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4-03-04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14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杨浦区区长  诸葛宇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和繁重的自身转型任务,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这一主线,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加强企业服务,推动结构调整,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50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税收收入822.7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区级财政收入77.01亿元,同比增长8.5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9.03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47亿元,同比增长11%。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梳理完善“两个优先”产业、楼宇经济、科技园区等政策体系。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烟草)比重28.8%,占三产比重达36.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杨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占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烟草)比重6.6%,建成云计算软件评测与云安全联合实验室、物联网创新与体验中心,电力学院校园微电网二期启动。都市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实施一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商旅文体服务业平稳增长,“时尚杨浦”APP应用和“五角场智慧商圈”网站正式运行,合生广场、紫荆广场、君欣时代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上海大学生旅游节、上海旅游节和购物节的杨浦区活动。11个项目获得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1995万元。

全区73项重大工程推进有力,五大功能区总产出同比增长11.1%。黄浦江W5、W7单元,平凉、定海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获市批复,标志着杨浦滨江发展带南段的主要规划程序完成。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宝地广场等招商情况良好。五角场地区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及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奠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227.7亿元,同比增长15%,国际设计一场二期设计创意学院基本竣工。新江湾城尚浦领世一期(含耐克大中华区总部办公楼)、湾谷科技园一期等项目基本竣工。

促进投资和服务企业继续加强。新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201户,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户。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建成区中小企业展示中心,实施中小企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01家。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创新驱动能级提升

“三区联动”深化拓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全年158项工作,80余个项目获得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1个项目获得7178万元张江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复旦创新走廊战略规划研究,复旦软件园竣工,上海交大杨浦智慧城市研究院加快建设,与上海金融学院合作成立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与东方网、上海仪电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智能电缆科技园揭牌成立。

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全年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达6.7%以上。圆满完成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杨浦创智天地会外活动,成功举办杨浦发展战略高层咨询会暨湾区智慧城市论坛。“绿色土木”创新热点试点工作完成,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荣获市级奖项,21个项目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新增2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新引进国家“****”人才20名,累计达110人,新增海外人才创业企业30家,海创基金共投资4600万元、扶持7家企业。美国加州驻华贸易投资代表处、上海高校技术经纪公司等落户杨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五连冠”。被列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

科技金融创新持续深入。深化投贷联盟运作,改进项目与资本的对接模式,全年共帮助企业获得各类融资28亿元。发行国内首单由科技园区组织中小企业发行的私募债。深化与美国硅谷金融集团等合作,一期区政府引导基金完成首个投资项目退出,政府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中期企业,二期引导基金完成首批投资。浦发硅谷银行帮助区内科技企业获得3000万元贷款。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三)民生水平持续改善

旧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启动房屋征收6300余户,完成5518户,收尾7个基地,全年新开的主要基地均在一个月内达到85%的生效比例。保障性住房开工11.23万平方米、竣工3437套。公共租赁房可筹措房源503套,可供房源389套,新江湾城尚景园2201套房源全部签约。廉租住房新增配租1066户,发放租金7746万元。完成31.7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物业服务应急保障基金、住宅小区应急托管等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救助各类对象45.49万人次、1.84亿元。实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政策。试点开展门诊医疗救助,取消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病种的限制。为2.4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400张。三个街道开展市“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试点。为残疾人送康复上门服务2.4万余人次,推出“鑫光助残卡”社会救助新方式。积极平抑菜价,新建、改建8家菜市场,菜、肉追溯系统覆盖全区标准化菜市场。12件55项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创业就业服务成效明显。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帮助653人成功创业,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功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和创新工场共入驻企业112家、创业项目137个,带动就业2177人。重点帮助大学生就业,举办各类招聘会51场,“启航计划”帮助531名长期失业青年成功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28220人以内。我区被列为全国技能振兴百家城市之一,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杨浦选手获得佳绩。7353户企业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开展居委会减负工作,清理工作项目和台账。全面完成居委会办公用房达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第三方绩效评估,“全区通办”事项由36项增加到66项。引导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新建2家社会组织孵化园,政府购买服务项目96个、1575万元。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户籍人口人户分离居住登记率达97.57%。组建区法律专家志愿团、区信访突出矛盾社会力量调解中心,信访总量、集访总量下降明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启动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园际联盟、小学教育集团建设,完善初中教研联合体机制,加强高中联盟、学科高地建设,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成功举办杨浦基础教育国际论坛、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杨浦教育网荣获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地市级优秀网站。完成第三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民办医院转型为康复和老年护理机构。区中心医院正式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一康复医院(筹)加快建设。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专业化服务。成功举办上海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世界极限运动大赛、森林音乐节等重大文体活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杨浦区活动吸引253.46万人次参加。“社区·院团一家亲”文化牵手活动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黄兴公园百姓大舞台启用。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开展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试点。杨浦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区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杨浦体育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双拥共建、妇女儿童、红十字、档案、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街道获得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荣誉称号。完成西藏亚东、新疆泽普的对口帮扶,实施云南、贵州“两省五县”对口帮扶项目。

