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03-01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年。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四高城区”的目标要求和“打造文化高原”的重点工作,不断激活“源头”、“做强”码头、建设“高原”、勇攀“高峰”,着力提升以“信仰之源”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传扬地感召力、以“创新创业”为特质的海派文化荟萃地贡献力、以“三个百年”为底蕴的江南文化涵养地影响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厚植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构筑高效能治理的集成体系,努力建设上海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创新承载区。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学史力行中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深入人心

    1、深化理论指导实践。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对文化、旅游、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全会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统一到以党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具体实践上,统一到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展新局。加强和改进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强化学习力和传播力,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人民建”和“为人民”上下更大功夫,办好“人民·秀带”直播间总结展示“一线工作法”的生动成果案例,在落实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一体发展上有新作为推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充分挖掘区域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推广以“信仰系列”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支持国歌展示馆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三级博物馆,围绕建党100周年,月月有主题展、有云课堂,弘扬爱党情怀,传播国歌精神,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地标。共建黄浦码头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王孝和烈士事迹陈列馆、沪东工人运动史展馆、院士风采馆、中国救捞陈列馆和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主阵地,支持修缮苏步青、谈家桢、刘湛恩等旧居,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追寻红色记忆路线,开发推广红色微旅行线路,制“追寻红色印记”明信片纪念章,推出红色微旅行打卡宝典,创编音频、短视频和沉浸式剧目,以文艺作品和旅游体验“春风化雨”的独特方式,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坚定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断加深对党的光荣传统、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理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3、扶持原创文艺精品。紧密对接合作市级院团专业资源,凝聚扶持地区文艺工作者和社区群文团队,聚焦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广泛开展“党的生日·人民的节日”主题创作展演,传播“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的时代精神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推动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以及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服务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以心、外化于行,更广泛地凝聚起全社会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

4、承办重大节庆活动。部市合作承办好“不忘初心,为人民歌唱”庆祝建党百年全国群众歌曲创作征集展演和“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市区联手筹办好“曙光”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主题艺术展“梦想从这里启航”党的出版一百年文献展“海派歌.颂百年”2021第二届中华之声海派音乐原创歌曲征集展演。精心策划“嗨翻过大年”、市民文化节上海旅游节暨上海大学生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森林音乐节等杨浦系列活动,提升以睦邻家园为特色的“睦邻文化节”、“百姓艺苑”、“军地文化圈”等区级品牌影响力。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口支援、友好城市、台港澳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

二、争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悦读建筑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域建设

1、科学保护文物建筑“文物活起来”理念贯穿滨江发展全过程,保留传承工业文明特色元素,推进文物价值全方位挖掘、文物本体高水平保护、文物资源高标准展示,切实发挥文物保护利用助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着力“高位统筹、整体规划、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分类施策、集成管理、守正创新、注重实效”,加快推进慎昌洋行财务大楼、国棉九厂仓库和厂房、永安栈房、杨树浦电厂等一批文物建筑修缮利用,不断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策划启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案例的收集编撰,努力积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宜业乐游融合发展。高起点推进“世界会客厅”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提升空间形象颜值度、人本服务美誉度、文旅消费活跃度和安全体验满意度,持续建设“最有温度的生活秀带”上海文化旅游推广窗口。建成开放世界技能博物馆、涵芬楼艺术中心、造梦空间和大桥公园亲子剧场,牵线赋能毛麻仓库、绿之丘、明华糖仓等完成修缮的老建筑,深化杨树浦驿站“一驿站一特色”内涵。加快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交通接驳和便利设施建设,开放运营好观光电瓶车、“旅游吧”购物车和旅游厕所革命,连通观光电瓶车、共享单车、游轮、班轮、公交、地铁和自驾停车等,逐步实现通达、多元、便利、绿色的都市旅游体验。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引进举办艺术展演、电竞赛事、时装走秀、热波劲舞、骑行乐游和文创集市等品牌活动,营造独具特色的水岸氛围。

