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C120号提案的答复 2024-05-16

沈小娟、李倩委员:
你们提出的C120号“关于效法波士顿‘自由足迹’打造杨浦‘自由足迹’步行指示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对杨浦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提案立足杨浦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这一现状,建议通过制定“红色足迹”步行指示线的方式,将红色景点进行串联,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提案对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杨浦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能,会同区建设管理委,形成答复。
二、提案答复
杨浦作为上海近代工业集聚地、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已录入《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的红色资源共71处,其中有22处重点旧址、41处遗址、8处纪念设施。黄浦码头旧址、陈望道旧居、《义勇军进行曲》纪念地等8处不可移动文物登录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
(一)立足资源,串联红色记忆
立足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局深入挖掘红色遗址的革命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选取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景点打造特色旅游路线,持续做深做活“百BU穿YANG”文旅品牌。制作推出《乐游杨浦Citywalk手册》《信仰——上海杨浦红色文化微旅行打卡攻略》《杨浦滨江(南段)全景导览图》《美好新发现 遇见杨树浦》敲章打卡手册等红色文化宣传手册。其中,《乐游杨浦》中的“百年根脉 薪火相传”红色之旅,线路串联了秦皇岛路初心·启航展厅、国歌展示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红色文化点位;《信仰——上海杨浦红色文化微旅行打卡攻略》囊括了诸如国歌展示馆、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黄浦码头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刘湛恩烈士故居等杨浦红色文化地标,并在杨浦文旅等公众号上推出了各地标的纪录片,一起回顾在杨浦这片热土上百年征程中发生的非凡瞬间。《杨浦滨江(南段)全景导览图》和《美好新发现 遇见杨树浦》敲章打卡手册则以地图线路推荐和敲章打卡的形式,吸引更多游客亲历前往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二)持续宣推,擦亮节庆品牌
多年来,我局通过举办相关的红色主题活动,持续推动红色资源焕发生动活力。自2015年起,联合全纪实旅游频道,连续9年举办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红色景点自拍及攻略设计大赛,鼓励沪上各大高校学生以自拍的方式宣推上海红色旅游景点,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累计吸引全上海40多所高校学生走进本市50多家红色景点。市区联动举办上海之春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展演,围绕党的二十大、“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等主题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内容元素,征集到歌词曲投稿500余首,评选出15首金曲奖和35首优秀歌曲奖。同时,发挥国歌展示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阵地的作用,研究讲好国歌诞生、国歌立法、国歌礼仪和国歌精神等红色主题内容,积极引导市民游客了解红色历史文化,新馆开馆至今共接待服务观众94.8万人次。除此之外,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合作推出“璀璨百年 红色记忆”党的诞生地、国歌唱响地、初心启航地文旅研学活动,打造有特色、可持续、可推广的研学资源。开展“国歌故事进课堂”“国歌法”普法宣讲26场,受益逾万人,深入开展“歌启东方”红色文旅品牌、“行远不忘初心”品牌等建设工作。品牌项目“国歌故事进课堂”荣获“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度考核评估品牌项目”称号。
(三)整体提升,打造红色地标
我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党史研究室和相关街道,深入挖掘红色历史,通过打造特色红色地标,串联既有红色点位,不断增强区域红色文化魅力。利用滨江沿线的祥泰木行、电站辅机厂等工业遗产,配合打造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和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驿站,全方位宣传展示上海和杨浦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自开馆以来,已成为讲好人民城市建设的杨浦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人民城市理念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最佳窗口阵地。积极打造“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园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在革命先驱赴法勤工俭学出发地黄浦码头旧址打造了“初心启航”展厅,并开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专题展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推出了“浸润式”滨江实景思政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四)持续用力,构建配套交通
聚焦区域重点红色景点——陈望道旧居,配合区建设管理委打造和提升具有杨浦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的红色文化慢行街区。构建连续完整的片区交通网络,对陈望道旧居片区路网环境进行整合,结合架空线入地实施品质提升改造,对无人行道路段进行人行道重建,打造连续完整的红色主题路网,将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元素更好融入道路中。精细化设计元素提升通行体验,对陈望道旧居片区道路人行道铺装设计时,采用具有特色的新式人行道砖铺色,加入带有历史气息的雕刻LOGO和装饰性面砖,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车位采用新式设计涂装。另外结合复旦大学学生流量较大这一特点,布置适宜拉杆箱通行的道路,打造宜漫步、宜观赏的慢行交通网络。协调立面空间设置人性化指引,在部分路口设置新式导览牌,人行道井盖采用了能体现历史厚重感的铸铁材质。统筹围墙立面粉刷、口袋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及箱体杆件等四类设施搬迁入地等措施,真正实现区域街区品质的整体提升。现该区域5个路段已经全面启动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立足铸魂塑魂、强基固本、凝心聚力,围绕发掘保护、展陈服务、文艺创作、社会宣传、红色旅游等重点任务,着力发掘、擦亮和创造一批标识度鲜明、区域特色生动的红色地标和文化品牌,形成红色文化的荟萃地,红色资源的聚集地,红色信仰的新高地。同时,密切与建设管理委沟通,结合道路设施改造,持续提升区域红色文化地标及“红色足迹”沿线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