区级审批事项可上网查询或受理。加强社会信用平台建设,实施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依法行政得到加强。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定期通报。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内容细化到项级科目。政府作风不断改进。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梳理不严不实问题并制定落实20项整改措施,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相关制度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

同时,我们也清醒意识到政府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政府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仍然存在,机关工作效能还不够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不严不实和“四风”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靠要现象仍有发生。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加快制度建设,积极加以纠正。

2016年,我们要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的要求,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建设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减少审批、加强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持续推进放管结合。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深化“单一窗口”功能,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探索企业名称改革措施,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放宽企业注册登记场地条件,实施“一址多照”、“集中登记”,探索“证照分离”试点;实施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意见,加快形成行政审批、部门主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衔接的监管体系。

实施互联网+政务。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行政服务模式。以政府信息互联互享为支撑,实现区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入网上政务大厅查询或受理,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杨浦区子平台。

(二)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推进政府运行法治化,切实做到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打造法治政府。始终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政府工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组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专家库。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展机关公职律师。深入推进政府协商,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工商联等的意见建议。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

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做好财政、政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深化财政预算绩效后评价工作,推进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公开。实施规范化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进重要情况权威发布、正确解读。

(三)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把“三严三实”的各项要求体现到行动上,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巩固“三严三实”活动成果,持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全面推行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开展政府部门效能评估,健全行政权力内部流程控制制度,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坚决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贯彻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区委相关要求,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加强对财政经费使用、经济责任履行、重大工程建设等的审计和监督,切实做到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惩腐败。

以上率下带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增强机遇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全面推进政府从严治政、高效施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行专项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培训实效。针对不担当、不作为、等靠要等问题,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问责。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发展使命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无愧岗位职责,不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确保“十三五”开好局,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