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情况 2015-03-03
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情况
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以来,区国资委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加强国资风险管理”为主线,围绕提升现有资产的管控能力、盈利模式的构建能力、获取资源的拓展能力、功能园区的发展能力、企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等五项能力,在国资布局结构优化、企业运营效能提升、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健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深化企业改革改制,推进企业重组发展
1、根据市国资国企改革“20条”制订我区实施方案。对下阶段深入推进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原则要求,在明晰企业功能定位、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培育核心企业、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
2、完成区属国资国企深化重组、优化布局工作第一阶段各项任务。起草《关于区属国资优化布局的实施方案(一)》,经区政府审议并转发,指导企业有序推进“双化”相关工作。完成“双化”工作第一阶段任务中第一批签约单位涉及的六项资产划转或移交(菜场资产和网点资产)、两个企业移交(创投公司和教育园区公司)、八个股权划转,共16个标的正式移交、股权划转等工作。“双化”工作第一阶段第二批相关股权的划转工作,除信泽基金报经区政府同意继续保留在区城投集团外,其他三个金融类股权(华东小贷、钢交所、天云睿海)的划转移交均已完成。同时,完成308处网点资产(面积8.4万平方米)以及原网点办其他资产移交并授权商贸集团经营管理的工作。随着“双化”工作第一阶段各项任务的基本完成,区属集团功能定位更加明晰,区属国资的布局结构更为优化。
3、推进实施收缩管理幅度、压缩管理层级工作。确定各相关委办局、各街道镇、区属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双缩”工作方案,有效落实“双缩”任务。区属控股企业426户,经区政府批准,保留104户企业,2014年新成立1户企业,另有街道放小类企业12户,纳入“双缩”范围的企业309户,截至2014年底,共推进完成区属企业注销清理204户,休眠企业56户,项目公司4户,拟于2015年底前完成的44户。另有参股类企业96户,保留51户,2014年新设参股企业3户,纳入清理范围的企业44户,截至2014年底,共推进完成参股企业清理18户,参股的项目公司10户,拟于2015年底前完成的16户。在“双缩”工作中,推进政企分开,完成相关委办局所属9户企业股权划转至区属企业集团的工作。制发《关于对区属部分企业在“双缩”工作中加强内控管理的操作意见》,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双缩”工作中的企业休眠、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风险管控。随着“双缩”工作2014年任务的基本完成,区属企业的层级架构进一步优化,集团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或有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
4、推进委托监管工作。发布了区政府批转的《区国资委关于对部分区属经营性国资实施委托监管意见的通知》,制定了符合监管单位实际的《国资监管委托书》。同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被委托企业的清产核资审计。完成6个委办局下属7户企业委托原委办局监管的工作,并签订《委托监管协议》;各街道所属企业的委托监管工作正在筹备中。
5、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处理了一批国资系统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市卫计委诉杨浦国资委等损害通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以二审维持原判、驳回原告全部诉求的结果终结;同叶大厦售楼应收款案依靠司法机关多渠道予以追偿;合庆镇历史欠款案继续进行追讨,本年度年追回500万元,累计催款到账1500万元;大团项目已按既定方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浩达公司已向区旧改指挥部提供了“金玉佳苑”相当面积的住宅房和商铺,旧改指挥部已对上述房源进行了市场评估,具体作价还款价格、面积等正在协商。启动对工贸、经发等13个改制企业2012年至2014年的保障基金专项审计工作。
二、明晰企业发展方向,服务区域发展
1、推进规划修编,开展人力资源研究。围绕区总体目标、中心任务和国资国企改革要求,推进细化规划目标任务,完成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修编,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完成城投集团2011-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期修编、科创集团2014—2016年及商贸集团2014—2018年发展战略规划修编的评审工作。委托上海嘉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区属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研究,全面了解区属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开发和储备人力资源,建设适合我区实际的企业人才队伍。
2、推动区属企业参与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一是圆满完成旧区改造工作目标任务。区属三家房屋征收事务所2014年共完成房屋征收3535产。其中,平凉2、3街坊大型旧改基地仅用1个月时间,签约率即达88%。定海154D块项目达到了“三个一百”,即:100%居民同意旧改、100%居民在一个月内完成签约、100%居民搬迁,是杨浦首个协商搬迁三个100%的基地。二是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城投集团注重做好区旧改房源收储调拨工作,形成“收储、调拨、监管、指导”一体化模式。2014年为城区旧改累计收储房源11190套,面积约76万平方米。三是参与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区城投集团下属绿化公司今年新取得水务资质,共承接外部工程24个,总价近1500万元。积极参与区域市政、绿化市场化改革工作,提升专业化和管理水平。
