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新村街道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社区 2015-08-28
根据《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和《2015年上海市爱国卫生和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实施纲要,围绕杨浦区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主线,在成功“双创”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力打造杨浦健康生活示范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设健康镇(社区)指标和评估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水平,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例,明显降低成人吸烟率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增强公众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意识,人人养成科学就医习惯,辖区公共卫生建设及市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全员发动,身体力行。控制投入,效率优先;专业领导,项目支撑。前置干预,普及惠众;坚持常态,持之以恒。创新理念,加强实践;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科学健身行动。
扩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充分利用区体育院校、辖区内中小学等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向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培训不断壮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
开展“健康融入万策”科普宣传。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百米宣传长廊、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吸引更多辖区居民能够走出家门,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
普及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做到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方式,同时定期举行辖区健身竞赛活动,吸引更多办公人员投入到健身锻炼中去。
牵头部门:社区文化办。协作单位:社区服务办、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居委会。
(二)加大控烟宣传力度,扩大控烟执法范围。
搞好辖区重点单位控烟工作。对机关、医疗卫生机构、法定控烟场所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无烟环境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加强督导,完善定期暗查和通报公示制度,做好科学监测和效果评价。
加强公共场所控烟执法力度。加大对场所从业人员和控烟志愿者的相关培训,着力协调加强对娱乐、餐饮、网吧等公共场所的控烟监管与执法力度。
营造全社会控烟浓厚氛围。坚持日常宣传与节点宣传并重,促进控烟社会支持氛围进一步形成,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和被动吸烟危害,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女性等人群的烟草危害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新吸烟者的产生,指导科学戒烟,逐步降低吸烟率。
牵头部门:街道健康促进办公室(以下简称“街道健促办”)。协作单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吉派出所、延吉市场监管所,党政办、社区自治办、社区文化办。
(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行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普及安全饮食的科学理念。向居民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和实用性工具,拓宽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提示或警示等信息的知情渠道,指导居民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居民日常饮食油盐摄入状况。进一步加强对厨师培训,促其更新观念,形成绿色健康的烹饪理念。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监督力度。依托街道“大联动”平台,以延吉市场监督管理所为主力,按照“五个最严”的要求,深入开展“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增强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
牵头部门:延吉市场监管所。协作单位:延吉派出所、街道健促办、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延吉城管分队。
(四)完善正确就医保障机制,深化便民服务管理达标。
普及公众正确就医的健康理念。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专业培训讲座,内容涉及高血压、糖尿病、合理使用抗生素、肿瘤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正确就医知识。
完善肿瘤防控和心理健康指导网络。有效遏制社区肿瘤患者逐年递增趋势,构建“四早”网络(早防范、早发现、早关心、早治疗)。把老人和儿童作为建设健康社区的重点关注人群,强化结对关爱机制,形成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居委干部为主要力量的老人与儿童关爱网络。
不断提升辖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一中心,推进医疗服务管理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牵头部门: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单位:街道健促办、社区服务办、文化办、各居委会。
(五)开展爱国卫生清洁家园行动
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动员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积极投入每周四“卫生整治日”、每月15日“环境清洁日”活动,建立机关干部定点督查、居委干部包干联系责任制度,使机关和基层、干部和居民形成共抓、共管环境清洁的新格局。
开展“我的门前我清洁”活动。积极开展门责制试点工作,广泛动员沿街门店每日清洁卫生责任区。同时,依托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平台,建立区域范围2000余家沿街门店“门责管理”诚信档案。
加强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工作。统一组织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努力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不断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有效控制和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切实提升病媒生物防制保障能力,从源头上严控相关传染性疾病发生和传播,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牵头部门:延吉绿化市容管理所、街道爱卫办。协作单位:延吉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街道除害站)、延吉房管办事处、小区物业、社区文化办、志愿者协会、各居委会。
四、项目建设
(一)重点项目
项目1: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强化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街道居民区十七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人员增加小组数;部份居委会重点建设3个示范性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特别是吸纳一些有技术专业知识的居民,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搭建共建平台,拓展健康信息渠道,促进健康服务项目标准化、制度化。构建一支以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病人病情摸底调查与疾病干预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跟踪、健康分析与前置干预。(预案另附)
项目2:社区公共场所控烟建设。展示街道办事处作为“上海市无烟单位”创建成果,扩大创建无烟单位范围。对辖区内如丰收日餐饮部门及延春公园等公共场所全面深化无烟环境建设。扩大对社区居民区无烟楼道和无烟家庭的签约率。(预案另附)
