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 2014-02-18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 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2013年杨浦体育工作坚持以“体育强区”建设为主线,瞄准“三区”(即全民健身示范区、奥运争光重点区、体育产业先行区)的建设目标,以加强管理、提升效能、改进服务为抓手,注重打基础、建机制、讲规范、重服务,使各项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基础更加扎实、保障更加有力、效能更加明显、服务更加有效、队伍更加成熟。区体育局荣获2009-2012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度上海市建设体育强区(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各项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群众体育注重突破 在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及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等试点工作,组织市民体育大联赛等群体赛事活动,体育健身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提炼近年来杨浦示范城区试点工作成果,汇编创建工作总览、组织、设施、联动、特色等九大篇章的迎评资料并扎实做好迎评工作,顺利通过市专家评审组的考核,国家体育总局对杨浦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区政府印发《杨浦区30分钟体育生活圈试点工作方案》并加以实施,编制“集韵动旅程、享品质生活”《健康宝典》,30分钟体育生活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建设稳步拓展;三是市民体育大联赛等群体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以成年人和在职职工为重点,区体育局、机关党工委、区工青妇及街镇联手举办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广播体操等八大项赛事、156小项赛事活动,共吸引55450人次积极参与。承办第八届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羽毛球比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63支队伍、407名运动员踊跃参与。精心组织和举办的市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和世界步行日健步行等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参与面;四是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有序到位。杨浦体育场综合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年内结构封顶;超额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工程,新建小区健身点20个(超计划数5个),新建百姓健身步道12条(超计划数2条);更整新社区健身苑点122个器材499件,确保健身器材完好率达98%以上;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卡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质量;五是科学健身指导直达基层。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新增374名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四平路街道试点家庭健身指导员工作。在机关开展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培训,在商区开展白领青年八段锦、瑜伽、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培训和体质监测。联手上海体育学院在长白新村街道开展居民力量专项干预,市民体质尤其是握力明显增强。 (二)业余训练注重基础 围绕备战第十五届市运会,在运动项目布局、业余训练质量督导、深化体教结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夯实基础,并获新进展。 一是全力以赴备战市运会。认真研读《第十五届市运会规程总则》,加强三大球、游泳、田径、网球、射击和举重等项目调研,细化备战任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育系统体育老师备战积极性。做好夏训、1580余名参赛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等基础工作,引入社会化办训机制,新增高尔夫、冰上等项目;二是加强业余训练质量督导。扎实抓好业余训练“三级”质量督导,注重训练过程的督导、监控,提升业余训练质量。加强业余训练规范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开展教练员训练计划等科学化、有效化、规范化的评比活动,增强科学训练意识。积极参加“二线”达标测试赛,向上一级办训单位输送体育后备人才80人,名列全市第二。在全运会上,我区输送的59名运动员,随上海代表团出征田径、游泳等22项比赛,46人次名列前八,其中34人位居前三,获得19金(人次)、15银(人次)、9铜(人次),是杨浦参加历届全运会夺金最多的一届。此外,我区输送的队员在游泳世锦赛上夺得1银。在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锦标赛等赛事活动中共获58金、29银、54铜,青少年竞技体育稳步推进;三是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协调合作,着力推进体育传统校建设、特长生招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等六项重点工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分批组织体育老师参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游泳、足球等师资培训,提升体育老师等专项技能。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办法及细则;四是加强教练员等队伍建设。选送部分项目教练员参加国家、市等各类教练员培训,并选派2名教练员赴美、英培训。全年举办《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方法》、《科学选材》、《运动心理学》等体育专题培训和区体育系统干部员工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练员等队伍专业和综合素养。 (三)国际赛事提升品牌 极限赛事已升格为世界大赛,“一区一品”国际品牌赛事逐渐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是办好极限运动品牌赛事。精心组织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上海极限运动挑战赛和上海极限音乐狂欢节等“一区一品”国际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国内外影响;二是承办好青少年重要赛事。成功举办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和上海市青少年摔跤、网球锦标赛等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赛事;三是进一步规范区级青少年竞赛。编制区级各项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形成检验中小学体育发展的赛事制度,并已完成了足球、篮球、手球、武术、游泳等六项区级青少年体育竞赛。 (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加强调研工作。开展体育产业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对策措施;二是提升场馆运营功能。调整优化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本体产业在场馆运营中的比重达到80%;三是加强体育彩票管理,扩大销售。全年体育彩票总销量突破1.4亿元,同比增长11.1%。 二、2014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14年杨浦体育工作继续紧紧围绕杨浦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这一主线,以全民健身示范区、奥运争光重点区、体育产业先行区建设为目标,以备决战市运会、建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和探索创新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民生理念,积极构筑大体育格局,不断增强大服务意识,扎实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二)重点工作安排 1、备、决战市运会,要实现比赛成绩、奥全运贡献、精神文明三提高,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一是研究《规程总则》,细化目标任务,加强集训备战,力争团体总分、奖牌和奥运贡献度提升;二是完善业余训练规范化建设、质量督导长效机制和教练员考核机制,提升教练员、训练干部和科研人员等三支队伍整体素质;三是注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重视运动员文化学习,完成年度6%的输送指标,并力争名列全市前茅;四是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工作,整合区域教育优势资源,完善运动项目布局,加强体育老师培训,积极探索30分钟青少年体育功能区试点工作,健全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 2、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打造全民健身升级版,做实体育惠民这篇大文章。一是在2013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工作,坚持硬件、软件、活件建设并重,以做实做细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范本为重点,拓展全民健身示范效应,提升体育生活圈品质;二是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和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力求监测样本和场地信息准确;三是继续办好市民体育大联赛,力争在赛事项目数、参赛人群和人数上有新突破;四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推广家庭健身教练员试点范围,夯实体育惠民根基。 3、推进体育活动中心场馆运营机制建设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一是抓住杨浦体育场地改建工程竣工契机,探索建立公益惠民和市场运营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提升场馆开放效能;二是加大区属体育场馆“姓体做优”的挖潜力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场馆运营中体育本体产业比重;三是以探索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和优化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运行机制,推进管办分离,加强规范指导,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四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销售服务管理工作,拓展销售渠道,加强网点规范管理,探索互联网销售,创新促销手段,提升体彩各品种的销量。 4、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赛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不同赛会活动体系。一是继续以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机制,办好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上海极限运动挑战赛、上海极限音乐狂欢节等“一区一品”国际赛事;二是承办好市运会相关项目比赛,按市运会竞赛规程力求办出水平,力创一流赛区;三是加强社区体育大联赛、青少年体育比赛及体育社团等赛事活动的业务指导,提升基层各类赛事的组织能力;四是加大国际地区间体育赛事活动交流,以组队赴日本、西班牙参加马拉松、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形式,扩大体育交流。 5、以杨浦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区和上海市文明城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一是加大“双创”工作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三个一”宣传动员活动,全面营造“双创”工作宣传氛围;二是规范公共体育场所窗口行业服务标准,实现公众对“窗口”行业风气满意度高于85%;三是完成全民健身及竞技体育相关创建工作指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市民体质达标等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进一步回应群众关切的需求,切实搞好体育民生工作,主动服务群众;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开展“一线工作法”、“双百”为民等行动,进一步发扬“四敢精神”、提升“五种能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迎战市运会、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转变,努力开创杨浦体育工作新局面;三是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第二批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和主要步骤,扎实推进每个环节、步骤的有效落实,确保活动形式不虚、解决问题不空、主题教育不空;四是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学习教育、整改落实、开门搞活动、制度建设等贯穿始终,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