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C075号提案的答复 2019-09-1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依申请公开

  


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C075号提案的答复

                                                            

                                

朱芹委员:

您提出的C075号“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精细化管理,做好美丽“里子”工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您的提案对我区当前开展的“美丽家园”工程具有很好的帮助和借鉴作用。根据您的建议,我局与区绿化市容局、区科委专题进行了研究,现就您提出的建议分别答复如下: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办理意见:

老旧住宅小区更新改造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生工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杨浦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将老旧居民小区房屋环境和配套设施更新改造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目前,在创新社会治理和城市更新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杨浦区委、区政府以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通过更高水平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进一步推进我区居民社区建设。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从过去单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问题向提高社区功能性、适用性的宜居小区方向转变,“美丽家园”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实施标准,也扩展了实施的内容。充分结合社区规划师以及广大居民意见,共同谋划社区改造方案。

1、常规项目:屋面漏水维修和平改坡改造、外墙渗漏维修和整治、公共楼道整治、小区道路翻修和雨水管、空调滴水管更换、包括居民将阳台落水管作为洗衣排水管,以及居民自设的从外墙的排水管接通后纳入排污窨井。但居民家中的下水管道不在美丽家园改造范围内,因为美丽家园改造不涉及室内改造。居民家中的下水管道由于吊橱、橱柜以及装修原因一直不列入改造范围。居民家中的下水管不通畅主要原因是房屋沉降造成埋地管倒泛水所致,解决方法是更换埋地出墙管即可解决下水管不通畅问题。室内下水管不允许翻排到外墙,主要原因是无法进行日常疏通维修管理。

2、新增项目:未实施过雨污分流改造的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改造时增加雨污分流改造。结合小区整体环境实施微更新改造、以及社区大脑(神经元)建议、通信管线入地、睦邻设施改造、小区道口房整治、增加电动车充电桩和安防设施等。通信线路入地改造包括:通信、东方有线和弱电(监控)入地管道的埋设,室内公用楼道三合一分线箱、水平线槽和垂直线槽的铺设。公用楼道内的强电改造,由供电部门负责实施“阳光工程”改造,我们杨浦区已基本改造完成。美丽家园改造完成后可满足您所提出的以往小区的综合改造,综合整治效果不理想而遗存的问题。

(二)区绿化市容局办理意见:

1、推进重点工作任务,提升源头分类实效

1)规范源头分类,争创分类示范城区

各街镇按照“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统计台账、有分类实效”的“五有标准”,落实辖区内80%以上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分类达标,全部创建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全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同时,进一步规范投放、收集环节,因地制宜地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充分发挥分类指导员、分拣员的作用,切实提升干、湿垃圾投放准确率和纯净度。

2)推进“两网融合”,优化全程分类体系

一是推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计划累计建设“两网融合”服务点435个、中转站12处、再生资源集散场1处,投放智能回收设备1000台,并加快在社区、校区、园区及商圈的布点布局。二是规范作业车辆分类标识,引进新型运输车辆,保障分类收运运能;结合门责管理,推进沿街商铺分类上门收集工作;积极探索环卫智能化设施应用,强化智能监管。三是加快生活垃圾中转站、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处置设施分拣的作用,提升垃圾分类中转处置效能。

3)倡导绿色理念,落实源头减量管理。

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旅馆、餐饮行业限制或减少一次性用品;加大净菜上市推进力度;逐步落实新建和已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的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套工作。

    2、健全分类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推进合力

1)构建三级管理,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深化区、街镇、居委三级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区分减联办委托第三方对分类实效及推进进度进行日常督查,并每月召开会议,通报督查情况、讲评存在问题、协调相关工作;各街镇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例会,督促指导各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居委每1-2周召开工作会议,对垃圾分类进行分析,并加强薄弱环节的督导。

2)深化党建引领,引导社区分类自治

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发挥居民区党组织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治管理;对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监督检查频率,定期分析发现问题;鼓励街镇委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推进。

3)落实日常执法,加大强制分类约束

建立日常执法检查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进管理责任人制度,发挥街镇的属地化监督作用,及时确定无物业管理小区的分类管理责任人,并督促责任人落实管理,保障社区、单位投放容器的规范配置、标识清晰,严格落实分类驳运;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计入文明街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创建工作的考核指标;在“不分类不收运”的基础上,逐步落实生活垃圾品质管理责任,建立各街道镇协调机制,督促居住区、单位做好分类管理工作;公开举报渠道,鼓励市民参与对分类清运的监督。

    3、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1)开展普法教育,落实分级培训

由区分减联办牵头,组织宣讲队伍,落实对各相关单位、各街镇的全区性专业培训,制作发放50万份分类宣传海报及资料;并根据职责分工,各部门、各街镇采取分类分级培训方式,全面落实居民区、机关、学校、菜场、企业等单位的普法培训。

2)全面宣传发动,引导市民参与

深入开展社区宣传,发扬“敲门精神”,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营造人人知晓、普遍参与的分类氛围,定期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进营区等“七进”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日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宣传氛围;充分运用媒体资源在全区范围普及《条例》知识,强化全民法治理念;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结合职工教育、妇女家庭工作、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

3)树立典型引领,总结经验模式

建立区级奖励评优机制,倡导分类新时尚。重点加强对垃圾分类典型案例和优秀模式培育和挖掘,积极总结如新江湾城街道尚浦名邸、政立路711弄、时代花园、殷行街道工农三村小区等取得成效小区,以及国和菜场、第一康复医院、悠方广场等单位、商区的推进经验和做法,定期开展街道镇间的经验交流,组织现场学习或座谈,分享、推广分类好模式、好办法,鼓励基层智慧和创新,提升分类管理的效能,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一定物质和精神鼓励。

(三)区科学技术委员办理意见:

    智慧治理实现城区精细化管理建成全国首张NGB-W宽带商用网络,建成全区广域低功耗物联专网,在控江社区试点建设社区大脑,布设2万余个传感器,实现20余项社区物联网应用落地。实现覆盖全区的三级“数字城管”综合平台统一管理,完成指挥监控中心建设。开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远程考核管理。

建成环保综合业务平台。完善环保实时监测网络布局,实现区域降尘市控点位全覆盖,新建4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初步建成环保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全区污染源、空气、土壤、地表水、工地扬尘等实时监测。开发杨浦特色的环保APP。启用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启动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和信用评价平台。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实现公众实时查询。建成食品安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覆盖26家餐饮单位,基本实现区域高风险餐饮单位的全覆盖。建成食品安全综合执法管理平台。

新增1000个道路高清图像监控点位、32个卡口断面、1608套电子警察系统。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人群聚集风险自动监测与预警。基于GP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逐级绘制全区巡控警力分布图,开展车载、单兵实时图传设备试点,制定视频预案,实现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建设分局信息数据图层,依托大数据平台第一时间对重大警情开展人、事、地、物全要素核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上海市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