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2025年工作计划 2025-02-10
四平路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四平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荣获上海市拥军优属支持单位、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50余项市、区级奖项。
第一部分:工作回顾
(一)拓展“党建联建”新内涵
一是不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以“五经普”底数为基础,结合城运网格和警务网格,将街道辖区划分为3个党建网格,构建多格合一党建全覆盖格局,实现7836家“两企三新”企业、18616名从业人员、92个“两企三新”党组织、1538位“两企三新”党员的全排摸、全覆盖。同时,每个街区依托现有的党群服务阵地,设立支部工作站,负责该区域内的党建工作指导与协调。
二是持续拉动基层干部队伍强能力。依托“书记沙龙”“主任茶坊”“青蓝学堂”等品牌赋能课程,组织居民区书记前往外街道优秀党群中心参观学习,围绕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展开大讨论,不断增强“ 两委”班子基层治理能力。打造居民干部“雁阵”计划,完成6名居民区书记事业转录,同时形成“老带新、新帮老”的合理搭配。
三是继续滚动落实基层减负增实效。对居民区减挂牌情况进行“回头看”和全面自查,调整室内服务机构标牌(流水牌)23块。结合“社区云”平台,开展面向基层开展对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加基层负担相关问题和建议的征集。
(二)谱写“平安社区”新篇章
一是深化“家门口”信访维稳体系。成立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节点期间每日报告制度,召开信访稳定例会18次,节点期间,无人员赴京非访集访,实现“矛盾不出门,吸附在四平”的信访维稳工作实效。全年受理各类信访件110件,初次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一次性办结率92.45%,上门办信率85.54%,化解历年存量矛盾6件。推进辖区3处人民建议征集站点建设,征集并报送人民建议43条,被区有关部门采纳1条。
二是坚持“钉钉子”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常态化检查2212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612人次,检查单位756家,查出各类隐患问题768条,完成督促整改758条,对违规的企业负责人约谈警示32次。对小型建设工程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23份,并全部要求按期整改。清空爱联大厦3层、4层违规租赁住房共51间,清退人员410人。辖区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是筑牢“防火墙”维系社区安全。完成赤峰路89弄1号交行大楼高层住宅的消防设施增配,为居民小区更换过期灭火器及开展畅通消防通道活动,共计新增、更换灭火器3150只,新装高清探头49个,清理废旧电瓶车、自行车1200辆。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攻坚,排摸电动自行车11716辆,为鞍山一村第三居委、鞍山三村、铁岭路50弄、公交新村等十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进行了消防设施改造增配工作。同时新增充电桩19个,充电槽口245个。截至9月,辖区共发生火灾24起,无人员伤亡。
(三)探索“优化营商”新路径
一是打造最暖营商环境。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发布了“四平路街道营商帮办服务五项行动计划”,即“帮办服务队行动、政务直通车行动、企业服务包行动、政策宣讲会行动和法律护航员行动”。举办“年税务政策专题宣讲会”,成立了“四平路街道商会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杨浦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落实“服务管家”和“服务专员”制度,累计企业1020家次,领导班子带队走访企业268家,累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诉求55件。全面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登记单位2680家。截至8月,累计完成区级地方税2.99亿元,完成进度53%。
二是厚植招商引资沃土。联合区投促四分中心、区总商会,组团赴河南郑州、江苏江阴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探索以商招商新渠道,与当地企业开展交流座谈,吸引优质企业到上海杨浦发展。完成四平路街道商会实体党支部建立工作,由商会副会长张兆平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商会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新增会员11家。截至10月,街道累计招引企业174户,完成进度91.6%。
(四)再添“民生保障”新范例
一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与区人社局共同成功主办第六届“中国创翼”41家来自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获得奖项,同步开展“菁翼计划”,为企业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以高质量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个,开展15场就业创业服务类活动,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3人、完成率103.56%,创业帮扶28户、完成率116.67%,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人数85人,完成率180.85%。
二是以民声惠民生。开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讲好四平民生故事—环同济·人人直播间系列活动”,涵盖新兴领域党建、营商服务、社区云、就业等多方面,5场直播观看量25532人、点赞量439065次、评论数9302条。新建1处睦邻社区长者食堂、1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建设、5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完成32户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5户,举办“爱心暑托班”“爱心寒托班”。开展“戎耀环同济”驻区部队技能培训班、开展“军魂永驻、社区同行”系列活动十场,发放优待证76张,获评“上海市拥军优属支持单位”。成立全区第一家“社区社会组织妇联”。于中天大厦设置“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点位,大连西路四弄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延伸服务点,实现居民“就近办事、家门口办事”,荣获区“一网通办”立功竞赛集体风采奖。开展“蓝天下的至爱”募捐活动募得善款46万余元,全年累计社会救助对象19086人次,发放救助金2451万余元。
(五)打造“城市更新”新样板
“双美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密云社区美丽家园进入收官阶段。高标准完成鞍山路本溪路“美丽街区”,完成鞍山支路薄弱区域综合整治。作为“15分钟社区数字生活圈”试点街道,市民体育健身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爱心妈咪小屋等建成启用,彩虹公园更新、四平展艺术漫游街区获评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优秀创意奖、传播示范奖。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竣工18台、签约7台。拆除12处违章搭建,立案查处8起损坏房屋承重结构案件,在上海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12年21次获评优秀。新建鞍四一、银杨大楼新能源车智能公共充电桩总计36个,银杨大楼新能源车智能公共充电桩项目列获评新能源车公共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四济文明街区”,将抚顺路睦邻中心打造城市社区“四济睦邻小广场”,以雷锋亭为中心形成“四济感动”主题墙,并将周边现有小广场打造成“四济心海小筑小广场”,为未成年人提供“一站式”体验及娱乐。