3、发挥区属企业社会民生服务与保障作用。一是配合做好公房管理。卫百辛集团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形成集团公司实时监督、物业公司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开展了增强物业管理专题调研,形成了《老公房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二是配合实施菜市场管理。目前,由区商贸集团管理的标准化菜市场已达28家。今年集团共实施菜市场改造14家,投入菜市场改造资金2600余万元。加强产销对接、实行摊位租金补贴、平价菜补贴、特价菜补贴和降租等措施稳定菜价,共补贴资金150万元,将杨浦大众菜价常年控制在全市中等偏低水平。三是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各(集团)公司积极参与“双创”,其中,商贸集团按照“双创”有关创建标准配备菜市场基本设施设备,用于“双创”的资金投入共110余万元,卫百辛集团今年已累计投入小区整治和修缮等“双创”资金近400万元。四是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区城投集团管理的公园达13家,其中黄兴公园今年举行了7场公益演出和群众性活动,并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4、协助推进功能区建设与科技创新。一是积极参与滨江开发建设。滨江公司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基本完成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推进一期公共岸线(示范段)建设。加快南段滨江市政道路研究和实施方案设计工作,基本形成了“三横、六纵、九廊道”的滨江道路交通及特色景观方案。积极做好土地收储与出让,正抓紧推进华谊等集团的土地收储谈判工作。参与滨江地区二级开发,与申江集团合作组建上海申阳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兰路地块的招投标及后续该地块的开发建设。协调推进厦门建发总部大厦、丹东路轮渡站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渔人码头一期工程招商入驻。二是创新科技园区服务建设。完成环同济公司增资协议签订,国际设计一场项目二期竣工,启动三期项目的前期工作。科创集团积极协调推进创智天地311街坊等11项区属重大项目,实施“长阳谷”项目改造建设、上海钢琴厂老厂房改造等,推进打造科技金融板块三大平台:基金管理平台、创业投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投控集团根据区专题会议精神配合做好“联创设计公司”回迁杨浦工作。三是积极实施社区商业网点改造。商贸集团大力推进民星路、市百三店等社区商业项目。市百三店项目与潞漫投资公司签订整体租赁合同,经施工改造,预计今年11月开张营业;民星路270号项目确定了改建方案,正在推进项目投资主体、相关合作事项的沟通协调;民星路361-391号项目正在实施清场工作;沪东购物中心项目与上房置业公司签订整体租赁合同,已完成房屋检测工作。四是发挥招商平台作用。今年1-10月,科创集团下属两大招商引资平台共完成区级地税2.06亿元,新引进266户企业,吸引注册资金10.0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千万以上的重点企业28家,包括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或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
区属企业在服务区域发展同时,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包括:卫百辛集团连续第十九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公司”;滨江公司荣获第二批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上海市诚信创建企业(五星);科创集团下属创智天地园区获得2014年度上海明星软件园(领先型)称号;区城投集团下属桥升商贸置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兴桥盛物业公司取得国家住建部物业管理一级资质证书,第二房屋征收事务所总经理杨栋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三、强化基础管理,提升监管水平
1、加强物业资产管理。推进区属企业物业资产集中管理工作,制订《区属集体房地资产参照国有企业房地资产实施无偿划转并集中管理的意见》,已完成近8万平方米物业资产过户并集中管理,尚余近25万平方米的物业资产过户正在办理过程中。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完成区属企业126.7万平方米物业资产调查摸底统计及整理分析,制定统一编码,为形成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奠定基础;各区属企业集团积极推进本集团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区商贸集团、滨江公司、卫百辛集团、投控集团结合集团财务信息化平台或原有资产管理平台建立或优化升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区城投集团、科创集团也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推进方案。
2、规范产权基础管理。规范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全年完成10项涉及3.79亿元的资产评估报告的核准备案,修订完善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制发《杨浦区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指引》。规范区属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修订《区属国有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实施办法》。推进区属企业不实资产核销工作,完成第一批2.23亿元不实资产复核工作和上报区政府审议,筹备后两批不实资产核销工作。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完成五角场镇集体资产调研,修订《区属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若干意见》。
3、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完成对国资系统内控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调研排摸,完成《区国资系统内控调研和诊断报告》。以“两法一条例”、《履职清单》等为基础,逐步梳理汇总国资委内部业务控制事项清单。完成业务科室部分业务流程图绘制和风控矩阵案例初步编制工作。联合区财政局等单位举办了多场区国资系统内控、审计及会计知识培训。同时,推动各(集团)公司的内控体系和制度建设,例如:商贸集团对公司内控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财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序推进,为全面实施ERP做前期准备;滨江公司计划年内完成《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制和培训,办公自动化和财务管理系统年内实现上线试运行;卫百辛集团全年共修订现有制度5个,新增制度3个,采用内部授课、全员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公司内营造“人人懂制度,事事按制度”的良好氛围。
