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D098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20
对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D098号提案的答复
孔尧委员:
您提出的第D098号“关于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问题及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2019年垃圾分类推进情况
2019年,我区在市、区分减联办的指导下,在全区各部门、街道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分类实效提升更加明显。2019年,全区共清运干垃圾29.2万吨、湿垃圾14.9万吨、有害垃圾5.9吨,干湿垃圾总量较2018年减少约10%。其中湿垃圾分出量(408吨/天)较2018年底(236吨/天)增长了73%,干垃圾控制量(814吨/天)比2018年(1132吨/天)减少28%,区日均回收可回收物约290吨。2、全程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全区共配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221辆,全部按照分类要求落实规范涂装;我区积极构建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引导回收企业参与,在全区加大布设智能回收设备的力度,共建设“两网融合”服务点1032处、中转站12个,区域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体系基本建成。3、社会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广泛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多主体的社会宣传动员,制作区主题宣传片,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分类宣传;积极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进营区等“七进”垃圾分类宣传日活动,陆续组织了“分类新时尚、公益千人行”、“减法新生节”、“机关干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校园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立足社区阵地,挨家挨户开展上门宣传工作,入户宣传覆盖全区44万户居民家庭,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余万份。4、长效管理能力更加提升。区级、街道、小区三级联席会议发挥应有作用,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全面统筹推进,促进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有序推进分类工作,条块管理合力逐步形成。引入社会第三方测评体系,通过对分类实效的督查,帮助各街道、各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分类实效综合水平提升。
二、提案关心问题的答复
2019年,我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我区在源头分类实效上仍有不平衡的现象,对定时定点投放还未做到精细管理,误时投放管理、投放点异味控制等难点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对不支持分类的个人缺少有效执法手段等。今年,我们将结合委员在提案中提到的建议,围绕破解难点重点问题,加强精细管理、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1、关于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定时定点管理问题是委员们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本质就是将垃圾集中管理,既有利于对垃圾分类的质量进行监管,也有利于减少小区内的污染点位数量、便于及时收集,是被证明比较成熟、成功的投放模式;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与居民生活节奏冲突的问题,给部分居民投放带来不方便。
针对定时定点问题,我们认为要尽量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简单一刀切;我们将按照“定点要坚持,定时要灵活,撤桶要鼓励,破袋要引导”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指导街道切实做好“一小区一方案”的定时时段、定点位置设置。以需求为导向合力设置误时投放点并加强管理。在确定定时定点时间以及误时投放点设置等问题上,要积极征求居民意见,合理进行设置,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居民的投放需求。如可根据需求,在中午时段、夏令季节或双休日,增加投放时段或时长。
另外提案提到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加强监督的方式,也是我们的探索方向之一,对于基础较好的小区,计划通过推进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等技术,加强对分类行为进行监管,尤其是对误时投放点的分类投放行为加强监管,避免误时投放点成为“法外之地”,带来“破窗效应”。
2、关于投放点环境问题。今年我区计划对所有居住区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切实改善源头分类投放环境,引导小区配备破袋工具、配套设置洗手池、消毒除臭喷壶等便民设施;重点针对湿垃圾破袋投放和湿垃圾存储期间的异味控制问题,做到定时投放结束后湿垃圾桶必须密闭存放并喷洒除臭剂。误时投放点要及时清理,湿垃圾容器应及时密闭,垃圾箱房或生活垃圾储存点需确保容器关盖储存。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分类以后对垃圾箱房、楼层、楼栋门口等投放点环境、小区环境改善的管理和宣传力度,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我们还将加强清运管理,减少满溢现象。
3、关于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管理问题。2019年,我区在居住区和单位全面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但沿街商铺仍是管理盲点,今年,我们计划补齐短板,消除死角,以沿街商铺为重点,推进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在前期全面排摸的基础上,推行全区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工作,指导各街道因地制宜制定推进方案,落实上门收集全覆盖,切实做好沿街商铺的宣传告知、执法管理等工作。指导区环卫作业单位要完善区域上门收集体系,合理配置分类收运车辆以及收运人员,并建立日常收运台账,确保上门分类收集工作有序开展。
除了以上的工作措施外,2020年,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1、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提升垃圾分类实效。一是落实示范街道创建属地责任。指导各街道以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为目标,加强源头精细化管理,完善基础情况、分类设施设备配置等信息整合,建立居住区“一小区一档案”、企事业单位“一单位一档案”,沿街商铺“一道路一档案”。二是加大第三方实效测评督查力度,实现每周巡查覆盖所有街道,每月全覆盖检查全区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当日形成问题清单,次日反馈街道,三日落实整改,每周汇总形成周报,每月的巡查结果经汇总分析后形成测评报告。三是建立亮牌督办及区领导约谈工作机制,对反复整改未达标的小区、单位,要督办相关街道和委办局,情节严重的及每月实效排名靠后的街道,由区领导进行约谈,切实做到责任到人,限时整改,将垃圾分类实效工作持续抓紧、抓实、抓好。
2、以点站场建设为核心,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一是积极促进可回收物服务点功能提升。合理扩大智能回收设备服务范围,今年计划再新铺设423台智能回收机,并逐步更新服务能力更强、容量更大的新一代设备。同时,完善上门回收和小区垃圾箱房集中回收相结合的可回收物预约回收服务,为不同人群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不断提升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完善中转站、集散场建设。加快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完善中转站功能,做到管理规范、运营正常。指导回收企业完善再生资源物流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回收队伍,确保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高效有序运营。三是推进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落地。去年我区已经制定了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补贴政策,今年我们将积极优化补贴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3、以宣传网络为阵地,推动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定期组织专业指导培训。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培训,帮助各街道及相关单位明确垃圾分类的规范要求。各街道再通过分类分级培训方式,对居住区居委干部、物业、志愿者等进行定期培训,规范各小区分类推进行为。二是持续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围绕《条例》实施一周年等重要节点,做好区域内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工作,持续提升影响力;继续强化入户宣传,提升住宅小区租户、部分年轻白领、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的分类意识;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同时适度曝光反面典型,促进重点群体养成分类习惯。打造“微读杨浦,发现时尚”杨浦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展示系列专栏,用微视角解读各社区推进情况,促进社区之间沟通交流、共同提升。继续开展“七进”垃圾分类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区今年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精细的管理、更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我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引导市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事业,把垃圾分类“新时尚”转变为收益终生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希望各位委员能继续关注、支持垃圾分类事业,监督我们的工作,为我们多提建议和想法,共同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