(六)迈上“文明创建”新台阶
打造市民艺术夜校,举办环同济第九届社区美食节、纳凉晚会等,完成市区三级配送24场,环同济第十九届“元宵行街会”都市化特色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受到了央视、新华社、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日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20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深度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线下观看和多媒体报道阅读量超亿人次。举办市级体育赛事3场、区级赛事3场、街道级赛事190场,累计参加居民近2万人次。市民健身中心接待运动及体验市民80000余人次,现有会员1000余人全区第一。制作大型创全公益广告2块,围栏公益广告10余块、道路公益广告50余块、海报70张,国中公寓获评市级文明小区,街道社区宣传文化办公室获评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七)开辟“社区治理”新场景
“社区云”居民平均上云达64.9%、互动指数99.1位列全区第一。加强对65家社会组织、101家群众活动团队的管理服务,举办社会组织轮值峰会。围绕“三微治理”,结合社区“两会一中心”和睦邻中心“肆点伴空间”品牌等资源平台,形成居委会自治项目23个,“睦邻荟”项目获评第二届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编写印发《业委会换届工作手册》,完成15个小区的业委会换届选举。在社区开展党建服务群众项目98个、自治项目38个,建设党建微花园8个,党工委获评优秀组织奖。“社区云”上云率及互动指数全市第一,各居民区总结出“三高工作法”“七随工作法”“四一工作法”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经验、模式。
第二部分:工作计划
四平路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定位、新论断、新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十一届区委九次全会精神,高标准抓落实、抓推进、抓突破,高质量完成区委、区政府各项任务部署,以丰硕成果迎接人民城市建设五周年。
一是弘扬“四”海一家的大局精神。坚持高举思想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一届区委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好中心组学习、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习平台、资源平台,巩固拓展党纪教育成果。同时不断掀起学习、宣传、阐释热潮,于9月至11月开展“人民城市五周年——环同济·人人直播间系列活动”,由街道职能部门和青锋小组牵头,围绕民生关切,线上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沟通,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完善创意设计产业党建联盟运行机制,以“联席会”“轮值会”等方式,将优质的创新设计资源与社区实事项目、美丽家园、党建微花园等项目对接,在提升社区设计时尚度的同时,助力设计产业链提质增效。同时,以“环同济”党群服务创新首站等新阵地为据点,从两幢亿元楼(中天大厦、同叶大厦)着手,探索党建引领“楼委会”议事平台规则,真正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抓好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完善居民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利用恳谈会、听证会、协调会“三会”机制,构建“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红色体系”。试点区域化物业管理模式,推动物业管理区域合并或管理合并,解决多头管理、业务分散、管理混乱、权责交错等问题。
二是贯彻“平”和求是的实干精神。严抓作风建设。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大讨论和案例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坚持“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确保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定期开展“回头看”,坚决刹住“四小风气”根治五种症状,跑出作风建设加速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紧抓干部赋能。紧紧围绕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居委干部“三支队伍”,用好“书记沙龙”“每周一讲”等既有品牌,搭建“青锋”计划等实训平台,通过场景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方式,抓实各级干部的分层分类培训,注重长期跟踪、大胆使用,以便更好在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三是提升“同”力开拓的创新精神。一是冲刺千亿目标。构建以中天大厦“环同济招商服务站”和同叶大厦“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为中心点的东西两翼营商服务网点布局,和强化以“同心圆”商会为代表的东西部协作品牌辐射力。同时,从两幢亿元楼着手,探索党建引领“楼委会”议事平台规则,做实“帮办五项行动”、用好“服务包”制度,真正营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的环境。二是承接溢出效应。以迎接同济大学120周年校庆为契机,举办环同济“创意社区”营造节,签约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街校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六新行动”(全力拓展“党建联建”新内涵、全面书写“人民城市”新篇章、积极探索“人才共育”新模式、不断开辟“社区治理”新场景、用心打造“城市更新”新样板、奋力迈上“文明创建”新台阶)办好集中签约赤峰路国际创意设计街、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3.0版升级、环同济文明实践发展共同体等一批街校合作项目,组建环同济文明实践发展共同体,将抚顺路打造为“四济文明之路”,建设一批具有同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四是保持“济”弱扶危的互助精神。一是践行为民初心宗旨。不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劲使力,加快推动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确保力度不减、项目不减、预算不减。不折不扣推进“双美工程”提标提速、“三微治理”推陈出新,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打造“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用好“三师三顾问”打造更多“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微花园。涵养四平文化底蕴,打响元宵行街会、四平社区学习节、江南丝竹等文化品牌,放大文明创建的持续效应。二是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结合电动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做好各重要节点信访维稳工作,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排查和处置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