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办事处2023年工作总结 2024-02-29


2023年,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标杨浦“四高城区”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社区党员代表会议确定的“党建引领强基层、商圈发展增动能、社会治理上水平、民生品质再提升、睦邻街区树典型”工作主线,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街道商会入选“全国四好商会”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入围“2023年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选“第六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五角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善作善成,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立足“重要双创功能区”定位,用好资源人才禀赋,创新机制促进消费、做强品牌扩大阵地,在创新创业热土上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抓消费,商圈活力持续释放

消费能级有新提升。大学路限时步行街5月20日顺利启动,以科创+文创”为运营主题,开展迎新季、靓彩节、国潮风等主题活动,推动消费场景再创新消费能级再提升大学路客流较2021年(疫情前)同比增长32.2%,周末客流峰值首超10万人次

商圈生态有新气象。支持服务万达E栋焕新开业,美团无人机首条市区低空物流航线在合生汇顺利开航,以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更新试行《五角场商圈活动审批管理办法》,以联席审批打通部门壁垒,“一站式”把关活动品质,助推商圈业态升级、面貌更佳

文商融合有新发展。持续深化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牌建设,东方购物“文创新品展示基地”入驻大学路,开心麻花剧场落地合生汇商场,上海咖啡文化周等活动精彩纷呈,“一圈、一园、一街”优质资源持续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二)抓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在产业扶持、人才引进、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资源倾斜和项目支持。全年引进企业474家,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10家,经济家底巩固扩大、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优商服务不断升级。落实落细重点企业“服务包”和“首席服务员”制度,结合“五心”楼委会品牌建设和企业诉求流转反馈机制,将服务力量铺设到企业“家门口”。全年对接走访企业2280余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80余件高质量推进“五经普”单位采集数较“四经普”增长33.9%,辖区产业组织、结构、形态进一步厘清   

助企平台更趋完备。凝聚五角场地区综合管理委员会、五角场街道双创营商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合力,发挥商圈企业季度会议、五角场商会会员大会等平台作用,开展商会企业走进南浔等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拓宽沟通渠道,精准匹配要素资源,共同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安商稳商亲商环境。

(三)抓转型,双创生态持续升级

创新赛事更具活力。办好第七届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首次举办双创训练营评选“创业新锐”等优秀企业28家,达成意向签约企业10余家,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储备军”

街校合作持续深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竣工,区校合作有了更多载体,创新氛围更加浓厚。联合复旦大学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发“望道青春”红色主题研学线路,复旦大学捐赠书籍1094册;联合上海财经大学推进普法进社区工作,举办“吾佑未来,向Young而生”公益活动;两校师生团队共同参与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建设,共同谋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街校关系更加和谐,学子属地情感更加深厚。

创新成果加速孵化。写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依托“8+2+X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源对接、补贴政策及办公场地等全流程服务保障,开展企业经营、法律法规等讲座、咨询活动28创业人才、团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归属感明显增强。

二、走深走实,社会治理效能凸显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治理手段,逐步构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网格化建设全面铺开

健全网格治理体系。在原有10个网格片区逐级包保工作机制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网格片区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五级治理体系统筹聚合行政、社会资源,完善调处、例会、联络、通报等工作机制,推动力量整合、功能叠加

筑牢前沿工作堡垒。深化网格工作站建设,落实《五角场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站常态化运行方案》,构建“1+2+4”融合工作模式通过队伍联动、信息联享、问题联处,高效预防、破解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年度“12345热线工单受理总量同比下降51.5%诉求解决率提升16.3%,满意度提升7.5%。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配强网格力量,完成7个居委会的人员增补,组织12场“主任工作坊”,全面提升居委干部能力水平,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将楼组长、志愿者、能人达人等编入“微网格”“元网格”,组建社区治理的“第二梯队”,逐步形成多元协同、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民主化建设成果颇丰

提升公众参与含金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第一导向,完成17个睦邻自治项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五角场睦邻系列入选“读懂中国”国际论坛典型案例,三湘睦邻花园入选“杨浦区十佳睦邻项目”。成功举办“人民城市,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民生之“供”更加契合民心之“需”。

增强政民互动体验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全体机关干部深入社区一线,收集居民、企业诉求共计155项,全部落实解决。将政府治理与群众所盼紧密衔接,打通一批治理堵点、淤点、难点。

深化基层治理认同感。航天居委会为建设样板全面启动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发布《居委会工作指南》和《居委会工作手册》,以全新面貌联系居民群众、培育社群发展。指导17个业委会顺利换届,推动业委会会议、业主大会等成为居民议实情、办实事的有效平台,形成一套多元参与科学高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

精准救助凸显温暖底色。“温暖云”系统正式上线,通过131种身份标签链接“沉默少数”精准匹配帮扶救助资源,70余家企业入驻“温暖云”社会救助资源库。全年救助各类困难对象3.1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约2800万元。

数字转型增添街区亮色。开发大学路“智慧街区”管理系统,大客流隐患智能预警等应用场景落地生效,大学路入选全市首批“科创街区”。探索将街面市容、明厨亮灶等功能纳入“一网统管”平台,以高效能管理护航高颜值区。

丰富场景做足民生成色。在全区率先试点实施居民区装修“掌上”备案,上线阳普国定菜场智能化可视系统,启动五角场大安全、大应急运行系统建设,不断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用心用情,民生服务品质提升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民生品质。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10类28项民生实事项目,多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

(一)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关爱“一老一小”。新建武川路敬老助餐点,完成适老化改造29户,提供为老助餐服务4.7万余人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5万余人次,社区老年人宜居水平不断提升。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未保工作站建设,增设三门社区、国定支路儿童之家,社区儿童友好氛围不断形成。

