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第B029号“关于杨浦滨江对标国际城市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的建议” 2018-09-27

 

 

 

依申请公开

 

 

上海市黄浦江杨浦段滨江综合开发指挥部办公室

杨浦江办(201815

 

 


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B029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致公党杨浦区委:

区政协第B029号“关于杨浦滨江对标国际城市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办会区发改委、区规土局、区建管委、区文化局、区滨江公司,对照提案的建议及意见进行研究。现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根据市住建委(市浦江办)关于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杨浦区紧紧围绕“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和“还江于民”的宗旨和目标,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以赴,加快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目前基本完成了杨浦大桥东西两侧生产型土地、岸线码头的收储安置工作,率先建成了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滨江公共生活岸线,并深入挖掘杨浦“百年工业”文化底蕴的特点,不断提升文化、功能和品质内涵,加快杨浦滨江由生产线转型生活线建设的步伐,对标国际,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水区域。

一、  着力打造网络状公共空间

杨浦滨江的发展将聚焦滨江,联动腹地,形成多样化、系统性、网络状的滨水绿地以及公共空间综合环境。

一是向东延伸:沿江向杨浦大桥下游延伸2.7公里至定海桥进行拓展。2018年,全力以赴推进落实“滨江延伸定海桥”。

二是向北延伸:沿杨树浦港和城市支路的楔形绿地向城市腹地延伸拓展。2019年,全力以赴推进落实楔形绿地公共空间建设。

三是块状延伸:结合大桥地区、船厂地区方案征集,“十三五”期末启动大桥绿地、船厂船坞块状公共空间建设。

二、着力打造可漫步的道路空间

杨浦南段滨江路网形成三横六纵九廊道的网络骨架,道路规划等级杨树浦路为次干路,其余均为支路。三横:以杨树浦路、安浦路、阳浦路三条横向道路构成杨浦滨江绿色林荫大道骨架。 六纵:以丹东路、德纱路、临青南路、宁武南路、腾越路、贵阳南路构成通往滨江的常绿连廊。九廊道:结合道路周边规划的公园、楔形绿地等做出有种植特色的景观道路,使道路景观最大化,形成九条多彩的景观种植廊道。该九条廊道分别为兰州路、宽甸路、渭南南路、宁国路、松潘南路、广德路、双阳南路、平定路、隆昌路。

三、着力打造分层连通的地下空间

滨江地下空间开发是未来杨浦滨江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通过地下空间的合理布局,并与开发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满足商业和停车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形成集约高效多元的功能和空间组合形式。

根据杨浦滨江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方案(杨浦区规土局与上海城建集团合编),杨浦滨江地下空间总开发量共计97.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商业22.8万平方米,地下停车70.8万平方米,地下连通道0.5万平方米地下车行环路3.4万平方米。

1、分层原则:新建商业办公等开发地块的地下空间开发2-3层,保留保护建筑原则上不开发地下空间。

2、功能设置原则:地下空间开发1层地下商业及公共设施,2层及以上设置公共停车库,鼓励P+R模式;公共绿地地下可根据需要设置地下市政设施和公共停车。

3、连通原则: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地下人行通道进行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人行空间;不跨越主干道的相邻地下公共停车库可通过地下车行通道进行连接,形成地下车库联动机制,满足地区停车需求。

4:已建成的地下空间:目前渔人码头一、二期、建发总部、打捞局的地下空间已建成共计12.3万平方米。

5:开发模式:目前由于土地并未完全收储,现有地块出让和建设均不同步,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或采取综合开发模式,即相邻地块建设可不同步,但做好规划与统筹,预留连通接口。

四、着力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利用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将充分挖掘“百年工业文明”特色,规划在法定保护建筑以及原控规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题研究,新增了大量保留历史建筑和建议保留历史建筑。规划保护建筑13处、保留历史建筑15处,共计28处、116幢,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此外还划定了38处建议保留建筑。

拟利用保护保留历史建筑设置专项工业展示场馆9处,综合工业博物馆一处。分别是:船舶文化展示馆、自来水博物馆(已建成)、渔业展示馆、打捞救助博物馆(已建成)、化工展示馆、综合工业展示馆、纺织文化展示馆、制皂展示馆、煤气展示馆、电力展示馆等工业文明展示载体,并在展示馆外围形成与对应产业文明相配套的室外展场。永安栈房旧址的东、西两座仓库,修缮设计方案业已通过专家论证,今后将作为滨江沿线的休憩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

杨浦滨江的工业遗存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但我们更需要挖掘它们作为功能载体的物质使用价值,并且采用当代先进理念妥善加以保护和利用,将新的使用功能结合智慧和生态的科技注入到工业遗存中去,才能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工业遗存换发新时代活力。

 

五、着力推进复合功能的塑造

杨浦滨江南段的总体功能定位是:在对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注重历史传承,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立足中心城区十字轴线和杨浦区“南北联动、组团发展”格局,发挥创新资源丰富、知识人才集聚、工业遗存众多的特色,打造复合型滨水功能集聚带。

以杨树浦路为中轴线,杨树浦路以南,重点塑造以商务办公、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文化休闲为主导功能的滨水服务集聚带,注重多业态的组合与创新。杨树浦路以北为居民住宅及其他商业功能配套。提倡工作、居住的有机融合,打造底蕴深厚、产业繁荣、人居和谐的滨水服务集聚带,成为业态新颖、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24小时功能节点”,实现从老工业区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转变。

六、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滨江

遵循城市再生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有机融合,打造老工业区转型发展、践行低碳的杨浦范本。力争至2020年杨浦滨江南段区域碳排放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零增长,碳排放总量控制在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内,以低碳为特征的布局、能源、建筑、交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发展格局和社会文化初步形成。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目标期均为2020年):

1、空间布局优化:低碳理念纳入区域决策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区域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拥有混合使用功能的街坊比例达到50%以上;开发地块地下空间开发率100%;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其中核心区绿地率不低于35%,公共绿地率不低于16.5%

2、能源利用高效:利用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支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

3、交通低碳智慧:加快推进“5115”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即步行5分钟进入地面常规公交线网,10分钟进入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网络,15分钟车行进入上海市骨干路线,区域内部出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公共交通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50%以上;智能交通系统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建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4、建筑绿色低碳:探索建立从规划源头到建设过程再到运行监管的建筑能耗闭环管理机制。原则上新建公共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或国际同类标准,且运行能耗不高于上海市建筑合理用能指南同类建筑先进值标准;公共建筑屋顶绿化率达到30%以上;公共建筑能耗与基准发展情景相比减少20%(控制在15万吨标准煤以内)。

5、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得到广泛认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进一步下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纳由贵组委提出的相关建议,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指导思想,加快滨江岸线区域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形象重塑,充分发掘百年工业的历史文化底蕴,构筑从工业文明走向知识文明的发展长廊,让杨浦滨江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享受生活的重要去处。

 

 

 

 

 

上海市黄浦江杨浦段滨江综合开发指挥部办公室

201848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杨树浦路2086308     邮政编码:200090

承办人姓名:王璐铭                 联系电话:558903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