4、启动全面预算和财务信息化工作。根据《关于推进杨浦区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自2013年末起在各集团公司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在布置的全面预算报表中增加业务板块内容,按照各企业的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审核分析上报的年度全面预算方案,草拟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与指引,协助各集团公司建立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按季度分析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年末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审核分析年度执行情况,发现全面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为2015年继续推进打好基础。下发了《关于推进杨浦区属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各集团公司均制订了工作方案上报备案,邀请专家对信息化方案进行评审,并提供资金扶持,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软件供应商,督促检查方案逐步实施,预计到年底可实现财务数据集团内部共享互通、集团报表自动合并的阶段性成果。
5、做好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完成区属六家(集团)公司2013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与区属六家(集团)公司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实施契约化管理。草拟《区属企业2015—2017年考核激励框架方案》,探索企业领导人员任期考核新模式。开展区属(集团)公司中层及一般职工收入调研,并根据区领导要求草拟《关于规范杨浦区属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指导意见》。
6、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根据《区委2014年巡视整改方案》,针对相关问题积极落实整改举措,按时上报整改情况。针对《杨浦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方案》中涉及国资系统的工作任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相关企业和委办局、街道(镇)协调落实相关整改事宜,已按照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针对区审计局对部分(集团)公司开展的专项审计结果,结合国有企业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制定了《关于对企业年报审计及区审计局对部分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揭示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防范的通知》,要求各(集团)公司提出整改、防范措施方案,并进行了后续跟踪和反馈。
四、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综合监管
1、开展制度性文件的制订和梳理。根据区审改办要求,汇总了涉及我委的行政权力,明确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市国资委有关文件精神,从行政权力和出资人管理角度梳理制订了《杨浦区国资委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清单(试行)》,明确了区国资委和区管企业的决策事项边界。在此基础上,对我委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继续保留使用31件,拟废止21件,需修订24件,其中正在修订15件。
2、做好董监事会和外派财务总监工作。加强与区属(集团)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联系与沟通,每季度对六家(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对新任监事会主席就任后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工作指导,做好对董监事会的服务工作。开展区属6个单位共7家委托监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情况调研,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通过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外派监事会主席和财务总监的服务和保障。完成财务总监岗位调整和部分财务总监续聘工作。
3、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落实各项监管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探索专业外包服务,与安全生产专业机构柏科公司签订《安全监管服务合同》,做好国资系统安全生产调研和日常检查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后续工作跟踪和督导。会同区安监局开展国资系统安全生产培训。做好夏季高温、防汛防台安全检查。根据《区国资系统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对各(集团)公司的消防工作考核。配合区房管部门,推进“非改居”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4、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统计、汇总区属六家(集团)公司节能减排资源消耗信息基础数据,构建区属企业节能减排数据信息库。开展区属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评审,聘请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相关部门对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规范区属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区国资委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目标,坚持“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加强国资风险管理”工作主线,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全力推进区属国资国企深化重组、优化布局,进一步提升现有资产的管控能力、盈利模式的构建能力、获取资源的拓展能力、功能园区的发展能力、企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等五项能力,促进区属企业更好地服务杨浦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化重组、优化布局,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1、编制区国资国企改革“十三五”规划。根据区总体部署,搭建工作班子,在前期调研、课题研究基础上,认真做好区国资国企改革“十三五”规划编制,明确未来5年区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
