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管理工作情况 2014-01-13

  
关于教育管理工作情况
2013年工作情况
2013年,杨浦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这一主线,坚持教育转型发展,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
全面启动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第二轮建设,初步构建“我的创智天地”课程资源框架。在小学、初中试点开展“创新拓展日”活动评价探索,与复旦大学通识学院合作落实通识课程在高中学校的实施。
全面完成迎接上海市对我区教育现代化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督政工作及国家督导团对上海市及区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集团化发展,完善初中教研联合体机制,推进高中“教育联盟”及“学科高地”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高考一本率48.22%、本科率86.23%,中考合格率99.96%,为历年最高。
启动新一轮区“名教师”工作室,加强市、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对20所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年检,初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区教师进修学院争创全国示范性教师进修学院,已获市通过。杨浦职业学校成功争创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辛灵中学谢小双、上外双语学校樊阳分别当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打一小学卞松泉当选为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
实施新建新江湾城延吉幼儿园分部、市东幼儿园分部等举措,有效缓解学前入园高峰。继续做好新疆、云南、贵州等地教育支援对口,全面完成上海市第三轮义务教育阶段3所学校托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研究和联动工作机制,丰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教育”内涵。以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市级课题为引领,加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研究。成立小班化教育名师工作室,主办第九届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举办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和第四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大赛。
深化艺教、科教、体教结合,组织30多支艺术团队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学生舞蹈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市首届市民文化节等国家、市级艺术比赛交流活动,荣获团体一等奖达20余项。在第二十八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杨浦区获得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47项一等奖,科技实践项目获得1项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得了1项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中杨浦区获得了5项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全国赛)中交大附中获得一等奖;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决赛暨第26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中杨浦区取得一、二、三等奖共29项奖项的好成绩。杨浦职业学校申鑫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修理项目获第六名。比赛组织全区10000余名四年级、七年级学生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开展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我区体质健康及格率为93.3%,比2012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
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体思路
继续以推进杨浦建设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计划为抓手,初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框架。继续以“十二五”教育中期评估报告的完善为引领,加快杨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继续以落实教育现代化综合督政整改工作为抓手,持续促进杨浦基础教育持续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重点改革工作及主要措施
抓项目,在全面推进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上求突破。“创智课堂建设”项目。在区域层面“创智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汇总“创智课堂”教学经验,调整与细化“创智课堂”评价指标。“我的创智天地”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建设区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创建优秀项目网上发布、共享平台。研制课程评价标准,进一步推广创新素养系列课程实验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教师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研发《美日俄法创新教育范式》、《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导论》、《创新教育Training & Workshop》等培训教材。“学生创新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项目。初步建立区学生(48年级)创新素养的语文、科学数学试题库与数据库,开展创新素养发展性指标体系指导“创智课堂”实践的研究,完善区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创新素养的学科试题库与数据分析。
三、抓机制,在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上求突破
完善教育集团、教研联合体机制。以研究优化行动,进一步探索骨干教师柔性流动的有效模式,支持成员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完善教研联合体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机制、研训一体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索。
建立区域小班化教育名师培养机制。依托名师工作室,着实推进小班“个性化”教育实践研究,打造小班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校际合作、骨干对口等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教育质量管理、调研、监测与分析;努力发挥市绿色评价的杠杆作用,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完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协作组工作机制。丰富“融入教育”的新内涵,力求在课程资源完善,课堂教学改进,课程评价改革,家、校、社区互动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加强特殊教育合作机制。开展对区域特殊儿童医教结合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及评估的实践研究,加快特教指导中心脑瘫康复基地建设,加强特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特殊教育专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健全区域特殊儿童医教结合信息管理系统。
四、抓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进一步把好教师“入口关”。继续研究制订并完善《杨浦区教育系统自主招聘教师办法》,对引进的新教师提高入职门槛,完善教师进编考试制度,提高新教师队伍的质量。
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以特级校长、特级教师联谊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为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分阶段实施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考核评价,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区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高研班学员的跟踪培养制度,积极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市级影响力。完善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分学段进行期满考核,开展新一轮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审工作。
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和岗变薪变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绩效工资的发放管理,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
启动遵义对口教育援建工作。选取2所初中和1所小学,与援建地的3个县县城内相应学段的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开展三年为一轮周期的“共建共管”。组建支教讲师团赴黔讲学。与遵义市教育局加强沟通,每年举行一期骨干教师培训。利用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教师资源,为当地职业教育拓展专业、培训师资,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组建援黔支教工作室。
抓保障,在构建和谐杨浦教育建设上求突破。完成一批重点项目: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重建教学楼,鞍山初级中学教学楼加固工程,政蓝路、清流环二路配套幼儿园等项目。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二师附小、控二小学分部、延吉二初重建,杨浦职校中原校区新建汽车实训中心,杨浦实验学校(区业大)新建综合楼和国定路、民府路配套小学等项目。继续推进区重大项目:惠民中学迁建及政蓝路幼儿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