(五)城市管理有效改善

组建杨浦区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建成“大联动”信息平台,实现与公安、网格办信息平台联通运行。加强社会管理问题综合治理,对21个重点薄弱地区挂牌督办,基本完成闸殷村、嫩江路流动市场等10个地区的治理。压缩5个设摊控制点。集中拆除违法占道亭棚43个,拆除违法建筑4.39万平方米。

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试运行。完成16个区域低电压电网和2个积水点改造,虹杨变电站开工,大定海排水系统泵站主体结构完工。长阳路(内江路-军工路)、双辽支路辟通工程开工,江浦路(杨树浦路-安浦路)拓宽工程竣工。实施重点区域、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集付通、节能电子公交站牌等智慧社区应用项目落地。

城区运行总体安全稳定。在全区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查隐患、查责任、查整改、查应急预案,强化生产作业、建筑市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地下空间、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管理。开展以旧住宅小区为重点的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开展打击电讯网络诈骗、多发性侵财类犯罪等专项行动。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优化交通组织,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经受住了夏季高温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实现安全度夏。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全年节能减排50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关停搬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5家。积极“降扬尘、控PM2.5”,关停、整改3家堆场,完成6台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区域平均降尘量5.31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6%。开展河道治理,区域水环境明显改善。完成15.13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生活垃圾日处理量控制在900吨以内。成功创建5条(段)市级林荫道,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25平方米。

(六)改革工作步伐加快

落实六大方面44项改革工作。积极承接张江高新区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实施杨浦园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梳理、核对370余项审批事项,编制区行政审批目录。进一步扩大企业设立审批“一口收件”范围。工程项目审批建立申报代理人制,建成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政企、事企分开。开展企业收缩管理幅度、压缩管理层级工作,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资产管理,发挥资产效益。制定区属六家(集团)公司深化重组、优化布局总体改革方案。形成区属(集团)公司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制定实施区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期项目基本完成、二期启动。实施新的居住证制度,实现人口管理从条件管理向积分管理的转变。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平稳完成万人就业项目调整转制工作。按照市的统一部署,食药监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养护市场化改革等有序推进。

(七)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有力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完成,形成了1个总评报告、5个专题综合评估报告、47个专项规划自评报告。经评估,我区“十二五”规划基本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四大类23项核心指标中,2项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17项达到中期目标进度,4项未达到中期进度(城镇污水纳管率、旧住房综合改造面积、养老床位数、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将在后两年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启动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开展区政府内部制度性文件梳理,废除133件上位文件失效、指向情形已不存在、发文主体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推动30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率较上年提高32%。向社会主动公开区政府24家组成部门预算、11个街道预算、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中央及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全区327家预算单位全部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上线和公务卡开设使用。发挥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及时回应“区长在线”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

勤政廉政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五个严禁”等要求。全区公务接待费、会务费、公务出国(境)费明显下降。清理和规范简报、报刊杂志和书籍制作发行工作,取消率达60%以上。清理规范考核项目。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机制,新增改革、产业发展、创业型城区创建等考核指标,群众评议的权重提高到40%。积极开展“双百”为民服务行动。在全市政风行风综合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各区县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杨浦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创新转型积极效应不断显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是相关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杨浦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驻区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杨浦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杨浦创新转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两个优先”产业还未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商贸业仍然占经济结构相当比重,财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较高,经济外向度不够高,结构转型的任务艰巨;“三区联动”中产学研合作的内驱动力不够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要培育,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应用、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有待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旧区改造、社会保障等民生任务十分繁重,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人口总量和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城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很大挑战;政府履行职能还存在错位、缺位和越位的现象,政府治理方式有待改进和提高,有些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不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不强,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胆略还不足,“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二、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既要树立坚定信心,又要加强底线思维,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开拓前行,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区政府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九届区委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这一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三区联动”、创新驱动,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结构调整,加强改革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区运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为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因素,2014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达6.8%,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2014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要有新增长