2、推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修编、实施和行动计划制订。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加快投控集团、滨江公司战略规划制订工作,启动卫百辛集团、城投集团新一轮战略规划编制,推动科创集团和商贸集团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实际推进各(集团)公司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二)继续推进“双实”、“双化”方案落实
1、推进各集团逐步打造1—3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按照《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区属国资优化布局的框架方案》中要求各企业集团打造核心企业的要求,围绕“3+1”的功能板块和各集团总体功能定位,明确各集团发展的核心企业,对标行业领先企业,指导各集团通过有序导入内、外部资源,对核心企业进行市场化、专业化改造,努力使核心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保值增值能力。
2、探索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工作。根据“双化”、“双实”工作对区属企业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以本区部分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为切入点,引进外部优势资源参与和服务区域功能,探索区属企业与央企、市企和知名民企的合作,条件成熟时,吸引合作方参与区属企业的改革重组。开展区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研究和筹备,争取确定改革对象和操作路径。围绕推进资产证券化目标,组织开展相关调研。
(三)做好区属企业控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工作
1、加强分类指导,推进落实“双缩”工作转入常态管理的各项任务。对项目公司要求企业加快项目结算和清理,项目结算后,及时完成项目公司的注销;对“休眠”企业,要求主管单位加强企业“休眠”期间的管控,谨防风险,在条件成熟时要继续推进“休眠”企业的清理;对2014年已经启动,预计在2015年完成收尾的“双缩”企业,要有效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例会制度的作用,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做好指导、服务,确保收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提升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管控能力。“双缩”工作转入常态后,进一步优化留存的区属企业组织架构,以利于主管部门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上加强管控,提升管控能力。同时,继续严控新设企业和新增对外股权投资行为。
二、提升企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服务区域发展
1、推动区属企业参与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一是在参与旧区改造方面,支持区属三家房屋征收事务所根据区旧改指挥部部署,全力以赴完成旧区改造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在建的、包括2014年新承接的约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三是参与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好新的养护业务的投标工作,优化运营模式,提升市场化水平和效率。
2、发挥区属企业社会民生服务与保障作用。一是在公房管理方面,巩固“双创”成果,定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保持公房小区较好的环境面貌。加强对物业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深化公房信息系统的应用,积极推进公房资料信息化和电子票据收费工作。继续抓好房屋修缮和旧住房成套改造质量。二是在菜市场管理方面,探索所辖菜市场分块集中管理模式,继续推进菜市场改造,进一步完善稳定菜价、保障供应机制,不断提高菜市场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能力。
3、协助推进功能区建设与科技创新。一是在滨江开发建设方面,全力推进滨江综合开发建设,继续围绕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土地收储,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和投资促进服务工作等开展。二是在科技园区服务和建设方面,做好张江杨浦园企业化运作主体的运作机制设计,重点推进五角场功能区、新江湾城功能区有关项目建设,推动国际设计一场项目三期启动建设;推进上海高强度螺栓厂老厂房、上海钢琴厂老厂房改造;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板块和云计算等产业。协调推进杨浦车站项目、149街坊项目中船公司入驻、176街坊项目建设等工作。三是在社区商业网点改造方面,继续推进民星路270号和361-391号、沪东购物中心等项目改造。四是在专业服务业发展方面,推进杨浦大剧院新的功能定位设计,开展四平电影院整修改造。
4、探索政府项目融资。结合即将实施的新预算法等相关规定,会同区属企业研究探索政府项目融资事宜。采取合理措施改善资产结构,以企业自身作为融资主体,以较为合适的担保方式,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争取融资额度,承接区政府项目,并努力获得较大份额,在帮助区政府顺利实现项目建设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发展。
三、注重规范稳健、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国资监管
(一)制度建设