3、百BU穿YANG阅读建筑。深入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以滨江工业遗产为重点,讲好工人、工厂、工艺、工运的故事,打造一支由文博、建筑、旅游、传媒等领域专家、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宣传大使队伍。升级阅读服务“数字叠带3.0版”,大力推广扫码阅读、VR全景、无线感应、影像镜述和志愿讲述等多元方式,发展以“云漫游”为特色的线上线下阅读体验游,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城市荣光、记住城市乡愁。以国际时尚中心游轮码头建成通航为契机,立足“上船看浦江,下船游滨江”,串联延展滨江与内陆景点,大力推广“人民城市”、“初心启航”、“工业遗产博览带”、“大学的城市”、“江湾历史风貌保护区”、“亲子时光”、“休闲美食购物”等精品线路。联合腾讯发起全市建筑可阅读“全民拍”活动,组织参与“全民游、全民讲、全民创、全民评”等系列活动。加强与非遗、老字号、文创企业的合作,征集“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支持出品一批“好吃、好看、好玩、好用”的文创产品。

4、政社合作治理革新。依法做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一批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完善“一单位一档案”,全面落实“四有”工作要求。规范承接文物行政审批“下沉一级”工作,探索多部门协同“主题套餐”,加快文物修缮工程审批效能提速。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落地有利于文物保护利用的土地收储、出让、资产登记等政策,努力在促进《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落地见效上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启动文物组团式保护利用的模式探索,压实文物保护单位主体责任,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和市民等协同参与,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和巡查监管,提高人防与技防水平,坚决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加强与人民建议征集站和博物馆联盟等合作,汇聚专业机构和市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促进保护发展良性循环。

三、发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带动效应,在融合创新中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1、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立足我区“创新创业”活跃优势和“文创+科创”的产业基础,持续发挥区“电竞23条”“直播24条”“影视网络视听35条”等产业政策的辐射带动和兑现落地效应,推动以网络视听、游戏电竞为特色的“泛娱乐”产业,以知识付费、数字阅读为特色的“新出版”产业,以实时互动、云计算为特色的“慧生活”产业和以直播经济为特色的“畅消费”产业发展。支持头部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在市场开拓、技术升级、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伙人”服务。

2、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以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五型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以内容科技为特质、以在线经济为引擎的数字文化产业,使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上海“全球电竞之都”的“东部中心”建设,梯度布局“北、中、南”电竞产业特色园区,支持举办完美电竞嘉年华、DOTA2职业巡回赛中国联赛、小沃WGA电竞联盟赛等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建设电子竞技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推进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建设,支持影视、动画、音频、短视频等垂直类网络视听业发展,鼓励出品发行影视、纪录片、动画等作品,培育发展新媒体动漫、动漫衍生品、动漫演艺等新型业态。推进上海“品质直播第一城”先行承载区建设,加强与市级行业协会的合作,举办上海网络视听季活动,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发展沉浸式、一站式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直播消费,落地更多市场效益好、带动作用强、消费体验优的应用场景。

3、文化金融合作创新。以中宣部发起成立500亿规模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母基金管理公司落户为契机,加快推动创投区域性、产业型子基金,撬动千亿级的文化金融资本,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加强与央企、市属企业的合作依托“资本+传媒+产业”的模式,吸引汇聚更多优秀文化企业落户。依托文创园区在全市率先试点8个文化金融服务工作站,完善文化金融服务及综合配套,探索积极有效的文化与金融合作模式,破解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培育做强功能区域推动大创智创新发展园区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提升发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创谷功能区,联动区域众多文创园区、大学科技园,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集群。支持创建市级、区级文创园区,落实园区和企业认定政策,着力细分领域、凸现专业、分类施策、提高品质,切实提高文创园区的贡献力