项目3: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本社区绿地和居民居住小区建设具有一定标准、符合居民健身需求的健康步道,加大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以及体质监测站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加强对水丰路“健康一条街”马路设施建设;把延春公园作为延吉地区健康教育主题公园;延吉街道机关、杨浦绿化市容局、延吉养老院食堂建设成辖区健康食堂;延吉卫生服务中心、上理工附小建设成辖区公共健康场所。(预案另制)
项目4: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热点问题探索,即交通安全宣传防范与社区十字道口安全指数调查项目。强化全民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意识,人人规范道路行走行为。重点对中小学生、社区老人以案例分析和展板巡展等形式开展交通法制意识及宣传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实施安全评估,提升安全系数。(预案另附)
(二)特色项目
项目1:食品安全监管建设。加强对食品摊贩、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的综合治理,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违规食品生产经营和流通。对辖区早餐点进行全面排查整顿,规范经营。进一步对辖区餐饮类经营门面开展综合整治工作。(预案另制)
项目2:家庭医生服务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建立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和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专家开展为居民答疑解惑,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库。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提供咨询服务,举办健康讲座及主题录像放映活动。将17名医生和家庭健康顾问对应辖区内17个居委,下沉社区,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在家庭医生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咨询、预约门诊、家庭病床等相关特色服务,进行健康管理和咨询。(预案另制)
项目3:睦邻守望——健康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睦邻家园自治组织机构,以爱心互助、综合治理、文体娱乐、睦邻议事、绿化环境、共建家园开展具体活动,有效提升健康社区的综合服务力。充分利用4个“睦邻中心”现有的展示厅、健身房、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教室、科普智趣园、图书馆等功能用房,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保健咨询服务、指导培训、心理疏导等活动。(预案另附)
五、工作步骤
(一)完善方案。2015年4月30号之前完成。制定《延吉新村街道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社区行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二)动员部署。2015年5月15日之前完成。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成立组织架构,落实创建力量,启动创建工作。
(三)基础准备。2015年10月份完成。排摸基本情况,掌握社情民意。建立大数据库,为整改、提升做准备。
(四)整体推进。201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按照方案,抓好问题整改工作。同时做好重点项目、特色项目和日常基础工作的落实。
(五)中期验收。2016年5月31日之前完成。主要是按照《标准》进行逐项、逐类验收,找出差距,完成整改。
(六)巩固提高。2016年7月31日之前完成。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七)组织迎检。2016年8月—12月期间完成。全面迎接国际卫生组织现场检查验收,争取高质量创建达标。
(八)归档总结。2016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整理资料,归档管理,总结表彰,落实常态。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抓联动”。建立区级、街道、居民区三级网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在区级层面,成立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创建“国际健康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合区卫计委、区绿化市容局、区爱卫办等力量,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在街道层面,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街道相关部门及辖区所、办、院、队负责人共同担任成员员,下设专项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具体事宜;在居民区层面,由居委会书记担任各居民区工作开展的负责人,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做好营造氛围、宣传发动工作,充当好创建工作主力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创新中国成立际健康社区纳入到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高度倾斜;街道专项创建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不断优化方案,控制创建过程,修正创建偏差,确保创建效果。(附区创建协调机构和街道组织领导架构图)
(二)健全规章制度“抓落实”。 完善条块联动、部门协作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定期讲评和阶段性考评办法,开展项目建设评估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开展有效。以健全制度为抓手,明确创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与具体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将创建工作作为各办公室、大联动及居委会年底工作职责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推进过程中做到与文明社区建设相结合,与重点工作相结合,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氛围,确保辖区内不发生涉及健康的各类事故。
(三)加大宣传力度“抓推进”。加强与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合作,提升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讲座,向居民群众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城市特征和标准,普及爱国卫生、食品安全、疾病防治等健康知识。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和各类慢性病重点关注日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周和爱国卫生月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面向全社区居民的健康公益宣传活动,在社区、单位培育发展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注重志愿者的健康促进能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努力打造有效的、可持续的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环境。
(四)加强绩效评估“求实效”。建立居民健康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定期把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健康服务等问题汇集起来,并加以研判分析,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建立创健办与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场所的定期沟通机制,及针对性较强的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捕捉热点与难点,适当调整策略和方向,并不断调整和优化健康社区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实现健康理念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促进生活方式深刻转变;推动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升级,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从而真正实现创建健康社区行动的可持续发展。
延吉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社区领导小组
延吉新村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五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