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友”会八段锦还能跳拉丁舞!“体医融合”探索“抗帕”新疗法 2022-01-05
“帕友”会八段锦还能跳拉丁舞!“体医融合”探索“抗帕”新疗法
帕金森患者既会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还能跳拉丁舞!12月28日,在长海路街道市京社区睦邻中心举办的2021年颐身健康帕友生命活力加油站总结会上,来自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带领帕金森病患者跟着音乐节奏跳起了拉丁舞。 健身气功、太极拳、体育舞蹈“运动疗育”助力帕友健康
减缓震颤导引方,重心不稳导引方,语言障碍导引方,面具脸导引方,改善僵直导引方,冻结步态导引方……五年来,帕金森康复锻炼营践行体医融合的宗旨,以中国武术健身方法和传统导引养生功法为基础,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研发和创编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专门针对帕金森病症的运动处方——《帕金森病患者导引方》,为帕友进行康复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保障。这个导引方具有国际大量核心论文的佐证,还积极借鉴了古籍中关于健身气功的记载,王震教授团队成员完成了五篇SCI论文发布。
“健身科研医疗”一体化探索多学科治疗新模式 近年来,王震教授团队的“帕金森康复锻炼营”得到了上海市科委、上海体育学院、杨浦区体育活动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共同支持,形成了“健身+科研+医疗”的复合型团队,积极探索针对帕金森的多学科治疗新模式。2020年,“帕金森康复锻炼营”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课题立项,获得“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剑团队为“帕金森康复锻炼营”开展了起立行走测试、反应测试、TMS经颅磁测量、MRI脑结构等一系列功能性测试,团队得出了显著的结果:参加锻炼与不锻炼差距非常大,坚持锻炼时间越长的帕友,加药的量就越少,病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对此,张剑认为“帕金森康复锻炼营”正是用运动的方式来辅助康复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细胞。“帕金森患者会陷入情绪低落和抑郁,而开心需要分泌多巴胺,运动可以让人分泌多巴胺,再加上大家聚在一起锻炼的热闹氛围,可以让帕友从抑郁中走出来。同时,通过健身气功、太极拳、体育舞蹈等针对性锻炼,能够提升患者的上下肢运动水平和反应能力,从而达到干预的效果。”
帕友顾仁康通过3年在“帕金森康复锻炼营”锻炼,先后学会了八段锦、五禽戏、八卦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帕友导引方,达到了拉伸筋脉、畅通气血的良好效果。通过检测,他的反应速度明显提升。在总结会上,他激动地说:“在上海体育学院王震教授带领下,我们不再是残兵败将,我们是抗帕的生力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煜是“帕金森康复锻炼营”的长期支持者,通过长期跟踪与治疗,他认为药物治疗+运动干预已成为当前多学科治疗帕金森的新模式。通过5年来的用药情况数据跟踪,以美多芭药物为例,练习导引方的帕友相较于非锻炼者年用药量增长幅度大大减缓。通过5年实验对比,发现练习导引方的帕友的平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认知功能水平得到改善。事实证明,“帕金森康复锻炼营”通过体医结合的方式,有效消除了帕友们对病症的恐惧,减缓了病情进展,增强了帕友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今年,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总工会联合印发的《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提出,要制定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创建计划,开展“体医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副馆长、上海体育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王震认为,“帕金森康复锻炼营”正是运动促进健康“体医融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学子走出校园,将科研项目落地在社区,把论文书写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着力把帕金森康复锻炼营建设成为激发帕友生命健康活力的加油站,打造运动促进健康的‘上海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