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教育局2024年下半年行政工作要点 2024-09-11
杨浦区教育局2024年下半年行政工作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十一届区委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杨浦教育。
一、聚焦融合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启动“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联合复旦大学建设以人民城市为特征的“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形成高校理论支撑、互联网企业传播效应、红色血脉赓续、民生实践成果汇聚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建设一批人民城市思政课程。面向全市展示杨浦人民城市系列实践课程阶段成果。
2.推动德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确保基本完成中小学领导体制调整工作。深化全员导师制,开发区本导师培训微课程,汇编导师寄语指导手册,搭建区域全员导师制平台。组织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决赛,加强获奖班主任事迹宣传辐射。持续开展区第十届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及区第四届青年骨干班主任“青苗班”研训,承办市“寻访最美班主任和他(她)的学校”(杨浦专场)活动。做好2022-2026年区中小学行为规范评估中期复验。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落实《杨浦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心理健康导师进校园”行动,抓好“医教结合试点校”工作,强化危机干预专业支持,组织教师跟诊、医生进校园等活动。做好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评估工作,确保学校达标率100%。加强职初教师、骨干教师、中心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梯队建设。拓展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分中心“情绪探索馆”情绪智力课程内涵。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持续推进体教融合,实施“5大工程20条融合计划”,组团参赛2024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开展区学生阳光大联赛,召开年度“赛事活动共建工程”项目展示会。出台《杨浦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管理办法》,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体质健康项目,组织落实课间体育活动、特色课程方案遴选展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体质专项赛等活动。组织开展初一学生“人人运动 学会游泳”工作。完成高中学生市、区级军训。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5.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承办第20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上海市展演活动(器乐专场)。做强“艺智课程进校园”,与上海儿童艺术剧院、“young”剧场合作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重点打造青少年“四个百年”实践性课程,推进京剧“梨园梦”课程项目。优化区域艺术“一条龙”项目布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学校“一条龙”申报、评审工作。加强市、区级艺术团建设。
6.加强劳动教育。确保劳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制定《杨浦区中小学生、幼儿园劳动工具40技——学生学习手册》,推进区域“劳动教育智库”2.0建设,优化中小学劳动实践电子护照内容。举办区学生劳动技能、劳动笔记大赛,开展首批学生劳动创新社团、“一校一基地”典型案例评选,做好劳动实践评价案例征集等工作。
7.推进科学教育。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聚焦科学精神、创新素养培育,实施《杨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做强校内、提升校外、内外联动、社会支撑”的总体思路,在“双减”中探索建立科学教育加法长效机制。依托头部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与高校、科技企业联手建设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用前沿科技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和志向。深入实施“科教导师团”计划,持续开展“双进入”2.0活动。承办“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参与长三角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市级未来工程师等重要赛事。引导科技类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强家庭科学教育。
8.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杨浦德法学校、复旦附中国际部、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区域国际教育资源,与区内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STEAM教育领域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深化区域学校与海外姐妹校、友好城市师生交流内涵,推进与美和沪港澳姊妹交流活动。
二、聚焦扩优提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9.全面完成基础教育“十四五”规划。适应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优质教育指标体系。全面总结基础教育“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达成情况,谋划“十五五”规划。
10.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快推进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落地。完成4所高质量幼儿园建设,提高优质园幼儿在园占比。组织落实高质量幼儿园、科学育儿等活动展示,做好区域深化“集团化办园”“幼小衔接”和“户外2小时”工作经验总结和推广。开展第二批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实现区普惠性民办园达到95%的目标。加强托班培训、研究,提升托幼一体的管理质量。进一步优化“宝宝屋”运营机制,完善“随申办预约系统”,提高服务人次和服务质量。
11.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深化紧密型集团办学,支持上理工附小探索集团师资统筹、统配、统育,制定集团化办学总校长制试点方案,做好集团化办学评估考核、典型经验提炼、创新实践交流等工作。注重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过程指导,提升办学内驱力、资源扶持力、课程领导力、教师专业力。加强家门口的好学校宣传,全方位展示推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经验和成果。
12.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深化高中“双新”实施,启动高中校长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学科课程规划编制。探索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对接一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实施选苗育苗计划,探索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资源整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共育机制,形成发现、选拔、培育、评价一体联动的贯通式培养链。组建大学引领下的数理化生等学科高地建设,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推进区域教研联合体建设,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业编制及学业评价等联合活动。支持市东中学特色高中评审、上财附中的特色展示活动。
13.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建设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不断完善区域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学校新增贯通专业申报和建设,探索高专业素养贯通培养模式。组队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等职教赛事。
14.促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提升特教中心功能,加强巡回指导机制建设,提炼区域融合教育推进成效、“亮-启明星”品牌项目建设成果、特需学生干预研究等经验亮点,做好特教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召开杨浦区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暨区特教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迎评会。
15.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落实老年大学倍增计划,推进区老年大学秋季学期各项工作。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社区创课工作机制,开展区级社区教育教学比赛,启动“市民科学家”项目。加快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建设。举办第十七届区学习节,办好“戏剧进社区”实事项目。