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稳增长的同时,要为调结构、促转型留出空间。认真落实产业发展方针,明确“增、稳、降”工作要求,促进“两个优先”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基本稳定传统商贸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步降低房地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实施“两个优先”产业政策和商务楼宇政策,以及新修订的园区政策,制定区产业发展引导目录。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提升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推动现代设计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多业态发展,发挥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国际设计一场、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设计师、设计企业和项目落户,拓展合作的领域和渠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一批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商业模式上具有原创性、产业发展上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上海云计算创新基地,完善布局规划,建成中小微企业云服务平台,健全“基金+基地”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建成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中心,开展多媒体智能终端项目示范应用,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支持工业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就地发展高端产品、设计研发、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五角场商圈环境、品牌和业态调整提升,注重整体营销,支持商业模式创新转型;推进控江路商业项目建设,引导业态互补、错位发展;百联杨浦滨江购物中心开业;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等新业态。认真落实中央和市的房地产政策,优化功能性房产与住宅房产的结构,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以优质环境吸引各类投资。着力在功能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上下功夫,通过政策调整、制度设计,调动开发商、园区管理方等各方积极性。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加强企业服务和人才服务,促进土地、楼宇等要素向骨干企业、优质企业倾斜,不断优化安商、留商环境,引进总部型企业3-5家。落实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有新局面

认真落实区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深入推进杨浦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以国资改革促进国企发展,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基本完成区属企业收缩管理幅度、压缩管理层级工作,加强资产集中管理,控制经营风险。优化集团组织架构和产业布局,形成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社会民生服务与保障、功能建设与科技创新三个功能板块和一个资产整理平台格局。逐步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区属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继续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开展生命教育区域试点,深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政府投入、医疗服务监管、综合评价、绩效考核、药品供应管理等改革,建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运行、管理、分工协作新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体育企业和品牌。

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承接张江高新区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争取股权激励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市行政审批取消事项。优化建设工程审批流程,加强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建设。拓展企业设立“一口收件”前置审批部门和项目,推进“一口发件”,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积极实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扩大预算绩效评价范围,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管,促进资金使用节约、安全、高效。

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主动承接辐射带动效应。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对照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六大服务业,选择杨浦基础条件较好的领域,尝试开放。密切关注自贸区产业布局和扩区动态,加强与自贸区产业联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业务点,积累运营经验。

(三)不断深化创新内涵,城区自主创新能力要有新提升

坚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更好地整合、利用国内外资源,凸显区域特色的创新优势,努力开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新局面。积极拓展“三区联动”格局,深化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国际资源等的合作。与大学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复旦创新走廊、协同创新带,推进交大智慧城市研究院、中船科技园、湾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和运作,筹建中国体育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发挥湾区数字化产业园的“桥头堡”作用,积极引进优质的国际企业和创新服务机构。

继续完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金融功能区”。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探索挂牌企业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发行私募债等业务。深化政府引导基金对早中期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强化投贷联盟作用,鼓励基金投向更多区内企业。大力吸引民营金融机构总部、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落户,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

着力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筑人才创业高地。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实施“十、百、千”科技企业发展计划,支持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市级创新项目,扶持初创期企业渡过自主研发向产业化发展的阶段,发现和支持一批成长期科技企业,为科技企业上市发展奠定基础。新增区级小巨人企业15-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市级小巨人(培育)企业1-2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仪器设施共享、技术转移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进重金属检测评估、生物技术、仪器仪表等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加快推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完善“人才+项目”引才机制,调整优化“3310”政策,进一步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全力扶持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产出的海外人才创业企业。深入开展非公领域企业人才培养,加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公寓筹措、建设,吸引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四)发挥重点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建设要有新形象

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地区、重大项目,为城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模式,推进78项区重大工程,新建成商业商务资源100万平方米左右。积极发挥黄浦江岸线杨浦段综合开发指挥部、办公室和滨江投资开发公司的联动作用,全面推进杨浦滨江发展带南段开发建设。公共岸线示范段一期开工,启动研究大桥绿地方案。深化与市属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创新土地收储与出让机制。加快电力、排水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厦门建发总部大厦、149街坊商办项目开工,渔人码头等项目加快载体建设和功能招商,努力形成杨浦发展新亮点。

推进其他功能区联动发展。进一步凸显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的功能,注重与滨江南段衔接,发挥知名企业入驻的示范带动效应。中国联通南方互联网应用推广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推进保利绿地广场建设,文通集团总部大楼竣工。研究大五角场地区未来发展定位,推进新江湾城国际化教育、卫生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五角场地下空间(淞沪路段)、中航科技园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合生广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尚浦领世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发展。推进市政设计院改扩建、中天上海总部大厦等项目建设,优化科技园区考评机制,促进园区资源共享、能级提升。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启动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前期征收、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建设、长阳路拓宽、江浦路部分拓宽改善工程,完成双辽支路、长阳路辟通工程。完成大定海排水系统支管建设,加快丹东、松潘排水系统相关工作,推进4个积水点改善工程。启动长海路周边停车诱导系统,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方便群众出行。制定实施新一轮智慧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智慧社区示范应用项目,开展智慧政务试点。

