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议案 2009-05-21

 
2008年实施情况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实践表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与扩大开放的进程紧密相随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深化细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的时代潮流。2008年,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杨浦的发展放在全市、长三角、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来谋划、思考,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区发展模式转变,大力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共享,不断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努力提高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城区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一、突出重点,全面合作,城区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我们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积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工作机制。
  重点区域建设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加快推进五角场、大连路、滨江等重点地区建设,使之成为杨浦对外开放的窗口。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功能进一步显现。南部商业商务区全年完成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50%,消费能级和人气不断提升,成为展示杨浦知识创新区功能形象的地标,特别是中部创智天地已入驻了EMC中国研发中心、甲骨文上海研发中心、百度上海总部、易保网络等70余家科技企业,以及2亿美元盛维资本中美投资基金、联合国南南合作产权交易所、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知识产权审判庭等创新服务机构,城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功能凸现。与美国铁狮门公司签订了关于北部新江湾城90万平方米知识商务中心土地出让合同协议,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展开,将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态型示范项目。新江湾城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吸引了美国汉斯、新加坡仁恒、香港华润置地等企业,一批高标准生活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加快建设,西门子上海中心、德国大陆集团亚洲总部和中国研发中心、北美广场、宝地广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不久后,将有一大批国际创新人才入驻。黄浦江沿岸杨浦段加快开发建设,开展了渔人码头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好中选优,明确了设计方案,现渔人码头一期积极推进,二期工程和秦皇岛路“世博水门”前期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将努力打造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
  加强重点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以提高开放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我区合同吸引外资7.25亿美元,同比增长63.5%。一方面源于招大引强,新引进的阿齐兰兄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铁狮门公司,分别注入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和3.38亿美元;另一方面归功于对存量企业的优质服务,使一些优质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如欧尚、波司登等企业增资超过2.7亿美元,欧尚(中国)总部大楼前期工作也正加快推进。积极支持区域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外贸进出口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有48家共219个项目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获得389.3万元资金支持。今年1家企业申报国家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涉及金额38万元。在投融资服务领域,全面落实与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举办第二届杨浦国际发展论坛—风险投资高峰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发来贺信指出:杨浦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发展风险投资大有可为。杨浦与湾区委员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签署建立杨浦驻湾区办事机构、硅谷—杨浦比较研究的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美国硅谷银行中国代表处落户杨浦框架协议,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共同发起建立的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已落户创智天地。与联合国南南局、国家商务部国际经济支持交流中心和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全面展开。在节能减排领域,全面落实与西门子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区机关大楼、杨浦商城等建筑楼宇的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与芬兰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清洁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在更广泛领域加强合作交流,我区与北美、欧洲等地区合作不断加深,今年以来,接待了加拿大万锦市政府代表团、法国青年企业家联盟、巴黎HEC商学院等来杨浦考察。我区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安杰书记在论坛上作了关于杨浦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专题演讲,同时相关的文字、图片、模型等也在论坛上展出,获得了广泛好评。之后,联合国世界城市论坛非洲市长考察团来杨浦参观考察,我区与非洲维多利亚湖地区部分城市签订了合作交流意向书。今年我区还精心组织了“世博号角”2008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周、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杨浦传递活动、亚洲极限运动锦标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拉力赛等十余项大型文体活动,城区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
  国内合作交流更加密切。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主动融入长三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我区已与台州市、义乌市、舟山市、南通市等10余个长三角地区缔结了友好区市,签订涉及经济、人才、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合作项目。2008年10月份,我们在江苏省扬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杨浦知识创新区推介会。赴京广、江浙、中原、西北等10余个省市开展专题推介和考察。11月,参加了2008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以及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域发展论坛,在加强两地、南北科教创新资源联动发展、整合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今年以来,我区接待国内省市代表团来访近40批千余人次。通过这些宣传推介、调研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地区间的交流渠道进一步通畅,合作项目也纷纷入驻,如我区已与完美时空、淮南矿业、中信集团、中建集团、环球雅思、天业集团等签订了十余个上亿元的经贸合作项目。切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在上半年认真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下半年,积极开展对口支援都江堰市胥家镇灾后重建工作,制定实施对口支援工作方案,选派了两批共22人半年轮转的医疗卫生队(第一批12人已返回),以及第一批6人的一年轮转的骨干教师队伍,并认真做好都江堰市来沪人员就业和救助工作。此外,我区落实对口帮扶云南墨江和西盟县22个项目,帮扶资金500余万元,认真做好服务全国这篇大文章。
  二、创新机制,集聚人才,扩大开放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坚持一手抓硬实力,一手抓软实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汇聚创新人才、提升市民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着力塑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