三、聚焦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6.推进依法治教。以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专项行动为抓手,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区域规范办学。按照《上海市社会事务进中小学校园准入标准(试行)》,推进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运用教育政风行风网上测评结果,加强规范教育收费。强化机关法治专员队伍建设,落实机关每月讲法制度,用好“学法、用法、执法”清单。推进落实心理健康“好办”等政务服务事项。
17.加强教育督导。推进实施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整改方案,全面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迎检准备。推进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年度监测自评工作,建立改进机制、优化数据采集、加强结果运用。完成1个学前教育集团和1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办园)水平综合督导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等专项督导、“课后服务”等主题性督导。
18.加快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实施市、区教学数字化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加数字化转型试验校、试验学科、试验年级数量,召开数字化转型样板校展示活动。推进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加快区校两级数字基座实践,形成1.0版区级数字驾驶舱设计方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优化升级“三个助手”,持续探索环境支持、研讨交流、平台完善、常态应用推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组织低代码应用方案征集。
19.巩固“双减”治理成效。建立课后服务第三方进校园遴选审核、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联评联审,加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持续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检查行动、学科类隐形变异常态化巡查,强化日常监管。
20.推进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对照上海市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评议指标体系,制定任务和责任两张清单,迎接市级督查。开展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学段按月按主题开展反劫持、电瓶车失火、防地震等“全科目”演练。组织开展校车突发事件、夜间火灾等专项逃生应急演练。
四、聚集课程改革,全面推动教育质量水平提升
21.落实课程育人。制定区域义务教育“双新”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学校优化课程方案,规范三类课程设置。强化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等课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双新”实验校与项目校遴选、种子教师评选、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发布《杨浦区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义务教育“双新”工作推进会,推动形成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数字化转型等扩优提质的典型样态。
22.推进教学变革。持续推进“素养导向的创智课堂实践研究”,探索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实践实施路径,形成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策略,提炼学科典型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开发样例。开发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教学建议、单元学习设计与实施指南,建设配套资源包。
23.深化评价改革。推进“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开发校本作业,重点研发实践类、跨学科作业典型样例。加强素养导向的评价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规范和命题标准,形成命题设计的基本策略。对标新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要求,优化区域“创智指数”评价指标,指导教学改进。
24.加速教研转型。加强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推进基于教学实践问题解决的深度教研,强化教学常规,优化实践策略,打造典型样例,辐射优质经验。探索教研新路径、新范式,确保教研活动主题明、内容精、参与深、转化实。加强校本教研指导,强化教研案例设计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助力学校提升教研品质。启动2025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区域征集工作。
五、聚集支持保障,全面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
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第40个教师节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区教书育人优秀园丁交流展示学习宣传活动。做好区“登峰计划”项目中期评估,公布第六届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等各类教育人才中期新增名单,举办各类教育人才培训班,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策略,有效助推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专业发展。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对援藏、援滇教育人才的支持工作,深化结对共建,试点夏令营游学,促进交流交融。探索创新与福建省三明市、海南省澄迈县等地区的合作交流模式。
26.落实教育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督促基层单位强化预算执行,推进预算执行考核,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督促指导基层单位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和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有效配置资源。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教育经费监管机制。推进教育系统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持续强化财政政策培训力量,规范实务操作,提升服务能力。
27.推进教育基本建设。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竣工投入使用。五角场小学东部新建、江浦社区J-03地块规划小学、江浦社区S-06地块规划幼儿园、同济一附中改扩建、江浦社区162街坊新建小学等项目开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厕所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音美等专用教室、室内体育场馆、学生剧场配置达标率。完成48所中小学“上海市绿色学校”复评和第二批“上海市生态文明示范校”创建。
28.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实现幼儿园、初中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升级扩展公办幼儿园监控视频存储系统容量。完成43所义务教育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启动“未来学习空间”建设试点。打造设施设备精品项目,推动可升降课桌椅、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教玩具、理化实验考试运维、巡考设备升级等工作提质增效。
29.推进儿童友好学校建设。落实《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推进落实政策制度友好、空间建设友好、服务体系友好和发展环境友好等创建要求。启动第二批儿童友好试点校建设工作。
30.夯实学校卫生工作。试点推进杨浦区“健康副校(园)长”制度,协同实施“7+X”工作内容。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细化落实《杨浦区教育系统校园食堂管理办法》及配套管理手册,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本区中小学校学生餐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应急处置流程与操作,强化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学校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制度。实现中小学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全覆盖,做好分类培训,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31.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形成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杨浦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推进区域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组织市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跨区域品牌展示。指导4所区优秀家长学校优化课程与评价,完善5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特色项目建设,打造区级家庭教育核心团队,开展公益讲座进学校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