(五)以“双创”为抓手,城市管理水平要有新提高

围绕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的目标,更加注重以市容环境为重点的城区综合管理,强化常态、长效管理,改善城区面貌,提高文明程度。完成21个社会管理薄弱地区综合整治,努力做到现状明显改观、百姓基本满意。开展特定区域和脏乱差路段市容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区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和街道分中心的职能作用,完善职能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健全公众参与的考核机制,聚焦城市管理顽症,不断提高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落实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重点任务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完善能源消费预警机制,加强合同能源管理,严格实施“批项目、核能耗”制度,关停搬迁4家“三高一低”企业,积极控制区域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创建5项绿色建筑项目,完成12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实时监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组团式”开发,带功能、带方案出让,充分释放土地的增值效应。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颗粒物、细颗粒物为重点,加强扬尘、PM2.5、餐饮业油烟气等大气污染源的综合防治。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物流系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27平方米。

(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持续改善要有新作为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立足杨浦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积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聚焦重点地区和成片旧区,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加强市区联动,着力突破资金、房源等瓶颈,实现征收5000户以上,力争收尾8个基地。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力争保障性住房开工10万平方米左右,做好第四批共有产权房签约收尾,积极筹措公租房,健全建设运营制度。综合整治旧小区5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不断完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切实加强居住小区综合管理。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成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创业杨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创首批上海市创业型城区。促进创业服务资源整合共享,引导“毕业后”的创业企业到区内产业园区根植发展、做大做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促进青年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在部分高校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向融通,引入社会组织开展职业和心理“双指导”服务。完善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进一步发挥三方四家协调功能,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救助、养老、助残等各项工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准则,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保障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健全“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体系。新增100家社区经常性社会捐助点。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深化“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和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工作,新增养老床位450张。建立区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和助残社工站。继续多措并举平抑菜价。

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教育事业普及均衡优质发展,探索建立优秀教师、校长流动机制;探索管办评分离,接受国家督导团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在中小学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完善区域性卫生中心布局,支持康复及老年护理机构发展,优化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机制。开展“名医生、名院长、名医院”建设工程。举办管乐艺术节等重大文体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打造第三批“市民乐园”。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继续建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区档案馆创新中国成立家一级档案馆。稳步推进“两省五县”对口支援工作。

(七)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社会建设要有新成效

积极回应群众期待,认真实施区社会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让基层充满活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争创国家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台帐电子化试点,制定居委会工作事项目录,建立下派居委会工作约束机制,实现减负工作的长效、常态。继续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更多的延伸点、代理点,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强公共设施资源统筹调配、规范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问题快速处置率。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启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体系,加快政社分开步伐。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严格落实新的居住证制度,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拆除违法建筑、整治群租等综合措施,尽最大努力优化人口结构、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新政策。落实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续工作,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分级分责化解信访矛盾制度,探索网上信访新路径,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坚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毫不松懈抓好安全工作。聚焦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防汛防台等重点领域,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推进老式居民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试点,切实提高防火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平安杨浦”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预案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政策,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聚力,积极参与杨浦建设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深化双拥共建,配合推进全军上海江湾老干部住房建设和管理相关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做好2014年工作,关键还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民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注重效率,坚持团结协作,坚持清正廉洁,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着力体现“两高、两少、两尊重”。

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启动“十三五”规划思路研究。进一步完善条块关系,下沉管理重心,推动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强化责、权、利相一致,不断增强工作合力,提升管理效益。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方式提升行政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出台委托社会组织实施的公共服务目录。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认真实施区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无纸化办公,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强服务管理,注重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政府决策、效果后评估相结合,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深化推进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运用新媒体即时发布热点信息,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方的全方位监督。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查找并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深植根于干部队伍思想和行动中。要让群众过好日子,政府必须过紧日子。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市委、区委相关实施办法,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区政府各部门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预算原则上比去年预算批复数压减5%,切实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内化到政府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政府运行各环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高度重视市委巡视组反馈的意见,以及审计、监察暴露出来的问题整改工作,强化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做到以整改促规范、促发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在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行政效能。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为群众多做贴心事、实在事,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大支持。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改革发展、创新转型的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继续弘扬“四敢”精神,提升“五种能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加快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杨浦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2014年1月13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