  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深化完善四套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了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出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30条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内外资企业发展的力度。认真对照市清理的1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清理涉及我区的63个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区企业办证办照服务大厅新址启用,服务部门由12个增加至23个,日均接待量和日均办证照量,分别为去年同期的4倍和5.5倍。在全市率先启动外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企业设立、项目立项、竣工验收三个阶段,落实责任,实行分类协同审批,审批时限总体缩短三分之二。加强企业服务,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帮助铁狮门、欧尚、波司登、汉高、三得利等外资企业切实解决了立项审批、增资扩股、安全生产、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积极引进符合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梳理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大学生创业服务资源,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全覆盖。推出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加大对创业人才、高层人才、领军人才等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办理人才引进和人才居住证3653人,为100余名人才提供租房补贴。完善人事专员服务制度,今年以来,主动深入校区、园区、社区开展上门服务589次,为3844人次提供政策宣讲、业务培训、人事管理等方面套餐式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
  城区功能形象得到改善。着眼于塑造对外开放的良好城区形象,主动承接世博会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召开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市容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三大工程30项工作的同时,加强重点区域建设,并积极推进各街道镇“一街一景”建设,重点开展整治乱设摊、乱搭建、户外广告乱设置和店招店牌设置不规范、非机动车乱停放和机动车停车难、拆迁和停滞基地管理、绿地管理、暴露垃圾和渣土乱倒、建筑工地管理、道路积水和无障碍环境设施缺失等九大顽症,着力打造优美、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文明创建蓬勃开展。围绕上海市迎世博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指标体系,以“蒲公英行动”和学习型城区建设为主线,实施十大文明行动20项工作。围绕解决顽症陋习,结合物业管理,在五角场地区和居民小区,积极开展文明在脚下、文明在手中、文明在口中等蒲公英文明行动,切实纠正高空抛物、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以提升五角场商圈的商业服务功能为重点,以2008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为契机,以创建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加强了店招店牌整治、店容店貌、导购服务、语言礼仪、商贸诚信等“窗口性”领域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和城区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与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扩大开放是一个系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有赖于社会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鉴于杨浦知识创
  新区建设仍处于攻坚克难、打基础阶段,我区的对外开放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开放体系来看,杨浦的对外开放还处于局部、小范围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尚未形成;从开放质量来看,杨浦的对外开放还处于初期阶段,以吸收、“请进来”为主,我们输出、“走出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利用外资的质量、规模、结构还有待优化;从开放环境来看,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吸引国际化人才集聚的政策法规、配套服务设施、人文环境等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积极寻找对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扩大开放工作的新局面。
  根据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研判,2009年,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明年将进入冲刺阶段,各项工作要基本完成,为加快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中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仍处于转型时期的杨浦来说,更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引进内外资、扩大开放的重要发展机遇。此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为推动杨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开放水平创造了有利机遇。我们将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杨浦对外开放工作,不断提高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联动,促进资源开放整合共享
  联动上级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力争得到更多的工作指导、项目、资金、政策等支持,为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联动高校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展科教文化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提升杨浦国际化水平创造更多机遇。联动企业资源,大力推动区域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跨国公司与区域内高校、中小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小企业承接大企业服务外包等,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链。
  二、借梯登高,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一方面,要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区以及联合国南南合作局、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机构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推进西门子、大陆集团、欧尚总部大楼等项目建设,支持推动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在杨浦发展壮大,并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入驻杨浦。另一方面,要推动国内合作交流再上台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大力加强国内宣传推介、交流合作,促进制造业基地与研发创新服务联动衔接、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对口胥家镇和“三地四县”的帮扶措施。
  三、优化服务,加强国际化环境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力度。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建设项目和外资企业设立登记网上并联审批平台,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办事效率。要全面落实市新出台的政策以及区促进企业发展的30条政策措施,加快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出台,加强政策后评估,确保政策效应发挥。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以及各街道镇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优质人才集聚能力。探索完善国际化人才引进、服务和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机关干部外向型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化配套设施建设。聚焦重点地区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功能、形态、环境等综合环境,努力为国际人才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的良好环境。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围绕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发掘百年工业、百年高校、百年市政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从市容环境、城区文明和窗口服务方面入手,促进城区形象有明显改善。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国际性活动,努力培育具有杨浦特色的国际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