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杨浦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要点 2024-05-27
2024年杨浦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综改目标要求,按照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安排和局党政工作要点部署,深入推进“1357行动计划”,打响“新·智·造”品牌,切实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杨浦好少年,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扩优提质,杨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践行五周年提供强大动力和育人保障。
一、聚焦综改推进,凝心聚力谋划
1.“一校一案”优化赋能。对标上海市学校劳动教育五年规划和本区实施意见目标任务要求,全覆盖推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纳入学校劳动教育“一校一案”。要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聚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形成,结合校情、选定方向、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劳动教育校内外基地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助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适时组织全区劳动教育教学现场交流观摩展示活动。
2.区本特色课程群加快建设。要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周年为契机,聚焦杨浦劳动“四个百年”“创新创业”两大课程群开发建设,嵌入实施“德育+”小初高“我眼中的、向往的、行走的人民城市”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建设,彰显区域鲜明特色。重点推出第二批校外实践基地,考核评估第一批基地使用成效,用好劳动教育电子护照,落实“开门办劳动教育”,为学校提供可对接、可合作、可开发、可利用的基地资源。完成《杨浦区劳动教育课程指南》《杨浦区学生劳动40技》等编写。
3.学校劳动课程体系特色创新。要大力研发校本劳动特色课程,围绕“三大劳动形式、十大任务群”公共项目和校本特色项目融合开发,推动横向“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纵向“劳动创新+劳动创智+劳动创造”学段贯通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清单”形成。继续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周、校园劳动节和校本特色课、精品课、示范课评选,以及“劳模工匠进校园”“老字号进校园”“院士薪火进校园”等活动。年度重点督导抽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落实情况。
二、聚焦“七大体系”,强化成果落地
4. 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要扎实开展多样化社会劳动实践,充分调动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利用,新挂牌一批区域内外校社企场馆资源,升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杨浦图谱2.0版。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开展“一校一基地”建设,研制“劳动教育基地效果评估和管理办法”,评选特色案例、表彰优秀教师,全方位、多元化助推杨浦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建设。继续结合以节庆日、纪念日、主题日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学军、学农、学工等实践活动。
5.创新校本评价路径研究。深入探索“杨浦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电子护照”制度落实和实施情况,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用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劳动评价页”,逐步完善学生劳动实践情况数据档案,实现区域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情况可记录、可追溯。密切校家社协同协作,用好杨浦区学生“居家劳动清单”“居家劳动手册”等,综合日常家庭劳动、社区劳动等各项任务,实事实时记录、客观公正评价,深入校家社一体化协同劳动育人评价机制研究。
6.繁荣校园劳动文化。研制《关于创建杨浦区中小学(含职校)学生劳动创新社团实施意见》及相关评选标准,着力学生“劳动创新社团”创建,开展首轮“杨浦区中小学学生劳动创新社团”评选,推动“小快灵”劳动小分队深入田间、工厂、社区、园区、实训基地,开展职业体验和实践活动。继续有序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课程管理,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笔记大赛等活动。
三、聚焦特色创新,注重协同发展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多渠道、多途径招才引智,推动《杨浦区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落地落实,持续吸纳市区各级行业劳模、能工巧匠、专业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形成“杨浦劳动教育智库”2.0版。健全完善区劳动教育教师研训长效常态制度,实施区域在编专任教师培训全覆盖,重点培育劳动教育骨干团队,不断夯实校内师资队伍,逐步实施“一校一师一专家”。
8.优化资源共享整合。积极推动《杨浦区劳动教育课程指南》落地,学校要依据校情统筹考虑学段、身心、地域等实际,强化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基于学段贯通的研究和实施,借助集团化办学、项目化学习,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校外资源,形成跨学段、跨校区劳动教育实施机制及内容,形成可复制、可辐射的实践成果,推动劳动教育集团化发展。
9.强化项目运作机制。要贯彻落实“杨浦区建设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推进会”精神要求,强化区劳动教育中心职能推进职责要求,统筹任务分工、协调部门推进。要聚焦“学段贯通、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协同协作、特色打造、劳动评价、资源统筹”等,切实发挥市、区特色校和综改示范校、特色校以及基地研训校的推进机制优势,加强业务交流、分享成果展示,推动“一月一议”工作例会制度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强化任务分工、议事规则,确保劳动教育工作有人推进、有人落实。
四、聚焦综合协调,提升工作保障
10.强化督政督导评估。充分借助督导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与国资、科技、文旅、人社、民政、体育等部门协同联动,启动区域劳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制。细分年度办学绩效考核劳育指标,完善区域劳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完成首批区级劳动教育特色校评选,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11.完善经费投入保障。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完善经费投入保障,统筹安排并合理使用各级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安全保障。持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用好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所建设、教师培训等需要。
12.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加大各校劳动教育先进经验、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通过相关媒体平台宣传展示杨浦劳动教育特色,形成引领辐射效应。弘扬劳动正能量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