1、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按照市国资委提出的内控建设重点,为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继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在对集团内控现状调研、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国资履职及对集团国资管理的顶层需求,探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方案。同时,通过加强系统内控制度的学习,提高国资系统人员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认识。
2、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企业财务预算与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结合,引导企业完善全面预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在2014年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帮助各(集团)公司结合自身的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对标管理,做好自我评价、寻找短板、完善提高等方面的工作。审核、分析、评价区属(集团)公司2014年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全面预算方案。做好年度预决算布置、调整、分析等工作,以及年报审计、财务决算专项审计的布置工作。
3、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启动(集团)公司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外部董事专家库,引进经营管理、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充实外部董事队伍,优化集团董事会的组成结构。规范和有效发挥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核心作用,推进“三会一层”的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监事会监督规范性、有效性培训,促进监管工作和内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探索完善产权代表制度的实施方法。
(二)专项监管
1、推进区属企业资产、资金集中管理,规范产权管理。推进区属企业存量资产集中管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加强集团管控力度。选择条件成熟的集团公司,在保证企业资金流动性前提下,探索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发挥集团整体资金的规模优势,实现资金流程和运用的合理化。开展产权管理专项检查,促进区属企业建章立制,提高产权管理规范性。在第一批不实资产核销完成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后几批区属企业的不实资产核销工作。根据修订后的《关于加强区属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2014年修订)》的精神,加强对区属集体企业的指导,落实相关部门对集体资产的监管责任,促进集体企业理顺产权关系,构建区集体资产管理框架体系。
2、推进管理信息化。在各集团公司已初步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按指导意见要求各企业进入拓展阶段,逐步添加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和财务分析决策等模块,并按照企业战略规划和整体信息化的要求,与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信息系统连接共通,信息共享。建立区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统一监管平台,对区属六家(集团)公司不动产管理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及时性监督。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集团与子公司间财务信息上下对接、组织互联,逐步实现与企业信息系统等的集成对接。探索建立业务流程信息化,提升业务管理效能。推进国资委机关和各(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互联。
3、优化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做好各(集团)公司201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按照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探索任期考核新模式,制定区属企业2015—2017年考核激励框架方案,按“战略导向、价值对标、增量考核、分类考核”的原则,对区管国企领导人员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以进一步优化国企领导人员薪酬结构,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日常管理
1、会计基础管理。将各集团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跟踪评价工作纳入常态管理,在企业年报审计工作中,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准则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在专项审计报告中披露,督促各企业及时整改。每季度组织区属企业财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执行准则能力。
2、审计工作。依据年报、专项及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结合市、区有关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提出整改建议,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加强内审机构、内审制度的建设,防范经营风险。年度对企业内审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财务总监管理。发挥财务总监工作例会作用,加强财务总监的日常管理。注重财务总监业务能力的提高,开展财务总监职后继续教育。要求财务总监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与实施计划,进一步发挥财务总监的一线、专业作用。
4、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继续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制度,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整改,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与区消防支队合作,开展区属企业消防隐患排查、整治、消防演练等工作。做好国资系统防汛防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