优化就业服务。以“乐业空间”服务品牌为依托,实现辖区青年就业服务全覆盖,举办专场招聘会、政策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活动22场,开发岗位500余个,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88人,街道蝉联“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获年度“上海市就业促进先进集体”。

加大保障力度形成扶残助残良好风尚为35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加快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程,深化“三阳”基地品牌建设。落实拥军优抚各项政策,建立军地联席会和联络员制度加强链接互通和资源共享,争创“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街道”十连冠。

(二)服务体系扩容提质

网络再延伸。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增财大科技园区“一网通办”自助终端服务点和百联商区医保自助终端,开启国定支路“远程帮办”虚拟窗口,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阵地再扩容。以国定支路睦邻街区为蓝本,全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圈,推进社区食堂、宝宝屋、卫生服务点、图书馆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满足多元需求,服务辐射周边5个居民区7000户居民

能级再提升。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人人讲堂、学悦风咏书社为依托,构建文化服务矩阵,开展讲座、演出等活动522场,打造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改建市民益智健身点6处,开展体育活动100余场,吸引近7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如火如荼。街道荣获“2023年上海市优秀学习型社区组织”荣誉称号。

(三)城区运行安全可控

严把重点区域。全力开展重点部位专项整治,稳步推进财富广场违法搭建、违法经营、消防隐患、物业矛盾等233条安全隐患问题解决,逐步消除凌武大厦、无锡大厦等三处公寓燃气隐患问题,区域安全防线不断稳固。

紧守重点领域。在全区率先试点安委办实体化运行,制定街道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确保“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地。全年累计查处事故隐患2381条,整改率100%完成食品安全经营主体督导5562家次,督导量占全区五分之一;处置各类防汛安全隐患问题80余件,确保属地一方平安。

稳控重点环节。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排查、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47件,初次信访情况同比下降87.5%。“大型商圈解纷三联工作法”入选杨浦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十佳示范项目“疫情放开后商场租金减免”等调解案例入选司法部“典型案例”

四、见行见效,城区面貌焕新蝶变

聚焦城区品质提升,实现城市面貌从点状“盆景”向连片“风景”转变,全面改善街区面貌,彰显人文魅力。

(一)城市更新攻坚突破

加快“两旧一村”改造。扎实推进东郸小区拆除重建项目,建立扁平化指挥、一体化推进、全范围覆盖的包干入户制,街道全体干部全情投入、全力以赴、连续作战,两个月内完成100%签约,24天实现100%搬迁,全区老旧小区拆除重建项目开好头、起好步。

提升公共街区“颜值”。完成陈望道旧居周边5条精品示范路项目建设和国顺路“美丽街区”建设,增添公共设施、开展围墙整治、打造绿化景观,为老街区注入新活力,形成有温度、高品质的城市靓丽风景线

细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颗粒围绕宜居、宜游、宜学、宜业、宜养,形成“一心、两带、四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结构。“合五角力,致未来居”主题社区生活节、彩虹花园小微空间等4个项目荣获市级“15分钟生活圈优秀案例”,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

(二)居住品质有效改善

美丽家园建设提档国顺路375弄和国权后路25弄“美丽家园改造顺利竣工,三门路358弄“美丽家园”正式启动覆盖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惠及2300余户小区居民老旧小区持续焕发新活力

人居环境品质升级用好“三个一点”工作机制,完成小区品质提升项目24个,实现翔殷大楼天井内窗更换、北茶园围墙修缮小区内部环境有机更新。加快社区“边角料”改造利用,形成三湘居民区铁路“夹弄”景观花园、吉浦一居民区“喆园”两个经典示范案例。

民生工程补足短板。搭建协商平台,凝聚居民共识,完成35台老旧小区电梯加装,14个智能化非机动车棚建设,25个小区地下车库信号覆盖,完成量均居全区前列,让居民拥有更便利、更贴心的出行、居住体验。

(三)精细管理多管齐下

坚持创全巩卫一体推进。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区工作,消除“无名道路”等管理盲区,打通楼道堆物等治理难点,营造整洁健康的人居环境,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下好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全年拆除违法建筑约5400平方米翔殷路930、934弄立体停车库项目通过市交通委“停车难先行示范项目”验收深化河、林长制生态惠民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虬江河道环境整治,解决东走马塘福寿螺等问题,新增绿地7000余平方米,加快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画卷。

守护活力街区烟火气息。探索形成《大学路标准化管理办法》,动态更新业态准入装修备案、外摆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在自主与约束中寻找平衡,有效破解邻避效应和扰民困局将秩序感融于烟火气

五、从严从细,自身建设稳步推进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实干为要,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忠诚从政、依法执政、从严治政,以行政效能提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题教育求实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区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在提升创新发展能级、推进城市更新、强化数字赋能等重点工作方面精准破题,进一步筑牢街道各项事业发展基石,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和奋勇当先的激情和动力。

(二)法治政府固根本。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领导干部述法、重大案例集体讨论等制度,切实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出台《关于建立五角场街道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工作地位。国顺、吉浦一、南茶园、铁村四个居民区获评“第二批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重点培育单位”。

(三)作风建设再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夯实“四责协同”机制,开展“一岗双责”层级签约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的“责任共同体”。开展新一轮制度修订工作,新建制度3项,修改完善17项,持续强化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针对区委巡察发现问题,推动常态长效整改,把转作风、提能力和抓落实深度融合,以实干形象树立新风正气。