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计生工作情况 2015-03-03
关于卫生计生工作情况
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区卫计系统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目标,全面推进医改重点工作,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
(一)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完善公立医院综合评价体系及政府投入机制,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增长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安图医院并入区中心医院,区老年医院成功转型正式成为市第一康复医院并挂复旦大学教学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向老年护理转型,新增1家民办老年护理院。三是完成区属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区属综合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平均达82.41%。四是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市“健康档案二期疾控项目”建设,加快启动信息化二期建设。
(二)全面完成市区政府实事项目、卫生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新增77张舒缓疗护床位设置,为0-6岁常住儿童免费提供儿童系统保健服务18.95万人次,完成51个标准化“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为2014对计划怀孕夫妻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控江医院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精神卫生中心、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国家和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共完成大肠癌初筛25658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8783人。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标准化应急救治设备,开展卫生应急演练9次,出动医务人员383人次、救护车70车次,圆满完成2014“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上海之春音乐节管乐艺术周”等52次活动的现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二)传染病发病率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落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11.00%;落实艾滋病“五扩大、六加强”防治策略,启动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加强结核病等疾病管理。积极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全区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其中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5%、麻疹类疫苗接种率98.9%。外来儿童预防接种建卡证率均在99.5%以上。
(三)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2.17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随访,肿瘤随访管理率100%。深化“医教结合”工作,完成3000余名幼儿的视力等屈光检查,完成120所4.42万名中、小学和幼儿园儿童牙病普查普治,完成5.08万名中小学生沙眼筛查。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孕产妇死亡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0%,完成危重儿转运295例。加强职业、环境、伤害、放射、学校、营养等卫生防治工作,强化食源性疾病医院监测和危害因素监测,阳性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完成3921 例白内障手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9.91%,335名无业贫困精神病人得到免费服药。
(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卫生监督。明晰部门行政权力清单, 加快《办事指南》、《业务手册》编制。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机制。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学校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1-12月,监督检查户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0.64%,完成各类监督检测5083件,合格率在98.4%以上。卫生行政处罚365件,罚款金额29.82万元;处理举报投诉243件。
(五)以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区为抓手,积极推进爱国卫生及健康促进工作。落实《杨浦区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区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全区力量,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办技术评估专家组的技术评估,出色地完成各项创卫阶段性工作任务。大力培育“健康知识一条街”、“健康食堂”(餐厅、就餐点)、“健康促进医院”。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对国家机关等重点场所的控烟监管执法,完善公共场所依法控烟的长效机制。
三、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深入推进
(一)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在服务平台上,构建杨浦“11125”家庭医生工作模式(1名全科医生配备1名社区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构成1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责任居委约2500名签约居民),搭建由中心到站点的家庭医生及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服务措施上,制定“杨浦家庭医生服务包”,明确16种优惠措施,为签约居民提供“慢病长处方”,做实家庭医生与三二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实时医保结算覆盖面。在长效机制上,开展“推进卫生新医改,当好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立功竞赛活动。
(二)社区卫生网底功能不断加强。做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市“高龄老人居家医疗照护试点”扩大到8个街镇,家庭医生签约家庭达19.27万户、65.20万人,签约覆盖率达到49.29%,有效服务利用率达64.68%,197名三二级中高级职称医生支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196人次。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磊获第二届“市民身边的好医生——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1人入围市第一届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2人获提名。
四、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审批单独家庭再生育申请2057例。做好“一门办理,一口受理”的“全区通办”试点,共发放各类计划生育扶助金、补助及奖励金2831.3万元、受惠5429人。深入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两项国家试点工作,为非上海户籍夫妇提供孕前优生检测420对,为外来孕妇提供免费早孕建册健康检查3471次,向2000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
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准入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区精神卫生中心、控江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等级评审。优化诊疗环境和流程,推广便民门诊,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开展整治“医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无偿献血率达100%。继续做好离休干部和区重点人才就医工作。探索在新江湾城建设高端医疗、康复、体检、远程会诊的国际医疗中心,临滨江带打造“高端医疗服务产业园”。继续做好对口援建工作。
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名医师、名院长、名医院”的卫生“三名”建设工程。现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1个、市医学重点专科3个,2014年获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21项,其中市科委7项、市卫计委重点项目1项、市卫计委面上项目12项、市卫计委青年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获专利21项;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18篇。各级各类在研课题共3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研基金4项。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
实施《杨浦区卫生计生系统惩防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继续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实施“一案双查”,把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作为办院方向纳入对基层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深化“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等文明服务主题活动,加大对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传播,推进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
2015年工作计划
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主线,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抓改革重点,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卫生服务。
一、深入推进医改重点工作,落实区政府实事项目及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区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公立医院的政府投入、医疗服务监管、综合评价、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和考核分配改革;实施药品供应链管理改革,完成区域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建设。二是落实区政府实事项目。加快区中心医院树脂厂、新江湾城及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二期建设。
二、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一是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实家庭医生和三二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及“杨浦家庭医生服务包”服务。二是完善“医教结合”社区服务机制,探索“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需求。三是加强社区卫生科教研,积极打造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做实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是启动区第四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编制,落实国家和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传染病防控和慢病防治。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巩固市文明城区及国家卫生区积极创建成果。加快行政权力清理,落实行政权力公开,积极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五小行业”监管。加大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采供血和整治“医托”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公共场所依法控烟机制,促进全民健康教育工作。
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工作,积极开展家庭计划指导,依法落实各项计划生育鼓励扶助政策。稳妥做好上海市支内支边人员退休回沪后申领年老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审核及发放工作。继续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活动和药具服务年活动,推进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常态化运行。加大“两非”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提高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
五、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与区域内三级医院之间的合作。加强区中医医院建设。推进市第一康复医院建设;支持民办资本投入老年护理事业。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准入管理和监管。加强血液管理。继续做好离休干部和区重点人才就医工作。加强医患沟通,积极化解医疗纠纷。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全面推进以“突出重点,统筹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实施“名医师、名院长、名医院”的卫生“三名”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聘任、流动、评价机制,科学调整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强化全科医师、公卫、康复、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家庭医生立功竞赛活动。加大对卫生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对基层单位管理及监督。深化“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等文明服务主题活动,探索推行居民就诊“一卡通”,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加大对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传播,推进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继续做好卫生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