    四、优化“两张网”营商服务环境,在依法行政中推进法治政府治理现代化

    1、优化营商服务环境。主动争取“放管服”改革先行先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企业和市民视角的“一件事”服务集成。全面优化拓展公共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比例,积极推进部分政务服务事项“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最大限度缩减政务事项办理环节、材料和时间等。对接“随申码·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景区客流、应急广播、实时监管与城运中心对接,完善闭环管理,强化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工作机制。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区文化旅游系统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实施办法》,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治区责任制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推行季度讲法制度,加强干部队伍法治培训,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能力。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率和答复的质量水平。大力推进执法标识、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和执法文书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3、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开展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动态监管、内容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加强文旅市场信用监管,推进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市场三级联动巡查队伍和网吧行业自律监查员队伍建设。推广文旅企业柔性指导,切实执行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制度,更大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积极研究探索对艺术辅导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费卡管理、文旅新兴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的监管,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扫黑除恶长效长治,深化落实“扫黄打非”、禁毒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4、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疫情防控常态长效,指导督促各类文化旅游场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督促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各项措施,聚焦重大节庆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行业场所,制定完善防控应急预案,坚决杜绝风险隐患。按照《上海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南》要求,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关于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第三方专业力量巡查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市场安全隐患,维护文化旅游行业一方平安。

五、宣传落实《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在均衡优质上推进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学习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推动守法、懂法、用法、执法,促进公共服务规范化、均衡化、品质化发展。积极争取市级重大设施选址落地,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竣工开放一批、立项储备一批”,优化场馆设施布局建设。建成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杨浦大剧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剧院等一批专业场馆,加快推进区文化馆、四平电影院改扩建和杨浦图书馆滨江分馆立项开工。鼓励发展社会参与、主体多元的新型公共文化旅游空间,强化“10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家门口的好服务”,争创国家级、市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窗口。

2、点亮城市公共书房。强化区图书馆、街道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加大全民阅读推广力度,提高全区常住人口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深耕杨浦图书馆“最有故事”的阅读服务新地标,打造“阅读好声音”、“书香下午茶”、“静思讲坛”、“我的小书房”等悦读服务品牌,践行“服务读者生活,实践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播”的建设愿景。拓展“书界”O2O图书网借平台的覆盖范围,深入社区、园区、营区、商圈等,让更多市民浸润在书香中修养身心。

3、全民美育艺术普及。健全区文化馆总分馆制长效机制,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睦邻中心和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提升。全面实施“百姓艺苑”公共文化旅游资源配送服务,畅通以市民为中心的意愿表达,保障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百姓点单我配送”的精准度。深化“一街一品”和“一居一品”建设,支持街道兴办特色主题活动,加强文化场馆共建、展览展示共办、公共服务共享、文旅活动共推、群文队伍共育。

4、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构建线上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探索推进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强数字场馆建设,试点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数字化工程,丰富数字资源积累,提升数字综合服务。加强与平台企业的合作,探索在线预约、在线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深化“一部手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打造升级版“文化杨浦云”,探索优质资源搭载新媒体平台,着力扩大市民知晓度,切实提高点击阅读量,拓宽公共服务受益面,让更多“宅”家居民相聚在云端。

六、支持落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在传承创新中推进非遗在社区开花结果

1、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区、市和国家级传习项目(基地),组织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习培训计划。支持“曹素功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落地,探索发展非遗文创产品文化传习和旅游线路。加强濒危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抢救性保护,推进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2、扎根社区活态传承。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示范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支持杨浦少年宫、江南丝竹、荣庆堂香囊等市、区项目发展。共建区校美育联盟,深化“非遗校园行”、“非遗戏曲荟”、“非遗大师课”等精品项目。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港码头号子”的保护宣传,推广“在码头上聆听号子”主题展厅,原创展演实景剧目,打造非遗文化风景线。办好杨浦非遗节,条块联手共育四平元宵行街会、新江湾城风筝节和长三角戏曲节等品牌活动。

3、深化书画强区战略。加强市区合作,支持发展书画类社团和民非机构,邀请书画名家“回娘家”,扶持发展“大师工作室”,开展书画大展、慕课传习、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长三角城市间的书画交流,持续办好长三角五地书画笔会、五区元宵书画笔会等活动。推进市级青少年书画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青少年书画人才。规划建设区级美术馆,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机构投资兴办书画艺术类场馆,积极吸引书画专业场馆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